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教学中乐的诠释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教师来说,挑战、压力均剧增。为取得实践教学的时效性,本人采用乐教乐学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教学模式使快乐体育的本质返璞归真,能有效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内动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锻炼的能力与习惯,磨练了学生乐观面对人生与未来的自信。
  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排球教学改革情况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深化,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课程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以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育人理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显著特色。体育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我校体育课程紧跟改革步伐,结合体育工作相关文件精神,针对课堂教学、课外锻炼、自主学习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重新修订了大纲;课程模式采用选项俱乐部的“1+1”模式,“1”表示一学年、一次选课,“1+1”即大学一、二年级的体育必修课,采用“1+1”次的选课方法,延长每个项目学习时间,以“普及、提高和拓展”为精髓,注重体育课程核心目标的实现。
  本校排球项目的教学内容,有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内容有:排球运动概述、当今世界排球流派及打法风格、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运动康复保健知识、排球竞赛规则等。实践部分包括排球六大基本技术、进攻防守战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其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基本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长远目标是:真正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技术本领,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在一学年课堂教学64个学时之内,教师要系统教会学生基本技术、基本战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理论与技术的综合能力;在排球比赛中,学生既可当队员又可当裁判员,教学时效性值得每位教育者深刻思考。
  二 排球教学过程中乐教乐学的诠释
  排球项目具有竞技性、趣味性、健身性、欣赏性、大众性、普及性等特点,各所高校普遍开设。笔者在高校从事排球教学近20年,依据经验,笔者认为学生习得技术技能的优劣,多半取决于教师,而非学生。
  体育课堂是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是教学实施者,在实践操作层面,怎样构建最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周详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如何让学生自愿、主动学习,乐于坚持锻炼是教学设计关键。基于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思想理念,笔者采用乐教乐学模式,具体做法是:热爱教育、爱护学生;乐于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乐于学习;师生同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乐教表现在:乐于利用道具、乐于启蒙、乐于担当教与学的双重身份、乐于指挥、乐于改变、乐于思想教导、乐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的乐学表现在:乐于模仿、乐于练习、乐于改正、乐于配合、乐于交流互动、乐于体验、乐于总结、乐于精神风貌一致。
  1 教师乐于利用道具、乐于启蒙、乐于担当教与学的双重身份
  教师对职业的忠诚与热爱,是教师乐于教学、乐于奉献的源动力。教师会在课程目标指导下,悉心考虑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一切因素,利用一切方法、手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与物的优势,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排球教学入门阶段,学生感觉比较枯燥,手臂还疼痛,易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教师的启蒙艺术、善于利用辅助教具就显得重要。启蒙若采用语言激励、确定目标的方法,学生觉得空洞乏味,缺乏情感、体验上的共鸣。为诱导学生学习兴趣、活动欲望,笔者剪辑了6分钟的排球技术视频资料:垫球技术、垫球——传球、一传——二传——扣球——拦网串联技术,把“死”的教学知识“活”化,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认识排球,领略排球运动的风采与美感,然后再进行实践教学,但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有时为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需运用形象的口头语言、夸张的肢体语言,传递授课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把自己的外在感觉(视、听、触、嗅等)转化为内在心理感受,其感受越强烈,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就会越深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成为现实[1];或者改变自己的角色,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中,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热情,改正偷懒心态;又可起到再次示范、督促作用,即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
  2 教师乐于指挥、乐于改变、乐于思想教导、乐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但更要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精神、人格尊严。体育课以动态活动过程为主,教师的指挥行为处处存在,如指挥队列队形变换、教学内容变更、场地布局调整等,如果教师的指挥出现不合理或不符合学生要求的行为,教师要微笑着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虚心接受学生合理化建议,及时重新调整。学生合理要求被采纳,会更积极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课堂便会活跃高效,协作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教学班,总有少数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运动、身体弱等情况,他们厌学心理、厌学行为普遍存在,要激发这些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就要多动脑力、多花心思。因为教师明白:真正好的教育,是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快乐、感受到成长。采取的措施有多种,如教师个别陪练、指导,语言鼓励、点评,趣味游戏练习、变换搭配练习等,不放弃每个学生。学生个体通过帮助,获取知识、提高技能;通过交谈,与老师、同学关系更融洽,自主学习意识明显提高,脸上会露出微笑。另外每堂课结束部分,让学生进行对比、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与成长。让被评价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2],也是受教育者身心健康成长的见证。从课堂的整体看:每个人都在进步,学习兴趣在增强,关心、助人的正能量在传递,我们的教育教学符合高校育人目标的宗旨。
  3 学生乐于模仿、乐于练习、乐于改正、乐于配合
  运动技术的教学,首先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规律: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这三阶段具有递进关系,应采用多元递进教学互动式快乐教育实践模式[3]。在泛化阶段的教学,以夯实基本功为目的。此时学生大脑神经系统的运动中枢呈现兴奋与抑制过程,暂时没建立条件反射,练习往往表现出动作僵硬、吃力、不协调、不连贯、容易忘掉一些细节,特别是技术难点部分控制不了。教学上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精彩导入教学的开端部分,学生就乐于模仿、乐于练习。在分化阶段的教学,主要是改进、提高学生的动作,纠正大部分错误动作。此时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肌肉运动感觉变得比较明晰精确,视觉与动作逐步建立协调关系。教师要多分析每个动作的特点,重复示范,让学生自己能发现和改正错误,明确完成动作的技术关键,进而能连贯完成动作技术。在自动化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能熟练、省力、轻快地完成动作,此时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稳固,形成了牢固的动力定型。教师应把各种练习法有机地结合运用,指导学生系统进行反复练习,严格要求动作技术的准确性、连贯性、完整性。   4 学生乐于互动交流、乐于体验、乐于总结、乐于精神风貌一致
  学生排球基本技术素质已形成,如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变换采用多种综合教学方法,如串联技术练习、变化队形进行“传—垫—扣—拦”训练、战术演练式练习、理论与实践训练等,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综合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复杂多变了,也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如脚步启动慢、移动速度慢、步伐节奏乱、全身用力不协调、控制不了球的方向性、高度、远度,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成长为素质优良的排球队员的过程。此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健康,因为情绪影响人的思维、判断、选择与行为[4]。运用互动交流、提问讨论、教师答疑等方法,调节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练习的目的性、有效性、兴趣性、娱乐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的魅力在于:给运动者带来自我愉悦感。这种快乐情感体验,只有通过运动者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却无法用语言描述。学生间的默契配合、赞美与鼓励,都能让练习者激动,带来成功的喜悦,进而在精神、身体、心理上感到愉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该层次中最高追求目标。据此,教学比赛机制的引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主意识,团结一致朝目标迈进,是学生自我实现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精神风貌一致的品质。
  总之,爱的教育、快乐教育,很早就存在,但人们习惯认为应该用于小学或中学阶段。据笔者在高校教学中运用乐教乐学模式,认为: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生理、心理方面虽说已成熟,人生观渐已形成,但他们依然是大孩子,依然需要在爱、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知识,践行更多实践,收获更多身心健康与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主体、教学流程等的设计和执行,培养他们沟通、交流、合作、包容、奉献、乐观、爱心、责任、拼搏等人文素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锻炼习惯,热爱研究的优秀品质。体育课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因为体育技能学习、掌握过程,是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到认知升华的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学校、课堂是开展快乐教育的主阵地,师生同乐、关爱、互动,产生和谐与热情,能激发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内动力,能帮助学生树立乐观面对人生与未来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高洪,刘茨,单新涛.感受性教育的内涵、特征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3):4-7.
  [2]布卢姆,等.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60.
  [3]姚树欣.简论快乐教育及其实践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49-50.
  [4]李飞.情绪健康:教师发展应有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5(3):142-145.
其他文献
Weighted geometric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Projection pursuit (PP)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o optimize the choice of schemes. By using PP model,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