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传统细粒尾矿上游式筑坝方法面临的坝基承载力不足、排渗加固滞后、防洪超高不足等难题,以满足企业大规模生产时快速筑坝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细粒尾矿软滩模袋法堆坝工艺、尾矿库快速堆坝工业示范、坝体稳定性评估等研究,提出集尾矿模袋法强基、宽顶子坝增稳、坝基协同排渗为一体的细粒尾矿快速筑坝新技术及配套施工工艺.结果表明:经过工程实践,成功实现年最大筑坝高度30 m,经工程勘察、数值分析结果可知,坝体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细粒尾矿筑坝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机 构】
: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60;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60;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传统细粒尾矿上游式筑坝方法面临的坝基承载力不足、排渗加固滞后、防洪超高不足等难题,以满足企业大规模生产时快速筑坝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细粒尾矿软滩模袋法堆坝工艺、尾矿库快速堆坝工业示范、坝体稳定性评估等研究,提出集尾矿模袋法强基、宽顶子坝增稳、坝基协同排渗为一体的细粒尾矿快速筑坝新技术及配套施工工艺.结果表明:经过工程实践,成功实现年最大筑坝高度30 m,经工程勘察、数值分析结果可知,坝体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细粒尾矿筑坝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采用包埋渗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Al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背散射电子成像(BSEI)和能谱仪(EDS)等技术对Al涂层的物相、显微组织和成分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包埋粉的成分对涂层的物相、显微组织和厚度有显著影响.对于以AlCl3粉末为活化剂的样品,涂层较厚,涂层从表面到内部由呈梯度分布的相和组织构成,包括少量的β-Mg2Al3、粗大的 γ-Mg17Al12+δ-Mg类共晶结构和细小的 γ-Mg17Al12沉淀相.相比之下,以AlCl3和纯Al复合粉末为活化剂的样品,涂层相对较薄,且含有一
将冷轧Ti/Al层状复合材料在525~625℃温度范围内退火0~128 h,并对复合材料的界面显微组织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仅金属间化合物TiAl3相在Ti/Al界面形成,大多数TiAl3晶粒为细小的等轴晶,其平均尺寸从数百纳米到数微米,且随温度和/或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退火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远大于退火时间的影响.TiAl3相的生长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初始阶段,TiAl3相的生长由化学反应控制,反应激活能为195.75 kJ/mol,另外,由于冷轧方法制备的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与新鲜表面结
用固相烧结法制备Ti6Al4V/xTiN(x=0,5,10,15,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腐蚀与腐蚀磨损行为及其与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关系.采用37℃ 和模拟体液模拟人体环境.结果表明,当TiN含量为15%时,氮(N)固溶到钛(Ti)晶格中使α-Ti稳定化,该显微组织的改变使Ti64基体的硬化效应达到58%.随着TiN颗粒的加入,复合材料的腐蚀电位变得更高,而腐蚀电流密度受残余孔隙率的影响而增大,使材料的耐腐蚀性降低.然而,含15%TiN样品的钝化行为减弱.复合材料的非钝化行为导致其在腐蚀磨损测
以29320调心滚子轴承外圈为研究对象,对Zr41Ti14Cu12.5Ni10Be22.5非晶合金的铸造成形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充型和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到合金熔体在充型过程中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以及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和温度梯度场.结果表明,当浇铸温度为1200℃时,能以大于临界冷速率的冷却速率获得外形完整的铸件.采用重力铸造方法在铜铸型模具中制备厚度为25 mm、当量直径为22 mm和质量为1.32 kg的环形件.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铸件为非晶态结构.“,”An outer ring o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均相Al掺杂的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以利用Al对再生镍钴锰(NCM)正极材料的正面改性作用,并改善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繁琐和高成本的除杂过程.当浸出液中的Al3+含量为过渡金属(Ni、Co和Mn)总量的1%(摩尔分数)时,制备的Al掺杂NCM正极材料中晶格氧和Ni2+的浓度增加.在0.1C下的初始比容量为167.4 mA·h/g,在1C下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9.1%.此外,这种Al掺杂样品具有更高的倍率性能和更小的电化学阻抗.这些发现为工业上通过掺入锂离子
通过临床动物实验评价金属注射成型(MIM)制备的新型血管支架的可行性与安全性.采用粉末注射成型技术制备血管支架,大幅提高材料利用率;研究MIM过程中碳杂质含量变化对316L不锈钢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同时开展MIM血管支架的体外毒性测试与动物实验以评价支架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的性能对碳含量变化极为敏感,在MIM制备过程中应该对碳含量波动实施精准控制.所有MIM血管支架都成功植入狗的主动脉血管,MIM 316L不锈钢支架未出现明显毒性,能够稳定维持支架形状及结构,快速实现内皮化过程,呈长
IN617B镍基高温合金是700℃先进超超临界燃煤电站的主要候选材料.采用OM、SEM、TEM、EDS、EPMA和热力学计算等方法研究Ta对IN617B镍基高温合金凝固行为及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N617B合金的凝固组织呈典型的树枝晶形貌,在枝晶间和晶界处分布着网状的M6C、板条状的M23C6和颗粒状的Ti(C,N);Ta的加入促进富Ta的MC碳化物的析出,显著抑制M6C和M23C6的析出,并且降低合金元素Al、Mo和Ti的偏析程度;Ta的加入明显降低MC碳化物的析出温度,但未改变合金的凝固路径:L
将Zr添加到Ti?Nb?Fe合金中开发生物医用低模量、高强度β钛合金.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Ti?12Nb?2Fe?(2,4,6,8,10)Zr(摩尔分数,%)铸锭,随后对其进行均匀化、冷轧和固溶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合金的物相和显微组织.采用拉伸试验测定力学性能.结果表明,Zr和Fe在合金中具有显著的固溶强化效果,因此,所有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高于510 MPa和730 MPa.Zr对变形机制的影响较小,孪晶出现在所有变形合金中,且对强度和塑性有益.具有亚稳 β
采用高能球磨制备Ni?25%X(X=Fe,Co,Cu,摩尔分数)固溶体,然后将其掺杂于MgH2体系中.与球磨纯MgH2相比,MgH2/Ni?25%X复合体系初始放氢温度降低近90℃,其中,Ni?25%Co固溶体呈最佳催化效果.球磨MgH2/Ni?25%Co复合体系在300℃、10 min内可释放5.19%(质量分数)氢,而相同条件下,纯MgH2仅释放1.78%(质量分数)氢;更为重要的是,放氢后MgH2/Ni?25%Co复合体系在275℃、3 min内可吸收5.39%(质量分数)氢.MgH2/Ni?25%
采用微型浮选试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和接触角测量技术对铜蓝在NaClO和FeCl3作用下的表面特征、捕收剂吸附和浮选特性进行研究.微型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aClO和FeCl3的存在能有效抑制铜蓝,但所需抑制剂的用量大,且调浆时间长.XPS和TOF-SIMS分析结果表明,NaClO能氧化铜蓝表面,减少Cu的活性位点,并在铜蓝表面生成CuO和Cu(OH)2等氧化产物.添加FeCl3后,氢氧化铁在铜蓝表面的沉淀使矿物表面亲水物质的含量增加,阻止丁铵黑药在铜蓝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