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黄斑水肿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其发病机制复杂,不仅与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密切相关,且有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其形成过程,但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最近的研究表明,视网膜的某些典型病理表现可以作为其发生的评估标准。糖尿病是由全身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且协同作用的病理过程,如血糖、血压、血脂,均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全身及视网膜血管功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黄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他全身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肾病导致渗透压平衡的改变,贫血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细胞因子升高,肥胖者通过脂肪因子导致血管损伤,吸烟促进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血管进行损害,以及不同的降糖药物通过相关受体信号传导等机制,均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黄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对该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全面了解有利于预防DME。本文主要就DME的定义及分型、发病机制、病理表现及全身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正畸中前牙平面倾斜(anterior occlusal plane canting, AOPC)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正畸治疗中牙列排齐后表现出AOPC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正畸治疗完成后无AOPC,治疗中无针对AOPC进行处置的病例中选择31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前AOPC发生率、牙弓对称性及矫治设计对称性。结果①研究组中59.5%,对照组中12.9%治疗前存在原发
目的研究上下唇突度差(唇差,Lip-Diff)对骨性Ⅰ、Ⅱ、Ⅲ类患者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水平及各类软组织测量项目在不同骨性错非手术治疗前后敏感度分析。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在1997至2005年完成正畸治疗的2093例非手术患者,其中包括1051例骨性Ⅰ类患者、851例骨性Ⅱ类患者、191例骨性Ⅲ类患者。通过治疗前后X线片头影测量对侧貌软组织形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运用判别分析筛选出敏感指标,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对开患者牙、、牙槽、颅面形态结构的影响,以及这些结构变化对前牙覆关系建立的影响程度。方法共纳入50例前牙开患者,其中37例拔除双尖牙,13例拔除或先天缺失第三磨牙。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28个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测量项目变化应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间项目对比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治疗后覆变化为因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影响覆建立的敏感因素。结果50例开患者治疗后上
目的探讨错畸形中前牙覆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倾斜度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前牙覆的改变为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176例不同错畸形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对前牙覆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角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不同错畸形中前牙覆与下颌角呈负相关(r=-0.398,P<0.01),前牙覆与下颌平面角(SN-MP)呈负相关(r=-0.472,P<0.01
期刊
目的评价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成年深覆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12名前牙深覆的成年患者,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全部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技术矫治前牙深覆。通过头影测量软件测量矫治前后下中切牙到下颌平面的距离和角度,下颌第一磨牙到下颌平面的距离以及下颌平面角。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曲面断层片观察治疗后下前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矫治后前牙覆变浅,平均疗程是(15.8
期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机制主要涉及有炎症、羰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和蛋白激酶C等通路。这些机制导致视网膜内各种反应呈瀑布样失控发生,最终引起视网膜病变。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代谢稳态与脂肪细胞分化重要的调节分子之一,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结构等都对其功能与作用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已被证明可以抑制炎症因子、抗新生血管及纤维化、抗氧化、胰岛素增敏、抗凋亡,延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已成为发达国家成年糖尿病患者可预防性失明的常见原因。脂代谢紊乱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血脂异常,许多研究证明脂代谢紊乱可加快DR进展,加重DR病情,使DR的治疗更加困难。对脂代谢紊乱加重DR的机制研究为通过改善脂代谢紊乱来治疗和预防DR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脂代谢紊乱可能通过加重线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