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峭壁上的引水路

来源 :党员生活·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镇的龙驹村,地处偏远,群山环绕。但一方水土却养不活一方人,村内地质条件恶劣,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属重点贫困村。
  龙驹村因穿境而过的龙驹河得名,河床又低又浅,祖祖辈辈守着一湾清水,却面临吃水难的尴尬现实。2019年4月,州医疗保障局、州委机要和保密局进村开展精准扶贫,村民看到了希望。
  陡峭的悬崖下就是千米深渊,沟底乱石林立、杂木丛生,一般人看一眼就会头晕、腿脚打颤,巨大的岩石像“拦路虎”阻挡着村民爬崖引水的步伐。此处小地名大圈子岩,一条5公里的引水路,就是从这道绝壁上开挖的。
  铺设水管总长11公里,投资30万元,村民苦苦干了6个多月、艰辛奋战200多天。这条引水路到底有多艰险?何以花费这么长的时间?
  寻水之路:望见崖上水,穿行绝壁间
  2017年,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柏杨坝镇党委、政府统筹100万元,在龙驹村建设240立方的供水池,吃水问题得到缓解。2019年夏季,村里又因持续干旱,水源地出水量减少,造成长达4个多月的季节性缺水。
  吃水难,再一次横在淳朴的村民面前。
  州医疗保障局、州委机要和保密局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驻村工作队员、州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吴耀先在尖刀班会上抛出掷地有声的话:千难万难,也要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题!
  寻找新水源被迅速提上议事日程。党员会上,村党支部书记许海清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村就组织过村民外出寻水,在邻村木井村海拔900多米的大圈子岩,发现一股大流量水源,水质清澈,常年不绝。但考虑到山势险峻,既不安全也无资金,只得望水兴叹,无功而返。”
  话音一落,几位老党员纷纷发言:“是个好水源,就是施工难度大!”“估计距离有十几公里,要花不少钱呢!”“几代人都想那股水,如果能真正引水成功,就是龙驹人的福气。”
  开弓没有回头箭!尖刀班带领村民携带镰刀、绳索,走上了异常艰险的现场踏勘之路。站在大圈子岩对面,远远望去,群峰突兀,取水口位于几乎垂直90度的绝壁之上,令人望而生畏。
  村民谭长元、胡华明、谭玮主动担当踏勘水源地的任务。11月12日清晨,水源踏勘队沿着陡峭的山崖,迂回着向上攀爬,一路小心翼翼,步步惊心。
  11月的天气,高山悬崖阴冷静谧,一句句“注意安全”“慢点”的声音响彻山谷。行至险要处,大家将携带的绳索一头拴在树上、一头拴在腰上,双手紧紧抓住悬崖上的坑槽,艰难前行。
  历经6个多小时的冒险攀爬,寻水队终于抵达出口水。虽然一身疲惫,手脚发软,但看着洞口的汩汩清泉,大家都高兴得欢呼起來。
  引水之路:绝壁建天梯,险峰引甘泉
  “山羊都上不去,弄不好还要搭上性命,再高的工资我们也不干!”有的包工头到施工现场看后,扔下一句话就走了。
  山势险要、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水管安装成本高,阴雨天根本不敢攀爬,面临一系列难题。
  具有攀岩经验的谭玮、胡华明主动请战:“我们一定要想法把水引进村!”吴耀先积极联系,争取州、市水利部门支持,解决50号引水管7000米及配套辅材,价值近12万元。
  “要采购专业的攀岩设备,每名施工人员都要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驻村尖刀班与谭玮、胡华明达成了一致。
  可高昂的安装费用从哪里来?驻村尖刀班几次会议研究,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
  一筹莫展之际,恩施州华龙总医院30余名医护工作者到村义诊,董事长龙华阶在知悉此情后,慷慨捐款18万元。
  资金的问题终于有了着落,但与谭玮、胡华明交谈时,他们又提出悬崖引水,10多公里路程要翻越好几道山梁,还差一个发电机带动抽水电泵。
  州委机要和保密局副局长、驻村第一书记林海波想到所在单位还有一台发电机,便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了情况。第三天,局长单雷就亲自把发电机送到了村里。
  历经千辛万苦,几经波折,万事俱备。2019年12月,大圈子岩引水工程正式启动。
  施工难度远比想象的艰难!最危险的5处地段,完全是采用索降方式,打牢岩钉,铺设水管,稍有不慎就有跌入万丈深渊的危险,工人戏谑为 “死亡之崖”。
  10名施工工人,起早贪黑,肩挑背扛,像“蜘蛛人”一样,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施工便道。电钻、电锤、发电机、水管,像蚂蚁搬家一样被运到绝壁之上。
  2020年6月15日,龙驹村村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历时6个多月的大圈子岩引水工程全线贯通!消息传开,村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用水之路:功德碑上刻,永铭不忘恩
  “哗啦哗啦……”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山泉水喷涌而出。6月15日傍晚,村医谭天军淘完米蒸上饭,将一把青菜放入池中清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做梦都没想到能用上大圈子岩的水,龙驹村几代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一管清水进农家,驻村尖刀班和村民们不知期盼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水终于来了,但怎么管好用好来之不易的绝壁之水?驻村尖刀班又开始了新一轮谋划。
  7月1日,群众代表大会上,村支部副书记谭军率先发言:“水来得千辛万苦,我们要尽快搞一个管水用水制度,从水源头管到水龙头!”
  饮水管理人许明炳说:“是要搞一个,高处清水哗哗流,低处村民无水用。村里每年的维修费用居高不下,邻村水费收取标准都比我们高。”
  其他村民代表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集中安置房的公共厕所用水,得管一管,有时空放水也没人关,浪费了多可惜!”“收费标准可以适当提一提,既要考虑管水人的基本工资,也要看到村民的钱袋子”……
  驻村尖刀班和村支“两委”成员,认真听、认真记,会议开得和谐而顺畅。
  一月后,《龙驹村安全饮水管护制度》正式出台:农户用水实行计量用水、计量收费;提倡节约用水,杜绝私自施工接水;管理人员需维修管道时,须提前3天通知农户储存临时用水,一般停水不能超过24小时。
  吃水不忘挖井人!10月12日,村民自发在供水池边立起了一块功德碑:“饮水思源,勒石以铭。各级党委、政府人民至上之为民情怀,水利部门履职尽责之使命担当,爱心人士乐善好施之高德义举,龙驹村民永志不忘!”
  “清泉引进村,吃水再也不愁了!”6组外出多年的3户村民谭天和、谭长念、谭天荣又搬了回来,忙着修房子、兴产业,古老的村庄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以强带弱”争先创优。按照15%的比例倒排确定25个重点整顿村,以“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选择24个班子综合考核优、治理能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村,分別与重点村结对,成立功能型党总支25个,由联系重点村的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任总支书记,相关村党组织书记、重点村第一书记任总支委员,推动村级“抱团”发展。“强强联合”优势倍增。建立“村+村+企业(合作社)”“村+企业(合作社
期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他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真正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要求我们把履
期刊
社区服务从无到有,各方关系从松散到合力,小区管理从混乱到有序,居民参与从被动到主动……在宜昌市的几个小区,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治理智慧。  五方联动斩小区乱麻  今年以来,已经有20多场会议在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岳家冲社区东辰二号小区党群服务站的会议室里召开,不少破解小区难题的点子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我们找到了一把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小区物业负责人向荣说。  过去在小区里,物业有苦没法讲,
期刊
近年来,猇亭区将党建“红旗联盟”建设作为深化“三在”工程的重要载体,结合辖区产城融合度高特点,聚焦产业链、功能区、城市社区等领域,按照“地域相邻、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原则,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为主导,横联驻区和联系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党组织,纵联小区(网格)党支部,先后组建三峡临空经济区等7个党建“红旗联盟”,覆盖辖区80%以上的重点企业单位。突出资源力量整合,组建“生态宣讲
期刊
健全架构“强根基”。成立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党委,采取单独、掛靠、联合组建等方式,成立众赢药业、山里来专业合作社等7个“产业型”党支部,构建“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村塆(党员中心户)-居民户”四级联动治理架构。培强队伍“育新苗”。把试验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带头人或合作社负责人,并选派8名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产业书记”。振兴产业
期刊
搭建红色产业链。聚焦产业主轴,立足全县米菌茶农业产业布局和全域旅游等第三产业优势,构建“1+7+N”产业党组织模式,在县委农办挂靠成立全县产业党委,7个鄉镇分别依托农办成立产业党总支,各乡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成立若干产业党支部。夯实运转保障链。产业党员组织关系隶属、日常学习教育、基本权利义务仍在原党组织不变。产业党组织结合实际,建立产业课堂集中培训、田间地头现场教学、外出实地考察学习“三合一”活动开
期刊
划圈织网,畅通“微循环”。打破传统党小组设置方式,按照“一小时能集中、一间屋能坐下、事情半天能讲完”原则,划分“一小时活动圈”党小组,每个党小组有10名左右党员,每名党员就近联系10-15个农户,解决山区“隔沟能说话,见面要半天”问题,畅通“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农户”四级网络。  有为有位,激活“微细胞”。实施“共性职责+个人承诺”,让党员在“家门口”就能发挥作用。统一做到新闻联播听一听、农闲时
期刊
兴山坚持走区域化党建路子,全力推进产业融合特色党建带建设。  规划“布带”。谋划四条特色党建带。打造312省道沿线特色农业党建带、209国道沿线旅游廊道党建带、古夫和香溪两河沿岸工业园区党建带、高桥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党建带,覆盖所有乡镇。明确5项创建标准。党建带围绕8项要素、8个变化、5项指标抓创建。  聚力“建带”。抓规范。出台6个领域《基层支部工作常规》,制定支部主题党日、支部组织生活会等6项常
期刊
健全组织体系。构建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动力主轴,紧盯群众生产生活最直接、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领域,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小区、商圈、商务楼宇及各类商会组织有效覆盖。延伸组织触角。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志愿者“五方联动”,强化组织联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以“双联双服”为载体、以“積分兑换”,吸纳单位、党组织在关系上相互联结,凝聚党建与治理共识。完
期刊
点燃激情,喚醒意识。为每名党员配备志愿马甲、小红帽,在服务中亮身份、亮职责、亮作为。一枚席卡暖人心,规范党员活动室建设,为每名党员设置一枚席卡。坚持一月一谈心、一季度一拜访。  搭建平台,彰显作为。科学定岗,按照群众所需、党员所能,设置19个党员义工岗位。一线站岗,按照领岗职能范围,用好“三张清单”,积极在疫后重振、灾后重建、脱贫攻坚、基层治理中展现作为。  有效管理,积分亮绩。建立“积分、晾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