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网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随着网络技术对出版界的影响,科技期刊的编辑方式正发生着一场变革,从期刊的组稿、审稿、编辑到排版、校对、印刷以及发行,网络正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作用。网络技术的介入,使得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变得方便、快捷,也使得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缩短,流通范围更广泛,时效性更强,信息更加畅通,从而给广大科技工作者带来了方便,也更好地满足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期刊编辑更要善于运用网络及网络数据库,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我国的科技事业服务。
一、数字化对科技期刊发展带来的机遇
数字化不仅使科技期刊优质的内容插上了翅膀,飞出国门,飞向世界,而且拓宽了发行渠道,增加了科技期刊的附加值,更快地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公布于众,提高了编辑工作效率,并且为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一)数字化为科技期刊拓宽发行渠道,增加期刊附加值
传统科技期刊的发行渠道单一,大多数科技期刊社只是委托邮局发行或自办发行,个别期刊社虽然也能拓宽发行渠道,但也不过是通过通信员发行、与相关单位联合发行。正是由于发行渠道单一,也造成了科技期刊发行量小。数字化可使科技期刊网上发行,更多的潜在读者可以有机会阅读本刊。增加了本刊阅读的机会。可吸引那些对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读者,使其由潜在的读者成为本刊的真正读者。不仅如此,科技期刊还可以借助于网络走向海外,扩大本刊在国外的影响,吸引国外对本刊研究领域有兴趣的读者,从而逐步扩大本刊的海外发行量。
(二)数字化可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应该是期刊编辑出版全过程的数字化,只有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全面实现数字化,才能真正发挥期刊数字化的优势。首先,通过网络选题策划更快更准,组稿效率更高。当编辑或期刊社有某个选题意向时,可登陆网站,输入关键词,搜寻相关选题的研究状况,有的发出约稿通知,既保证了选题策划的准确性和前沿性,又提高了组稿的成功率。其次,通过网络审稿缩短了审稿周期。期刊社在接到作者的电子版稿件后,可直接将作者电子版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联系电话等情况复制到稿件登记文档中,责任编辑在网上初选稿件,并将初审稿件在网上进行复审、终审,大大缩短了审稿时间,通过网络邀请专家进行匿名审稿,节约了稿件的邮寄时间。再次,通过网络进行编辑加工既快又准确。责任编辑通过网络对终审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及时发现并纠正稿件的专业错误,对那些编辑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既可上网查询正确答案,也可通过网络直接与作者沟通,并修改终审稿件的电子版,从而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最后,通过网络校对可降低差错率。将计算机安装校对软件,变过去的人工校对为电脑自动校对,既快又准确,使编辑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三)数字化方便了作者和研究者
数字化为编辑工作提供的最大便利之一就是科技期刊社网站的公开和电子邮箱的使用,这为作者投稿及咨询稿件处理事宜提供了方便,作者可将稿件直接发送至期刊社的手稿信箱,既省去了稿件处理的打印费用和邮寄费用,更节约了稿件邮寄的时间,从而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投稿时间。此外,作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或电子稿件就稿件处理的有关事宜与期刊社沟通,以尽早确定稿件处理结果,并就期刊社稿件的处理意见进行修改或将稿件改投他刊。期刊社还可借助网络彻底改变学术沟通方式,在主页或网站上安装稿件处理和编辑管理软件,在网站上开辟讨论区,使作者、读者、编者互动起来。期刊数字化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科技期刊数字化后,研究者们 可轻易、快捷地登陆各科技期刊网站,高效率地搜寻所需资料。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借助网络核实、检查某些资料的真实性和观点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其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
(四)网络海量信息给读者提供的可选择性催足出版物尽量形成特色
出版物上网传播,目的是借助网络优势扩大影响,带动文本形态出版物的发行、经营及扩大再生产。目前网络上海量学术信息在保证学术期刊和图书的公益性,扩大出版物的影响方面是有成效的,但出版物是否能就此而产生市场效应,则还存疑。如果以主题关键词搜索的单篇文章不能激发读者对出版物栏目特色乃至出版物整体的关注,产生回归文本阅读甚至花钱保存的欲望,或者文本出版物对读者不曾产生过既有的良好传统形象,不能引发读者产生上网搜索的愿望,那么出版物上网的效能是不高的,至多只能在信息需要的实用层面成为网络中廉价的信息内容提供者,而无法产生市场效应。出版物只有提供独特的学术内容,具备优良的学术品质,独特的学术风格,才能争夺读者,才具有参与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的条件。
(五)对编辑的观念和意识提出了挑战
传统文本形态出版物注重人际沟通,将求学术诚心,提倡学术批评,强调学术品味。出版物上网传播,保持传统的难度更大。过去,读者群相对固定,作者队伍也相对稳定,现在,读者面扩大,潜在的读者不确定,编辑必须具备新的读者意识。作者队伍扩大,编辑每天面对各种选题、各个专业门类的文稿,选题策划、组稿组栏、聘请审稿专家等工作都应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从事编辑工作,编辑应具备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意识、学术竞争意识、网络服务意识。
二、科技期刊编辑业务管理创新应采取的措施
(一)编辑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主动性和创新性,是社会进步的永动机,而现阶段对编辑工作者而言,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更为重要。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主题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容易心情浮躁,急功近力,特别是网络传播出现以后,有人以个人在网上自由交互传播为依据,削弱、否认编辑的能动作用。这使许多编辑人不安心编辑工作,不认真做编辑工作甚至不愿意做编辑工作,以追逐市场热点、跟风模仿代替创作性的选题策划,审稿加工亦流于形式。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首先要坐得住“冷板凳”,但坐得住“冷板凳”,绝不是要把板凳坐“冷”,而是要充分发挥编辑主题的积极性、创作性,充分发挥编辑活动的策划组织,选择优化和导向性作用,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赢得期刊传播的最广阔的市场。
(二)科技期刊数据库管理系统化
通过局域网,在编辑部内部建立文献库、书稿库、链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方便编辑快速地检索到的最新的科学技术文献,从中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掌握发展趋势等,从而做好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科学设置栏目,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同时,编辑人员通过内部局域网充分实现知识共享,编辑部成员之间共享知识,增强编辑人员的工作协调能力,在如何办好刊物上达到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减少重复知识创造,集中力量创造新知识。
(四)国家通过立法来强制推行科技期刊信息化
一方面国家通过立法机构,以法律形式要求科技期刊提供其官方网站地址,就如同公司注册成立时必须要有公司固定的办公场所一样,以推动国内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制定和统一科技期刊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技术标准,以利于国际检索。
(五)积极开发具有完备功能的科技期刊网站
组织专家开发具有编辑,排版,校对一体化,编辑工作流程无纸化,出版信息传递与处理网络化,印前,印刷和印后一体化等功能完善的网站,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网站的建设水平。
一、数字化对科技期刊发展带来的机遇
数字化不仅使科技期刊优质的内容插上了翅膀,飞出国门,飞向世界,而且拓宽了发行渠道,增加了科技期刊的附加值,更快地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公布于众,提高了编辑工作效率,并且为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一)数字化为科技期刊拓宽发行渠道,增加期刊附加值
传统科技期刊的发行渠道单一,大多数科技期刊社只是委托邮局发行或自办发行,个别期刊社虽然也能拓宽发行渠道,但也不过是通过通信员发行、与相关单位联合发行。正是由于发行渠道单一,也造成了科技期刊发行量小。数字化可使科技期刊网上发行,更多的潜在读者可以有机会阅读本刊。增加了本刊阅读的机会。可吸引那些对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读者,使其由潜在的读者成为本刊的真正读者。不仅如此,科技期刊还可以借助于网络走向海外,扩大本刊在国外的影响,吸引国外对本刊研究领域有兴趣的读者,从而逐步扩大本刊的海外发行量。
(二)数字化可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应该是期刊编辑出版全过程的数字化,只有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全面实现数字化,才能真正发挥期刊数字化的优势。首先,通过网络选题策划更快更准,组稿效率更高。当编辑或期刊社有某个选题意向时,可登陆网站,输入关键词,搜寻相关选题的研究状况,有的发出约稿通知,既保证了选题策划的准确性和前沿性,又提高了组稿的成功率。其次,通过网络审稿缩短了审稿周期。期刊社在接到作者的电子版稿件后,可直接将作者电子版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联系电话等情况复制到稿件登记文档中,责任编辑在网上初选稿件,并将初审稿件在网上进行复审、终审,大大缩短了审稿时间,通过网络邀请专家进行匿名审稿,节约了稿件的邮寄时间。再次,通过网络进行编辑加工既快又准确。责任编辑通过网络对终审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及时发现并纠正稿件的专业错误,对那些编辑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既可上网查询正确答案,也可通过网络直接与作者沟通,并修改终审稿件的电子版,从而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最后,通过网络校对可降低差错率。将计算机安装校对软件,变过去的人工校对为电脑自动校对,既快又准确,使编辑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三)数字化方便了作者和研究者
数字化为编辑工作提供的最大便利之一就是科技期刊社网站的公开和电子邮箱的使用,这为作者投稿及咨询稿件处理事宜提供了方便,作者可将稿件直接发送至期刊社的手稿信箱,既省去了稿件处理的打印费用和邮寄费用,更节约了稿件邮寄的时间,从而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投稿时间。此外,作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或电子稿件就稿件处理的有关事宜与期刊社沟通,以尽早确定稿件处理结果,并就期刊社稿件的处理意见进行修改或将稿件改投他刊。期刊社还可借助网络彻底改变学术沟通方式,在主页或网站上安装稿件处理和编辑管理软件,在网站上开辟讨论区,使作者、读者、编者互动起来。期刊数字化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科技期刊数字化后,研究者们 可轻易、快捷地登陆各科技期刊网站,高效率地搜寻所需资料。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借助网络核实、检查某些资料的真实性和观点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其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
(四)网络海量信息给读者提供的可选择性催足出版物尽量形成特色
出版物上网传播,目的是借助网络优势扩大影响,带动文本形态出版物的发行、经营及扩大再生产。目前网络上海量学术信息在保证学术期刊和图书的公益性,扩大出版物的影响方面是有成效的,但出版物是否能就此而产生市场效应,则还存疑。如果以主题关键词搜索的单篇文章不能激发读者对出版物栏目特色乃至出版物整体的关注,产生回归文本阅读甚至花钱保存的欲望,或者文本出版物对读者不曾产生过既有的良好传统形象,不能引发读者产生上网搜索的愿望,那么出版物上网的效能是不高的,至多只能在信息需要的实用层面成为网络中廉价的信息内容提供者,而无法产生市场效应。出版物只有提供独特的学术内容,具备优良的学术品质,独特的学术风格,才能争夺读者,才具有参与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的条件。
(五)对编辑的观念和意识提出了挑战
传统文本形态出版物注重人际沟通,将求学术诚心,提倡学术批评,强调学术品味。出版物上网传播,保持传统的难度更大。过去,读者群相对固定,作者队伍也相对稳定,现在,读者面扩大,潜在的读者不确定,编辑必须具备新的读者意识。作者队伍扩大,编辑每天面对各种选题、各个专业门类的文稿,选题策划、组稿组栏、聘请审稿专家等工作都应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从事编辑工作,编辑应具备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意识、学术竞争意识、网络服务意识。
二、科技期刊编辑业务管理创新应采取的措施
(一)编辑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主动性和创新性,是社会进步的永动机,而现阶段对编辑工作者而言,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更为重要。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主题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容易心情浮躁,急功近力,特别是网络传播出现以后,有人以个人在网上自由交互传播为依据,削弱、否认编辑的能动作用。这使许多编辑人不安心编辑工作,不认真做编辑工作甚至不愿意做编辑工作,以追逐市场热点、跟风模仿代替创作性的选题策划,审稿加工亦流于形式。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首先要坐得住“冷板凳”,但坐得住“冷板凳”,绝不是要把板凳坐“冷”,而是要充分发挥编辑主题的积极性、创作性,充分发挥编辑活动的策划组织,选择优化和导向性作用,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赢得期刊传播的最广阔的市场。
(二)科技期刊数据库管理系统化
通过局域网,在编辑部内部建立文献库、书稿库、链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方便编辑快速地检索到的最新的科学技术文献,从中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掌握发展趋势等,从而做好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科学设置栏目,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同时,编辑人员通过内部局域网充分实现知识共享,编辑部成员之间共享知识,增强编辑人员的工作协调能力,在如何办好刊物上达到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减少重复知识创造,集中力量创造新知识。
(四)国家通过立法来强制推行科技期刊信息化
一方面国家通过立法机构,以法律形式要求科技期刊提供其官方网站地址,就如同公司注册成立时必须要有公司固定的办公场所一样,以推动国内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制定和统一科技期刊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技术标准,以利于国际检索。
(五)积极开发具有完备功能的科技期刊网站
组织专家开发具有编辑,排版,校对一体化,编辑工作流程无纸化,出版信息传递与处理网络化,印前,印刷和印后一体化等功能完善的网站,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网站的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