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30日下午,一代武侠泰斗金庸先生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耆寿94岁。
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说,理想的人生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他是武侠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有家国天下的参与,他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江湖。黯然销魂倚天剑,世上再无屠龙刀。
叛逆性格让他两度退学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县袁花镇赫山房(现海宁市袁花镇新伟村)一个文苑之家。
童年的金庸有一种同情弱小的柔情。他家的长工和生是一个小豆腐店主的儿子,曾因有人垂涎其未婚妻的美貌,被陷害入狱,打成了半边驼子,金庸后来根据这一原型写了《连城诀》。他说:“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我写武侠小说。”
1939年6月,金庸初中毕业,9月考入高中部。高二时,他在墙报上发表《阿丽丝漫游记》,生动地描绘了一条眼镜蛇威胁学生“我叫你永远不得超生”,讽刺当局派来压制学生的训育主任,被勒令退学。后来,他转学到衢州中学,写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批评教导主任欺侮学生,居然还在《东南日报》发表了,不过这次他文字的锋芒收敛了不少,训育主任也只好以“你真是狂得可以”做结收场,没把他开除。
1943年,金庸考进了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文系。由于投诉大学里的国民党特务,金庸在大二时再一次被开除。
武侠立报成传奇
金庸的武侠写作生涯始于1955年,到1972年封笔的17年间,他创作了《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越女剑》《鹿鼎记》等15部武侠小说。再经过10年潜心修改,于1981年完成了所有小说的修订。这些著作是金庸在华人世界最负盛名的成就,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學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然而金庸毕生的职业仍是一位报人。他在传媒界最大的贡献,是创办了如今在香港最具声望的报纸之一——《明报》。1959年,金庸与他的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了《明报》,当时还只是一张对开小报。创办初期,《明报》的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传说有一段时间金庸要靠典当来维持《明报》。
著名小说家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他的“御用画师”董培新回忆,《射雕英雄传》在《香港商报》连载时,编辑不用看也知道一个错别字都没有。因为金庸的稿子一到,20多名排版工都争相传看,等于“义务校对”了20多遍。
在《明报》创刊号上,金庸开始连载《神雕侠侣》。随着小说情节渐入佳境,读者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董培新很多次去报社拜访金庸时,都会看见这样的场景:金庸伏案奋笔疾书,写满半张纸就撕下来,交给等候在桌旁的工人去排版,再埋下头去接着写下半张。而报社外,《明报》的广告客户已在翘首以盼,他们根本等不及报纸印刷,心想出了报样就拿来先睹为快。读者更是每天都早早地去报摊上排队,等着《明报》开卖。《明报》就这样站稳了脚跟。
与老友的半世纪交情
金庸笔下的大侠,多是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重情重义之辈,而金庸本人也是广交朋友、老少忘年。其中有一位特别的朋友,与他可谓“以画相交”,他就是著名画家董培新。聊起与金庸长达半个世纪的交情,董培新时不时开怀大笑,他眼中的金庸实在别有一番趣味。
董培新第一次听说金庸时,只有15岁。“那时刚从广东移居香港,常听广播,听的是当时红遍香港的《书剑恩仇录》。我一听立马就被迷住了,哪天要是没听到就茶不思饭不想。但广播每天就播一点,很不过瘾,我就四处借金庸的书来看。”
1958年,董培新开始为《新报》的武侠小说画插图。次年《明报》创办,金庸非常欣赏董培新的插图,便想把他“挖”过来。由于刚工作不久,“不好意思那么快走”,董培新婉拒了这次机会,但因此和金庸成了朋友。第一次去拜访金庸先生,见他“细长的眼睛,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不笑的时候显得特别严肃”,董培新有点紧张,但金庸一开口,居然是:“有空到我家去打牌。”
董培新成了金庸家的常客。“金庸先生本性极活泼,喜欢热闹,他每周都在家中设牌局,邀请朋友们来打扑克牌。他牌技又好,我们的钱都被他赢去了。他会请大家吃饭,还买礼物哄输钱的朋友开心。朋友们在他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可以随便胡闹,金庸先生从不生气。”
虽然私交甚好,但从未给金庸的小说画过插画,一直是董培新的遗憾。2004年,董培新要在广州、澳门和香港举行画展,多年的愿望再次萌生出来。他说:“我画了一张《古墓中的小龙女与杨过》寄给金庸先生,表达了想用中国画的形式来为他的作品画插画的想法。”很快,金庸回复了他5个字:“放心去画吧。”
画展来到香港时,金庸亲自参加,他虽然当场未做什么评价,但是很高兴,一张一张仔仔细细地看。当看到《韦小宝一床娇眷》那幅画时,他更是满脸笑容,非常喜欢。董培新说:“这幅插图画的是韦小宝跟7个老婆在床上,我用了画家和摄影师一般都不喜欢的角度——从下往上看,从下巴往上画韦小宝的7个老婆。”之后,金庸在为董培新的画集写序时,专门夸赞韦小宝这张图“很有难度,角度很好”。
画展之后,董培新就开始专职创作金庸作品的插画。
过了耄耋之年的金庸惜墨如金,说得也少了,人们更多看到的是他平和的笑容。如今这段华丽人生告别,他就如他笔下的英雄,曾经策马奔腾轰轰烈烈,待到走过沧桑,将红尘看遍,最后隐于江湖,作别人间。
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生,就该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摘自《环球人物》)(责编 拾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