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教育行动》的通知。由此,一场新的教学改革在高校中迅速展开,《教育行动》提出,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三方面举措为建议框架,开展三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在此大背景下,为了促使各高校教育的优质发展,配合“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指导,培养新型的社会人才,高校英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也噬待革新。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高校人才发展的一次良机也是一次挑战。其中,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辨能力培养更是被各大高校争先搬上改革和创新的舞台。为了顺应当前教育形式和国家大环境需要,培养符合新型社会需求的人才,本文就在“一带一路”大环境下如何就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展开了分析和探究,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的培养并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一.思辨能力的基本涵义
在西方先进国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同时,学生还能够有效提高交际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思辨能力的理论基础源于苏格拉底的反思与质疑精神,强调对身边的事实观点进行深度质疑、假设、思考、研究。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应用该能力并对学习目标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有效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
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思辨能力培养现状
就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现状来看,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降低。调查表明,全国约有43.2%的高等院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明确的目标,或者学习目标错误,以致出现重复学习英语内容的情况,导致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渐下降。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教师忽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不能进行准确判断、思考,最终因缺乏思辨能力而不能独立发展英语认知技能。另外,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也是根据他们掌握的英语语言技能情况,导致学生只对英语语言技能学习感兴趣。这也是因为教师忽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无法具备相应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
1.高校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进一步突出思辨能力的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推出了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高校英语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并且提出了实施建议。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实施却存在缺憾。其分级标准和描述突出的依然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没有明确提出思辨能力培养的具体标准和途径。
像课程标准这样的纲领性文件必须明确指出思辨能力培养的价值、目标与途径,否则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可能会落为空谈。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例如,美国教育部1996年出台的国家级课程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注重将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贯穿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将外语课程基本内容列为7个方面,其中专门包括了思辨能力,而且指出了如何帮助学生归纳分析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并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等具体途径。
2.教材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可思性
从推进英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出现了多个版本的高校英语教材,这些教材不仅突出了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开始关注可思性。但是,由于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不够明确,现行高校英语教材在如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方面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有些选材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很多版本的教材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不仅在话题上有重复,而且其深度无明显拓展,结果导致有些对话内容比较机械空洞,与学生日益增长的心智水平不够匹配。再者,教材中缺乏百读不厌、历久弥新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能够通过真实地道的语言和有趣味、有意义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其视野,启迪其心智。但是目前高校英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重很少。
3.教学设计要拓展学生的思辨空间
高校英語教师要为学生充分提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对话、表演、辩论、展示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使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磨练敏锐缜密的思维能力。教师还要更多地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也就是通过启发式提问与相互辩驳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区分相关和无关信息,检验理据的来源和信度,质疑他人的假设,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推理,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评判性阅读和创造性写作。阅读是激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和掌握阅读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从而促使学生联想和想象,唤起其创新意识。写作活动是培养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评判性阅读与写作结合,通过续写、仿写、改写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和有深度的思考,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为其思辨能力的发展提供源泉。
4.评价方式需加大思辨能力的考查比重
日常英语教学的测评应该做到合理多样。目前高校阶段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依然比较单一,标准化训练依然大行其道,抑制了有效的语言习得,降低了积极的学习情感,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扭转这一令人痛心的现实,日常英语教学的评价必须改革。测评方式要做到合理多样,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各种方式,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且应该采用表演、演讲、辩论、剧本创作、日志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愿意去学、愿意去想、愿意去思辨,否则所有的思辨能力培养都将只是一纸空文,变成形式主义罢了。
四.结语
思辨与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关系紧密,研究思辨是英语专业教学及研究中必要的重大课题。该项目的研究会丰富和促进思辨能力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其他学科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是对改变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语言技能训练、缺乏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实现提高思辨能力这一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的有益尝试。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必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高校的老师从各个方面改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促进高校英语教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更好的发展和革新,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丽娟,张云霞.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研究[J].兰州学刊,2013,(10).
[2]耿娟.基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5,(21).
[3]杨喜刚,郭政.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影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
[4]葛晨曦,孟静.茶思维在英语演讲中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探究[J].福建茶叶,2018(11).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高校人才发展的一次良机也是一次挑战。其中,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辨能力培养更是被各大高校争先搬上改革和创新的舞台。为了顺应当前教育形式和国家大环境需要,培养符合新型社会需求的人才,本文就在“一带一路”大环境下如何就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展开了分析和探究,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的培养并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一.思辨能力的基本涵义
在西方先进国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同时,学生还能够有效提高交际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思辨能力的理论基础源于苏格拉底的反思与质疑精神,强调对身边的事实观点进行深度质疑、假设、思考、研究。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应用该能力并对学习目标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有效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
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思辨能力培养现状
就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现状来看,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降低。调查表明,全国约有43.2%的高等院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明确的目标,或者学习目标错误,以致出现重复学习英语内容的情况,导致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渐下降。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教师忽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不能进行准确判断、思考,最终因缺乏思辨能力而不能独立发展英语认知技能。另外,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也是根据他们掌握的英语语言技能情况,导致学生只对英语语言技能学习感兴趣。这也是因为教师忽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无法具备相应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
1.高校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进一步突出思辨能力的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推出了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高校英语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并且提出了实施建议。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实施却存在缺憾。其分级标准和描述突出的依然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没有明确提出思辨能力培养的具体标准和途径。
像课程标准这样的纲领性文件必须明确指出思辨能力培养的价值、目标与途径,否则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可能会落为空谈。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例如,美国教育部1996年出台的国家级课程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注重将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贯穿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将外语课程基本内容列为7个方面,其中专门包括了思辨能力,而且指出了如何帮助学生归纳分析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并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等具体途径。
2.教材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可思性
从推进英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出现了多个版本的高校英语教材,这些教材不仅突出了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开始关注可思性。但是,由于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不够明确,现行高校英语教材在如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方面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有些选材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很多版本的教材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不仅在话题上有重复,而且其深度无明显拓展,结果导致有些对话内容比较机械空洞,与学生日益增长的心智水平不够匹配。再者,教材中缺乏百读不厌、历久弥新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能够通过真实地道的语言和有趣味、有意义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其视野,启迪其心智。但是目前高校英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重很少。
3.教学设计要拓展学生的思辨空间
高校英語教师要为学生充分提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对话、表演、辩论、展示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使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磨练敏锐缜密的思维能力。教师还要更多地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也就是通过启发式提问与相互辩驳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区分相关和无关信息,检验理据的来源和信度,质疑他人的假设,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推理,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评判性阅读和创造性写作。阅读是激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和掌握阅读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从而促使学生联想和想象,唤起其创新意识。写作活动是培养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评判性阅读与写作结合,通过续写、仿写、改写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和有深度的思考,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为其思辨能力的发展提供源泉。
4.评价方式需加大思辨能力的考查比重
日常英语教学的测评应该做到合理多样。目前高校阶段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依然比较单一,标准化训练依然大行其道,抑制了有效的语言习得,降低了积极的学习情感,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扭转这一令人痛心的现实,日常英语教学的评价必须改革。测评方式要做到合理多样,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各种方式,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且应该采用表演、演讲、辩论、剧本创作、日志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愿意去学、愿意去想、愿意去思辨,否则所有的思辨能力培养都将只是一纸空文,变成形式主义罢了。
四.结语
思辨与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关系紧密,研究思辨是英语专业教学及研究中必要的重大课题。该项目的研究会丰富和促进思辨能力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其他学科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是对改变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语言技能训练、缺乏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实现提高思辨能力这一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的有益尝试。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必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高校的老师从各个方面改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促进高校英语教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更好的发展和革新,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丽娟,张云霞.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研究[J].兰州学刊,2013,(10).
[2]耿娟.基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5,(21).
[3]杨喜刚,郭政.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影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
[4]葛晨曦,孟静.茶思维在英语演讲中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探究[J].福建茶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