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刘校长,谈得最多的就是“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这些词汇。在办公室里,一大堆材料,显示出这所山东名校对高中生素质教育的重视。作为山东省最早实行新课改的实验区之一,这所实验中学首先重视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所有这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是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刘校长说,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这些素质的最好方法。
把学生天天拉出去搞实践活动,一不现实,二成本高,这所学校首先重视校内这个重要阵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模式就应该体现在校内。本着这样的认识,在社区实践网络和平台还未全面搭建起来时,学校坚持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最直接、最便捷、最经常地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同时,积极寻求和整合校外实践资源,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服务网络。在方法上讲究坚持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校内以学生个人参加为主,校外以学校统一管理为主。集中实践针对校外实践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主要在假期进行;分散实践是由各班及学生小组自行组织,主要在平时和周末进行。还注意把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错时。暑假以社会实践为主,寒假以社区服务为主。
据刘校长介绍,为确保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既符合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又避免与其他教学冲突,学校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划分。坚持以政教处为领导、以教师为主导,配备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组织管理由政教处负责,主要对社会实践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安排、联系协调、动员培训、过程管理、学分认定。为保证活动效果,学校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全员参与,成为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的主体。
社会实践活动要有目标,要有主题,要有成果。刘校长认为,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融合起来,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
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记者采访发现,这所名校以教务处为主、政教处为辅,以“校长(分管校长)一教导处一年级组一班主任、课题指导教师一课题组长”为主线,各处室协调配合,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共15个必修学分,学校根据实际让学生三年完成2个课题,其中高一年级研究一个课题,获得5个学分;高二年级研究一个较为成熟的课题,获得10个学分。学习时间包括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学生培训时间和选题阶段排入课表,高一年级总活动时间不少于90个课时,高二年级不少于180个课时。
实施方案和学分认定办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常性开展的坚强保障。学校为此专门制订了实施方案,对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活动组织、活动内容、学分认定等作了具体规定和说明,将社会实践内容分为校园实践、行业体验和游学天下三大类型,将社区服务分为公益活动、帮贫助困、宣传教育活动三大类型。同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认定工作。学校规定,校内社会实践为2个学分,校外社会实践为4个学分,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2学分,原则上都在高一高二完成,以学期为单位汇总原始材料,学年末填写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学分认定表。主要程序是: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和态度给出学分,然后由政教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其中,学生自主安排的实践活动由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有关材料都放入学生发展记录袋。
劉校长说,社会实践活动要丰富多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尽可能让校内实践活动搞出特色。实践证明,为了加强学生品德养成教育的“实验学子修身行动”已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这所学校社团有20余个,参与学生达2000余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舜泉”历史学社以泉城济南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作为学习研究方向,至今已通过网上论坛发布研究成果20余篇,点击浏览近3万人次。“谏议团”是反映学情民意的“直通车”,成员享有免责权,学校办公会对他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专门研究并给予正式答复。此外,还有国学社、爱心社、京昆社、雅风社、英语口语社团、数码摄影工作室等备受学生欢迎的社团组织。学校依托社团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等各类活动,效果良好。
校外实践活动重视行业体验和游学天下活动。行业体验,从2004年开始,每年暑假学校都精心策划组织大型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参加,比如到济南各大超市服务、进行列车乘务实践、到章丘学农等,使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游学天下,既是教育又是活动,也是走出课堂的社会课程,比如“全国著名高校”参观考察活动、“红色之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国学夏令营”活动、“齐鲁文化考察行”活动、社区民俗考察活动、国际交流活动等。整个活动从暑假开始历时半个月,每年都有百余名教师参与活动组织,千余名学生参加。
公益性是社区服务活动的最大特色。全校3000多名学生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并成立山东省实验中学志愿者联络站和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全校开展的公益活动包括“爱心社”、“帮贫助困”“义工服务”等8项活动。
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明显的成长感觉,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干。把两者统一在一起,让学生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研究性学习需要成长意识,学会实践,这就要求学生慢慢在过程中进行出题、选题、写报告,还要练习一些基本功,比如查资料,学会归纳整理,学会总结提炼,学会形成书面材料,学会口头报告等等。对于优秀研究成果,由指导教师向学校推荐,并通过“实验学子论坛”等方式向全校展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大大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先后有近百人次在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和各类发明活动比赛中获奖。高三学生孙峣作为山东省唯一高中生,获得全国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让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融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价给了我们鼓励。前不久学校面向400名学生做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在“你认为我校课程实施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的回答中,并列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社会实践开展的丰富多彩”和“开设了大量的校本课程”。教师普遍反映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家长们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对此,刘校长很欣慰。
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所有这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是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刘校长说,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这些素质的最好方法。
把学生天天拉出去搞实践活动,一不现实,二成本高,这所学校首先重视校内这个重要阵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模式就应该体现在校内。本着这样的认识,在社区实践网络和平台还未全面搭建起来时,学校坚持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最直接、最便捷、最经常地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同时,积极寻求和整合校外实践资源,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服务网络。在方法上讲究坚持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校内以学生个人参加为主,校外以学校统一管理为主。集中实践针对校外实践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主要在假期进行;分散实践是由各班及学生小组自行组织,主要在平时和周末进行。还注意把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错时。暑假以社会实践为主,寒假以社区服务为主。
据刘校长介绍,为确保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既符合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又避免与其他教学冲突,学校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划分。坚持以政教处为领导、以教师为主导,配备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组织管理由政教处负责,主要对社会实践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安排、联系协调、动员培训、过程管理、学分认定。为保证活动效果,学校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全员参与,成为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的主体。
社会实践活动要有目标,要有主题,要有成果。刘校长认为,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融合起来,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
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记者采访发现,这所名校以教务处为主、政教处为辅,以“校长(分管校长)一教导处一年级组一班主任、课题指导教师一课题组长”为主线,各处室协调配合,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共15个必修学分,学校根据实际让学生三年完成2个课题,其中高一年级研究一个课题,获得5个学分;高二年级研究一个较为成熟的课题,获得10个学分。学习时间包括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学生培训时间和选题阶段排入课表,高一年级总活动时间不少于90个课时,高二年级不少于180个课时。
实施方案和学分认定办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常性开展的坚强保障。学校为此专门制订了实施方案,对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活动组织、活动内容、学分认定等作了具体规定和说明,将社会实践内容分为校园实践、行业体验和游学天下三大类型,将社区服务分为公益活动、帮贫助困、宣传教育活动三大类型。同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认定工作。学校规定,校内社会实践为2个学分,校外社会实践为4个学分,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2学分,原则上都在高一高二完成,以学期为单位汇总原始材料,学年末填写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学分认定表。主要程序是: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和态度给出学分,然后由政教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其中,学生自主安排的实践活动由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有关材料都放入学生发展记录袋。
劉校长说,社会实践活动要丰富多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尽可能让校内实践活动搞出特色。实践证明,为了加强学生品德养成教育的“实验学子修身行动”已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这所学校社团有20余个,参与学生达2000余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舜泉”历史学社以泉城济南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作为学习研究方向,至今已通过网上论坛发布研究成果20余篇,点击浏览近3万人次。“谏议团”是反映学情民意的“直通车”,成员享有免责权,学校办公会对他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专门研究并给予正式答复。此外,还有国学社、爱心社、京昆社、雅风社、英语口语社团、数码摄影工作室等备受学生欢迎的社团组织。学校依托社团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等各类活动,效果良好。
校外实践活动重视行业体验和游学天下活动。行业体验,从2004年开始,每年暑假学校都精心策划组织大型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参加,比如到济南各大超市服务、进行列车乘务实践、到章丘学农等,使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游学天下,既是教育又是活动,也是走出课堂的社会课程,比如“全国著名高校”参观考察活动、“红色之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国学夏令营”活动、“齐鲁文化考察行”活动、社区民俗考察活动、国际交流活动等。整个活动从暑假开始历时半个月,每年都有百余名教师参与活动组织,千余名学生参加。
公益性是社区服务活动的最大特色。全校3000多名学生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并成立山东省实验中学志愿者联络站和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全校开展的公益活动包括“爱心社”、“帮贫助困”“义工服务”等8项活动。
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明显的成长感觉,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干。把两者统一在一起,让学生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研究性学习需要成长意识,学会实践,这就要求学生慢慢在过程中进行出题、选题、写报告,还要练习一些基本功,比如查资料,学会归纳整理,学会总结提炼,学会形成书面材料,学会口头报告等等。对于优秀研究成果,由指导教师向学校推荐,并通过“实验学子论坛”等方式向全校展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大大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先后有近百人次在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和各类发明活动比赛中获奖。高三学生孙峣作为山东省唯一高中生,获得全国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让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融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价给了我们鼓励。前不久学校面向400名学生做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在“你认为我校课程实施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的回答中,并列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社会实践开展的丰富多彩”和“开设了大量的校本课程”。教师普遍反映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家长们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对此,刘校长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