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事业也有了新的建设,无论是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形式上,例如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可以丰富语文学科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最主要的是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的价值观以及态度认知。所以本文就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中华民俗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不断有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出现,在一代代人民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例如思想、语言、艺术以及民俗等,涵盖的范围广、内容多。这些传统文化是智慧的结晶,不仅有着历史魅力,还饱含民族精神。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会有所受益,从而提高自身全面的学科素养。
(二)有利于形成学生优良品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什么经验和阅历,所以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都是空白的,这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在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展开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避免学生不平衡发展情况的出现。传统文化中传递着勤奋、坚持、刻苦以及善良等优秀品质,如果可以被很好的渗透并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学生们也会养成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
(三)有利于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现有的传统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下来,说明有着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现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进行创新和弘扬。语文中的汉字作为母语,教育作为传播途径,两者结合形成的语文教学,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也利于今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续传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强化渗透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比较于初高中生而言,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年龄较小;二是经验不足、阅历尚浅,需要他人的引导,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可以在好的学习氛围中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情景教学课堂的创设,这一模式不同于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情境的模拟,让学生们参与进来,从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戏曲《秦香莲》,让学生们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并结合视频,来体会这一传统文化,还可以展开互动,让学生们猜测是哪一剧中,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并丰富他们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为之后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在文化的熏陶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水平也会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方面的发展。
(二)在汉字结构讲解中领略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部分,因为是一个个汉字组成了诗、词、文章,而后是乐曲等众多的文化成果。汉字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一方面通过讲解汉字的结构,让学生们领略到历史文化发展的魅力;另一方面,汉字结构的讲解也利于学生更好的去学习汉字,为之后的汉字使用提供前提条件。在我国,造字法有六种形式,这关系到了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学习和应用,所以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讲解,并一一举例进行说明,避免学生们混淆。除此之外,造字法的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象形字,“人”、“瓜”、“目”、“眉”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展示一些象形字图片,通过视觉冲击来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和了解。
(三)在传统美德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要注重对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学中,更应该如此,因为传统美德的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品质发展和素质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素材,如历史故事的讲授或文章的阅读等形式,来加强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让他们真正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进行继承和弘扬。如《孔融让梨》,这一典故就可以很好的教育学生,让他们理解到谦逊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典故,如《卧薪尝膽》、《凿壁借光》中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的精神品质,值得当代青年深深思考和学习,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可以督促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从而促进全面的发展。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将这些典故讲解清楚,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的是,传统美德的教育不应当局限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而要贯穿到学生的每一阶段、每一学科中。
(四)在课外活动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共性,长期枯燥的文学知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可以优化和改善教学开展的方式,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开展。例如,在节日传统文化的理论课程后,展开课外活动的安排,让学生从实际的活动中,体会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如重阳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敬老院去慰问老人,陪伴老人,和他们交谈,在学生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中,学生也在丰富自己的见闻,可以听到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以及一些典故。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精神品质。这些只是课外活动学习中的一部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博物馆,了解历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过去以及他们留下的各种财富,对比现在,产生一些感悟,懂得如何去珍惜。参观的过程,也是不断走近传统文化、了解历史的过程,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课外活动学习的开展,不仅很好的做到了劳逸结合,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开展中,要注重丰富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高效的展开工作。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以及传统美德,是当代青年都需要培育和养成的,虽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但是相信在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学生们的认真配合下,传统文化会不断的渗透并深入到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读天下(综合),2019(22):0105-0105.
[2]高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分析[J].读书文摘,2017,000(008):222.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中华民俗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不断有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出现,在一代代人民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例如思想、语言、艺术以及民俗等,涵盖的范围广、内容多。这些传统文化是智慧的结晶,不仅有着历史魅力,还饱含民族精神。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会有所受益,从而提高自身全面的学科素养。
(二)有利于形成学生优良品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什么经验和阅历,所以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都是空白的,这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在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展开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避免学生不平衡发展情况的出现。传统文化中传递着勤奋、坚持、刻苦以及善良等优秀品质,如果可以被很好的渗透并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学生们也会养成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
(三)有利于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现有的传统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下来,说明有着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现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进行创新和弘扬。语文中的汉字作为母语,教育作为传播途径,两者结合形成的语文教学,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也利于今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续传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强化渗透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比较于初高中生而言,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年龄较小;二是经验不足、阅历尚浅,需要他人的引导,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可以在好的学习氛围中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情景教学课堂的创设,这一模式不同于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情境的模拟,让学生们参与进来,从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戏曲《秦香莲》,让学生们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并结合视频,来体会这一传统文化,还可以展开互动,让学生们猜测是哪一剧中,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并丰富他们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为之后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在文化的熏陶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水平也会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方面的发展。
(二)在汉字结构讲解中领略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部分,因为是一个个汉字组成了诗、词、文章,而后是乐曲等众多的文化成果。汉字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一方面通过讲解汉字的结构,让学生们领略到历史文化发展的魅力;另一方面,汉字结构的讲解也利于学生更好的去学习汉字,为之后的汉字使用提供前提条件。在我国,造字法有六种形式,这关系到了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学习和应用,所以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讲解,并一一举例进行说明,避免学生们混淆。除此之外,造字法的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象形字,“人”、“瓜”、“目”、“眉”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展示一些象形字图片,通过视觉冲击来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和了解。
(三)在传统美德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要注重对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学中,更应该如此,因为传统美德的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品质发展和素质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素材,如历史故事的讲授或文章的阅读等形式,来加强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让他们真正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进行继承和弘扬。如《孔融让梨》,这一典故就可以很好的教育学生,让他们理解到谦逊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典故,如《卧薪尝膽》、《凿壁借光》中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的精神品质,值得当代青年深深思考和学习,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可以督促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从而促进全面的发展。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将这些典故讲解清楚,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的是,传统美德的教育不应当局限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而要贯穿到学生的每一阶段、每一学科中。
(四)在课外活动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共性,长期枯燥的文学知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可以优化和改善教学开展的方式,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开展。例如,在节日传统文化的理论课程后,展开课外活动的安排,让学生从实际的活动中,体会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如重阳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敬老院去慰问老人,陪伴老人,和他们交谈,在学生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中,学生也在丰富自己的见闻,可以听到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以及一些典故。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精神品质。这些只是课外活动学习中的一部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博物馆,了解历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过去以及他们留下的各种财富,对比现在,产生一些感悟,懂得如何去珍惜。参观的过程,也是不断走近传统文化、了解历史的过程,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课外活动学习的开展,不仅很好的做到了劳逸结合,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开展中,要注重丰富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高效的展开工作。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以及传统美德,是当代青年都需要培育和养成的,虽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但是相信在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学生们的认真配合下,传统文化会不断的渗透并深入到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读天下(综合),2019(22):0105-0105.
[2]高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分析[J].读书文摘,2017,000(00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