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他不太爱看电视,因为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2008年,14岁的他在电视上看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后,一下子被震撼了,愣是守着黑白电视机看完了赛程。
在看电视时,他最留心的是奥运会上的志愿者,看到一些“小青柠”朝气蓬勃地活跃在奥运会的各个角落,为赛事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将奉献、友爱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不禁热血沸腾,他对父亲说,我爱中国,如果是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该有多好!父亲也非常热爱中国及中国文化,听了他的话后说:“要想到中国去做志愿者,机会有的是,比如说去中国留学,且还有一技之长。”
打那时起,他到中国留学的想法就没停过。父亲说那要有一技之长,他想到自己有着语言天赋,会多国语言在世界运动会上做志愿者可以派上大用场。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他便开始刻苦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由此先后学会了巴基斯坦语、印度语、尼泊尔语、阿拉伯语;在孟加拉的Notre大学他又掌握了英语,后来又学会了西班牙语;妈妈是印度人,他从小就会说印度话,加上母语孟加拉语,这样他就通晓了7国语言。他就是1994年出生于孟加拉国的尼哈德。
2011年,17岁的尼哈德终于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如愿以偿上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一到中国他就积极投入了志愿者行列,雷锋月,他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并给老人们做孟加拉特色饭;四川雅安地震时,他为灾区捐款捐物;学业不太忙时,他还会去地铁站做志愿者。
2013年暑假前,尼哈德告诉爸爸,他要做亚青会志愿者,不能回孟加拉国了。爸爸在电话里很生气,尼哈德心里明白,姐姐出嫁后,家里就剩下爸爸一个人,非常孤单,十分想念他。但尼哈德只能耐心地说服爸爸。
亚青会上,由于语言优势,尼哈德成为通用类志愿者,在举重场馆为技术官员提供服务,凭着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光荣称号。
这年寒假回家后,尼哈德告诉爸爸:“明年暑假还要留在南京,又不能回家。因为明年夏天青奥会在南京举办,我已报名做青奥会志愿者。”当时爸爸沉默了。尼哈德说:“爸爸,明年暑假,你一定要去南京,既可以看看我,也可以看世界级、非常精彩的青奥比赛。”为了圆儿子的梦,爸爸终于高兴地答应了他的邀请。
青奥会期间,尼哈德担任IOC(国际奥委会)助理,主要是为来自摩纳哥代表团的官员提供陪同服务。他的工作地点并不在青奥村,但为了给嘉宾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他特地利用休息日一次次到青奥村踩点,提前了解相关情况。另外,为了方便嘉宾观光购物,他还精心地准备了一些景点和购物场所的攻略。
2014年8月28日,青奥会结束前夕,李克强总理专程看望了青奥会志愿者。作为优秀志愿者代表,尼哈德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见到总理,尼哈德激动地说:“虽然我是一名老外,但是我热爱中国,我希望成为沟通中外交流的桥梁,在青奥会的赛场上,我努力做一张向全世界展现南京形象的中国名片。”总理赞赏道:“你的汉语讲得非常好!”称赞了他热心服务青奥的精神,总理还打趣道,“你不是‘老外’,是充满活力的‘青外’。”最后尼哈德还幸运地得到了总理的亲笔签名。
尼哈德不仅仅是因为做青奥会志愿者而成为风云人物的,其实早在刚入学不久,他就为人所瞩目,大二开始担任航空班的班长和学校国际交流协会外联部的部长。2013年他成功当选南航校学生会副主席,成为南航校史上第一个在学生会担任领导职务的外国留学生。
学习之余,尼哈德还在学校的“爱心报刊亭”从事志愿者服务;南航有不少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他便利用语言上的优势帮助他们。
2015年,是尼哈德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暑假,他打算跟同学前往云南等地的偏远小山村支教。
2015年1月又传出喜讯:即将本科毕业的他已被保送攻读南航航空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并获得了政府全额奖学金,尼哈德将努力去实现他的蓝天梦想。
对于自己的人生际遇及所获,尼哈德感慨地说道:世界上有293种语言,但只有一种语言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并使用,那就是“爱”。
在看电视时,他最留心的是奥运会上的志愿者,看到一些“小青柠”朝气蓬勃地活跃在奥运会的各个角落,为赛事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将奉献、友爱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不禁热血沸腾,他对父亲说,我爱中国,如果是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该有多好!父亲也非常热爱中国及中国文化,听了他的话后说:“要想到中国去做志愿者,机会有的是,比如说去中国留学,且还有一技之长。”
打那时起,他到中国留学的想法就没停过。父亲说那要有一技之长,他想到自己有着语言天赋,会多国语言在世界运动会上做志愿者可以派上大用场。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他便开始刻苦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由此先后学会了巴基斯坦语、印度语、尼泊尔语、阿拉伯语;在孟加拉的Notre大学他又掌握了英语,后来又学会了西班牙语;妈妈是印度人,他从小就会说印度话,加上母语孟加拉语,这样他就通晓了7国语言。他就是1994年出生于孟加拉国的尼哈德。
2011年,17岁的尼哈德终于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如愿以偿上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一到中国他就积极投入了志愿者行列,雷锋月,他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并给老人们做孟加拉特色饭;四川雅安地震时,他为灾区捐款捐物;学业不太忙时,他还会去地铁站做志愿者。
2013年暑假前,尼哈德告诉爸爸,他要做亚青会志愿者,不能回孟加拉国了。爸爸在电话里很生气,尼哈德心里明白,姐姐出嫁后,家里就剩下爸爸一个人,非常孤单,十分想念他。但尼哈德只能耐心地说服爸爸。
亚青会上,由于语言优势,尼哈德成为通用类志愿者,在举重场馆为技术官员提供服务,凭着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光荣称号。
这年寒假回家后,尼哈德告诉爸爸:“明年暑假还要留在南京,又不能回家。因为明年夏天青奥会在南京举办,我已报名做青奥会志愿者。”当时爸爸沉默了。尼哈德说:“爸爸,明年暑假,你一定要去南京,既可以看看我,也可以看世界级、非常精彩的青奥比赛。”为了圆儿子的梦,爸爸终于高兴地答应了他的邀请。
青奥会期间,尼哈德担任IOC(国际奥委会)助理,主要是为来自摩纳哥代表团的官员提供陪同服务。他的工作地点并不在青奥村,但为了给嘉宾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他特地利用休息日一次次到青奥村踩点,提前了解相关情况。另外,为了方便嘉宾观光购物,他还精心地准备了一些景点和购物场所的攻略。
2014年8月28日,青奥会结束前夕,李克强总理专程看望了青奥会志愿者。作为优秀志愿者代表,尼哈德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见到总理,尼哈德激动地说:“虽然我是一名老外,但是我热爱中国,我希望成为沟通中外交流的桥梁,在青奥会的赛场上,我努力做一张向全世界展现南京形象的中国名片。”总理赞赏道:“你的汉语讲得非常好!”称赞了他热心服务青奥的精神,总理还打趣道,“你不是‘老外’,是充满活力的‘青外’。”最后尼哈德还幸运地得到了总理的亲笔签名。
尼哈德不仅仅是因为做青奥会志愿者而成为风云人物的,其实早在刚入学不久,他就为人所瞩目,大二开始担任航空班的班长和学校国际交流协会外联部的部长。2013年他成功当选南航校学生会副主席,成为南航校史上第一个在学生会担任领导职务的外国留学生。
学习之余,尼哈德还在学校的“爱心报刊亭”从事志愿者服务;南航有不少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他便利用语言上的优势帮助他们。
2015年,是尼哈德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暑假,他打算跟同学前往云南等地的偏远小山村支教。
2015年1月又传出喜讯:即将本科毕业的他已被保送攻读南航航空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并获得了政府全额奖学金,尼哈德将努力去实现他的蓝天梦想。
对于自己的人生际遇及所获,尼哈德感慨地说道:世界上有293种语言,但只有一种语言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并使用,那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