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起。琴响。一段远古的爱情,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由远而近,姗姗飘来。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让激动静止于寂寥。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唯恐惊动了低诉情语的蝶儿。蝶儿,仿佛从西双版纳赶来,嬉戏在两弦上下,层层叠叠,密密匝匝。书声,蝶语,从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时不知今昔何年。一卷薄薄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之间游弋。一声沉雷,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于生于死长眠的时空。一座孤坟,茕茕孑立,拉来一道长长的思念。风吼,雨泣。蝶儿突然没命地逃,大约是被一串串轰鸣的泪声所惊吓,瞪着恐惧的眼睛看着我,望着历史。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人醉了,梦亦醒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丽。多情的蝶儿哪肯离去,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亘古的缠绵和凄美。是谁,在爱情的史册里,留下了最经典的一页?
十面埋伏
寒风萧萧,冷雨凄凄。纤纤素手,轻轻一拨,秦时明月便折射出一段远古的故事。十万大军在娴熟的手指间奔腾而来。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楚汉争霸的幕后一搏,悄悄来开了序幕,惊心动魄。其实,早在鸿门,范曾一句“竖子不足与谋”,所有的结局早已注定。厮杀在渐浙隐退,呐喊起来越缥缈。三千里江山,顷刻间,竞被一道段段的防线层层包围。四面楚歌,如针如锥,声声刺剜着热血沸腾的胸口。西楚霸王挥舞长剑,仰天长叹:虞兮虞兮奈若何?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如今早已荡然无存。悬在眼角的泪,晶莹剔透。电闪雷鸣,天哭地泣。面对乌江滔滔的江水,留给江东父老永远的叹息。胜者王侯,败者贼寇。历史永远是历史。秋风撕裂了岁月的伤口,泪水打断了琴弦。铮铮乐音,戛然而止。后世的听众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谁抒写了这千年的遗憾?
二泉映月
残月如刀,夜色似墨。孤坐黑夜,拉二胡者将自己隔离在一片孤独之中。冷冷的弦,瘦瘦的人。一双颤颤的手——十指如柴,轻轻抚过那挂满泪水的胡弦。一生的坎坷凝聚在两根纤细柔软的弦上,如同泉水,从指间汩汩溢淌而出。两根冰凉的弦,随着牵拉的手,开始回环泉水的脉脉柔情。一床光洁的月毯,裹着淡淡的清辉,覆过被黑暗笼罩的心扉。满腔的愁怨与辛酸,汇成一滴滴眼泪,钻进那跳跃的弦流。在宇宙里幽闲散步的月亮,一不小心,绊了一脚,划过弦,涓涓叩响盲者的耳膜。踽踽独步,一泓生命的月泉,波澜在你的脚下,激荡爱听者的心中。夕阳西下,寻常巷陌,用流血的心,拉开无边的夜色,拉响久已忘怀的沧桑。曾经凋零的希望,在月光的不断摩擦下,又摇曳地燃起来。黑夜是空的,黎明总会刺破这层薄薄的面纱。三叠九折,一曲终了。岁月无痕,人生如梦。只有月华如水,淹没了奏者和听者的双眼。阿炳啊,明月装饰你的弦韵,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可谁来装饰你枯竭的渴望和思念?
高山流水
一座山,一江水。席地而坐,两手随意一划,青山拥着抚琴人躲开红尘,躲开哗杂,开始吟唱。记忆还旋转在浮躁之中,潺潺的流水已开始清澈地舔舐耳膜。宁静淡泊,儒雅至极。飘逸的弹者在水中温柔着灵巧的十指,七根心弦有节奏地和着绿水歌唱。唱出一种幽娴的神韵,一种恬淡的灵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谓知音,便是两人的心灵相通,轻轻一点,就会产生美妙的共振。孤傲洒脱,双目微闭。奏者将听者弥漫在小桥流水的原始画卷里。怎样的心绪,就会奏响怎样的音乐。双脚穿行在秀山丽水之间,久久不愿上岸。心灵却穿过时光的隧道,寻访知音的足迹。鱼需要水,鸟需要巢,人需要知音。知音犹如鹰之两翼,折断一翅,鹰将永远不能击射长空。知音已死。心事赋琴,弦断有谁听,琴碎,音绝。满腔热泪,仰天一喷,鲜血吮吸着残琴断弦。千万颗心在颤抖。乐为知己者奏。知己已亡,留琴何用?青山依旧,绿水依旧。千古名曲还会响起。可是,谁能诠释知音二字呢?赏析: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南方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聿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俩人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十面埋伏》乐曲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己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李新海)
十面埋伏
寒风萧萧,冷雨凄凄。纤纤素手,轻轻一拨,秦时明月便折射出一段远古的故事。十万大军在娴熟的手指间奔腾而来。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楚汉争霸的幕后一搏,悄悄来开了序幕,惊心动魄。其实,早在鸿门,范曾一句“竖子不足与谋”,所有的结局早已注定。厮杀在渐浙隐退,呐喊起来越缥缈。三千里江山,顷刻间,竞被一道段段的防线层层包围。四面楚歌,如针如锥,声声刺剜着热血沸腾的胸口。西楚霸王挥舞长剑,仰天长叹:虞兮虞兮奈若何?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如今早已荡然无存。悬在眼角的泪,晶莹剔透。电闪雷鸣,天哭地泣。面对乌江滔滔的江水,留给江东父老永远的叹息。胜者王侯,败者贼寇。历史永远是历史。秋风撕裂了岁月的伤口,泪水打断了琴弦。铮铮乐音,戛然而止。后世的听众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谁抒写了这千年的遗憾?
二泉映月
残月如刀,夜色似墨。孤坐黑夜,拉二胡者将自己隔离在一片孤独之中。冷冷的弦,瘦瘦的人。一双颤颤的手——十指如柴,轻轻抚过那挂满泪水的胡弦。一生的坎坷凝聚在两根纤细柔软的弦上,如同泉水,从指间汩汩溢淌而出。两根冰凉的弦,随着牵拉的手,开始回环泉水的脉脉柔情。一床光洁的月毯,裹着淡淡的清辉,覆过被黑暗笼罩的心扉。满腔的愁怨与辛酸,汇成一滴滴眼泪,钻进那跳跃的弦流。在宇宙里幽闲散步的月亮,一不小心,绊了一脚,划过弦,涓涓叩响盲者的耳膜。踽踽独步,一泓生命的月泉,波澜在你的脚下,激荡爱听者的心中。夕阳西下,寻常巷陌,用流血的心,拉开无边的夜色,拉响久已忘怀的沧桑。曾经凋零的希望,在月光的不断摩擦下,又摇曳地燃起来。黑夜是空的,黎明总会刺破这层薄薄的面纱。三叠九折,一曲终了。岁月无痕,人生如梦。只有月华如水,淹没了奏者和听者的双眼。阿炳啊,明月装饰你的弦韵,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可谁来装饰你枯竭的渴望和思念?
高山流水
一座山,一江水。席地而坐,两手随意一划,青山拥着抚琴人躲开红尘,躲开哗杂,开始吟唱。记忆还旋转在浮躁之中,潺潺的流水已开始清澈地舔舐耳膜。宁静淡泊,儒雅至极。飘逸的弹者在水中温柔着灵巧的十指,七根心弦有节奏地和着绿水歌唱。唱出一种幽娴的神韵,一种恬淡的灵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谓知音,便是两人的心灵相通,轻轻一点,就会产生美妙的共振。孤傲洒脱,双目微闭。奏者将听者弥漫在小桥流水的原始画卷里。怎样的心绪,就会奏响怎样的音乐。双脚穿行在秀山丽水之间,久久不愿上岸。心灵却穿过时光的隧道,寻访知音的足迹。鱼需要水,鸟需要巢,人需要知音。知音犹如鹰之两翼,折断一翅,鹰将永远不能击射长空。知音已死。心事赋琴,弦断有谁听,琴碎,音绝。满腔热泪,仰天一喷,鲜血吮吸着残琴断弦。千万颗心在颤抖。乐为知己者奏。知己已亡,留琴何用?青山依旧,绿水依旧。千古名曲还会响起。可是,谁能诠释知音二字呢?赏析: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南方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聿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俩人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十面埋伏》乐曲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己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