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科学课程是中职院校医学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外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拥有过硬的实践能力,但我国目前的中职院校外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落后,考核体制不完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外科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本文就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中职院校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定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 外科学课程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57-01
一、中职外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对中职院校的课程目标的确立有着明确的要求,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的,在职业教育方面,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生产组织模式,同样教学改革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在中职院校外科学的课程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外科学课程开展的要求是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外科学岗位的职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确保知识、学生、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科学性的共同发展,以教师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但我国目前的中职外科学的课程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明确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枯燥,缺少实践环节,我国在对中职课程内容的要求上,明确规定了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科学性,利用情景性教学,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人本性。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提出一个个符合中职院校学生认知观的“任务”,学生通过内部的互相讨论,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从而完成本節课的教学任务。众所周知,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法可以有效的“驱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做学一体”的重要性,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实现一体化教学。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单元块,与任务驱动法相同的是,该方法同样重视“做学一体”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每个单元块的任务后进行一定的教学任务测验,保证学生学习的进度。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点”为串接的方式,以不同单元块为主,符合中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从学生观的角度来看,上述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可以从根本上改观学生传统的学生观,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1]。
(二)化繁为简、注重启发
外科学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学生首次接触这一门课程时,会出现对外科学的“畏惧心理”,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深度加工学习材料,为学生呈现较清晰的学习模块,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组块化编码,方便学生的记忆。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还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可以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到外科学的知识中去。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讲述教学案例等,培养学生对外科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学生考核制度的改变
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在进行对学生的考核工作时,过分看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利用书面考试的手段进行考核,导致学生通过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核,不利于学生对外科学课程的学习,众所周知,外科学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两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外科学人才提供保障。学生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要进行整体性知识的考核,还要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考核人员可以将整个外科学课程进行不同单元块的划分,当一个单元块的知识教学完毕后,可以进行单元测试,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防止考前突击情况的发生[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为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做出努力。
四、总结
中职院校在推行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时,首先要重视到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情况,中职学生一般为初中毕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较为薄弱,在教学改革中,要针对这一点加强对基础性教学的研究,制定适应中职学生的课程,同时要分析外科学领域需要的人才要求。中职院校的本质是培养出技能性的人才,在毕业后可以投入到外科学领域的工作中,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为学生教授专业性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龙安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D].西南大学,2013
[2]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中职院校 外科学课程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57-01
一、中职外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对中职院校的课程目标的确立有着明确的要求,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的,在职业教育方面,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生产组织模式,同样教学改革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在中职院校外科学的课程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外科学课程开展的要求是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外科学岗位的职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确保知识、学生、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科学性的共同发展,以教师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但我国目前的中职外科学的课程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明确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枯燥,缺少实践环节,我国在对中职课程内容的要求上,明确规定了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科学性,利用情景性教学,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人本性。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提出一个个符合中职院校学生认知观的“任务”,学生通过内部的互相讨论,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从而完成本節课的教学任务。众所周知,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法可以有效的“驱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做学一体”的重要性,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实现一体化教学。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单元块,与任务驱动法相同的是,该方法同样重视“做学一体”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每个单元块的任务后进行一定的教学任务测验,保证学生学习的进度。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点”为串接的方式,以不同单元块为主,符合中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从学生观的角度来看,上述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可以从根本上改观学生传统的学生观,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1]。
(二)化繁为简、注重启发
外科学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学生首次接触这一门课程时,会出现对外科学的“畏惧心理”,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深度加工学习材料,为学生呈现较清晰的学习模块,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组块化编码,方便学生的记忆。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还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可以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到外科学的知识中去。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讲述教学案例等,培养学生对外科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学生考核制度的改变
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在进行对学生的考核工作时,过分看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利用书面考试的手段进行考核,导致学生通过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核,不利于学生对外科学课程的学习,众所周知,外科学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两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外科学人才提供保障。学生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要进行整体性知识的考核,还要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考核人员可以将整个外科学课程进行不同单元块的划分,当一个单元块的知识教学完毕后,可以进行单元测试,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防止考前突击情况的发生[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为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做出努力。
四、总结
中职院校在推行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时,首先要重视到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情况,中职学生一般为初中毕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较为薄弱,在教学改革中,要针对这一点加强对基础性教学的研究,制定适应中职学生的课程,同时要分析外科学领域需要的人才要求。中职院校的本质是培养出技能性的人才,在毕业后可以投入到外科学领域的工作中,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为学生教授专业性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龙安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D].西南大学,2013
[2]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