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信仰的概念从内容和确信程度上可划分为“理论信仰”和“制度认同”两个层次。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表现出理论信仰比例偏低,社会制度认同度高,部分同学存在政治信仰危机等特点,我们要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具体的信仰状况,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进行分层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信仰;分层教育
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在《文化与人生》中,对政治信仰的重要性曾这样描述:“假如一个国家内,大多数人民,特别大多数有知识的青年人,皆毫无政治信仰,或皆对政治漠不关心,则该国必灭亡无疑,因为这实是社会生活上的严重病态”。大学生是我们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政治信仰如何,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途。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有些人比较悲观,认为存在较严重的政治信仰危机。对于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本文在对政治信念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研究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1 政治信仰的概念解析
1.1 政治信仰概念的界定
关于政治信仰的概念,学界观点并不一致,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政治信仰是“政治认同”。这种观点在对“政治信仰”这一概念的理解上比较侧重于“政治”,从词义表面上说,是“政治中”的“信仰”。因为在他们看来,“政治是现实的,而信仰则是超现实的。以超现实的理论来解释现实,往往难以把握客观现实。如果我们只是把政治信仰作为一种信仰研究的派生类型,则不容易把握政治的本质”。
我国著名学者王惠岩教授也认为,政治信仰是关于政治系统、政治观念、政治原则的深度认同。目前,这种观点在学界认可者比较多。二是从信仰研究的角度来关注政治信仰问题,认为政治信仰是人对政治的一种终极追求。从词义来看,是把“政治”作为一个形容词修饰“信仰”,即“政治性的”信仰,把政治信仰理解为诸多信仰形态中的一种。比如,孟迎辉在《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指出,政治信仰就是人们对其所确认的体现终极政治价值对象的极度信奉和遵循。郑敬高在《政治信仰的变革与信仰危机》中认为,以信仰方式存在的政治意识就是政治信仰,有时也指人们接受某种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的特定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政治信仰概念的这两种内涵其实都是有体现的,所以我们不能只顾其一,而应把两种内涵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在借鉴以上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中,笔者将政治信仰界定为:政治信仰是对某种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高度认同和尊崇,并自觉追求的态度。
1.2 政治信仰概念的层次性
这个概念内在的包含了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政治信仰内容和政治信仰的心态。政治信仰的内容就是信仰什么,是构成政治信仰的基本要素,是信仰的实体部分。信仰的内容不同,政治信仰也就不同。政治信仰的心态是指对信仰内容所持有的坚定不移的态度,是“知、情、意”的统一。政治信仰的心态也是政治信仰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没有信仰者对信仰内容的主观态度,也就不可能是信仰。
在内容上,政治信仰有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政治理论是某社会阶段的民族或国家政治治理和追求的精神基础和最高的价值目标,往往由某种政治哲学所承载。社会制度是指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它决定一个国家的性质,是社会经济深层次的东西,与政治关系较为紧密。主要包括国体(或者说国家性质,比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政体、政党制度、及基本经济制度等。
政治理论既然由某种政治哲学来承载,首先,可以为该政治信仰的合理性进行说明;其次,它是社会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每种政治理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目标做为最终的归宿和核心,这个价值目标就成为这种政治信仰的终极追求,展现了政治信仰之所以成为信仰的超越性。所以,理论信仰在政治信仰中非常重要。
但政治理论往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跟人们的具体生活关系不大,所以和社会制度相比,较难为人们所了解、认同和信仰;而社会制度通过具体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体现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较易了解和认识,所以和政治理论相比,更容易被信仰。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够对某种政治理论确信的,必然能够对建立于其之上的社会制度比较认同和确信;而对某种社会制度认同的,却不一定了解和认同这种政治理论。在这里,信仰的内容上,人们的政治信仰就表现出一定的层次的差别。
政治信仰的心态包括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三部分内容。政治认知是对政治信仰内容的知识性了解和认识;政治信仰情感是对政治信仰内容所持有的热爱及自觉追求等情感倾向性;政治意志是政治情感的支撑和强化。在政治信仰当中,存在心态的差别,既对政治信仰内容的“知、情、意”的差别。存在对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的了解程度的差别;存在对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的情感的差别;存在对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信仰的坚定性的差别。
所以,我们根据政治信仰的内容和心态的不同,将政治信仰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层次和高级层次。处于基础层次的,表现为对现存社会制度的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能为这一社会力所能及的做出贡献;处于高级层次的,除了对社会制度的认同之外,还表现为对政治理论——构建这一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尊崇,并能把这一理论的最高价值目标作为毕生的追求并能为此奋斗终生。简单来说,政治信仰的基础层次就是制度认同,高级层次是理论信仰。政治信仰的这个层次划分,除了内容上的差别外,还表现为信仰程度的差别。处于基础层次的确信程度,比处于高层次的确信程度要差。
在我国现阶段,政治信仰的内容包括: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努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基本社会制度,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等。其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努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属于政治信仰的高级层次——理论信仰层次;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基本社会制度,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则处在政治信仰的基础层次——制度认同层次。 2 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解析
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课题组对江西省6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散在法学、英语、汉语言、计算机、艺术等 10个不同专业,和大一、大二、大三等不同年级。本次调查随机抽样,匿名答卷,当场回收,共发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有以下特点:
2.1 理论信仰比例偏低
调查显示,真正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仰的人并不多。在“你信仰马克思主义吗?”的回答中,仅有11.3%的人选择明确回答“信仰”,其他选项,“不信仰”的占16.4%,“不确定,无所谓”的占72.3%。在“您对共产主义的看法是怎样的”回答中,仅有10.2%的同学选择“是一定能实现的社会理想”其他“理论上可以,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占41%,选择“理论上可以,可能会实现”占22.6%,“纯粹是空想”占13.6%,“不知道”占12.3%。可见,大部分同学认为共产主义有其合理性,但对于能不能实现处于不确定的态度。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您的观点是”的选项中,仅有14.4%的同学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更好 ”,其中选择“各有各的优势 ”的占77.8%,其他选项“不知道”占4.5%“资本主义制度更好”占3%。可见,真正对社会主义形成信仰的人也不多。
2.2 社会制度认同度高
大学生中虽然真正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仰的人并不多,但不信仰并不代表反对,调查证明,大学生对当前我国的社会制度认同度比较高。对于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73.2%的同学选择“中国特色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成果,适合中国国情”;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创新对中国的发展起到的作用的认识,79.9%的同学选择“非常大、比较大”;在“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当中确立起来的,符合广大人们的意愿”“中国的现代化和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个问题的回答中,选择“很赞同”和“基本赞同”的有88.4%、84.3%、82.6%。
2.3 部分同学存在政治信仰危机
调查中的数据显示,有一定比例的同学在政治信仰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51.3%的同学表示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不大,6.7%的同学表示完全没有兴趣;13.6%的同学认为共产主义完全是空想;在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方面,5.2%的同学认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错误,16.2%的同学感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在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方面,8.6%的同学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明确表示不赞同,9.1%的同学对中国的现代化和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观点不赞同。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到,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处于政治信仰高级层次的理论信仰,却有处于政治信仰基础层次的制度认同。由此可以说,目前我国的政治信仰状况在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当然也不否认小部分同学存在政治信仰危机。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这一现状的基础上去科学的引导和教育,进一步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仰水平。
3 大学生政治信仰分层教育
实践中,政治信仰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从教育客体的实际出发,给予正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根据上文中对政治信仰概念的层次性和政治信仰现状的分析,提出政治信仰分层教育的原则。简单来说,政治信仰分层教育是指在政治信仰教育中针对不同的群体的具体政治信仰状况,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略,以促进政治信仰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目前,我们提倡的政治信仰分层教育主要分两个层次:对普通大学生的制度认同教育和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信仰教育。
3.1 对普通大学生的制度认同教育
对大多数的普通大学生,我们只要求能达到基础层次——制度认同的层次,即能支持、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并能力所能及的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它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基础。目前,我们国家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事业的实现,也要首先有全国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对我们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
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制度认同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由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各方面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社会的制度认同度也逐步升高。但是社会中的消极现象,比如腐败问题、社会不公问题,严重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制度认同感,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加强政治信仰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些问题。引导的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课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对政治信仰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不回避,讲深讲透。要敢于和学生讨论,不要害怕学生有异样的声音,“理不辨不明,话不讲不清”,正是要在讨论和辩论中真正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引导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第二,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专题调研等形式,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国家的制度政策,体验社会和民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正确的认知,从而产生认同感。第三,注重帮助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关心学生,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为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奠定较好的情感基础。这一点对存在政治信仰危机的同学更是重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有信仰危机的同学,是能够判断出来的。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应该从关心生活开始,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青年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分阶段教育,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实现全面发展。最后,要逐步消除腐败和社会不公等社会消极现象。既然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不消除产生消极意识的社会存在,如果社会的阴暗面太多,单纯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造成普遍的反感,产生负面作用。腐败问题和社会不公归根结底都是制度缺陷,所以,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何推进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切实保证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应该是我们努力的重点。 3.2 对大学生共产党员的理论信仰教育
对于大学生党员,则要求达到高级层次——理论信仰层次,即不仅要支持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而且还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能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邓小平曾经所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也搞不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党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撑。所以,我们评价一个共产党员是不是真正的是共产党员,不是因为他履行了入党手续,而是因为他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共产主义信仰。所以我们在政治信仰教育方面,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就应该是不仅要支持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而且还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能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党员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入党的比例比较少,大多动机都带有功利性。在“如果您准备申请加入,或者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您的动机是什么”的回答中,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更好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仅占24.7%,选择“入党关荣,能更好的展现和证明自己”的占23.9%,选择“有利于就业和自我发展”占42.4%,其他选项占8.7%。如何培养这些的年轻的党员能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使这些未来的建设者能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在社会上能经受住越来越多的诱惑和考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教育一是实践教育,二是理论学习。
实践教育主要是通过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实践教育活动,如瞻仰烈士陵园,参观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图片展,观看优秀影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党员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于理论学习,早在1985年,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提出,共产党员一定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
大学生党员文化知识水平高,又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他们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应该贯彻求真务实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学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活泼化,可以以讲座、研讨会、读书心得交流、疑难问题交流等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宏强.政治信仰:概念、结构和过程[J].学术探索,2006(3)
2 孟迎辉.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2004
3 郑敬高.政治信仰的变革与信仰危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责任编辑 杜和)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信仰;分层教育
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在《文化与人生》中,对政治信仰的重要性曾这样描述:“假如一个国家内,大多数人民,特别大多数有知识的青年人,皆毫无政治信仰,或皆对政治漠不关心,则该国必灭亡无疑,因为这实是社会生活上的严重病态”。大学生是我们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政治信仰如何,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途。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有些人比较悲观,认为存在较严重的政治信仰危机。对于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本文在对政治信念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研究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1 政治信仰的概念解析
1.1 政治信仰概念的界定
关于政治信仰的概念,学界观点并不一致,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政治信仰是“政治认同”。这种观点在对“政治信仰”这一概念的理解上比较侧重于“政治”,从词义表面上说,是“政治中”的“信仰”。因为在他们看来,“政治是现实的,而信仰则是超现实的。以超现实的理论来解释现实,往往难以把握客观现实。如果我们只是把政治信仰作为一种信仰研究的派生类型,则不容易把握政治的本质”。
我国著名学者王惠岩教授也认为,政治信仰是关于政治系统、政治观念、政治原则的深度认同。目前,这种观点在学界认可者比较多。二是从信仰研究的角度来关注政治信仰问题,认为政治信仰是人对政治的一种终极追求。从词义来看,是把“政治”作为一个形容词修饰“信仰”,即“政治性的”信仰,把政治信仰理解为诸多信仰形态中的一种。比如,孟迎辉在《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指出,政治信仰就是人们对其所确认的体现终极政治价值对象的极度信奉和遵循。郑敬高在《政治信仰的变革与信仰危机》中认为,以信仰方式存在的政治意识就是政治信仰,有时也指人们接受某种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的特定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政治信仰概念的这两种内涵其实都是有体现的,所以我们不能只顾其一,而应把两种内涵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在借鉴以上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中,笔者将政治信仰界定为:政治信仰是对某种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高度认同和尊崇,并自觉追求的态度。
1.2 政治信仰概念的层次性
这个概念内在的包含了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政治信仰内容和政治信仰的心态。政治信仰的内容就是信仰什么,是构成政治信仰的基本要素,是信仰的实体部分。信仰的内容不同,政治信仰也就不同。政治信仰的心态是指对信仰内容所持有的坚定不移的态度,是“知、情、意”的统一。政治信仰的心态也是政治信仰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没有信仰者对信仰内容的主观态度,也就不可能是信仰。
在内容上,政治信仰有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政治理论是某社会阶段的民族或国家政治治理和追求的精神基础和最高的价值目标,往往由某种政治哲学所承载。社会制度是指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它决定一个国家的性质,是社会经济深层次的东西,与政治关系较为紧密。主要包括国体(或者说国家性质,比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政体、政党制度、及基本经济制度等。
政治理论既然由某种政治哲学来承载,首先,可以为该政治信仰的合理性进行说明;其次,它是社会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再次,每种政治理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目标做为最终的归宿和核心,这个价值目标就成为这种政治信仰的终极追求,展现了政治信仰之所以成为信仰的超越性。所以,理论信仰在政治信仰中非常重要。
但政治理论往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跟人们的具体生活关系不大,所以和社会制度相比,较难为人们所了解、认同和信仰;而社会制度通过具体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体现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较易了解和认识,所以和政治理论相比,更容易被信仰。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够对某种政治理论确信的,必然能够对建立于其之上的社会制度比较认同和确信;而对某种社会制度认同的,却不一定了解和认同这种政治理论。在这里,信仰的内容上,人们的政治信仰就表现出一定的层次的差别。
政治信仰的心态包括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三部分内容。政治认知是对政治信仰内容的知识性了解和认识;政治信仰情感是对政治信仰内容所持有的热爱及自觉追求等情感倾向性;政治意志是政治情感的支撑和强化。在政治信仰当中,存在心态的差别,既对政治信仰内容的“知、情、意”的差别。存在对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的了解程度的差别;存在对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的情感的差别;存在对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信仰的坚定性的差别。
所以,我们根据政治信仰的内容和心态的不同,将政治信仰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层次和高级层次。处于基础层次的,表现为对现存社会制度的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能为这一社会力所能及的做出贡献;处于高级层次的,除了对社会制度的认同之外,还表现为对政治理论——构建这一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尊崇,并能把这一理论的最高价值目标作为毕生的追求并能为此奋斗终生。简单来说,政治信仰的基础层次就是制度认同,高级层次是理论信仰。政治信仰的这个层次划分,除了内容上的差别外,还表现为信仰程度的差别。处于基础层次的确信程度,比处于高层次的确信程度要差。
在我国现阶段,政治信仰的内容包括: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努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基本社会制度,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等。其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努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属于政治信仰的高级层次——理论信仰层次;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基本社会制度,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则处在政治信仰的基础层次——制度认同层次。 2 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解析
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课题组对江西省6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散在法学、英语、汉语言、计算机、艺术等 10个不同专业,和大一、大二、大三等不同年级。本次调查随机抽样,匿名答卷,当场回收,共发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有以下特点:
2.1 理论信仰比例偏低
调查显示,真正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仰的人并不多。在“你信仰马克思主义吗?”的回答中,仅有11.3%的人选择明确回答“信仰”,其他选项,“不信仰”的占16.4%,“不确定,无所谓”的占72.3%。在“您对共产主义的看法是怎样的”回答中,仅有10.2%的同学选择“是一定能实现的社会理想”其他“理论上可以,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占41%,选择“理论上可以,可能会实现”占22.6%,“纯粹是空想”占13.6%,“不知道”占12.3%。可见,大部分同学认为共产主义有其合理性,但对于能不能实现处于不确定的态度。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您的观点是”的选项中,仅有14.4%的同学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更好 ”,其中选择“各有各的优势 ”的占77.8%,其他选项“不知道”占4.5%“资本主义制度更好”占3%。可见,真正对社会主义形成信仰的人也不多。
2.2 社会制度认同度高
大学生中虽然真正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仰的人并不多,但不信仰并不代表反对,调查证明,大学生对当前我国的社会制度认同度比较高。对于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73.2%的同学选择“中国特色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成果,适合中国国情”;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创新对中国的发展起到的作用的认识,79.9%的同学选择“非常大、比较大”;在“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当中确立起来的,符合广大人们的意愿”“中国的现代化和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个问题的回答中,选择“很赞同”和“基本赞同”的有88.4%、84.3%、82.6%。
2.3 部分同学存在政治信仰危机
调查中的数据显示,有一定比例的同学在政治信仰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51.3%的同学表示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不大,6.7%的同学表示完全没有兴趣;13.6%的同学认为共产主义完全是空想;在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方面,5.2%的同学认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错误,16.2%的同学感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在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方面,8.6%的同学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明确表示不赞同,9.1%的同学对中国的现代化和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观点不赞同。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到,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处于政治信仰高级层次的理论信仰,却有处于政治信仰基础层次的制度认同。由此可以说,目前我国的政治信仰状况在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当然也不否认小部分同学存在政治信仰危机。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这一现状的基础上去科学的引导和教育,进一步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仰水平。
3 大学生政治信仰分层教育
实践中,政治信仰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从教育客体的实际出发,给予正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根据上文中对政治信仰概念的层次性和政治信仰现状的分析,提出政治信仰分层教育的原则。简单来说,政治信仰分层教育是指在政治信仰教育中针对不同的群体的具体政治信仰状况,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略,以促进政治信仰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目前,我们提倡的政治信仰分层教育主要分两个层次:对普通大学生的制度认同教育和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信仰教育。
3.1 对普通大学生的制度认同教育
对大多数的普通大学生,我们只要求能达到基础层次——制度认同的层次,即能支持、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并能力所能及的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它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基础。目前,我们国家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事业的实现,也要首先有全国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对我们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
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制度认同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由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各方面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社会的制度认同度也逐步升高。但是社会中的消极现象,比如腐败问题、社会不公问题,严重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制度认同感,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加强政治信仰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些问题。引导的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课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对政治信仰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不回避,讲深讲透。要敢于和学生讨论,不要害怕学生有异样的声音,“理不辨不明,话不讲不清”,正是要在讨论和辩论中真正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引导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第二,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专题调研等形式,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国家的制度政策,体验社会和民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正确的认知,从而产生认同感。第三,注重帮助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关心学生,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为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奠定较好的情感基础。这一点对存在政治信仰危机的同学更是重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有信仰危机的同学,是能够判断出来的。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应该从关心生活开始,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青年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分阶段教育,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实现全面发展。最后,要逐步消除腐败和社会不公等社会消极现象。既然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不消除产生消极意识的社会存在,如果社会的阴暗面太多,单纯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造成普遍的反感,产生负面作用。腐败问题和社会不公归根结底都是制度缺陷,所以,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何推进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切实保证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应该是我们努力的重点。 3.2 对大学生共产党员的理论信仰教育
对于大学生党员,则要求达到高级层次——理论信仰层次,即不仅要支持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而且还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能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邓小平曾经所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也搞不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党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撑。所以,我们评价一个共产党员是不是真正的是共产党员,不是因为他履行了入党手续,而是因为他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共产主义信仰。所以我们在政治信仰教育方面,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就应该是不仅要支持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而且还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能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党员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入党的比例比较少,大多动机都带有功利性。在“如果您准备申请加入,或者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您的动机是什么”的回答中,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更好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仅占24.7%,选择“入党关荣,能更好的展现和证明自己”的占23.9%,选择“有利于就业和自我发展”占42.4%,其他选项占8.7%。如何培养这些的年轻的党员能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使这些未来的建设者能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在社会上能经受住越来越多的诱惑和考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教育一是实践教育,二是理论学习。
实践教育主要是通过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实践教育活动,如瞻仰烈士陵园,参观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图片展,观看优秀影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党员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于理论学习,早在1985年,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提出,共产党员一定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
大学生党员文化知识水平高,又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他们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应该贯彻求真务实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学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活泼化,可以以讲座、研讨会、读书心得交流、疑难问题交流等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宏强.政治信仰:概念、结构和过程[J].学术探索,2006(3)
2 孟迎辉.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2004
3 郑敬高.政治信仰的变革与信仰危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责任编辑 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