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能有效吸引民营资本,使之能积极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提高资金效率,降低成本风险,能有效增加民营资本的利润。能有效减轻政府投资负担和风险,提高项目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本文从PPP模式的视角对公共体育场馆运营问题与对策展开研究,旨在提高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实践中完善与PPP模式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放宽政府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政府角色转换、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大力培养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
关键词:PPP模式;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动力机制;实践对策
学术界通常认为,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的简称。是指政府部门与民营公司或私人组织之间,通过特许权协议合作形式,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以优化项目融资,实现“双赢”或“多赢”。
PPP模式的内涵包括: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一般的融资由公司自由掌握,向金融机构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PPP项目融资是由政府发起和扶持为主,合作公司积极跟进的一种方式。融资内容与政府政策扶持对象及力度,项目预期收益等密切相关。项目公司的资产总值和政府的政策承诺是融资贷款的安全保障,项目公司的经营性直接收益和经营利润是归还贷款的主要来源。第二,PPP融资模式能有效吸引民营资本,使之能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提高资金效率,降低成本风险。民营资本参与PPP融资能充分发挥它的特性,比如前期的项目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引入先进技术和有效管理,控制项目进程,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企业运作成本、资产负债率及风险,保障国家、市场、社会和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第三,PPP模式能有效增加民营资本的利润。PPP对私营部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与政府部门紧密合作;能及时获取贷款;投资回报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政策支持的机会。如给予民营公司国有或集体土地优先开发权、融资贷款担保、税费优惠或其他政府性政策优惠措施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性措施可提高民营资本参与合作项目的积极性。第四,PPP模式能有效减轻政府投资负担和风险,提高项目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一、PPP模式的动力机制
从国外近年PPP模式运行的经验看,成功运作PPP模式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条件: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不可或缺。在PPP模式中前期政府承担重要的、总体的角色和责任。政府是否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开展项目的总体策划、组织公开采购、协调各方关系、制定政策扶持等,决定着PPP运作的重要方向。如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支撑。PPP项目需要有法律保障,对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责任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充分评估,保护各方利益不受损害。在PPP模式的全程运行中,从最初的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到招标投标等确定合作方过程;从双方或多方合同签定,到具体项目公司的融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过程,在各个阶段都得明确基本法律流程,使双方合作有规矩可寻,利于发挥双方优势和弥补双方或项目运行中的问题或不足。如PPP模式运行需要有会计、法律、金融等专业化机构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支持。PPP模式作为一种未来会在多领域多层面广泛应用的项目特许经营权方式,其时限长、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复杂的金融知识,如国际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涉及多方面的法律知识,如金融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涉及专业的工程技术及管理、财务及管理、项目咨询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有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技术作支撑的知识体系。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必不可少PPP模式优势及注意问题。
政府和私营两者的优势结合,是建立PPP模式的基础。它能体现政府职能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力,统筹规划协调能力和责任意识;它能体现私营企业的资本调集能力、管理效率和创业精神。总结而言,PPP模式的优点包括:一是能减轻财政负担,转换政府职能。政府从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变成监管者,能优化项目效益,减轻财政压力。二是降低综合成本。一个项目如果 单纯由政府投入可能建设周期长、管理效益差,但PPP模式能集中政府与私营企业的优势,能强化项目的前期规划的科学性,也激发私营企业逐利的热情,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总造价,积 极防范和规避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三是促进混合所有制。当前,中央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建设,希望利用民间资本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PPP正是这样一种手段,能通过 混合所有制方式保持项目管理的革新和投融资手段的革新。四是风险分配合理。融资难度减低;管理质量提高;政府及企业双方风险得以分担,共同合理分配。五是应用范围广泛。从工程向服务领域转变。
二、PPP模式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执行PPP项目最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选择投资人问题。投资人选择的难度比较大。假若政府对投资人招商不熟悉,缺乏有效的投资人选择机制和经验,在引进投资人的过程中,如果对投资人的资 质、诚信、实力、业绩、管理及服务经验等方面考察不足,则容易使项目停滞,资金链掉断等风险。这需要政府在选择投资人时作充分的评估和细致的考察,在具体项目选择中可参照企业“路演”形式,货比三家,拥有专业管理人员同时也主动聘请法律顾问和会计事务专业人才,最大程度减少风险的存在。
执行PPP项目需要注意预防腐败问题。由于PPP是政府与私人的最紧密的合作模式。有些权力支配者恰恰喜欢利用规则的不完善,利用技术的不专业,利用隐匿的人情关系,利用合作的表面性 项目等行为掠夺国家财富,实现投资人和政府权力者的“共赢”。而这种腐败行为隐藏在堂而皇之的PPP项目中,不易被发现。这是推进PPP中最值得注意的方面。预防PPP中的腐败问题需要法 律法规的完善,作业的标准化,技术的电子化,体制机制的顺畅和监督的有效等措施。具體而言,一个PPP项目是否容易出现腐败行为我们可以关注这几点。 第一,政府投资项目其购买和供应角色是否分离。角色分离代表决策、管理和执行的有效分离和制约,若同一政府机构既负责购买又负责供应,政府很有可能偏袒公共服务或出现舞弊行为。
第二,该项目的设计、招标、谈判、实施和监管服务等是否有完善的契约。是否引入具有金融、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代理机构。引入专业力量能保证规划方案设计合理,能有效保证项目实施质量。
第三,是否有制定规范的法规以支持竞争的和透明的投资人选择制度。以公开和竞争的方式挑选合适的经营者是PPP模式设立的有效要素。整个投标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竞争性的,并且在竞争 性的投标和客观公正的评标过程产生最佳中标人,即符合质量服务要求的最低价格的供应商。这是减少PPP模式中的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步骤。实践中往往出现招标不足三家的现象,这也是政府 或部门事先与民营企业达成意向使招标缺乏竞争性。这种现象不单单在PPP中出现,在BT、BOT、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诸多项目中出现,也是需要整治的重要方面。
第四,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和评价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或实施完成需要有第三方做独立的质量保证及监管机制,对经营者的规划、营运、业绩结果等进行独立、客观且公正的评价 。如工程过程服务控制及监测、项目管理质量评价体系认证、专家顾问及咨询等。
PPP模式是政府转型和企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它要求政府把握政策,准确规划,规范运作,廉洁服务,也要求企业熟悉市场、精练运作PPP模式流程、恰当运用投资融资决策数 据和工具,实现全过程介入,运作和管理包括项目前期、立项、可行性研究和最初阶段;项目招标投标、融资、合同签定的中期阶段;项目具体实施、项目运营和维护、投资的回收、风险管理等后期阶段等。最终实现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共赢。
三、PPP模式在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中的实践
体育是一项改善民生的事业。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是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公共体育场馆在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运营管理者们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在其运营管理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难题容易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如何找准并解决这些难题,急需进行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常态”,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也必然深受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影响,需要采取突破性思维,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突破性措施,推动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新局面。
(一)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中应用的特点
第一,目前,在我国人们对于体育场馆等体育服务商品的消费还属于一种发展及享受消费,并不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消费。而对水、电、煤气等公共服务的消费是一种必须的生活消费。消费特点的不同决定了不同领域PPP模式未来可预期现金流的稳定性的不同。前者的稳定性要明显低于后者。
第二,民间资本利用PPP模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的风险要高于其他公共服务领域。但高风险也就蕴涵着高收益的可能性,若民营机构运营成功,则可以获得数倍于其投资的回报。
第三,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赢利性较差是不争的事实。民间资本的投资主要通过体育场馆配套商业设施的经营来获得投资回报,而且,在体育场馆建设领域的PPP模式中,政府一般都会配套较大面积的商业用地,以吸引民间资本的投资。此外,体育场馆具有聚积人气的功能,可以带动其周边商业配套设施的发展,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而投资于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民间资本主要是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经营来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二)PPP模式在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中应用的对策
根据PPP模式在我国当前体育场馆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的现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完善与PPP模式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体育场馆进行PPP模式运作,需要在项目设计、融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各个阶段对政府部门与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以保护双方的权益。因此,PPP项目的运作需要清晰、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制度予以保障。
第二,放宽政府扶持政策。PPP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来保证民营资本的收益率,以吸引民营资本的投入。因此,在我国要通过PPP方式来建设经营体育场馆,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若能结合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應的诸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部分政府投资的配合以及授予广告、房地产开发特许经营权等扶持政策,必将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
第三,积极推动政府角色转换。PPP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但是政府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第四,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PPP项目融资能否成功的另一主要因素是项目的风险分担是否合理。政府部门在设计风险分担结构时要考虑项目方案的吸引力。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是一个项目方案具有吸引力的关键。通常可根据各方获利多少的原则考虑相应风险的承担,使项目参与的各方包括政府部门、民营公司、贷款银行及其它投资人等都能够接受。只有风险分担设计合理的项目方案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使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第五,大力培养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PPP项目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体育场馆后期的运营,而场馆后期的运营需要相应的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是促进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建设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并结合体育场馆建设对资金需求的特点及体育场馆预期收益的规律性,开发出灵活多样的适合体育场馆建设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吕汉阳.PPP模式:全流程指导与案例分析[M].北京:国法制出版社, 2016.
[2]丁伯康.PPP模式运用与典型案例分析[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
[3]吉富星.中国PPP模式的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4]王才兴.体育公共服务国际比较及启示[J]体育科研,2008,29(2):27一31
[5]冯维胜,曹可强.我国公共体育资产托管经营探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119-123.
[6]SAVAS E.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刘立峰.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融资方式[J].中国投资,2008(6):36-38.
本论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5YJC890037。
作者简介:王彦收(1980-),男,河南周口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公共体育服务。
关键词:PPP模式;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动力机制;实践对策
学术界通常认为,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的简称。是指政府部门与民营公司或私人组织之间,通过特许权协议合作形式,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以优化项目融资,实现“双赢”或“多赢”。
PPP模式的内涵包括: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一般的融资由公司自由掌握,向金融机构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PPP项目融资是由政府发起和扶持为主,合作公司积极跟进的一种方式。融资内容与政府政策扶持对象及力度,项目预期收益等密切相关。项目公司的资产总值和政府的政策承诺是融资贷款的安全保障,项目公司的经营性直接收益和经营利润是归还贷款的主要来源。第二,PPP融资模式能有效吸引民营资本,使之能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提高资金效率,降低成本风险。民营资本参与PPP融资能充分发挥它的特性,比如前期的项目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引入先进技术和有效管理,控制项目进程,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企业运作成本、资产负债率及风险,保障国家、市场、社会和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第三,PPP模式能有效增加民营资本的利润。PPP对私营部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与政府部门紧密合作;能及时获取贷款;投资回报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政策支持的机会。如给予民营公司国有或集体土地优先开发权、融资贷款担保、税费优惠或其他政府性政策优惠措施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性措施可提高民营资本参与合作项目的积极性。第四,PPP模式能有效减轻政府投资负担和风险,提高项目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一、PPP模式的动力机制
从国外近年PPP模式运行的经验看,成功运作PPP模式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条件: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不可或缺。在PPP模式中前期政府承担重要的、总体的角色和责任。政府是否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开展项目的总体策划、组织公开采购、协调各方关系、制定政策扶持等,决定着PPP运作的重要方向。如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支撑。PPP项目需要有法律保障,对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责任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充分评估,保护各方利益不受损害。在PPP模式的全程运行中,从最初的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到招标投标等确定合作方过程;从双方或多方合同签定,到具体项目公司的融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过程,在各个阶段都得明确基本法律流程,使双方合作有规矩可寻,利于发挥双方优势和弥补双方或项目运行中的问题或不足。如PPP模式运行需要有会计、法律、金融等专业化机构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支持。PPP模式作为一种未来会在多领域多层面广泛应用的项目特许经营权方式,其时限长、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复杂的金融知识,如国际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涉及多方面的法律知识,如金融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涉及专业的工程技术及管理、财务及管理、项目咨询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有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技术作支撑的知识体系。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必不可少PPP模式优势及注意问题。
政府和私营两者的优势结合,是建立PPP模式的基础。它能体现政府职能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力,统筹规划协调能力和责任意识;它能体现私营企业的资本调集能力、管理效率和创业精神。总结而言,PPP模式的优点包括:一是能减轻财政负担,转换政府职能。政府从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变成监管者,能优化项目效益,减轻财政压力。二是降低综合成本。一个项目如果 单纯由政府投入可能建设周期长、管理效益差,但PPP模式能集中政府与私营企业的优势,能强化项目的前期规划的科学性,也激发私营企业逐利的热情,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总造价,积 极防范和规避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三是促进混合所有制。当前,中央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建设,希望利用民间资本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PPP正是这样一种手段,能通过 混合所有制方式保持项目管理的革新和投融资手段的革新。四是风险分配合理。融资难度减低;管理质量提高;政府及企业双方风险得以分担,共同合理分配。五是应用范围广泛。从工程向服务领域转变。
二、PPP模式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执行PPP项目最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选择投资人问题。投资人选择的难度比较大。假若政府对投资人招商不熟悉,缺乏有效的投资人选择机制和经验,在引进投资人的过程中,如果对投资人的资 质、诚信、实力、业绩、管理及服务经验等方面考察不足,则容易使项目停滞,资金链掉断等风险。这需要政府在选择投资人时作充分的评估和细致的考察,在具体项目选择中可参照企业“路演”形式,货比三家,拥有专业管理人员同时也主动聘请法律顾问和会计事务专业人才,最大程度减少风险的存在。
执行PPP项目需要注意预防腐败问题。由于PPP是政府与私人的最紧密的合作模式。有些权力支配者恰恰喜欢利用规则的不完善,利用技术的不专业,利用隐匿的人情关系,利用合作的表面性 项目等行为掠夺国家财富,实现投资人和政府权力者的“共赢”。而这种腐败行为隐藏在堂而皇之的PPP项目中,不易被发现。这是推进PPP中最值得注意的方面。预防PPP中的腐败问题需要法 律法规的完善,作业的标准化,技术的电子化,体制机制的顺畅和监督的有效等措施。具體而言,一个PPP项目是否容易出现腐败行为我们可以关注这几点。 第一,政府投资项目其购买和供应角色是否分离。角色分离代表决策、管理和执行的有效分离和制约,若同一政府机构既负责购买又负责供应,政府很有可能偏袒公共服务或出现舞弊行为。
第二,该项目的设计、招标、谈判、实施和监管服务等是否有完善的契约。是否引入具有金融、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代理机构。引入专业力量能保证规划方案设计合理,能有效保证项目实施质量。
第三,是否有制定规范的法规以支持竞争的和透明的投资人选择制度。以公开和竞争的方式挑选合适的经营者是PPP模式设立的有效要素。整个投标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竞争性的,并且在竞争 性的投标和客观公正的评标过程产生最佳中标人,即符合质量服务要求的最低价格的供应商。这是减少PPP模式中的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步骤。实践中往往出现招标不足三家的现象,这也是政府 或部门事先与民营企业达成意向使招标缺乏竞争性。这种现象不单单在PPP中出现,在BT、BOT、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诸多项目中出现,也是需要整治的重要方面。
第四,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和评价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或实施完成需要有第三方做独立的质量保证及监管机制,对经营者的规划、营运、业绩结果等进行独立、客观且公正的评价 。如工程过程服务控制及监测、项目管理质量评价体系认证、专家顾问及咨询等。
PPP模式是政府转型和企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它要求政府把握政策,准确规划,规范运作,廉洁服务,也要求企业熟悉市场、精练运作PPP模式流程、恰当运用投资融资决策数 据和工具,实现全过程介入,运作和管理包括项目前期、立项、可行性研究和最初阶段;项目招标投标、融资、合同签定的中期阶段;项目具体实施、项目运营和维护、投资的回收、风险管理等后期阶段等。最终实现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共赢。
三、PPP模式在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中的实践
体育是一项改善民生的事业。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是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公共体育场馆在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运营管理者们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在其运营管理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难题容易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如何找准并解决这些难题,急需进行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常态”,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也必然深受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影响,需要采取突破性思维,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突破性措施,推动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新局面。
(一)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中应用的特点
第一,目前,在我国人们对于体育场馆等体育服务商品的消费还属于一种发展及享受消费,并不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消费。而对水、电、煤气等公共服务的消费是一种必须的生活消费。消费特点的不同决定了不同领域PPP模式未来可预期现金流的稳定性的不同。前者的稳定性要明显低于后者。
第二,民间资本利用PPP模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的风险要高于其他公共服务领域。但高风险也就蕴涵着高收益的可能性,若民营机构运营成功,则可以获得数倍于其投资的回报。
第三,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赢利性较差是不争的事实。民间资本的投资主要通过体育场馆配套商业设施的经营来获得投资回报,而且,在体育场馆建设领域的PPP模式中,政府一般都会配套较大面积的商业用地,以吸引民间资本的投资。此外,体育场馆具有聚积人气的功能,可以带动其周边商业配套设施的发展,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而投资于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民间资本主要是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经营来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二)PPP模式在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中应用的对策
根据PPP模式在我国当前体育场馆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的现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完善与PPP模式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体育场馆进行PPP模式运作,需要在项目设计、融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各个阶段对政府部门与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以保护双方的权益。因此,PPP项目的运作需要清晰、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制度予以保障。
第二,放宽政府扶持政策。PPP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来保证民营资本的收益率,以吸引民营资本的投入。因此,在我国要通过PPP方式来建设经营体育场馆,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若能结合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應的诸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部分政府投资的配合以及授予广告、房地产开发特许经营权等扶持政策,必将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
第三,积极推动政府角色转换。PPP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但是政府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第四,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PPP项目融资能否成功的另一主要因素是项目的风险分担是否合理。政府部门在设计风险分担结构时要考虑项目方案的吸引力。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是一个项目方案具有吸引力的关键。通常可根据各方获利多少的原则考虑相应风险的承担,使项目参与的各方包括政府部门、民营公司、贷款银行及其它投资人等都能够接受。只有风险分担设计合理的项目方案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使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第五,大力培养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PPP项目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体育场馆后期的运营,而场馆后期的运营需要相应的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是促进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建设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并结合体育场馆建设对资金需求的特点及体育场馆预期收益的规律性,开发出灵活多样的适合体育场馆建设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吕汉阳.PPP模式:全流程指导与案例分析[M].北京:国法制出版社, 2016.
[2]丁伯康.PPP模式运用与典型案例分析[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
[3]吉富星.中国PPP模式的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4]王才兴.体育公共服务国际比较及启示[J]体育科研,2008,29(2):27一31
[5]冯维胜,曹可强.我国公共体育资产托管经营探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119-123.
[6]SAVAS E.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刘立峰.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融资方式[J].中国投资,2008(6):36-38.
本论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5YJC890037。
作者简介:王彦收(1980-),男,河南周口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公共体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