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髂动脉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16例复杂髂动脉股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病程3 d至2年.所有患者均合并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距离小于500 m,单侧病变9例、双侧病变7例,术前踝肱指数0~0.57(0.32±0.14).髂动脉股动脉完全闭塞6例,其余10例狭窄程度>75%.留置导管于血栓内或其上方持续滴注尿激酶,如果溶栓72
【机 构】
:
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髂动脉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16例复杂髂动脉股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病程3 d至2年.所有患者均合并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距离小于500 m,单侧病变9例、双侧病变7例,术前踝肱指数0~0.57(0.32±0.14).髂动脉股动脉完全闭塞6例,其余10例狭窄程度>75%.留置导管于血栓内或其上方持续滴注尿激酶,如果溶栓72 h没有效果,停止溶栓.血栓溶解后,对残余狭窄程度>50%的患者给予球囊、支架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症状及踝肱指数变化,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6例患者溶栓时间3.0~15.0(8.4±2.9)d,15例血管再通.16例患者静息疼痛症状消失;4例仍有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大于500 m,与术前相比踱行距离明显延长;术后踝肱指数为0.63~1.10(0.91±0.12),较术前明显升高(t=21.73,P<0.01).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期间症状复发1例,再次介入治疗成功.所有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长时间连续溶栓联合球囊扩张以及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是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补充,尤其对于复杂的双侧髂动脉股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
其他文献
患者 女,81岁.右侧枕部无痛性包块3年,最近1个月包块处出现疼痛,于2004年5月23日入院.入院后查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空腹血糖5.5 mmol/L.体检:右侧枕部可触及5 cm×4 cm×2 cm大小的质韧包块,压痛不显著,活动度稍差.细胞学穿刺提示为血管瘤。
患者女,18岁.发现腹部包块进行性肿大1年.体检:右中腹部可触及巨大肿块,表面光滑,质韧.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MRI和椎间盘造影表现与椎间盘造影一致性诱发痛的相关性.方法 93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腰椎MR检查和256个腰椎椎间盘造影.椎间盘造影按照Adams等分级标准进行,MRI髓核退变按Pearce等分级标准,终板退变按Medic标准分级,疼痛诱发评价分为一致性诱发痛和无痛或非一致性诱发痛.分析MRI椎间盘退变分级、椎间盘造影分级与一致性诱发痛的相关性.获得的数据采用X2检验
患者男,23岁.反复腹泻10余年,加重1年.大便8~15次/d,水样便.体检: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营养不良.腹平软,移动性浊音(±),直肠指检正常.实验窒检查:白细胞(WBC):13.5×109/L(正常参考值4.5 × 109/L~11.0×109/L),中性粒细胞(N):0.91(正常参考值:0.50~0.70),淋巴细胞(L):0.29(正常参考值:0.15~0.45),淋巴细胞绝对值:0.
我国著名的放射学专家颜小琼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3月8日凌晨2时40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
为适应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对医学影像诊断等产品进行了分类界定。医学影像诊断系统被界定为Ⅲ类产品(注:医疗器械管理共分Ⅰ、Ⅱ、Ⅲ三级)。
孤立性肺结节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点.近年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普及应用和低剂量肺癌早期筛查的开展,肺内直径<l cm的结节(称小结节或亚厘米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小结节由于体积小,各种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因此其定性诊断是难点.如何利用现有的各种影像学技术手段,正确诊断和处置肺内的小结节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笔者就此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患者 女,54岁,间断右侧腰部酸胀不适1年余,加重2个月.10年前曾行卵巢囊肿手术.体检:右侧中上腹扪及肿块,大小约13 cm×11 cm×10 cm,质硬,活动差,右肾区轻压痛。
患者 女,49岁.阵发性右卜腹痛3年,腹痛旱针刺样,每次发作数分钟,可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