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股上市公司2017年报已然全部披露完毕,一年一度的业绩大比拼总是备受投资者关注。《投资者报》将为投资者详细拆解年报中的秘密,通过盘点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年报,从中发现那些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以及避开那些业绩“地雷”。
在经历了去年蓝筹股估值修复以及中小创泡沫挤压后,更多业内人士开始将注意力重新转向优质成长股,认为要成长、蓝筹“两手抓”。因此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除了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与盈利增速,同时还会筛选出更符合政策扶持方向及更具备增长潜力的行业与公司。
在此基础上,《投资者报》将评选出“A股2017年报价值榜TOP50”,本榜单主要围绕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估值与增长潜力三大维度进行排名,其目的是沿着业绩增长、价值发现的路径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截至2018年4月底,除*ST华泽等9家公司外,沪深两市3522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17年年报。总体来说,上市公司净利润保持增长态势,实体经济业绩整体向好。
据统计,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为3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加快10.12个百分点;共计实现净利润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上升11.65个百分点。
在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2017年报净利润TOP20”排行榜中,工商银行以2874.5亿元净利润高居榜首,前五名依次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平安。此外,榜单还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企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三家能源巨头,以及房地产行业一家(万科A)、汽车行业一家(上汽集团)、食品饮料行业一家(贵州茅台)、建筑行业一家(中国建筑)。
至少到目前为止,沪深两市最赚钱的公司仍然是银行、保险、石化等传统金融、能源产业巨头,以及规模庞大的传统领域巨头。这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有所不同,比如在美股,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已经进入全球最赚钱企业名单,而在A股,还没有这样的企业出现。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层加快了引入“独角兽”企业进入A股市场的步伐,这对于改善两市结构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而在“2017年报亏损TOP20”企业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曾经的明星股乐视网,同时还有大量的ST公司,随着政策层面对借壳重组、跨行业并购等事项的监管趋严,以往那种炒作ST股票赌重组的手法,今后将越来越难实现。
5月28日,深交所做出对*ST烯碳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这是2018年度深交所首家被强制终止上市的公司。不久前的5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对*ST吉恩、*ST昆机终止上市,这也标志着A股市场将迎来退市常态化。对于那些长期亏损的ST公司,投资者也需要提高警惕。
盘点2017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年报可以发现另一大特点,即新经济新动能持续积聚。
据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7年实现净利润3946.2亿元,同比增长21.8%,延續快速增长态势。从细分领域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1.83%和27.24%,领跑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64%、20.09%和16.2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独角兽”概念板块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69.66亿元,同比增长57.08%,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盈利增速最高的企业TOP20榜单也体现出新兴产业的增长态势。其中既包含不少新能源、新材料及数据、科技类公司,也包含不少钢铁、煤炭企业,显然与2017年这两大产业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
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过剩产能得到有序化解。2017年,煤炭、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延续了2016年的下降趋势,新增产能继续压缩,存量产能持续消化。这也使得大量钢铁、煤炭行业企业扭亏为盈,盈利增速进入两市TOP20榜单。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由于政策环境改变或其他非经营性损益引起的盈利增速骤然增长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情况并非常态,因而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投资者需要注意甄别,毕竟不少钢铁、煤炭行业企业的盈利倍增已经反映在了2017年至今的股价上涨行情中,未来能否持续高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虽然2017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持续改善,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继续积聚成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但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容乐观,上市公司经营压力有所上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经营活动现金流趋紧,上市公司流动性压力有所升高。因此,A股上市公司整体面临的业绩压力不可小视。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调整,上证指数从1月最高的3587点下跌到5月31日的收盘点位3095点,期间跌幅达到15.9%。而当市场整体处于交投低迷的熊市氛围时,市盈率这一指标就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当上市公司估值进入了历史低位区间时,往往也就意味着这些公司股票具备了较强的安全边际,此时也就具备了更高的投资价值。 通俗地讲,投资原理无非就是在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而股价终究会朝着其内在价值回归。
衡量股价与内在价值关系的指标之一,就是市盈率,即通常所说的PE,指每股市价除以每股盈利得出的比率。
翻看2017年A股PE估值最高的TOP20企业名单可以发现,其中最高的深华发A静态市盈率高达4865倍,进入前20名榜单的也都是千倍以上市盈率。
这一组数据是什么概念呢?截至今年5月24日,上海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5.44倍,深圳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28.49倍。也就是说,千倍以上的市盈率比起两市平均市盈率已经高得离谱,即使未来业绩暴增,也很难匹配相对盈利来说超高的股价。正如前面所说,股价终究会朝着其内在价值回归。当股价远远高于其内在价值时,下跌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不过,估值低的股票也并非一定具有投资价值,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A股估值最低的TOP20企业名单中,其市盈率基本都是百倍以上的负数,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
通常来说,上市公司市盈率为20至30倍属于正常水平,低于20倍即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当然,对于处在高速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来说,其估值通常有一定溢价,尤其在业绩爆发式增长时期,其估值高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也并非就没有投资价值,这都需要针对具体企业去具体分析。
俗话说,牛市赚钱熊市赚股。也就是说,在股市处于熊市时,如果通过股价上涨赚钱变得艰难,可以在股价处于低位时收集更多的筹码,等待市道转强时赚取更多利润。特别是在“牛短熊长”的A股市场中,致力于以相对低价获取更多筹码,是不少投资者愿意选择的策略。
因此,上市公司的分红与送转情况往往备受关注,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一组指标值得重点关注。
在A股2017年分红最高的TOP20企业中,农业银行以579亿元分红总额高居榜首,其中也有不少与净利润总额TOP20名单出现重合的公司,如中国平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盘股,也不乏海康威视、温氏股份等中小创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大消费板块也是一个盛产分红“现金牛”的富矿,美的集团、双汇发展、海天味业等上榜企业均属于这一领域。每股分红最多的TOP20企业中,还有养元饮品、葵花药业等公司也属于大消费板块。此外,大量新兴产业及科技类公司,受限于股本比例偏小,分红总额不高,但却以较高的每股分红额进入了TOP20名单。
此外,高送转也是A股市场历来逢年报必炒的概念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高送转题材也是一个重点监管领域,这其中有一些是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标的,但也不乏出于炒作目的配合减持套现的送转概念股。
在今年披露高送转方案后,不少公司接到监管问询函,追问公司在披露“高送转”前后的各种重组消息和增减持情况,严防股东和关联方各种“花式”套利。仅在今年1月1日至1月25日期间,据媒体披露,两市共有217份公告提及了交易所的问询函事项,涉及多家公司,其中重组及高送转最受监管层关注。特别是一些业绩水平并未出现大规模增长的公司却推出高送转方案,交易所即要求公司说明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对于这类公司,投资者也需要擦亮眼睛加以甄别。
通过上述多个维度的筛选,坚持价值发现理念,坚持合法合规的公司治理方法,依据上市公司为投资者、股东及自身创造财富的总体表现,结合读者网络调查与专业机构评选,《投资者报》评选出“A股2017年报价值榜TOP50”,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价值投资的参考依据。
在经历了去年蓝筹股估值修复以及中小创泡沫挤压后,更多业内人士开始将注意力重新转向优质成长股,认为要成长、蓝筹“两手抓”。因此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除了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与盈利增速,同时还会筛选出更符合政策扶持方向及更具备增长潜力的行业与公司。
在此基础上,《投资者报》将评选出“A股2017年报价值榜TOP50”,本榜单主要围绕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估值与增长潜力三大维度进行排名,其目的是沿着业绩增长、价值发现的路径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大象”盘踞净利润排行榜
截至2018年4月底,除*ST华泽等9家公司外,沪深两市3522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17年年报。总体来说,上市公司净利润保持增长态势,实体经济业绩整体向好。
据统计,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为3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加快10.12个百分点;共计实现净利润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上升11.65个百分点。
在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2017年报净利润TOP20”排行榜中,工商银行以2874.5亿元净利润高居榜首,前五名依次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平安。此外,榜单还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企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三家能源巨头,以及房地产行业一家(万科A)、汽车行业一家(上汽集团)、食品饮料行业一家(贵州茅台)、建筑行业一家(中国建筑)。
至少到目前为止,沪深两市最赚钱的公司仍然是银行、保险、石化等传统金融、能源产业巨头,以及规模庞大的传统领域巨头。这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有所不同,比如在美股,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已经进入全球最赚钱企业名单,而在A股,还没有这样的企业出现。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层加快了引入“独角兽”企业进入A股市场的步伐,这对于改善两市结构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而在“2017年报亏损TOP20”企业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曾经的明星股乐视网,同时还有大量的ST公司,随着政策层面对借壳重组、跨行业并购等事项的监管趋严,以往那种炒作ST股票赌重组的手法,今后将越来越难实现。
5月28日,深交所做出对*ST烯碳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这是2018年度深交所首家被强制终止上市的公司。不久前的5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对*ST吉恩、*ST昆机终止上市,这也标志着A股市场将迎来退市常态化。对于那些长期亏损的ST公司,投资者也需要提高警惕。
增速比规模更值得期待
盘点2017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年报可以发现另一大特点,即新经济新动能持续积聚。
据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7年实现净利润3946.2亿元,同比增长21.8%,延續快速增长态势。从细分领域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1.83%和27.24%,领跑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64%、20.09%和16.2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独角兽”概念板块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69.66亿元,同比增长57.08%,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盈利增速最高的企业TOP20榜单也体现出新兴产业的增长态势。其中既包含不少新能源、新材料及数据、科技类公司,也包含不少钢铁、煤炭企业,显然与2017年这两大产业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
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过剩产能得到有序化解。2017年,煤炭、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延续了2016年的下降趋势,新增产能继续压缩,存量产能持续消化。这也使得大量钢铁、煤炭行业企业扭亏为盈,盈利增速进入两市TOP20榜单。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由于政策环境改变或其他非经营性损益引起的盈利增速骤然增长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情况并非常态,因而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投资者需要注意甄别,毕竟不少钢铁、煤炭行业企业的盈利倍增已经反映在了2017年至今的股价上涨行情中,未来能否持续高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避开超高超低估值陷阱
虽然2017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持续改善,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继续积聚成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但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容乐观,上市公司经营压力有所上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经营活动现金流趋紧,上市公司流动性压力有所升高。因此,A股上市公司整体面临的业绩压力不可小视。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调整,上证指数从1月最高的3587点下跌到5月31日的收盘点位3095点,期间跌幅达到15.9%。而当市场整体处于交投低迷的熊市氛围时,市盈率这一指标就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当上市公司估值进入了历史低位区间时,往往也就意味着这些公司股票具备了较强的安全边际,此时也就具备了更高的投资价值。 通俗地讲,投资原理无非就是在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而股价终究会朝着其内在价值回归。
衡量股价与内在价值关系的指标之一,就是市盈率,即通常所说的PE,指每股市价除以每股盈利得出的比率。
翻看2017年A股PE估值最高的TOP20企业名单可以发现,其中最高的深华发A静态市盈率高达4865倍,进入前20名榜单的也都是千倍以上市盈率。
这一组数据是什么概念呢?截至今年5月24日,上海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5.44倍,深圳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28.49倍。也就是说,千倍以上的市盈率比起两市平均市盈率已经高得离谱,即使未来业绩暴增,也很难匹配相对盈利来说超高的股价。正如前面所说,股价终究会朝着其内在价值回归。当股价远远高于其内在价值时,下跌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不过,估值低的股票也并非一定具有投资价值,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A股估值最低的TOP20企业名单中,其市盈率基本都是百倍以上的负数,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
通常来说,上市公司市盈率为20至30倍属于正常水平,低于20倍即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当然,对于处在高速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来说,其估值通常有一定溢价,尤其在业绩爆发式增长时期,其估值高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也并非就没有投资价值,这都需要针对具体企业去具体分析。
牛市賺钱熊市赚股
俗话说,牛市赚钱熊市赚股。也就是说,在股市处于熊市时,如果通过股价上涨赚钱变得艰难,可以在股价处于低位时收集更多的筹码,等待市道转强时赚取更多利润。特别是在“牛短熊长”的A股市场中,致力于以相对低价获取更多筹码,是不少投资者愿意选择的策略。
因此,上市公司的分红与送转情况往往备受关注,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一组指标值得重点关注。
在A股2017年分红最高的TOP20企业中,农业银行以579亿元分红总额高居榜首,其中也有不少与净利润总额TOP20名单出现重合的公司,如中国平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盘股,也不乏海康威视、温氏股份等中小创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大消费板块也是一个盛产分红“现金牛”的富矿,美的集团、双汇发展、海天味业等上榜企业均属于这一领域。每股分红最多的TOP20企业中,还有养元饮品、葵花药业等公司也属于大消费板块。此外,大量新兴产业及科技类公司,受限于股本比例偏小,分红总额不高,但却以较高的每股分红额进入了TOP20名单。
此外,高送转也是A股市场历来逢年报必炒的概念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高送转题材也是一个重点监管领域,这其中有一些是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标的,但也不乏出于炒作目的配合减持套现的送转概念股。
在今年披露高送转方案后,不少公司接到监管问询函,追问公司在披露“高送转”前后的各种重组消息和增减持情况,严防股东和关联方各种“花式”套利。仅在今年1月1日至1月25日期间,据媒体披露,两市共有217份公告提及了交易所的问询函事项,涉及多家公司,其中重组及高送转最受监管层关注。特别是一些业绩水平并未出现大规模增长的公司却推出高送转方案,交易所即要求公司说明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对于这类公司,投资者也需要擦亮眼睛加以甄别。
通过上述多个维度的筛选,坚持价值发现理念,坚持合法合规的公司治理方法,依据上市公司为投资者、股东及自身创造财富的总体表现,结合读者网络调查与专业机构评选,《投资者报》评选出“A股2017年报价值榜TOP50”,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价值投资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