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伏产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是指围绕太阳能光伏技术,以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为核心,包括上游的硅材料制备及电池制造,中游的电池组件封装以及逆变器、控制系统和蓄电池等配套部件的生产以及下游光伏系统集成与应用的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的增长点,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够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作为清洁和环保的新能源,在低碳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光伏产业一直保持了高成长性,发展前景广阔;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
我国十二五国家发展规划指出,“要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光伏产业能形成今天的发展,依靠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创新的力量、欧洲国家政策推动的力量和华尔街资本市场的力量所形成的合力。德国等欧洲光伏市场的开发,为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第一桶金。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2004-2008年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均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无锡尚德、天威英利、中硅、常州天合等龙头企业。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20.5GW,我国市场份额继续增加,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的59%。
在我国,民间的、政府的、传统的能源巨头,以及其他行业的资本,都看到了其发展前景,纷纷投巨资进入光伏产业,产能急剧增加;虽然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但产业与市场反差巨大;我国绝大部分硅原料都从外国进口,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部分都出口到外国,致使中国光伏企业深受海外市场牵制,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其制造大国的地位极其不对等。国家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但是国内应用市场仍然没有明显启动,2010年中国光伏市场安装量只占全球的3%;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国2015年的目标则为5GW,计划在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扩大到20GW。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寻找和开拓新的市场成为整个产业面临的挑战。现阶段光伏市场需求仍是由政策推动,近期国家还将出台一系列利好光伏市场的政策,包括《新能源产业发展振兴规划》、《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光伏上网电价办法”等。体现对太阳能光伏市场的积极支持态度,支持我国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自2006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的投资急剧扩张。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投资依然逆势增长。初步估计,2009—2010年新增投资预计超过1500亿元。国内已有十几个省市提出将光伏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提出要打造全国性的光伏产业基地。光伏产业一哄而上和各自为政不仅带来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造成项目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依赖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迅速形成巨大的产能。出于对产业利润的追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国内企业不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而是以低成本策略强化市场竞争,致使整个行业陷入低水平竞争格局。
2.产业技术落后,市场和原料“两头在外”制约发展,能耗大、污染多,产业竞争力弱。虽然发展很快,但我国光伏产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幼稚期”,整体实力不强,技术明显落后于国外,很多企业散、小、乱,规范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缺失,主要体现在缺乏关键设备及依附于这些设备的工艺。由于关键设备落后,导致依附于这些设备的工艺水平也无法提高。此外,光伏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也存在障碍;我国光伏产业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我国是最大的工业硅出口国,而电池、组建等光伏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高纯度多晶硅需要从国外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长期国内光伏市场明显落后于产业发展,巨大的产能最终只能依赖于国外市场。产业链条的不完整性加剧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两头在外”的产业格局没有较好的分享到光伏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生产效应。虽然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拥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但是中国光伏企业并未掌握国际终端市场的话语权。一些企业大打价格战,在终端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中国品牌的低端形象,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中国光伏出口的主要形式是电池组件等光伏产品,高附加值的技术出口较少。
3.我国光伏产业大而不强,没有国家级光伏战略,产业发展规划不明晰。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光伏产品的应用大量替代化石能源,改变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实现减排目标,但我国国内市场应用严重不足。政策支持不足和行业规划不清晰等是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尚未有一部专门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规划,而涉及光伏产业发展内容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至今迟迟未能出台。在扩大应用规模方面,至关重要的上网标杆电价也未能出台。从光伏产业发展整体看,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政府尚未出台普适性的稳定性的扶持政策,没有形成支持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4.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缺乏行业标准价格体系,准入评价体系。当前,我国光伏产业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我国光伏制造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光伏产业链上的名词、设计、制造、建筑一体化标准差异较大。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际通用的光伏模组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的UL标准以及欧盟的IEC标准,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标准不同,使光伏生产商在产品准入,监测等方面的成本、关税加大。国外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不需要进行任何机构的监测。反之,我们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都要严格的监测,并取得认证资格后方可进入市场,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明显降低。
5.人才能力培养等相对滞后,缺乏多学科和综合型的人才。不能尽快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产业对高次人才需求,导致国内产业整体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的作用,加大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引导光伏产业走规范化发展之路。 光伏发电是政府引导和政策推动的产业,政府的意志至关重要。我国应着眼未来能源战略,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国际实践证明,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推动。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光伏产业的调查研究,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编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配套法规,引导光伏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健康发展。政府应该细化有关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规划,组建更高级别的政府专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和管理,优化政策环境,引导产业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我国光伏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光伏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竞争力之外,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帮助国内市场快速启动,降低整个产业的风险。
2.加大对光伏产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加强光伏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973”和“863”等科研项目计划中给予光伏产业更多的资金投入,迅速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家光伏研发、制造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开发专项基金,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注重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光伏产业急需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光伏产业人才队伍。打破国内光伏领域的人才溃乏的瓶颈,建立包括管理、规划、技术、研发等整个人才体系及梯队的全面人才战略。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掌握核心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核心技术竞争水平。一个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壮大必须依赖于产业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直接制约着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影响其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建立产业同盟,搭建光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共同研发核心技术,共享自主创新成果。
降低成本是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技术创新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应该给予技术创新足够的重视;成本高市场小是光伏产能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索,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带动相关产品的互补,同时通过本地化策略降低成本。
4.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加强与光伏产业技术领先国家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当前,光伏产业先进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德、日等国家手中,并且施行对我国的关键技术封锁。必须以引进国外大项目、国际合资合作为契机,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路子,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团队力量,整合科研开发力量,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密切追踪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在重点关键领域实行技术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光伏技术和产业。应该支持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与技术领先的欧、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技术、资源和市场。
5.尽快制定国内光伏产业统一标准,推行标准发展。标准化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加速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手段。参考国际标准制定国内太阳能光伏发展的蓝图及标准,则有利于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一直以来,光伏产业少有技术标准来支持制造工艺的发展,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随着更多新公司不断涌入制造供应链,光伏市场正在快速地成长。不同的应用和工艺导致各种各样的制造挑战,光伏标准的制定更显得至关重要,国家有关标准主管部门应加紧制定适合于光伏产业的各种生产制造技术标准,尽快制定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和光伏系统的相关标准,以实现全产业链的无缝连接,大幅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实现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通行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光伏优质形象。
6.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光伏产业,形成有效的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整体规划布局,强化战略规划和规模效应,重视解决短期出现的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以及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不衔接,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等问题;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研发转变。根据全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覆盖光伏产业链的研发或制造企业群、核心企业及配套加工企业群共存的局面。
在全球化、国际性竞争的格局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应从比较优势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健全产业链,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在可预见的未来光伏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传统能源有竞争力的情况下,未雨绸缪,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
我国十二五国家发展规划指出,“要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光伏产业能形成今天的发展,依靠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创新的力量、欧洲国家政策推动的力量和华尔街资本市场的力量所形成的合力。德国等欧洲光伏市场的开发,为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第一桶金。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2004-2008年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均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无锡尚德、天威英利、中硅、常州天合等龙头企业。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20.5GW,我国市场份额继续增加,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的59%。
在我国,民间的、政府的、传统的能源巨头,以及其他行业的资本,都看到了其发展前景,纷纷投巨资进入光伏产业,产能急剧增加;虽然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但产业与市场反差巨大;我国绝大部分硅原料都从外国进口,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部分都出口到外国,致使中国光伏企业深受海外市场牵制,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其制造大国的地位极其不对等。国家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但是国内应用市场仍然没有明显启动,2010年中国光伏市场安装量只占全球的3%;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国2015年的目标则为5GW,计划在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扩大到20GW。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寻找和开拓新的市场成为整个产业面临的挑战。现阶段光伏市场需求仍是由政策推动,近期国家还将出台一系列利好光伏市场的政策,包括《新能源产业发展振兴规划》、《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光伏上网电价办法”等。体现对太阳能光伏市场的积极支持态度,支持我国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自2006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的投资急剧扩张。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投资依然逆势增长。初步估计,2009—2010年新增投资预计超过1500亿元。国内已有十几个省市提出将光伏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提出要打造全国性的光伏产业基地。光伏产业一哄而上和各自为政不仅带来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造成项目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依赖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迅速形成巨大的产能。出于对产业利润的追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国内企业不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而是以低成本策略强化市场竞争,致使整个行业陷入低水平竞争格局。
2.产业技术落后,市场和原料“两头在外”制约发展,能耗大、污染多,产业竞争力弱。虽然发展很快,但我国光伏产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幼稚期”,整体实力不强,技术明显落后于国外,很多企业散、小、乱,规范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缺失,主要体现在缺乏关键设备及依附于这些设备的工艺。由于关键设备落后,导致依附于这些设备的工艺水平也无法提高。此外,光伏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也存在障碍;我国光伏产业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我国是最大的工业硅出口国,而电池、组建等光伏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高纯度多晶硅需要从国外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长期国内光伏市场明显落后于产业发展,巨大的产能最终只能依赖于国外市场。产业链条的不完整性加剧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两头在外”的产业格局没有较好的分享到光伏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生产效应。虽然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拥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但是中国光伏企业并未掌握国际终端市场的话语权。一些企业大打价格战,在终端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中国品牌的低端形象,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中国光伏出口的主要形式是电池组件等光伏产品,高附加值的技术出口较少。
3.我国光伏产业大而不强,没有国家级光伏战略,产业发展规划不明晰。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光伏产品的应用大量替代化石能源,改变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实现减排目标,但我国国内市场应用严重不足。政策支持不足和行业规划不清晰等是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尚未有一部专门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规划,而涉及光伏产业发展内容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至今迟迟未能出台。在扩大应用规模方面,至关重要的上网标杆电价也未能出台。从光伏产业发展整体看,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政府尚未出台普适性的稳定性的扶持政策,没有形成支持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4.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缺乏行业标准价格体系,准入评价体系。当前,我国光伏产业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我国光伏制造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光伏产业链上的名词、设计、制造、建筑一体化标准差异较大。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际通用的光伏模组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的UL标准以及欧盟的IEC标准,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标准不同,使光伏生产商在产品准入,监测等方面的成本、关税加大。国外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不需要进行任何机构的监测。反之,我们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都要严格的监测,并取得认证资格后方可进入市场,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明显降低。
5.人才能力培养等相对滞后,缺乏多学科和综合型的人才。不能尽快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产业对高次人才需求,导致国内产业整体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的作用,加大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引导光伏产业走规范化发展之路。 光伏发电是政府引导和政策推动的产业,政府的意志至关重要。我国应着眼未来能源战略,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国际实践证明,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推动。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光伏产业的调查研究,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编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配套法规,引导光伏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健康发展。政府应该细化有关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规划,组建更高级别的政府专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和管理,优化政策环境,引导产业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我国光伏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光伏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竞争力之外,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帮助国内市场快速启动,降低整个产业的风险。
2.加大对光伏产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加强光伏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973”和“863”等科研项目计划中给予光伏产业更多的资金投入,迅速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家光伏研发、制造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开发专项基金,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注重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光伏产业急需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光伏产业人才队伍。打破国内光伏领域的人才溃乏的瓶颈,建立包括管理、规划、技术、研发等整个人才体系及梯队的全面人才战略。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掌握核心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核心技术竞争水平。一个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壮大必须依赖于产业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直接制约着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影响其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建立产业同盟,搭建光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共同研发核心技术,共享自主创新成果。
降低成本是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技术创新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应该给予技术创新足够的重视;成本高市场小是光伏产能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索,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带动相关产品的互补,同时通过本地化策略降低成本。
4.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加强与光伏产业技术领先国家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当前,光伏产业先进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德、日等国家手中,并且施行对我国的关键技术封锁。必须以引进国外大项目、国际合资合作为契机,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路子,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团队力量,整合科研开发力量,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密切追踪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在重点关键领域实行技术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光伏技术和产业。应该支持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与技术领先的欧、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技术、资源和市场。
5.尽快制定国内光伏产业统一标准,推行标准发展。标准化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加速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手段。参考国际标准制定国内太阳能光伏发展的蓝图及标准,则有利于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一直以来,光伏产业少有技术标准来支持制造工艺的发展,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随着更多新公司不断涌入制造供应链,光伏市场正在快速地成长。不同的应用和工艺导致各种各样的制造挑战,光伏标准的制定更显得至关重要,国家有关标准主管部门应加紧制定适合于光伏产业的各种生产制造技术标准,尽快制定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和光伏系统的相关标准,以实现全产业链的无缝连接,大幅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实现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通行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光伏优质形象。
6.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光伏产业,形成有效的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整体规划布局,强化战略规划和规模效应,重视解决短期出现的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以及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不衔接,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等问题;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研发转变。根据全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覆盖光伏产业链的研发或制造企业群、核心企业及配套加工企业群共存的局面。
在全球化、国际性竞争的格局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应从比较优势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健全产业链,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在可预见的未来光伏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传统能源有竞争力的情况下,未雨绸缪,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