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路现场定位焊技术研究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船舶管路系统结构复杂且数量巨大,部分需现场进行组对,往往放样难度大,需多人配合,定位悍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变形,直接影响后期焊接成型质量。保证定位焊质量以提高施工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一种现场管路组对定位焊的工装,为船舶系统高质高效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场组对;变形;定位焊
  引言
  船舶管路大部分管子为成品管,成品管由管子工厂依照制造图纸制作完成后在内场经过焊接质量检验及强度试验,酸洗钝化后直接上船安装,管子工厂施工环境好,辅助设备齐全,人员技术娴熟、焊接质量易控、合格率很高。另一部分管路由于计算机模型中空间小、周边结构复杂,布置难度大,直接由计算机放样极可能导致不合格而返工;或者由于工艺有特殊要求,必须现场放样。这部分管子只能由船上铜工依据经验进行现场切割组对,然后点焊固定后搬运至船下管子工厂或者直接在船上完成焊接工作。船上施工场地小,施工设备有限,需要现场临时制作和搭建支架,手工放置管路组对,管子组对准确度难以控制,定位焊变形也可能导致管子组对质量变差,产生错口、未焊透、未融合等质量问题。
  一、定位焊常见缺陷及处理方法
  焊前为固定焊件的组对相对位置进行的局部焊接操作叫定位焊。定位焊形成的短小而連续的焊缝叫定位焊缝。通常定位焊缝比较短小,虽然短小但也最终要成为正式焊缝的一部分存留在焊缝中。定位点焊的施焊也需要专业持证焊工进行,定位悍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最终成型焊接质量。影响焊缝质量的原因有很多,焊材焊剂选用、组对同轴度/平行度/距离/坡口质量、焊接电流大小、母材温度、环境温湿度等等,表1-1列出传统管路现场放样常见的由于组对偏差引起定位焊不合格导致的焊接缺陷及处理方法。
  保证定位点焊成型质量就几乎决定了整条环焊缝的质量。焊接行业定位点焊的方法很多,但是方便携带、容易安装、便于操作、可靠固定的方法工具却没有。面对管路船上安装组对遇到的迫在眉睫的困难,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基本满足现场需求的工装。
  一方面尽量加强设计精度,尽量减少现场放样、焊接的数量,另一方面也要研究更好的管路组对定位工具,针对现场恶劣环境下定位点焊存在难题,在船上紧凑空间、条件有限的条件下,减少因定位焊质量不合格引起的焊接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的返工返修。下面研究了一种管路现场组对定位焊工装,提供了船上管路定位点焊的一种解决方案。
  二、定位焊工装简介及结构组成
  图1定位工装的对接焊使用示意图展示了一种定位工装的安装示意图,主要展示了对组对管件施加外力使得组对管路相对位置确定后在定位点焊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方法实现。一组定位支撑块通过螺栓螺母机构固定相连,将左右两根组对管路按组对间隙要求紧固在一起,并允许通过工装预留的小窗口进行定位点焊操作,定位焊施焊后拆除该工装进行满焊操作,大大提高了后期无损探伤和强度密性试验的一次合格率,大大减少了返工返修对工期和成本投入。
  该工装设计原理:由左侧定位支撑块3和的右侧支撑块4对第一管路9、第二管路10的端部进行对夹,左侧定位支撑块3的外表面上焊接有四个上述卡槽8,右侧定位支撑块4的外表面上焊接有四个带销轴7的连接部,并将销轴7事先穿过螺栓1后再焊接于连接部内,最后通过对应位置处的螺栓1与螺母2将左、右侧定位支撑块固定夹紧。其中左、右侧定位支撑块上环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点焊窗口5;左、右侧定位支撑块上点焊窗口5的总数根据不同管径管路对接点焊强度要求(点焊数量)进行选配,例如DN50管路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至少需两个点焊窗口,窗口大小需满足点焊基本要求,各点焊窗口处的刻度线6主要提供管路对中定位时调整焊接坡口距离一定的参考线。松开螺母2即可卸下管路对接点焊对中定位工装,即可进行后续满焊操作。
  图2、图3分别为工装正视图和侧视图,设计简洁,既方便携带使用,有解决了使用环境空间小的难题。分别为左右侧定位支撑块,结合方便使用的紧固件,在管路轴线方向上它可以很好的保证组对管路的同轴度和组对间隙。并且可以验证管子端面垂直度和平面度。
  点焊窗口开设在所述定位支撑块上,且点焊窗口的侧壁处标有刻度线,可方便点焊时查看焊缝长度和焊接质量。
  三、结束语
  管路现场放样往往处在成品管与设备对接或者周边工作已完工,系统完整性的最后一步。但往往也就是这最后一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工和物料。定位焊工装可基本消除管路现场组对焊接中和定位固定因素相关的焊接质量问题,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减少装配人力投入,降低焊工施工难度,减少了管路装配的废返工时,并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船舶系统结构完整性、密性试验及大系统系泊试验进度的提速为当下国家倡导的提质增效,质量、进度和成本综合提升创造可能。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水库大坝不但数量多,而且分布广,坝型种类较多,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难度。本文对于我国当前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简要分析,并提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思路,明确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发展动向  引言:水库大坝的管理工作和社会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大坝安全这一问题高度重视,管理期间,采取加固除险以及安全监督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期刊
摘要:公路文化是公路事业发展前进的方向,科技治超是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执法队伍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了前进动力和保障。  关键词:公路文化;科技治超;执法队伍  公路文化是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再生力量,公路文化的兴衰间接影响着公路事业的前景和辉煌。  公路文化对于公路事业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无论是什么党派、团体、组织……精神上没有信仰,那么它就没有发展、生存下去的空间。公路文化是公路人劳动思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围堰具有流速快、流量相对较大的特点,能有效减少河道的面积。围堰建设中,需要重视对施工技术的探讨,提升工程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确保施工导流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针对当前施工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必须对这2种技术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认识,并加强对其应用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围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来讲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立足于建筑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建筑工程质量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致力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现场施工  引言  目前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的渠道防渗功效的发挥能够影响工程的日常寿命和工程质量,因为水利工程渠道应用设备的复杂性,加上绝大部分的渠道设计的日常寿命都较长,所以在其施工过程中务必要做好渠道防渗手段。伴随国内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水利工程渠道的防渗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对渠道防渗标准的日益提高,其渠道防渗技术依然是目前我国施工技术研究的关键,应该怎样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有效做好防
期刊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影响较大,如何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放的平整度,是广大施工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水稳性好、使用寿命长、后期养护费用低等优点,近些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在一些重交通
期刊
摘要:自古至今,农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代社会也是如此,因此,国家必须要重视起农业发展,以此来带动国民经济的进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传统模式下的农田水利灌溉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本文对此做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够优化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对水质进行化验和检测可以保证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水质量,因此提升水质化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成为了水质化验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质量控制方法在水质化验分析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水质化验的结果误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本文将具体探讨水质化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提出优化水质化验分析结果的具体举措,以不断增加水质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水质化验分析;质量控制;因素;方法  一、水质化验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就在其建设数量以及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项目,因为建设时间较长,出现了很多的质量问题,不利于水利工程项目应用价值的凸显。面对该种现状下,就决定了水利工程部门实施必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养护  引言:水利工程项目
期刊
摘要:湿地是我国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湿地水环境保护多年来一直是湿地治理的重点,从当前湿地水环境的情况来看,航运、灌溉、水产等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湿地的水环境问题,同时土地贫瘠以及水土流失也不利于城市湿地环境发展。本文首先对湿地水环境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对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引言  发展湿地水环境的基础是拥有先进的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