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景设置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对情境设置理论描述的基础上,以《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为载体,对这节课的课堂活动实践过程进行描述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情景设置;理论描述;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历史教学方式上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重视学生自身的主体发展,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引导他们去思索追求,去引导探索,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的学习,是一切改革的核心和出发点。本文从历史情境设置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入手,以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为载体,希望能探索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
一、 情境设置的理论描述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 情境设置的案例描述
片段一:在《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中,共有四大板块内容,分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和“道教与佛教”,为了使学生对四大板块的内容进行整体认知,我首先给出了十四个关键词:树叶、曹操、青铜器、关羽、东汉、猿猴、大同云冈石窟、黄帝、印度、《西游记》、刺客、太守、汉武帝、羊皮,然后让学生把这十四个关键词分别归入今天学习内容的四大板块当中,学生们马上纷纷举手回答,甚至抢答,气氛非常热烈,对于答错的同学,马上有人出来纠正。而有些选项则可以放入多个类别当中,也会有学生马上提出,重新归类。这种归类关键词的情境设置,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同时对即将要学的知识的特征有了初步的把握,参与这个环节的学生达到了一半之多,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和引发探索欲的良好效果。
片段二:提前布置活动实践内容,通过网络和书籍查找资料,通晓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工艺流程,然后在课堂依据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讲解。课堂上同学们推荐了准备充分的张家澍同学。当张家澍讲解时,不时有同学对他的讲解提出疑问,在不断地答疑解惑中,古代造纸术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所有同学最后为张家澍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并进行充分的展示,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正是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学会必要时的隐身,把舞台还给学生。试想,这样的学习过程有谁不爱呢!
片段三:仍然是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每人做一张关于张仲景和华佗的历史人物卡片,每组推荐出最优作品,然后在课堂使用展台进行展示和讲解。在展示环节,第三组的人物卡片给大家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三组代表杨朝伟同学使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用规范的字体和形式反映了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信息,在人物信息的旁边配上了有趣的手绘图片,画了一张张仲景坐堂给病人看病的场景,人物形态逼真,背景想象丰富,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创设情境,就是给学生以展示与评价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想象的活力,发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整合能力。
片段四:让学生观看《史记》的视频资料,要求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迅速记录片中的有效信息,视频播放完之后,同學们开始接龙比赛,每人说出一条关于片中司马迁写史记的信息,直到再也说不出为止。在视频播放之前提出要求,使得学生观看时特别认真仔细,在接龙比赛中速度快,收集信息全面,最后的效果是全班所有同学全部参与了这个环节的活动,当所有同学再也说不出任何信息时,全班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学习《史记》部分的这种情境设计,是植入了竞争意识,在快速的比赛中,同学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信息收集特别全面,在快乐的比赛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收获了竞争中的满足感,成就感,而且当一个问题变成全班参与的过程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片段五:在预先下发的学案中制作一个表格,分别从发源地、时间、创始人、宗教场所、教义等方面对道教和佛教进行对比,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知识预先填出表格内容,在课堂中迅速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由一位同学填出,其余同学一起对照完成。在预先的教学设计中,最后我要对佛教和道教的共同之处提出设问,在师生的互相启发下,完成对佛教和道教的对比,但由于下课铃声响起,这一部分学习并未进行。
三、 情境设置的案例评析
这节课学生进行的充分准备和课堂上的广泛参与,迸发出的学习热情和智慧令人称赞。
(1)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通过学案发放,给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大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引导者,引领学生展开一场场知识的图景,在情境设置中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收集查询历史资料,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2) 在对情境设置深入理解并进行精心准备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并非在每节课中都能做到。其次是这节课由于学生活动的充分,教师并没有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导致最后结尾部分的学习是匆匆结束,预先设置的小结也没有进行,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整节课的完整和高效。
(3) 教师的创新是课堂改变的源头!
作者简介:阚巧红,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附属学校。
关键词:情景设置;理论描述;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历史教学方式上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重视学生自身的主体发展,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引导他们去思索追求,去引导探索,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的学习,是一切改革的核心和出发点。本文从历史情境设置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入手,以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为载体,希望能探索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
一、 情境设置的理论描述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 情境设置的案例描述
片段一:在《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中,共有四大板块内容,分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和“道教与佛教”,为了使学生对四大板块的内容进行整体认知,我首先给出了十四个关键词:树叶、曹操、青铜器、关羽、东汉、猿猴、大同云冈石窟、黄帝、印度、《西游记》、刺客、太守、汉武帝、羊皮,然后让学生把这十四个关键词分别归入今天学习内容的四大板块当中,学生们马上纷纷举手回答,甚至抢答,气氛非常热烈,对于答错的同学,马上有人出来纠正。而有些选项则可以放入多个类别当中,也会有学生马上提出,重新归类。这种归类关键词的情境设置,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同时对即将要学的知识的特征有了初步的把握,参与这个环节的学生达到了一半之多,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和引发探索欲的良好效果。
片段二:提前布置活动实践内容,通过网络和书籍查找资料,通晓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工艺流程,然后在课堂依据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讲解。课堂上同学们推荐了准备充分的张家澍同学。当张家澍讲解时,不时有同学对他的讲解提出疑问,在不断地答疑解惑中,古代造纸术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所有同学最后为张家澍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并进行充分的展示,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正是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学会必要时的隐身,把舞台还给学生。试想,这样的学习过程有谁不爱呢!
片段三:仍然是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每人做一张关于张仲景和华佗的历史人物卡片,每组推荐出最优作品,然后在课堂使用展台进行展示和讲解。在展示环节,第三组的人物卡片给大家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三组代表杨朝伟同学使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用规范的字体和形式反映了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信息,在人物信息的旁边配上了有趣的手绘图片,画了一张张仲景坐堂给病人看病的场景,人物形态逼真,背景想象丰富,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创设情境,就是给学生以展示与评价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想象的活力,发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整合能力。
片段四:让学生观看《史记》的视频资料,要求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迅速记录片中的有效信息,视频播放完之后,同學们开始接龙比赛,每人说出一条关于片中司马迁写史记的信息,直到再也说不出为止。在视频播放之前提出要求,使得学生观看时特别认真仔细,在接龙比赛中速度快,收集信息全面,最后的效果是全班所有同学全部参与了这个环节的活动,当所有同学再也说不出任何信息时,全班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学习《史记》部分的这种情境设计,是植入了竞争意识,在快速的比赛中,同学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信息收集特别全面,在快乐的比赛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收获了竞争中的满足感,成就感,而且当一个问题变成全班参与的过程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片段五:在预先下发的学案中制作一个表格,分别从发源地、时间、创始人、宗教场所、教义等方面对道教和佛教进行对比,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知识预先填出表格内容,在课堂中迅速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由一位同学填出,其余同学一起对照完成。在预先的教学设计中,最后我要对佛教和道教的共同之处提出设问,在师生的互相启发下,完成对佛教和道教的对比,但由于下课铃声响起,这一部分学习并未进行。
三、 情境设置的案例评析
这节课学生进行的充分准备和课堂上的广泛参与,迸发出的学习热情和智慧令人称赞。
(1)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通过学案发放,给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大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引导者,引领学生展开一场场知识的图景,在情境设置中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收集查询历史资料,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2) 在对情境设置深入理解并进行精心准备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并非在每节课中都能做到。其次是这节课由于学生活动的充分,教师并没有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导致最后结尾部分的学习是匆匆结束,预先设置的小结也没有进行,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整节课的完整和高效。
(3) 教师的创新是课堂改变的源头!
作者简介:阚巧红,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