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11月进行了大田栽培搭遮阴网、营养钵腐殖质土栽培及五味子-重楼立体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营养钵腐殖质土栽培重楼在生物学性状和单位产量方面均优于其他栽培方式,立体栽培次之,推荐采用腐殖质土含量丰富的地块栽培重楼,并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
关键词:重楼;栽培方式;生物学性状;产量;影响
重楼是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和云南重楼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近年来,重楼的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一路攀升,导致野生重楼资源采挖过量而面临枯竭,为保证这种名贵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资源危机,保证市场供需平衡,人工种植重楼已迫在眉睫。目前,天水市麦积区林区林缘区有大量人工栽培重楼,但种植技术粗放,没有形成标准化栽培模式,造成重楼产量差异大、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重楼的经济效益和药用价值。因此开展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试验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立足当地气候条件和常见的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的基本情况
试验设置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盘龙村的“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小红珠种植农民合作社”基地内。该地地处秦岭山脉小陇山林区,属温凉湿润气候,降水较多,多阴雨。7月平均气温20~21 ℃,在作物生长期80%能保证降水量>550 mm,年降水量>650 mm,年干燥度<1.00。年平均气温11 ℃、≥10 ℃积温2 500~2 700 ℃,无霜期192 d(4月15日—10月23日),试验地周边林区有野生“七叶一枝花”的分布。
1.2 供试材料
供试验的重楼均采挖自小陇山林区,生长年限为5年生以上,越冬芽无损的根状茎。
1.3 试验方法
采用大田栽培搭遮阴网、营养钵腐殖质土栽培及五味子-重楼立体栽培3种方式。重楼于2016年11月20日同时栽种,大田栽培和立体栽培行距30 cm,株距20 cm,开沟深10 cm。立体种植后在其上覆盖3~5 cm的腐殖土,施充分腐熟的鸡肥2 t/667 m2、腐殖土1 t/667 m2、沙质土1 t/667 m2,按2∶1∶1比例翻拌均匀。营养钵直径10 cm、深15 cm,装有腐殖质土。每种栽培方式栽培重楼后搭40%透光率的遮阴网,其他管理方式一致。每种栽培方式3个处理。生长3年后进行根茎测产,具体方法为: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个试验地面积为10 m×10 m 的地块,然后采挖测定面积内药材的根,去除泥土和雜质后现场测定根部鲜重并编号,返回实验室后进行阴干、测定干重。在重楼生长旺盛期测定植株高度、叶长、叶宽等生物学性状。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生物学性状的差异
由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比较大。大田栽培在苗高、茎粗、叶长、叶宽、根茎等方面的测定数值均低于其他2种栽培方式,营养钵栽培重楼生物学性状表现最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栽培的土壤环境不同引起,另一方面,立体栽培的透光率低于其他2种栽培方式。
2.2 不同栽培方式重楼产量的差异
由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产量的影响比较大。在3种栽培方式中,以营养钵栽培法产量最高,产量达到了300 kg/667 m2,大田栽培方式产量最低,为206 kg/667 m2。营养钵栽培重楼产量相比大田栽培产量提高了45.6%,相比立体栽培提高了11.9%。主要是由于土壤情况的差异引起的,营养钵装的是腐殖质土,立体栽培后覆盖了3~5 cm的腐殖质土。由于重楼野生生长在林下腐殖质丰厚的土层中,营养钵栽培创造了与野生栽培相似的土壤环境,重楼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本试验说明了土壤情况对重楼生长的重要性。
3 结论
从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测定表明,采用装腐殖质土的营养钵栽培产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说明土壤对重楼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重楼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好。因此,人工栽培重楼应创造与野生重楼相似的生长环境,并注意遮阴,才能使栽培重楼达到产量高、品质优的要求。
作者简介:刘佩(1989-),女,甘肃天水人,农艺师,主要从事中药材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引进推广工作。
关键词:重楼;栽培方式;生物学性状;产量;影响
重楼是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和云南重楼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近年来,重楼的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一路攀升,导致野生重楼资源采挖过量而面临枯竭,为保证这种名贵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资源危机,保证市场供需平衡,人工种植重楼已迫在眉睫。目前,天水市麦积区林区林缘区有大量人工栽培重楼,但种植技术粗放,没有形成标准化栽培模式,造成重楼产量差异大、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重楼的经济效益和药用价值。因此开展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试验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立足当地气候条件和常见的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的基本情况
试验设置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盘龙村的“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小红珠种植农民合作社”基地内。该地地处秦岭山脉小陇山林区,属温凉湿润气候,降水较多,多阴雨。7月平均气温20~21 ℃,在作物生长期80%能保证降水量>550 mm,年降水量>650 mm,年干燥度<1.00。年平均气温11 ℃、≥10 ℃积温2 500~2 700 ℃,无霜期192 d(4月15日—10月23日),试验地周边林区有野生“七叶一枝花”的分布。
1.2 供试材料
供试验的重楼均采挖自小陇山林区,生长年限为5年生以上,越冬芽无损的根状茎。
1.3 试验方法
采用大田栽培搭遮阴网、营养钵腐殖质土栽培及五味子-重楼立体栽培3种方式。重楼于2016年11月20日同时栽种,大田栽培和立体栽培行距30 cm,株距20 cm,开沟深10 cm。立体种植后在其上覆盖3~5 cm的腐殖土,施充分腐熟的鸡肥2 t/667 m2、腐殖土1 t/667 m2、沙质土1 t/667 m2,按2∶1∶1比例翻拌均匀。营养钵直径10 cm、深15 cm,装有腐殖质土。每种栽培方式栽培重楼后搭40%透光率的遮阴网,其他管理方式一致。每种栽培方式3个处理。生长3年后进行根茎测产,具体方法为: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个试验地面积为10 m×10 m 的地块,然后采挖测定面积内药材的根,去除泥土和雜质后现场测定根部鲜重并编号,返回实验室后进行阴干、测定干重。在重楼生长旺盛期测定植株高度、叶长、叶宽等生物学性状。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生物学性状的差异
由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比较大。大田栽培在苗高、茎粗、叶长、叶宽、根茎等方面的测定数值均低于其他2种栽培方式,营养钵栽培重楼生物学性状表现最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栽培的土壤环境不同引起,另一方面,立体栽培的透光率低于其他2种栽培方式。
2.2 不同栽培方式重楼产量的差异
由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产量的影响比较大。在3种栽培方式中,以营养钵栽培法产量最高,产量达到了300 kg/667 m2,大田栽培方式产量最低,为206 kg/667 m2。营养钵栽培重楼产量相比大田栽培产量提高了45.6%,相比立体栽培提高了11.9%。主要是由于土壤情况的差异引起的,营养钵装的是腐殖质土,立体栽培后覆盖了3~5 cm的腐殖质土。由于重楼野生生长在林下腐殖质丰厚的土层中,营养钵栽培创造了与野生栽培相似的土壤环境,重楼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本试验说明了土壤情况对重楼生长的重要性。
3 结论
从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测定表明,采用装腐殖质土的营养钵栽培产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说明土壤对重楼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重楼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好。因此,人工栽培重楼应创造与野生重楼相似的生长环境,并注意遮阴,才能使栽培重楼达到产量高、品质优的要求。
作者简介:刘佩(1989-),女,甘肃天水人,农艺师,主要从事中药材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引进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