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黄金周尘埃落定,伴随着《旅游法》的正式实施,文明出游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国人的旅游陋习再次被放大。规范旅游行为、遏制不文明出游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对于制度化的管理,我们更期待国人文明自觉的提升,文明出游,从我做起!
伴随着年内最后一个长假的结束,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终于尘埃落定。今年的黄金周,也是新的《旅游法》正式实施后的一次检验。这个黄金周,大家感受最为深刻的,我想还是一个“火”字,全国范围内,不论是传统的知名大景区,还是近些年新开发的新景点,黄金周几天,无一例外,都陷入茫茫人海,因游客带来的各种城市压力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确实令不少景点头疼。
现如今,国人的出游足迹几乎已经踏遍了国内的各个角落,更有很多人开始走出国门,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一时间,由旅游带来的红利着实给各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在这巨大的经济红利的背后,国人相对较低的旅游素质却一次次亮瞎了我们的眼球,屡屡曝出的出行丑态一次次让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感到羞愧和无奈。
10月1日上午10点半,上海市欢天喜地旅行社的带团女导游赵某,因用假导游证带团到苏州游玩,在狮子林风景区被苏州市旅游执法支队当场查获。赵某被依法罚款1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
这一张罚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在国内实施之后开的第一张罚单。江苏省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文明出游被正式写入国家法律,游客在旅游期间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爱护旅游资源,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及生活水平的改善,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不文明出游行为也时有发生,几乎每年的旅游黄金周都是游客们不文明行为的一次集体爆发。我们在各个景区里总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一大串不文明的行为。比如乱扔垃圾的,或者攀枝折花、破坏草坪的,再有那些用刀刻或者用笔涂画而“人过留名”的,至于有没有把“不准随地大小便”的标语看在眼里,不得而知……
国内的不文明旅游现象如此,更让我们难堪的是我们的同胞把这些不文明行为带出了国门。中国游客因为不文明出游而“火”了一把,继“埃及神庙到此一游”、“江苏夫妇因航班延误大闹香港机场”之后,在普罗旺斯南法薰衣草田里,两伙中国游客为抢拍照位置大打出手。作为一个走向世界的大国来说,国人在国外的一举一动都是体现了国家的整体形象,而提升国民修养、树立礼仪之邦应有的儒雅和风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今年的双节期间,大量的旅游丑闻更是被媒体屡屡曝光。中秋假期里,东莞香市动物园“猴山”成违规喂食重灾区,虽然观赏区附近有“禁止投食”的告示牌,但仍有很多游客朝竹筏上投食,扔不到竹筏的食物便掉在了水里,成为了难以清理的垃圾。在国庆黄金周里,国内多例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照片也在网上被曝光,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街头照片,让国人汗颜;更有四川九寨沟因游客超负荷造成景区瘫痪进而引发暴力事件的恶果。一时间,文明旅游再次成为媒体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中国特色的“全民休假”才是旅游乱象的根源,应该逐渐取消这种全民休假的出行方式。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还是在我们的文明旅游意识没有深入人心,我们游客的自觉性不够,对文明出游的认识还不到位,这是历史的问题,需要过程。
国人出游不文明行为的改善,的的确确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实现。但是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这种不文明行为的改善,要从现在抓起,从小事抓起,从每个人抓起。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精神文明的整体提升才有希望。
每一次旅游,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乐,也是一种情趣,更是一种体现素质、展现修养的时机。在旅游的时候,游客们行为上的小细节,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我们每个外出旅游的公民都应该遵守旅游的文明道德规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秀丽风景里和谐的元素。
在国内旅游,保持文明是爱护自己国家资源的表现,每到旅游旺季,各地景区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去清扫那不堪入目的卫生,去恢复那些被扰乱的建筑物和秩序;在国外,保持文明出游是爱护我们民族尊严的表现,这也是保护我们国家的形象。试想下,如果国人在国外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作风,那么外国人对我们中国这个礼仪之邦会持有一种怎样的看法?我们国人在国外的发展也会受到一些印象的负面影响。一个民族给外面世界的印象差了,减分了,那么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的印象分都会减少,这自然又影响了个人在国外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影响整体,这更是在逐渐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精神文明潜在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也间接影响了国人的生活水平。
所以说,文明出游,地位之重,不亚于经济发展。
文明是一种习惯,倘若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可以养成讲究卫生、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大小便的好习惯,那么在出游的时候,好习惯自然相随,我们也会是旅途中别人眼里绚丽的一道风景。有了意识,其实不必刻意去遵守、去维护,习惯使然,效果会更好。况且,这也是与公众意识有关系的一门学问,若身边的旅客做得很好,就会对那些没有养成好习惯的人有促进的作用。人的行为对身边人的影响也是相互的。
相反来说,如果身边的人都不怎么讲卫生、爱护公物,那么不坚定的人就会选择跟随坏的方向发展下去,进而又影响了他身边的人,从而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坏影响。这是一种恶性的扩散。我们要阻止这种恶性的非文明行为的蔓延,要让好的扩散影响更多的人,让我们的整体精神文明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就像花的清香可以传遍院子一样。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别人眼里,你也是在别人的风景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轻轻地把地上的传单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也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道优雅的风景。带上文明去出游,看到美不胜收的风景的同时,也可以带回一份好心情。文明出游,只留下脚印,只带走回忆。
(编辑 高龙辉)
伴随着年内最后一个长假的结束,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终于尘埃落定。今年的黄金周,也是新的《旅游法》正式实施后的一次检验。这个黄金周,大家感受最为深刻的,我想还是一个“火”字,全国范围内,不论是传统的知名大景区,还是近些年新开发的新景点,黄金周几天,无一例外,都陷入茫茫人海,因游客带来的各种城市压力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确实令不少景点头疼。
现如今,国人的出游足迹几乎已经踏遍了国内的各个角落,更有很多人开始走出国门,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一时间,由旅游带来的红利着实给各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在这巨大的经济红利的背后,国人相对较低的旅游素质却一次次亮瞎了我们的眼球,屡屡曝出的出行丑态一次次让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感到羞愧和无奈。
10月1日上午10点半,上海市欢天喜地旅行社的带团女导游赵某,因用假导游证带团到苏州游玩,在狮子林风景区被苏州市旅游执法支队当场查获。赵某被依法罚款1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
这一张罚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在国内实施之后开的第一张罚单。江苏省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文明出游被正式写入国家法律,游客在旅游期间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爱护旅游资源,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及生活水平的改善,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不文明出游行为也时有发生,几乎每年的旅游黄金周都是游客们不文明行为的一次集体爆发。我们在各个景区里总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一大串不文明的行为。比如乱扔垃圾的,或者攀枝折花、破坏草坪的,再有那些用刀刻或者用笔涂画而“人过留名”的,至于有没有把“不准随地大小便”的标语看在眼里,不得而知……
国内的不文明旅游现象如此,更让我们难堪的是我们的同胞把这些不文明行为带出了国门。中国游客因为不文明出游而“火”了一把,继“埃及神庙到此一游”、“江苏夫妇因航班延误大闹香港机场”之后,在普罗旺斯南法薰衣草田里,两伙中国游客为抢拍照位置大打出手。作为一个走向世界的大国来说,国人在国外的一举一动都是体现了国家的整体形象,而提升国民修养、树立礼仪之邦应有的儒雅和风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今年的双节期间,大量的旅游丑闻更是被媒体屡屡曝光。中秋假期里,东莞香市动物园“猴山”成违规喂食重灾区,虽然观赏区附近有“禁止投食”的告示牌,但仍有很多游客朝竹筏上投食,扔不到竹筏的食物便掉在了水里,成为了难以清理的垃圾。在国庆黄金周里,国内多例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照片也在网上被曝光,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街头照片,让国人汗颜;更有四川九寨沟因游客超负荷造成景区瘫痪进而引发暴力事件的恶果。一时间,文明旅游再次成为媒体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中国特色的“全民休假”才是旅游乱象的根源,应该逐渐取消这种全民休假的出行方式。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还是在我们的文明旅游意识没有深入人心,我们游客的自觉性不够,对文明出游的认识还不到位,这是历史的问题,需要过程。
国人出游不文明行为的改善,的的确确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实现。但是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这种不文明行为的改善,要从现在抓起,从小事抓起,从每个人抓起。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精神文明的整体提升才有希望。
每一次旅游,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乐,也是一种情趣,更是一种体现素质、展现修养的时机。在旅游的时候,游客们行为上的小细节,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我们每个外出旅游的公民都应该遵守旅游的文明道德规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秀丽风景里和谐的元素。
在国内旅游,保持文明是爱护自己国家资源的表现,每到旅游旺季,各地景区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去清扫那不堪入目的卫生,去恢复那些被扰乱的建筑物和秩序;在国外,保持文明出游是爱护我们民族尊严的表现,这也是保护我们国家的形象。试想下,如果国人在国外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作风,那么外国人对我们中国这个礼仪之邦会持有一种怎样的看法?我们国人在国外的发展也会受到一些印象的负面影响。一个民族给外面世界的印象差了,减分了,那么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的印象分都会减少,这自然又影响了个人在国外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影响整体,这更是在逐渐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精神文明潜在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也间接影响了国人的生活水平。
所以说,文明出游,地位之重,不亚于经济发展。
文明是一种习惯,倘若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可以养成讲究卫生、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大小便的好习惯,那么在出游的时候,好习惯自然相随,我们也会是旅途中别人眼里绚丽的一道风景。有了意识,其实不必刻意去遵守、去维护,习惯使然,效果会更好。况且,这也是与公众意识有关系的一门学问,若身边的旅客做得很好,就会对那些没有养成好习惯的人有促进的作用。人的行为对身边人的影响也是相互的。
相反来说,如果身边的人都不怎么讲卫生、爱护公物,那么不坚定的人就会选择跟随坏的方向发展下去,进而又影响了他身边的人,从而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坏影响。这是一种恶性的扩散。我们要阻止这种恶性的非文明行为的蔓延,要让好的扩散影响更多的人,让我们的整体精神文明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就像花的清香可以传遍院子一样。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别人眼里,你也是在别人的风景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轻轻地把地上的传单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也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道优雅的风景。带上文明去出游,看到美不胜收的风景的同时,也可以带回一份好心情。文明出游,只留下脚印,只带走回忆。
(编辑 高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