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基本架构设计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126051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执政党建设问题是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身文化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了观念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物质文化体系四个子系统,因此,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设计,就是要以先进观念文化体系为核心;以科学的制度体系文化为关键;以优秀的行为文化体系为落脚点;建构丰富的物质文化体系为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组织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5-0075-05
  在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问题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1〕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2〕围绕这一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政党文化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文化与建设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对基本问题的界定仍然不够明晰,尤其缺乏合理的建构性分析。本文以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精神为指导,主张把中国共产党自身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用执政党文化引领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建设,并侧重从组织文化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基本架构作一探讨。
  一、组织文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界定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履行文化职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狭义则是指把中国共产党视为一个特殊社会组织的自身文化建设。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首要的基本问题是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一些学者主要界定了政党文化而并未直接给中国共产党文化作明确界定。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不同模式的政党文化定义〔3〕:一是以王沪宁等为代表从政治文化视角提出政党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它包括人们对政党的理念、价值、情感、信仰、理想和原则择取。”〔4〕二是以赵理富等为代表从组织文化视角主张政党文化“是由政党意识形态及其宣扬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党成员共同的政治取向和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等内容构成的政党的精神结构。”〔5〕三是以桑玉成、李冉等为代表从文化学视角界定“政党文化是政权意识的形态化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政党心理取向、政党行为模式、政党形象。”〔6〕显然,中国共产党文化具有政党文化的一般属性,但不能用政党文化简单替代中国共产党文化。必须把中国共产党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组织,以组织文化为基础,充分吸纳政党文化、政治文化和一般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传统文化、阶级文化等)中的先进成分并充分结合中国共产党文化实践活动全面考察和界定。所以,中国共产党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以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为内核,具有中国气派,为全体党员尊崇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由此生成的形象力。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核心力量在党内通过文化改革,有意识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倡导、培育、践行全体党员尊崇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由此生成的形象力的活动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贯穿党的其他建设之中,是引领党组织前进方向、凝聚党组织奋斗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直接目标是建成真正先进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用执政党文化引领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建设,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组织文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基本架构设计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观念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和物质文化体系四个子系统。本文侧重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作初步设计,就是要以先进观念文化体系为核心,科学的制度文化体系为关键,优秀的行为文化体系为落脚点,丰富的物质文化体系为重要内容。
  (一)构建先进的中国共产党观念文化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核心
  观念文化是指在实践中形成的意识,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先导,是整个文化系统的核心。所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观念文化体系,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组织愿景)、组织核心价值观、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道德和组织宗旨等六个方面。其根本特点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以先进的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组织哲学为根本方法,以组织精神和道德为动力,以组织宗旨的实现为归属,形成强有力的现代化观念文化合力来增强党的凝聚力,提升党的形象力。
  1.构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根本的目标体系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表明“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使全体共产党员相信“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我们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为了别的。”〔7〕在新形势下,特别要强调把“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结合起来,要防止空谈理想、不讲理想或者只讲未来最高理想而不讲现阶段共同理想的种种错误倾向。“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8〕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当前的运动”,“运动的未来”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总之,要构建未来最高理想——现阶段共同理想——近期具体理想(规划)为一体的目标体系。
  2.构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体系
  “组织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最重要的、指导全局的、长期不变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9〕政党核心价值观是政党确立并强力传播的一套思想理念和信仰体系。这套思想理念和信仰体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党意识形态。〔10〕“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政党所代表的阶级的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和凝练。”〔11〕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就是把舶来文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内生出来的先进的、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具体包括三种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价值观体系:中国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心理意识形态〔12〕和行为道德意识形态,其核心是中国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的三种类型:一是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即毛泽东思想;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未来共产主义阶段“联合体”共同遵循的高尚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在新世纪新阶段,构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科学性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心理意识形态;始终坚持实效性原则,不断提炼无产阶级行为道德意识形态;二是注重实践创新。在中国共产党建立90多年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党内意识形态引领党外意识形态,党员信仰引领公民信仰,党员践行引领公民践行的良好政治文化现象。必须首先 “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13〕使中国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心理意识形态和行为道德意识形态真正落到实处。
  3.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为党的组织哲学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哲学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遵循的基本思维方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本上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14〕
  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在思想上要加强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实事求是”教育,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始终成为全体党员的基本思维方法和行事准则;二是在实践上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事求是地探索出一条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道路。
  4.自觉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之统一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一种积极精神状态和风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15〕中国共产党作为20世纪产生的先进政党组织,天然地汲取了五千年积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优秀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并现实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培育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大成者。
  当前,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要比其他任何组织都要更自觉、更自信地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培育伟大的时代精神高度统一起来,使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拥有集传统的、先进的、时代的精神为一体的特色鲜明、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风貌。
  5.构建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根本目标的立体化的党的组织道德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道德是指全体党员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尊崇的协调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内群体之间、党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伦理守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道德区别于一般组织道德,具有更高要求和示范效应。“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6〕从组织层面讲,中国共产党的基本道德观是社会利益至上,“立党为公”。“除开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以外,共产党没有它自己特殊的利益。”〔17〕从群体层面讲,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各种群体的基本道德观是服从大局,党组织利益至上;从个体层面讲,中国共产党普通党员的基本道德要求集体主义精神。
  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道德也面临来自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存在党员个人修养和党员干部群体“官德”缺失较严重的问题以及对党组织利益认识模糊的问题。这迫切要求以培养共产主义崇高道德为根本目标,从党组织、党内群体和党员个人三个层面构建立体化的中国共产党组织道德体系。从细处入手,坚持培育普通党员的集体主义精神;抓住关键,营造良好的“官德”氛围,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群体的道德素养;坚定信仰,确立“立党为公”,人民利益至上的组织道德观,形成强大的道德力量。
  6.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组织宗旨
  中国共产党宗旨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处理与公民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中国共产党产生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
  当前,尤其要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加强宗旨教育,全心全意履行为民服务职能,听民声、尊民意,真正落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8〕
  (二)构建科学的制度文化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关键
  制度文化是在实践中创制出的规范体系。制度文化是整个文化系统的关键,因为制度文化是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中介,是观念文化的落实,是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依据。所以,构建科学的制度文化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关键,“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构建科学的中国共产党制度文化体系。
  中国共产党科学的制度文化体系由四个子系统构成,一是制度运行子系统,包括党内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创新前后相继的三个环节;二是制度层级子系统,包括党内顶层制度和基层制度;三是制度内容子系统,包括党内领导制度、反腐倡廉制度、工作制度、组织制度、人事制度等;四是制度类别子系统,包括党内基本制度、一般制度、特殊制度和特殊习俗等。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科学的制度文化体系四个子系统过程中要做好三点:
  1.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的制定与创新必须始终坚持民主化、中国化、科学化、时代化的价值取向。第一,始终坚持民主化是中国共产党制度最核心的本质要求,关键是要根据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第二,始终坚持中国化才能保证制度方向的正确性,也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吸收西方先进的制度文明;第三,始终坚持科学化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性,科学化最重要的体现是符合宪法等法制精神,充分尊重和保护党员权利的实现;第四,始终坚持时代化才能保证制度的创新性,也才能以开放的心态继承传统优秀的制度文明。   2.加快完善党内制度体系建设步伐
  当前,解决党内制度的缺失、老化等问题客观要求必须加快完善党内制度体系建设步伐。第一,尽快构建自下而上的层级合理的纵向制度体系。新形势下,必须分层设计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和基层制度,特别要逐步开展中国共产党顶层制度设计〔20〕和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基层制度创新,更好地约束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干部的行为,保证各级党组织活动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第二,尽快构建全覆盖的横向制度体系。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与时俱进,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新形势下,必须兼顾科学化、民主化、中国化和时代化原则,确保党内制度设计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党的工作各个环节,党员和党组织的各种活动实现360度的全覆盖,制定出更系统、更全面、更科学的长效性制度,克服制度分散化、片面化、短期化和僵化的不足,真正做到处处有规范,时时受约束。第三,尽快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系。当前,必须对中国共产党制度进行清理,淘汰或更新旧制度,特别是对现行各种规章制度按性质和重要程度分成基本制度、一般制度、特殊制度和特殊习俗等四种类型,建立分类管理的科学体制。基本制度是有关党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活动的制度,比如《中国共产党党章》、民主集中制等;一般制度是有关党的日常工作和日常活动的制度,比如党代表大会年会制、老干部退休制度等;特殊制度是党组织对专门事项等实行的特别规定,比如《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等;特殊习俗是党组织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或在重大节日进行的传统活动,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庆节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等。
  3.必须始终坚持制度执行效率化原则
  科学制度是前提,制度的执行是关键。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落实按程序执行实现党内行为规范化;必须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度增强制度实效性;必须进一步推进民主集中制,“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努力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21〕,重在实效。
  (三)构建优秀的行为文化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行为文化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与创造性活动,是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主体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判定一个政党、一个党员,乃至一个普通群众,不但要看他的言论,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行动,即‘听其言而观其行’。”〔22〕中国共产党的行为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群体和个体在生活与工作中言行举止所反映出的优良作风等,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党内各种群体、党内党员三个层面的行为文化。在新形势下,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的行为作风,构建优秀的行为文化体系。
  1.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23〕必须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以及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要求全体党员务必继续保持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党组织、群体和党员把这些优良作风自觉渗透到工作和言行举止中,保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务实学风,保持与人民血肉联系的工作作风,以批评求团结的党内民主之风,保持谦逊平和的领导作风,艰苦奋斗的生活之风,培育勤政、廉洁、高效、活力、团结和任人唯贤的新风。采取多种措施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种歪风邪气的行为。
  2.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和切实践行时代精神
  在新形势下,需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落实到党组织、群体、党员行为中去,在党内讲团结,在困难面前要勇敢,在灾难中坚持自强不息;也需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落实到党组织、群体、党员行为中去,锐意改革,永不僵化,扩大开放,博采众长,永不保守。要防止忘记传统、因循守旧的错误行为。
  3.用先进的党组织、党内先进群体和先进党员的模范行为引领全党
  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激发党内各群体热情,激励党员的创造性。行为示范是关键。用党组织的先进做法引领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用党内群体的先进行为引领各种群体的行为;用先进的党员事迹引领全体党员做事。要防止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喊空洞的口号行为,防止各种虚假行为、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用严厉的惩戒警示全党。
  (四)构建丰富的物质文化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物质文化受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制约和行为文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物质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国共产党履行执政党职能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党员物质福利待遇。具体包括革命和建设历史中留下的重要场所、物品等,党旗、党徽等象征中国共产党标志类的物品,新建的纪念场馆、物品,各级党组织的办公设备与场所,党员其他物质福利待遇以及党员外在形象等六个方面共同构成的物质文化体系。
  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加大物质文化的建设力度,科学规划,全面提升,整体推进建设丰富的物质文化体系。一是要充分挖掘、利用革命和建设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进行党员历史文化教育的特殊载体,比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西柏坡等,以此来塑造发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继续艰苦奋斗的良好形象;二是自觉地规范使用中国共产党象征和标志类物品,比如按规定挂党旗、戴党徽,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增强党员自律和自信并扩大宣传,塑造纪律严明、庄重得体的良好形象;三是各级党组织要新建一批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场馆、物品等作为新的教育载体,比如毛泽东图书馆、邓小平图书馆等,以此来塑造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四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遵循科学规划、勤俭高效、以人为本等原则增添办公设备与场所、改善党员物质福利待遇,塑造勤政亲民、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五是各级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工作场合和工作期间须按照规定保持与工作性质和党员身份相适应的外在形象,塑造亲民、爱民、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公众人物形象。   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24〕,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是党的建设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觉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继承和发展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共产主义文化,全面提升党的文化软实力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从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真正先进的、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成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断奋斗的、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党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6〕李冉.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3,41.
  〔2〕〔2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02).
  〔3〕〔5〕〔24〕赵理富.政党的魂灵: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7-32,44,44.
  〔4〕王沪宁.从政党文化看执政党的建设〔N〕.解放日报,1989-05-24.
  〔7〕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27.
  〔8〕〔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285.
  〔9〕张德.组织行为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93.
  〔10〕王长江.政党现代化理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06.
  〔11〕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103.
  〔12〕季广茂.意识形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
  〔13〕〔1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17〕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0.
  〔1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19〕〔2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168.
  〔20〕王长江.论党的建设的继承和发展〔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59-66.
  〔22〕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97.
其他文献
〔摘要〕 “科技金融”可以解释为金融推动科技创新网络的一种链接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嵌入金融交易结构,可以增信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科技创新网络与金融网络的链接。构建财政资金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仅是政策性金融的一种市场化运作,也是提高财政资金运用的杠杆效应的一种金融创新,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中财政资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苏州科技金融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和进一
期刊
〔摘要〕此文以20世纪60年代西尔伯曼与阿多诺之间的争论为中心,讨论文学社会学中两个重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思想。西尔伯曼的社会学立场把文学社会学看做特殊社会学;阿多诺在评价艺术作品的社会性时,则强调辩证地看其“社会性偏离”与自律的程度。“西-阿之争”不仅对当时文学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至关紧要,而且一直还在为难文学社会学的定义和学科归属。对于文学社会学的地位、任务及其研究范围,国际学界迄今未能取得共识
期刊
如何在当代哲学的思想语境中推动辩证法理论研究的深化,探求辩证法的当代合理形态,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课题。贺来教授新作《辩证法与实践理性——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版)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全书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以坚实的学理依据展示了辩证法的“本真”形态及内涵。  一、透析理论理性层面辩证法的内在困境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否像人们通常
期刊
当下不断涌现的“红学”佳作,很多是借助西方各类文化样式和理论方法来阐释《红楼梦》,呈现出与传统“红学”迥异的风格和景象。李庆信《红楼梦叙事论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以下简称“李著”)就是这些佳作中的重要代表。李著以《红楼梦》叙事文本为旨归,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结合中西文学理论,创构出颇具原创性的红楼叙事体系,是中国叙事学的经典实践。  一、红楼叙事论的体系性创构  李著对红楼叙
期刊
日月轮回,世事变迁。“金砖”一词从诞生到成为一个世界性热点词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刚满十年。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之一粟,却在21世纪头十年变幻剧烈的世界发展与国际关系中刻下了金砖印记的一大步。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金砖五国正在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2)》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共振性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SPSS因子分
期刊
〔摘要〕 重视文化研究是孙本文等社会学家在20世纪前期形成的中国社会学优良传统,尽管孙本文的文化社会学有泛文化论倾向,但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学研究取向。在“左”倾政治思潮的压抑下,中国社会学连同其文化研究被禁闭,改革开放后也未能对文化研究给予足够重视,这不利于避免社会学研究的表层化倾向。费孝通呼吁加强社会学的精神文化研究,对于重建中国文化社会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且,因社会生活网络化和消费社会到
期刊
〔摘要〕 金砖国家近年来经济崛起势头明显,但也面临着增长方式落后,增长质量不高,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不足的困惑。如何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是金砖各国未来发展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保持持续赶超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抓手。分析比较金砖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及绩效,总结其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转型的经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新兴国家均有所启示,也有助于
期刊
〔摘要〕 指导性案例社会推荐模式展示出最高法院的“民主化”姿态。由于指导性案例具有公共政策形成功能,契合了最高法院作为政治机构的需要,因此这一“民主化”动向应予以肯定,同时,指导性案例作为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的专业性司法机制,其社会推荐模式也不应在“民主化”上践行过远。就当下而言,社会推荐模式呈现出几乎被虚置的困境,这主要是受社会认知度、裁判文书公共度、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和数量、推荐的层级性、
期刊
〔摘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进入了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时期。如果中国能够善加利用,将极有利于中国的复兴和重建。然而,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内政外交上决策一再失误,在处理与盟国关系的问题上,先获咎于苏,复结怨于美,且不和于英。1944年国民政府的对美外交,因驻华美军费用结算问题、史迪威指挥权问题、是否应向中共部队提供部分租借物资问题等,与美国发生严重冲突,引致美国朝野对重庆国民政府极为不满,中国在盟国内
期刊
〔摘要〕官员的腐败行为通常会外在地表现在个人及其家庭成员财富数量的变化。而通过公开其财产状况、收入来源以及匹配程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能够有效地震慑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进而达到监督官员和预防腐败的目的。本文通过对2009年至2012年期间全国20个地方政府官员财产公开的改革试点样本分析,力图解析当前我国官员财产公开实践的基本态势与主要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产公开;财产申报;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