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英语听力难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旨在为听力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听力;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作息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而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教材范围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是英语真正的教学目的,其中听力教学是中学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适应中学英语教学、高考改革不断发展及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英语听力教学显得更为重要。[1]
一、存在的因素
1.焦虑情绪
大部分学生在听力分数上大打折扣,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听力测试有焦虑和畏惧心理,尤其是听力测试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情过于紧张,再加上听力训练是一个既枯燥乏味,又高度集中、高度紧张的练习,这种情况下,没有明显提高的状态下,失去兴趣,产生焦虑、烦躁情绪,很多学生都有这种经历,在听力考试时。思想高度集中,心跳加快,精神紧张,结果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和自己捉起迷藏了,所以心理变化是听力的制约因素之一。[2]
2.词汇、记忆力
词汇数量、词汇的熟练程度是做好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导致你的语速问题,每一次考试后,学生都抱怨听力语速太快,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就过去了,这说明对词、句子的熟练程度欠缺,词汇的熟练程度是学生适应听力语速的重中之重,它能提高听力理解的反应速度,同时,在训练、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会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单词、句子刚听过就忘了,或是听了后面、忘了前面,这就干扰了听力节奏,影响了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学习英语时,语言输入的停留时间、记忆跨度要比母语短,但是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会逐步改善。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下建立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是“听录音-对答案-再听一遍”。这种模式使得教师很轻松,学生却很紧张,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们仅对老师的答案感兴趣,而对听力材料丝毫不感兴趣。这种模式对教师而言只体现了教学的终极目标,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和权威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听力上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解决。首先,调节心态、减轻焦虑情绪。要让学生增强自信,正确评价自我,激励他们冲破现有的“心理阴影”,找出自己潜在的闪光点。作为老师,要减少学生的挫折感,让他们在成就中增强自信。其次,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各种要求,只有转化为自身的要求时,学习活动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师应选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再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
三、讲究方法,提高短时记忆力
人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短时记忆对英语听力测试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记住刚听过的内容,才有可能对所听过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最后确定答案。然而,人的短时记忆的时间和内容是有限的,要提高短时记忆力,需要进行记忆力的训练,掌握一些短时记忆方法。
1.重点记忆法:认真、快速的读题,从而确定记忆力的重点,增强有意识的记忆。
2.复述记忆法: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听完一遍对话或独白后,立即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其中的主要内容,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短时记忆的能力会明显的提高。
3.情景记忆法:如果孤立地记忆听到的人名、地名、数学等,是难以记住的,如果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场合中,与情景联系起来,弄清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四大要素,往往就比较容易了。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简单符号的简图来记录所听的内容。
四、新型听力教学模式
准备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包括老师的课堂导入和学生听前的所有准备活动。教师通过师生互动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学生要充分利用听前短暂的时间积极预测段落大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听力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听的积极性。
呈现阶段:经过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必要的关键词,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可利用“Vocabulary”、“CulturalNotes”等形式引出材料中出现的词汇、文化背景。目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历,并与听力话题有关的词汇产生联想,再现与该话题有关的词汇。
实践阶段:在會听之前,有一个语言机制转变的过程,必须在听到相当量的语言符号之后,才能逐步转化为听力能力。听力实践便是最终形式听力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听力训练来讲,即多说、多听。不仅仅从听力课堂,还可以通过听说互动,课内外想结合等多种方式扩大听说的机会。
反馈阶段:许多课堂听力练习缺乏对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材料理解程度的检查。所以,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听的机会,培养学生用英语学英语,这样即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增加英语的输入量与输出量,又能提高所学语言知识的复现率,让学生养成听得懂英语的能力。教学中尽量少讲汉语,同时坚持开展英语值日报告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自由对话,模仿课文内容或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就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逐步提高。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勤抓多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选取听力材料,有计划地加强听力训练,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自觉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教师教学用书》
【关键词】 听力;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作息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而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教材范围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是英语真正的教学目的,其中听力教学是中学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适应中学英语教学、高考改革不断发展及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英语听力教学显得更为重要。[1]
一、存在的因素
1.焦虑情绪
大部分学生在听力分数上大打折扣,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听力测试有焦虑和畏惧心理,尤其是听力测试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情过于紧张,再加上听力训练是一个既枯燥乏味,又高度集中、高度紧张的练习,这种情况下,没有明显提高的状态下,失去兴趣,产生焦虑、烦躁情绪,很多学生都有这种经历,在听力考试时。思想高度集中,心跳加快,精神紧张,结果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和自己捉起迷藏了,所以心理变化是听力的制约因素之一。[2]
2.词汇、记忆力
词汇数量、词汇的熟练程度是做好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导致你的语速问题,每一次考试后,学生都抱怨听力语速太快,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就过去了,这说明对词、句子的熟练程度欠缺,词汇的熟练程度是学生适应听力语速的重中之重,它能提高听力理解的反应速度,同时,在训练、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会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单词、句子刚听过就忘了,或是听了后面、忘了前面,这就干扰了听力节奏,影响了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学习英语时,语言输入的停留时间、记忆跨度要比母语短,但是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会逐步改善。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下建立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是“听录音-对答案-再听一遍”。这种模式使得教师很轻松,学生却很紧张,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们仅对老师的答案感兴趣,而对听力材料丝毫不感兴趣。这种模式对教师而言只体现了教学的终极目标,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和权威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听力上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解决。首先,调节心态、减轻焦虑情绪。要让学生增强自信,正确评价自我,激励他们冲破现有的“心理阴影”,找出自己潜在的闪光点。作为老师,要减少学生的挫折感,让他们在成就中增强自信。其次,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各种要求,只有转化为自身的要求时,学习活动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师应选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再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
三、讲究方法,提高短时记忆力
人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短时记忆对英语听力测试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记住刚听过的内容,才有可能对所听过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最后确定答案。然而,人的短时记忆的时间和内容是有限的,要提高短时记忆力,需要进行记忆力的训练,掌握一些短时记忆方法。
1.重点记忆法:认真、快速的读题,从而确定记忆力的重点,增强有意识的记忆。
2.复述记忆法: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听完一遍对话或独白后,立即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其中的主要内容,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短时记忆的能力会明显的提高。
3.情景记忆法:如果孤立地记忆听到的人名、地名、数学等,是难以记住的,如果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场合中,与情景联系起来,弄清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四大要素,往往就比较容易了。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简单符号的简图来记录所听的内容。
四、新型听力教学模式
准备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包括老师的课堂导入和学生听前的所有准备活动。教师通过师生互动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学生要充分利用听前短暂的时间积极预测段落大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听力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听的积极性。
呈现阶段:经过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必要的关键词,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可利用“Vocabulary”、“CulturalNotes”等形式引出材料中出现的词汇、文化背景。目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历,并与听力话题有关的词汇产生联想,再现与该话题有关的词汇。
实践阶段:在會听之前,有一个语言机制转变的过程,必须在听到相当量的语言符号之后,才能逐步转化为听力能力。听力实践便是最终形式听力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听力训练来讲,即多说、多听。不仅仅从听力课堂,还可以通过听说互动,课内外想结合等多种方式扩大听说的机会。
反馈阶段:许多课堂听力练习缺乏对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材料理解程度的检查。所以,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听的机会,培养学生用英语学英语,这样即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增加英语的输入量与输出量,又能提高所学语言知识的复现率,让学生养成听得懂英语的能力。教学中尽量少讲汉语,同时坚持开展英语值日报告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自由对话,模仿课文内容或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就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逐步提高。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勤抓多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选取听力材料,有计划地加强听力训练,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自觉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