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如何解决好农村土地经营权问题成为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使用效率,政府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并不断从法律上明确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性质,这也成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重要内容.但是,仅从法律上明确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地位是不够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改革与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供给,以保障农村土地制度的顺利实施,为振兴农村经济注入持续的活力.
【机 构】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如何解决好农村土地经营权问题成为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使用效率,政府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并不断从法律上明确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性质,这也成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重要内容.但是,仅从法律上明确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地位是不够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改革与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供给,以保障农村土地制度的顺利实施,为振兴农村经济注入持续的活力.
其他文献
休闲旅游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立足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同时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为城乡融合提供契机.但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看,资源结构配置、基础设施完善及文化服务水平等仍然是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需要面对的.城乡资源差异巨大也严重限制了休闲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从推动城乡一体化出发,丰富农村资源配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发挥产业价值.
节水农业通过科学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作业效率,有助于推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需大力推广.当前,我国农业正在寻求绿色发展、集约化转型和各地生产力的差异化,故宜在立足当地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更能凸显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节水理念与运营模式,借以驱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
本文重点探索乡村能人主导下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归纳出以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双重压力为逻辑起点,以乡村能人牵头下的外部资源与乡村内部社会网络相融合为关键点,通过乡村能人的创新力、动员力和组织力驱动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与经营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重组、资源整合与村治有序,并最终实现产业兴旺与村民全面发展的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及其主要路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旅游业成了在现代繁忙城市生活之余闲暇放松的热门方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更为人津津乐道,农家乐、民宿、乡村家常菜等吸人眼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关于乡村旅游系统主体如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问题有待多方面协调治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途径、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展开研究.
乡村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补充和推动力,近年来,我国不断建立健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制度,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对乡村旅游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乡村旅游开发、保护、经营等过程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新发展理念,营造城乡共同体良好融合氛围,结合社会信息化时代特征,突出地区品牌特色,于危机中寻求机遇,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的新常态,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极具本土化色彩的就地养老模式,以其社区性优势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创新之举,但作为新兴事物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覆盖率不断攀升的互助幸福院在建成之后,长期冷冷清清甚至无人入住.因此,互助养老应真正契合农村社会的现状和老年人的需求,这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本质要求.
本文因循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现状——主要困境——解决途径的逻辑,以积极老龄化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分别对传统居家养老方式、自给自足养老模式、政府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从健康、参与、保障三个维度提出了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模式创新途径,对于当下农村养老问题解决有一定现实启发意义.
本文通过2020年度辽宁省农经统计数据,归纳分析了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家庭农场发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集体经济财会管理和审计情况,对下步农经相关工作的发展与改进提供参考借鉴,以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资本控制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丧失了本质规定性,为了保障普通社员的主体地位和合作社的功能实现,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应对,然而核心社员采取了各种“变通”方法对此进行规避,导致合作社的现实图景依然不容乐观,本文就此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破解合作社的资本约束提供有益的参考.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提出的“适度放活”要求,是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意旨.结合我国宅基地利用现实对“适度放活”进行实践性考量,应当围绕“适度放活”的内涵和目标,兼顾农民宅基地权益价值的最大化需求,促成改革政策的立法转化.在“放”与“活”的法律制度构建上应当坚持土地用途管制的红线要求,同时明确宅基地的可流转性,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内容,推动流转方式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