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天麻素对小鼠皮肤癌痛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天麻素对小鼠皮肤癌痛的影响。

方法

雌性Balb/c系小鼠32只,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皮肤癌痛组(SCP组)、天麻素组(G组)和人工脑脊液对照组(ACSF组)。采用小鼠左后趾跖侧皮下注射含约2×105个4T1小鼠乳腺癌细胞的PBS溶液20 μl,建立皮肤癌痛模型。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4天,S组、ACSF组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5 μl,G组鞘内注射天麻素150 μg/kg,容量为5 μl。于小鼠接种前、鞘内注射前30 min、鞘内注射后15、30、60、90、120和150 min时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于鞘内注射后150 min痛阈测定结束后采用RT-PCR法检测脊髓背角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S组比较,SCP组、ACSF组和G组鞘内注射前、注射后各时点TWL降低,G组脊髓背角ASIC-3 mRNA表达下调(P<0.05);与SCP组比较,G组鞘内注射后各时点TWL升高,脊髓背角ASIC-3 mRNA表达下调(P<0.05),ACSF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鞘内注射天麻素可减轻小鼠皮肤癌痛,且下调脊髓背角ASIC-3的表达,有助于镇痛作用的维持。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2~3月龄,体重275~335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DP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组)和右美托咪定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组(DLP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
目的评价重组人膜联蛋白A5对内毒素诱发心肌细胞损伤时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KCα)和p120-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和重组人膜联蛋白A5组(A组)。A组加入重组人膜联蛋白A5(终浓度5 ng/ml)孵育2 h,然后L组和A组给予内毒素(终浓度1 μg/ml)孵育。于孵育4 h时,采用凋亡试剂
目的评价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胶质瘤及脑膜瘤切除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45~64岁,体重50~7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50):GDFT组(G组)和常规补液组(C组)。C组补液目标:维持MAP 65~110 mmHg、尿量大于0.5 ml·kg-1·h-1且CVP 8~12 cmH2O。G组补液目标:采
期刊
目的评价海马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电针预处理减轻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50只,18~20月龄,体重400~5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30):对照组(C组)、脾切除术组(O组)、电针刺激非穴位预处理组(NEA组)、电针刺激百会穴预处理组(EA组)、电针刺激百会穴预处理+AMPK抑制剂组(EAC组)。EA组和EAC组电针刺激百会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对骨癌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未交配SD大鼠60只,5~7周龄,体重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P组)和骨癌痛+甲氨蝶呤组(PM组)。采用胫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于造模后7 d时PM组鞘内注射甲氨蝶呤100 μg(溶于15 μl人工脑脊液中),S组和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幼猪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幼猪12头,6~8周龄,体重14~16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6):小潮气量常规机械通气组(CMV组)和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组)。采用反复肺内灌洗生理盐水的方法制备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CMV组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HFOV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通气方案:先进行肺复张,设置气道压25 cmH2O,持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己糖激酶Ⅱ(HIF-1α/HKⅡ)信号通路在缺氧预处理抑制缺氧/复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细胞浓度为5×105个/ml,贴壁72 h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n=15):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预处理组(HPC组)、HIF-1α抑制剂YC-1组(YC-1组)、缺氧预处理+YC-1组(HPC+YC-1
期刊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对单肺通气患儿非通气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儿120例,性别不限,年龄2~6岁,体重指数17~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60):对照组(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时P组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药物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