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党岘乡乡土历史地理研究概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ngu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家岘乡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华家岭东麓,砖井村的马河(又称东河)是祖河的正源。乡政府驻地党家岘村距县城39公里。南与通渭县义岗川乡毗邻,东南与静宁县接壤,东接杨家集镇,北连翟家所乡镇,西靠侯家川镇,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2公里,总流域面积149.8平方公里。党家岘地处会宁、静宁、通渭三县交界之地,亦是白银、平凉、定西三市交界地带,老西兰公路穿境而过,作为交通要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会宁县南部最大的集镇,年贸易交易额较大。
  关键词:会宁;党岘;乡土地理;乡土历史;地理环境
  一、 党家岘乡的历史沿革、行政建制与乡域变迁
  党家岘以驻地党家岘得名。远古时期,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林木繁茂,草莽荆棘,山清水秀,出土的梅花鹿角化石和半碳化的松木即为佐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出土陶器、骨珠、石斧等文物即为佐证,其为戎羌先民之遗址,属马家窑文化分支——“边夹岭文化遗址类型”。夏商周三代,属雍州之地,是戎羌(或襄戎)活动之地,原始巫术风靡,有部落而无城郭,更无地名,择山地近水源之处穴居,采猎为生。秦汉时属陇西郡,是戎羌游牧之地,有部落而无城郭,更无地名可详。三国时汉羌战祸频仍,爭夺领地,汉人渐入,羌族部落渐次南退。明正统二年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清康熙二年属陕西承宣右布政使司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清乾隆九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民国元年隶属甘肃省政府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甘肃省兰山路(道)会宁县第二区青家驿区公所。“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县第二区青家驿区公所。“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县第二区。1934年3月西兰公路建设途径当地豁岘,1935年5月西兰公路正式通车,当地成为交通要冲之地,车流量和人口流动量增大,带动了当地集市的形成和发展,当地最有势力的党姓和马姓两族大户商议将该豁岘设立集市,贸易日益繁荣,逐渐发展为会宁南部最大的集市,但仍无乡镇建制。“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县陇江乡管辖,当地乡绅王天爵(字乐天)任乡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25日)改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陇江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22日)改属甘肃省政府定西分区会宁县陇江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上半年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会宁县第三区翟家所区公署上韩乡。1953年正式成立甘肃省定专员公署会宁县第四区党家岘区公所上韩乡,始有党家岘区公所建制,老西兰公路的开通,造就了党家岘集镇的发展,缘起豁岘最早定居的党家和马家两户最有势力族姓大户,随着豁岘西兰公路交通的便利,人流量、车流量、物流量的增加,为方便附近居民,党马两家商议将该豁岘作为集镇,商品交易活动和附近居民赶集活动日盛,集镇逐渐繁荣并超越附近的几个集市称为大集镇。1955年后半年设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会宁县党岘区党岘乡。1957年属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会宁县党岘中心乡。1958年改属甘肃省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会宁县党岘人民公社。1981年更为党家岘公社。1983年7月15日属甘肃省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会宁县党家岘乡。1985年8月1日改属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党岘乡管辖。现辖党家岘、新民、砖井、大寨子、梁河、毛坪、王家沟、杨湾、上秀、窝坨、吕堡、庙儿岔、陈马家13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共4098户19883人。境内有回、汉两个民族,其中回族587人。
  二、 党家岘乡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
  党家岘乡地处华家岭东麓二阴山区,地形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2100米,梁峁丘陵交错,沟壑纵横遍布。由于当地自然植被良好,地下水位高,水质好,地表土层疏松,华家岭林带依老西兰公路穿越东西,夏季凉爽宜人,故有会宁“避暑胜地”之誉。林带面积达2.55万亩,草地1.69万亩。
  祖厉河的正源祖河发源于党家岘乡砖井村,向北、向西流经党岘、太平、翟所、会师等乡镇,在城南与历河相汇,长约37公里。祖厉河的另一条源头厉河发源于华家岭北麓,向北流经中川、丁沟、新添、会师等乡镇,在城南与祖河相汇,长约33公里。两河在会宁县城南部汇合称为祖厉河,向北流经城关、柴门、甘沟、河畔、郭城等乡镇,纵贯南北,从腰井进入靖远境内,流经大芦、小芦,在城西两公里处注入黄河,全长约152公里。祖厉河是会宁县境内最大的河流,是会宁的母亲河。集水面积9370.61平方公里,境内干流长90公里,坡降3%,经流13820万立方米,经流深8.8毫米,年流泥沙量5320万吨,侵蚀横娄6070吨/平方公里。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半湿润区(二阴山区),由于地势较高,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多雨且降水集中,秋季凉爽、阴雨连绵,冬季高寒,降水量较多,年均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间,是会宁县降水量最多的乡镇,年均气温5~6℃,无霜期一般在130天左右,但年积温较低,热量不足。
  现有耕地8.41万亩,且97.6%为山地旱田,其中川地2060亩,是典型的雨养型山地旱田农业,农作物主要以冬(春)小麦﹑碗(扁)豆﹑玉米﹑莜麦﹑荞麦、稻谷﹑胡麻﹑洋芋、胡麻等小杂粮为主。近年来修整梯田达3000余亩,退耕还林(草)面积达6600亩。
  参考文献:
  [1]会宁县志编委会.会宁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2]郑凤贤.会宁民风民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3]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高建章,马泽龙,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现行的高中历史课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必修模块,所涉及的知识时间跨度大、跳跃性强,内容多头绪杂以至繁难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