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好吃?这可是个言人人殊的问题。
宋代美食家林洪有部《山家清供》的著作,酷似今天的美食小品,里面记载了各种私房菜,其中就有这样一段问答。
北宋时,一次宋太宗问他的爱臣苏易简:“在各种宝贝食品中,什么东西最珍贵?”苏易简回答:“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心里就觉得齑汁味道最美。”宋太宗笑问什么是“齑汁”。苏易简以善饮著称,他说:“有一天晚上天寒地冻,臣在火炉边痛饮烧酒,喝得酩酊大醉,随后盖着厚被子蒙头便睡。夜半忽然口渴醒来,见满院中月色映照着雪景,令人心爽,有个昨天放剩菜汤的小瓮被残雪覆盖着。我顾不上叫侍童,就捧起一把雪搓搓手,击破上面的薄冰,一口气喝了个肚圆。臣觉得此时就是上天的仙人厨子,做好上乘的凤凰脯肉,也比不上这个味道美。”宋太宗笑而颔首,后来问那“齑汁”是什么配方,苏的厨子解答说,把青菜剁碎,用面条汤一煮,既解酒又止渴,真是好东西啊。
你看,一碗菜汤就成了天下美味,够风雅吧?
历史上不乏别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在另一些人嘴里却成了珍馐美味。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皇帝之前逃过荒,饥饿难耐,两个乞丐用白菜帮、菠菜叶、剩米饭、馊豆腐一起炖成大锅菜,还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汤”。此汤救了朱皇帝的命,也从此成了老朱朝思夜想的美味。后来在宫中,山珍海味吃遍,也不如这“珍珠翡翠白玉汤”,宫中御厨无论怎样“仿制”也弄不出当初那种味道,还因此被杀掉几个……这也说明,什么东西最好吃确实是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密切相关的。
比如,现在名头叫得极响的“东坡肉”,工艺、配料自然是极其精细,做好后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但它当初的诞生却非是那般美妙。“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那是苏东坡被贬“下放”到黄州时,工资都时常断顿,当地人不会烹制猪肉,价格又极便宜,所以东坡居士才得以每天早上都能煮上两大碗,吃得肚圆,所以至今留下的造像都是微胖的。你说这是什么好食物?环境所迫而已。再如,同样名气很大的“东坡羹”,做法就是把萝卜、荠菜切细,取井水与玉米糁一起煮烂,东坡称之为“或非天竺酥酡,人间决无此味”。这是什么美味吗?不就是菜汤煮饭嘛,徒安了一个美妙的名头而已。但是在当时,这又是无法替代的美味佳肴。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现在请客吃饭,好像不来个鱼翅、海参不足以展示档次、表达敬意,是典型的“耳餐”。鱼翅,老百姓戏称为“粉条汤”,吃起来寡淡无味没有什么乐趣。况且现在海货市场鱼龙混杂,这鱼翅很多就是用明胶做成的,连粉条的营养都不如。水产协会的诸位大佬告诫我们,拒吃鱼翅才是最大的浪费,吃了才对得起鲨鱼们。这是什么逻辑姑且不去讲它,弄一碗不名味道的“档次”来吃,本身就是件很无聊的事。
说到底,什么最美味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只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可以是小龙虾,也可以是小鸡爪,或者是鸭脖子,也不妨是猪头肉,别管旁人怎么说,自己吃着开心就好。
宋代美食家林洪有部《山家清供》的著作,酷似今天的美食小品,里面记载了各种私房菜,其中就有这样一段问答。
北宋时,一次宋太宗问他的爱臣苏易简:“在各种宝贝食品中,什么东西最珍贵?”苏易简回答:“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心里就觉得齑汁味道最美。”宋太宗笑问什么是“齑汁”。苏易简以善饮著称,他说:“有一天晚上天寒地冻,臣在火炉边痛饮烧酒,喝得酩酊大醉,随后盖着厚被子蒙头便睡。夜半忽然口渴醒来,见满院中月色映照着雪景,令人心爽,有个昨天放剩菜汤的小瓮被残雪覆盖着。我顾不上叫侍童,就捧起一把雪搓搓手,击破上面的薄冰,一口气喝了个肚圆。臣觉得此时就是上天的仙人厨子,做好上乘的凤凰脯肉,也比不上这个味道美。”宋太宗笑而颔首,后来问那“齑汁”是什么配方,苏的厨子解答说,把青菜剁碎,用面条汤一煮,既解酒又止渴,真是好东西啊。
你看,一碗菜汤就成了天下美味,够风雅吧?
历史上不乏别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在另一些人嘴里却成了珍馐美味。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皇帝之前逃过荒,饥饿难耐,两个乞丐用白菜帮、菠菜叶、剩米饭、馊豆腐一起炖成大锅菜,还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汤”。此汤救了朱皇帝的命,也从此成了老朱朝思夜想的美味。后来在宫中,山珍海味吃遍,也不如这“珍珠翡翠白玉汤”,宫中御厨无论怎样“仿制”也弄不出当初那种味道,还因此被杀掉几个……这也说明,什么东西最好吃确实是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密切相关的。
比如,现在名头叫得极响的“东坡肉”,工艺、配料自然是极其精细,做好后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但它当初的诞生却非是那般美妙。“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那是苏东坡被贬“下放”到黄州时,工资都时常断顿,当地人不会烹制猪肉,价格又极便宜,所以东坡居士才得以每天早上都能煮上两大碗,吃得肚圆,所以至今留下的造像都是微胖的。你说这是什么好食物?环境所迫而已。再如,同样名气很大的“东坡羹”,做法就是把萝卜、荠菜切细,取井水与玉米糁一起煮烂,东坡称之为“或非天竺酥酡,人间决无此味”。这是什么美味吗?不就是菜汤煮饭嘛,徒安了一个美妙的名头而已。但是在当时,这又是无法替代的美味佳肴。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现在请客吃饭,好像不来个鱼翅、海参不足以展示档次、表达敬意,是典型的“耳餐”。鱼翅,老百姓戏称为“粉条汤”,吃起来寡淡无味没有什么乐趣。况且现在海货市场鱼龙混杂,这鱼翅很多就是用明胶做成的,连粉条的营养都不如。水产协会的诸位大佬告诫我们,拒吃鱼翅才是最大的浪费,吃了才对得起鲨鱼们。这是什么逻辑姑且不去讲它,弄一碗不名味道的“档次”来吃,本身就是件很无聊的事。
说到底,什么最美味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只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可以是小龙虾,也可以是小鸡爪,或者是鸭脖子,也不妨是猪头肉,别管旁人怎么说,自己吃着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