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磨擦加剧 企业如何因应?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上半年以来,欧美各国针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主义调查大幅度增长,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尘埃还未落定,铝合金轮毂又遭遇欧盟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案频发,中国企业路在何方?
  
  背景连结:
  中美轮胎特保(又称特殊保障措施)案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上书美国政府,提出中国乘用车和轻型货车轮胎对美出口激增,造成美国工人失业,要求美国政府限制进口中国产轮胎,将中国产轮胎的进口数量比2008年数量减少一半。6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此做出回应,建议对中国进口的轮胎在三年内分别征收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由此,中国轮胎的平均价格将上涨到54.4美元,超过其他国家的均价,这意味着中国的轮胎有可能被完全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在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出起诉之后,从7月10日开始,相继有遍布全美50个州的由6000多家小企业组成的美国轮胎产业协会,6家轮胎进口商组成的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代表克赖斯勒、福特和通用三大美国汽车巨头利益的美国汽车贸易政策理事会先后表达反对意见。他们指出,对中国输美轮胎进行限制可能抬高美国汽车成本,损害美国汽车业竞争力。
  
  牵涉22亿美元贸易的中美轮胎特保(又称特殊保障措施)案持续升温,并且成为近段时间以来最受关注的反倾销案件之一。2009年8月17日,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已经率团前往美国,就轮胎特保案与美方进行交涉和磋商,表达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特保措施的立场和关切。中美双方博弈的答案将在9月17日才能解开,届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对此次特保案做出最终裁定。
  
  「中国制造」频遇贸易磨擦
  到底是谁惹的祸
  
  中美轮胎特保案只是近期频发的贸易磨擦中的冰山一角。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欧美各国对中国多个产业频频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产品安全调查显示,新一轮贸易壁垒已经到来,一些国家实施的保护措施已经对中国的产品形成了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
  2009年6月10日,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发布《积极应对当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报告显示,1~4月份,贸易壁垒案件数量38起,同比上升26.7%,涉及中国出口额7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其中涉及轻工、纺织、机械等众多行业。
  该报告显示,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明显体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反倾销反补贴同时进行的「双反」趋势愈发明显;二是「杀伤力」更大的「特殊保障调查」成为频频使用的杀手锏。
  
  为何近来贸易磨擦频发?
  
  「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对『双胞胎』,」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在各国经济普遍低迷之际,各国企业都面临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且延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在产品结构上与中国有很大的趋同和竞争,通过减少进口缓解供给压力,成为各国政府通用的做法。」
  「中国制造」不断受到反倾销的困扰,归根到底,这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时代的产物,是中国逐渐成为贸易大国的一个「衍生产品」。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壮大以及对外贸易活动的增多,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将会面对其他经济体的反倾销行为,甚至极有可能出现一个个阶段性的高峰期。从本质上看,反倾销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利益的博弈。这种博弈不仅包括国家利益层面的博弈,也包括相关产业之间利益的对垒。正如一些学者指出,国际贸易实质是不同国家的利益互换,反倾销只不过是维护一个国家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不遭受损失的手段。
  
  四体联动 贸易磨擦的制胜之宝
  
  在具备共性的同时,这场金融危机中频发的贸易磨擦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坦言,正在磋商中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对不少国家就是致命的打击。如果采用人民币做结算,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他们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后再支付,将增加3%~5%的成本,美国显然会把这种压力再次转移到中国。
  在这种贸易保护气氛愈加浓郁和凶险的贸易环境中,企业必须有所调整。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应当有所取舍地选择出口国,既要努力打开国外市场,同时也要做好反倾销预警,从源头上抓住资金流向,降低风险。
  黎友焕认为,目前有两类市场企业可以视为重点进行开拓,一是转向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二是主要和中国企业做贸易、产品种类又比较单一、结算资金周转率都很高的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
  另外,中国企业自身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遭遇反倾销调查应当积极应诉。尽管存在着应诉成本较高的现实情况,但是如果错过应诉机会,一旦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对企业来说通常意味着失去一个市场,几乎是灭顶之灾。
  频发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亦引发了大陆相关部门的重视。2009年7月14日商务部条法司就《反倾销价格承诺规则》、《反倾销退税规则》、《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规则》的修订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反映出政府由被动应对转为开始主动应用反倾销工具平衡国际贸易关系的决心。国家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壁垒调查处副处长戴希表示,商务部将发挥「四体联动」机制作用,即商会、协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企业联合起来妥善应对贸易磨擦。为了应对频繁的贸易壁垒,商务部提高了交涉层级和交涉力度,从部级官员、公平贸易局到驻外使节、驻WTO代表团都在分头行动,多支由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各商会、协会、企业组成的代表队已经赴当地交涉。
其他文献
亮眼的南非钻石、喷香的爆米花、清甜的有机瓜果、小块的手工香皂、一袋袋并排的牛扎糖、物美价廉的化妆品、扎成一捆捆出售的日文小说、现场提供咨询的医师……
期刊
两岸的上市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曾经,在「从政策层面来看,台资企业在大陆A股上市已经没有障碍」的感召下,众多台商群情激昂的挤进「过会」(通过证监会审查)队伍,热望着早日成为大陆股市中「台商板块」的一员。  然而,当金融海啸与大陆股市自身的缺欠产生共振,剧烈的跌宕起伏,终于促使监管当局拔出「停止新股发行」的利剑,也斩断了台商挣脱融资枷锁的渴望。尽管如今闸门再次开启,但望不到头的上市队伍仍然让台
期刊
活得久、活得好、老得慢,是很多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也逐渐在人们忙碌的生活中普及,加上国际间「乐活(LOHAS)」主义的新风尚,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旅游的同时,为自己的健康美丽加分,「医疗观光」成为现代人追求美丽人生的新趋势。    现代人为了应付繁忙的工作,好不容易放几天长假,一边观光放松心情,一边检查身体为健康把脉的医疗观光行程,是双得益彰的「乐活」新风尚。拥有好山好水以及先进
期刊
8月中旬,26家台商再掀回台上市潮,同时台商在大陆上市热度不减,中华映管借壳闽闽东成功登陆A股抢头香。  「西进」还是「东归」?在大多数台商还在心理的天平上不断加减砝码时,一些人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上市是一定的,但具体上市地点还在评估中。」在被问及未来是否计划上市时,稍具规模的台商大多会如此谨慎作答。    一方面,尽管2009年6月29日桂林三金药业的上市,宣布了大陆A股自2008年
期刊
要谈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1月上任以来的对华政策,首先要看美国全盘的世界战略的考虑,尤其是美国对东亚的政策。    奥巴马可以说是在后冷战时代出现的非常难得的一位具有良心的、有正义感的总统。我们观察他对伊朗和北朝鲜的政策,有几步轻重缓急:第一、美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振兴国内的经济问题,尤其在奥巴马执政的前四年,否则再往下走可能连任无望;第二、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的理想,下决心要在2009年与俄罗斯完成新
期刊
9月5日,一个惬意周末的黄昏,上海南浦大桥在夕阳的映照下划出了优美的天际线。就在天际线的臂弯里,传出了一阵阵欢声笑语,几座用锚链和贝壳装饰的建筑依江傍水而立,蓝白相间的旗帜猎猎飞扬,这里就是黄浦江上知名的上海亚廷游艇会码头所在地。  走进会所,迎面便看到江上数艘豪华游艇一字排开并肩而立,Azimut 68、Pershing 50、Sunseeker 60、Cityscaper 52……,动辄数千万
期刊
如何根据行业特色和企业战略选择合适的上市时机和地点?如何权衡各方利弊?两岸上市的未来大趋势如何?    「A股赚名声,台股赚效益。台湾上市和大陆上市的目标和侧重点不一样,不存在竞争关系,是井水不犯河水。」在富兰德林事业群总经理刘芳荣看来,A股和台股两个资本市场的上市目标不同,企业选择上市的理由各异,所谓「两难」是不正确的观念。      回台上市的诱因    「很多台商在大陆上不了,只能找寻其他的
期刊
针对8月8日莫拉克风灾后马英九团队表现,台湾TVBS民调中心8月中旬的民调显示,47%民众不满马英九表现,51%不满刘兆玄表现,52%不满马政府的整体表现。这个调查结果显示,执政15个月的马英九团队面临第一次大考时成绩不合格。  在这种民调背景下,马英九及其团队受到的责难是可以想象的。尽管马英九亲自上火线召开国际媒体记者会,试图改变国际媒体对他执政能力不足的负面报导,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马英九及其
期刊
在刚过去的暑假,肯定是香港人接触最多书的一个时期。  除了教改带来对教科书的关注,还有今年特别受注目的书展。  每年7月下旬香港贸易发展局都会在湾仔会展中心举行书展,至今已是第20届。特别是今年在金融海啸冲击下,素有文化沙漠之称的香港,举行书展更加受人瞩目,此次书展不但未受金融危机波及,而且逆市中入场人次超过90万,比上年多了8%,人均购书港币469元。  如此成就,是香港人在失去工作的压力下喜欢
期刊
「米果大王」蔡衍明连串收购港、台媒体的动作受到各界瞩目,在刚用200多亿新台币收购中国时报集团后,又马不停蹄的入股香港亚洲电视台,正在外界对他的行为眼花缭乱时,他又在平面媒体「钱景」黯淡的情况下,于8月11日正式在台湾创办了一份旨在聚焦大陆的《旺报》,很多人好奇地问:蔡老板到底想干什么?创办《旺报》的目的何在?      要回答蔡老板为何办《旺报》,从8月11日的创刊号上,隐隐约约地能够找到答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