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菌素A对表皮细胞的作用:抑制正常和异常角朊细胞的增殖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孢菌素A(CSA)是一种有效的抑制活性T细胞增殖,阻止其生成白细胞介素2(IL-2)的免疫抑制剂。已有报道用CSA治疗银屑病有效。银屑病的特征是表皮过度增殖。许多治疗银屑病有效药物的作用机理均是抗增殖。为了证实CSA对角朊细胞的增殖有无影响,本文作者研究了CSA对正常和异常角朊细胞的作用。

其他文献
白细胞酯酶试验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不同于显微镜镜检法的新的筛检非淋球菌尿道炎(NGU)的试验,其基本原理为:尿中的白细胞酯酶分解吲哚酚酯后释放的吲哚酚与重氮盐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从淡红色至紫色),这种不同的颜色变化可定量地反映出尿中的白细胞数。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CPT,SQ-14225),化学名为D-3-巯基-2甲基、丙酰-L-脯氨酸(D-3-mercapto-2-methyl propanogal-L-proline),是1977年由美国Squibb药厂合成的一种口服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LE)抑制剂,它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和顽固性心力衰竭都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发现它还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因而受到重视,并已广泛地应用于
期刊
α1-抗胰蛋白酶(α1-AT)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肽糖蛋白,是主要的血清蛋白酶抑制物,其与早期发作的肺气肿及肝硬化有关。本文报告3例脂膜炎亦有α1-AT缺乏。例1.男,24岁。1974年1月左侧臀部跌伤后发生大片瘀斑,随后疼痛、发硬呈结节状,并融合破溃排出血清血液性液体,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4周后皮损部分消失,而在右臀、腹及双臂发生相似损害。
期刊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LyG)是一种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本病自Liebow等[1]于1972年报告以来,迄今已有200多例。该病主要累及肺,其次是皮肤、神经系统等。皮肤是除肺外的最多受累器官,患者可因皮损首先就诊于皮肤科得以确诊,因此值得关注。
手术后红皮病(POE)表现为红皮病、发热、腹泻、肝功能不全和全血细胞减少,见于手术期间输过新鲜血液并有明显免疫活性的患者。POE在术后9~13天突然发生,通常是致命性的。作者报道1例53岁男性患者,食道癌手术时输入取自3名供血者的1200ml鲜血,术后第10天突然发疹、发热,随后出现红皮病、肝功能不全、全血细胞减少、精神障碍和水泻,第19天死亡。临床表明为POE,活检表明红皮病的原因为急性移植物抗
期刊
作者对10例健康志愿者(7男、3女,18~35岁)以针刺治疗实验诱导的瘙痒方法:盐酸组胺1μg溶于0.01ml生理盐水中,上臂中段皮内注射,以图示等级刻度尺连续记录受试者痒觉程度、最大痒觉程度、瘙痒持续时间、总痒觉指数,并于注射后5分钟测量皮肤红斑。
期刊
对瘤型麻风周围神经中有髓纤维(MF)进行联合定性定量研究,以往极少有报道,对无髓纤维(UF)的定量研究则未见报告.本文应用这种方法对两种神经纤维进行定量分析,显示了此种方法在估价神经基本病理过程中有其优越性.
期刊
作者报道了以一种反向蛋白A溶血空斑试验,对麻风病人和健康人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在用麻风分支杆菌(ML)和EB病毒(EBV)刺激前后Υ-干扰素(Υ-INF)产生细胞数的研究结果.受试的麻风病人BT和LL各10例,均正接受化疗,但无一例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其中一些BT病人有逆向反应的症状.
本文报告中毒性表面坏死松解症(TEN)87例,均来自同一个中心,对药物的致病性研究采用统一标准方法衡量。87例患者中女55例,男32例。年龄2~90岁。
Finch将Meleney的协同性环疽(SG)简单地看作感染腹壁的协同性坏死性蜂窝组织炎(SNC)是不正确的。Finch报道的SNC也称为革兰阴性厌氧性皮肤坏疽和坏死性皮肤肌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