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棉纺织工业来说,刚刚过去的“十二五”行业发展可谓跌宕起伏。从“三年收储”到“目标价格补贴”再到“棉花质量问题”,纵观整个五年的上游市场可谓是“精彩异常”,冷暖自知。可喜的是,上游原料市场的纷扰反而激发了企业其他方面的斗志。五年以来行业在技术进步、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政策改革等方面,均成效显著。
近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棉行协)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棉纺织行业发展论坛”在江苏南通召开。会议总结和梳理了“十二五”期间行业的成绩和问题,并围绕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十二五”的喜与忧
在本次大会现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青翠代表协会对“十二五”期间棉纺织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大会汇报。她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棉纺织行业取得了诸多成绩:第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其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化纤短纤加工量占比提高;企业效益、投资状况“稳中向好”。第二是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其中粗细联、细络联等先进设备占有率提高;紧密纺、高速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应用面扩大;棉纺织领域纱、布产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纱、布生产节能降耗水平提升。第三是品牌建设,“十二五”期间协会共推荐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51个,设立棉纺织相关集群20个,行业已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1个,省级技术中心超过35个。第四是行业研发技术人才占比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训成果显著。第五是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主要是新疆投资及新开工项目数量增速紧追东部;海外转移加快;兼并、合资实施国际化战略企业增加。第六是棉花政策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其中包括“高征低扣”及“收储”向“目标价补贴”转变。
举步维艰的“十二五”令每一个棉纺企业都刻骨铭心。在取得诸多成绩之外,行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王青翠指出:“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创新能力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成本优势下降;外贸竞争激烈;棉花体制有待完善;融资环境还需改革等困难。”应该说这些困难有些是贯穿行业几十年发展的老问题,有些是“十二五”产生的新问题,新老问题交织,错综复杂。
为了更好地引导行业、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本次大会特设了“棉纺织行业发展论坛”,从技术升级、加工贸易、棉花质量、棉纱市场等方面针对行业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了高端、专业、全面、深入的讨论,嘉宾阵容强大,讨论热烈。记者感受到,尽管行业仍旧处于寒冬,但是行业从业者的心是热的。满腔热血的棉纺织人誓言要竭尽全力,熬过这段时期的艰难,充满信心的迎接下一个春天。
四大热点?引爆2016中国棉纺
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基石
进入“新常态”之后,产业整体需求下降,新产能增加速度放缓、空间愈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表示:“过去大规模的上纺纱、上纺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行业未来的重点应该突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等能够实现产业升级的工作。”与此同时,新技术、信息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给传统产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在本环节的讨论中表示:“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各种新技术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应用正不断加快,企业产品开发的力度和产品的多元化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智能制造的引入推动了制造业整体行业水平的提升。”俞建勇表示“十二五”行业技术升级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为行业在“十三五”继续推动技术进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俞建勇罗列了未来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主要应围绕的重点方向:“在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方面的同时制造技术要得到新的发展,企业加工效率要得到提升,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柔性化,持续推动智能制造并以此作为产业提升的路径,紧紧抓住绿色制造并且提升能源环境的效率,企业发展模式要从单一制造业转向制造服务业,行业发展要实现多领域的融合发展,比如和文化时尚产业的融合等。”
俞建勇表示未来行业发展应该在这样一条主线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展开,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发展的环境,把握发展的主题,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着力打造自身持续的竞争力以及核心能力,最终推动产业发展。
技术升级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有了技术装备的不断进步,行业的发展才得以实现一次次变革式的升级。经纬纺机作为中国棉纺织机械的领军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流程自动化成套设备的研发。近期,经纬纺机和江苏大生合作共建的“数字化工厂”成为了行业的样板工程,取得广泛关注和好评,而这正是技术升级促进产业发展的最佳典范。
论坛现场,经纬纺机销售部总经理助理王科介绍了“江苏大生·经纬纺机”国家棉纺数字车间项目。王科表示:“该4.5万锭生产线打造了包括数字化棉纺成套主机设备、车间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经纬e系统的样板。车间装备数控化率大于90%,万锭用工由普通车间的45人减少到20人,实现了民族纺织智能化示范生产线。”形象的解释就是:使用这条生产线,工人坐在自动导航的小车上,看着可以集成显示所有相关信息的平板电脑,轻松触控每一步操作流程,节能照明随接头需要及人行轨迹启闭,实现半自动甚至全自动接头,产能均衡自动受ERP控制,强调了设备之间的信息互联。
经纬纺机董事长叶茂新在论坛表示:“数字化工厂只是经纬目标的阶段性成果,未来经纬要实现的是‘无人工厂’。”叶茂新说:“现在的90后、00后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去做挡车工,企业未来发展必须要解决劳动力缺失的问题,而且目前全球2.5亿锭纱锭已经饱和,纺机市场未来靠绝对量的增长已无机会,但应棉纺企业减员增效、节能环保的要求,更新改造的需求很大。”因此叶茂新表示:“未来经纬纺机要加快研发的脚步,争取用十年的时间成功实现无人工厂。”
除了主机企业的技术创新,配件企业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辉也表示未来企业将更加注重研发和服务,以“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将金轮针布的产品线继续做大做强做全,并以4S店的深入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后顾之忧。记者了解金轮针布将联合经纬纺机在新疆成立技术研发基地,这不仅是一种强强联合,更是以技术促进行业提升的重大实践。 技术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纺织企业的转型发展,作为棉纺织企业的代表,华茂集团董事长詹灵芝和魏桥集团总经理魏家坤在大会均表示,在“十三五”期间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改投入,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机遇,加快产品及产业链的整体升级,加大力度研发培养技能人才。
加工贸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近年来,国内纺织品出口持续低迷,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商务部每年会根据当年情况下发加工贸易配额,获得纺织工业加工贸易配额的企业可以实现零关税进口配额棉花,而一般企业只有有了加工贸易订单后才能申请配额进口棉花。因此,加工贸易配额成为了满足国内棉纺织企业用棉需求的一个有力工具。
但是随着加工贸易配额的不断增发,企业对于加工贸易各个环节的认识和经验不够,近年来出现不少牵涉加工贸易的海关查处案件,甚至许多被定性为刑事走私。
数据显示,2014年1~9月,海关累计侦办棉花走私犯罪案件44起(其中加工贸易35起),案值17.73亿元,涉嫌偷逃税款4.76亿元,涉案棉花10.6万吨。由于涉及棉纺企业较多,多家企业高管人员被逮捕关押,有些处罚补缴税款过大,引发企业不解,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由于受棉花政策和市场行情影响,已经举步维艰的棉纺企业,因相关案件的查处使之受到进一步的挫伤,部分企业因此停产,甚至进入破产程序。
照理来说,海关、检察院、法院依法打击走私,规范棉花贸易的经营秩序,保护国家棉花种植,避免国家税款流失是责任也是义务,没有什么可异议的。但是问题出在双方对彼此相关政策和产业情况的不了解及信息缺失,因此引发了一些法律争议。
广东是加工贸易起步的地区,近两年查处了许多定性为棉花走私的案件,广东纺织协会监事长潘甘在论坛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广东有个企业全部把棉花加工之后,该交的棉纱进口税也全交了,唯一没有做的是,企业没有把所有的棉花和棉纱拉进监管区,而是用了三分之一在转,企业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省运费,而不是偷逃税款,但是这家企业已经被海关以走私货物进行了起诉。”
潘甘所说的案件只是去年以来被海关查处的诸多案件中的一个,很多熟悉该案件的人都认为这个案件只能算违规不能算违法。而诸如此类的许多案件,即使宣判了,行业内仍然有许多疑惑的问题。朱北娜会长在论坛表示:“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许多,有社会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应该说是企业对于海关政策、规范操作、沟通环节等缺少相应的经验和常识。
华芳纺织副总经理肖景尧在论坛上说道:“现在对企业来说,海关已经牵动所有的心。” 肖景尧做加工贸易已经做了十几年,他认为现在有些企业是为了做加工贸易而做加工贸易,不是真正的加工贸易,这样就容易出错。对此平棉纺织董事长张先顺也表示:“现在棉纱出口越来越少,大量出口的是成品,这时就需要做加工贸易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来专门从事加工贸易。”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应该是未来棉纺织企业做加工贸易要加强的部分,因为确实有些问题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沟通不当而引发的。张先顺说:“以行业广泛热议的串料问题为例,应该说现在作为纺织企业在做加工贸易过程中不串料是不可能的,但这个串料其实在海关规则里面是允许的,如果说你和海关及时沟通,按照规定的比例,及时申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问题出在串料的时候没有去和海关沟通,没有进行相关手续,这样海关就很容易把你的串料鉴定为走私。”
定性为走私之后,企业相关负责人就需要负刑事责任。而对于走私的界定在加工贸易案件中企业确实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孙国东律师是广东广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其业务涵盖外贸管制海关关税等很多方面,在国际贸易保护、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的诉讼与非诉讼事务中有丰富的经验,孙律师告诉记者:“在加工贸易环节的走私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飞料,第二是假出口,第三用别人的货顶替,企业应该仔细学习走私的实质,对比自身的做法,仔细思考如何在加工贸易的各个环节进行操作,而不是一味的喊冤。”
棉纱市场:进口纱2016年将“失宠”
无锡一棉周晔君厂长在此分论坛表示:“现在中国的棉纺在全球棉纺市场的地位应该仍然还是一个领军的地位,但是我们还是不能独立。因为近年来行业明显出现了一些情况,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比如市场份额的流失。”
正如周晔君所说,现在订单外移现象越演越烈,其中除了劳动力成本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棉花市场问题。由于棉花价格高于国际棉价,中国棉纱在国际市场几乎失去了竞争优势,尤其是中低支纱更是难以和印巴纱较量,因此进口纱近年来在国内的进口量正在逐年上升。据中棉行协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200万吨,同比增长22%。
进口纱已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培养了中低端的目标客户群,并且已经由最初冲击低质纱线市场开始逐步渗透国内中高端市场。但是也有行业人士指出:“印巴纱在配棉、纺纱工艺上与国产纱仍存在较大差距,且品质稳定性较差。”
无论如何,进口纱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棉纱市场中的一支重要组成。国投广州总公司总经理罗碚在论坛表示:“目前中国的棉纱界已经形成了三个基本的板块,一个是传统的纺纱基地,像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纺纱大省,一个是进口纱,第三个就是正在崛起的新疆纱。” 罗碚表示这三大组成各有各的优劣势,其中新疆纱近年来表现的势头很猛。“据我了解现新疆投资的企业折旧已经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完成的差不多了,现在可以轻装上阵了。”
罗培表示,目前巴基斯坦好的棉纱完税价格为17000元/吨,而在国内,用新疆棉与其他纤维混纺的纱线,价格大概在17000元/吨左右,质量还超过巴基斯坦棉纱,所以进口纱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了。罗培还说:“当棉价差低于两千块的时候,进口纱就会失去价格优势,而按照现在新疆的发展势头,很快就会将价差缩小到一千到两千元之间,届时进口纱将会迎来发展的分水岭。” 新野纺织公司董事长魏学柱在论坛表示:“明年公司在新疆将形成70万锭的产能,按照支持政策的测算,大概生产成本要比内地低3500元/吨,应该说就生产成本来说优势非常明显,在市场中会非常有竞争力。”对此天虹集团总裁助理陈夏驰也表示同样的观点,陈夏驰说:“2015年12月28日,公司于当年6月开始建设的新疆45万吨的纱厂即将开工,只要前期的政策能够兑现,价格竞争力是相当可观的,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对国内纱线市场或将形成比较大的冲击。”
新疆纱的崛起将成为改变国内棉纱格局走势的一股重要力量,然而罗培表示:“虽然按照目前来看这个进程还是很快的,但是到底能够形成多大,还一个未知数。”产能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格局的改变和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罗培说:“毕竟我们把国外的竞争对手培养起来了,他们不可能一下子死去,在死去之前也是很痛苦的挣扎,将来如果能维持我们现在的原价,我想很快可以重新恢复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希望。”
棉花质量:提高新疆棉质量是当务之急
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近年来饱受政策变化的影响,从植棉面积的不断减少,到质量水平的不断下降,目前棉花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棉纺织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2015年七月份新疆的持续高温和九月份的低温,使得今年的棉花质量又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加上进口配额的限制,纺织企业要找到理想的棉花资源实在是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作为重要原料之一,棉花质量问题也给中国纺织工业原料市场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棉花质量也是整个纺织上游产业链密切关注的话题。
由于棉花质量问题,现在许多棉纺织企业不得不开始转为更多的使用非棉纤维。长乐华源董事长陈宗立在论坛表示:“整个长乐地区2002年~2008年棉纺织企业使用非棉纤维的非常少。原来除了棉花之外,长乐就是涤纶。近年来粘胶的使用量在渐渐扩大,基本都是和棉混纺。”正如陈宗立所说,2007年中国整个粘胶的产量也就70万吨左右,而到了2015年产量已经增加到了310万吨,大量增加的粘胶产能基本是替代了棉花。
而且陈宗立说:“在现在的产业环境下,中小企业只有向非棉纤维方向转型的唯一出路了。”陈宗立告诉记者:“整个长乐地区一年棉花的配额也就不到八千吨。而现在我们纱的产量就已经超过了650万吨了,因此,除了使用非棉纤维我们别无选择。”记者了解到,目前长乐地区90%的企业都是做非棉纤维。
中华棉集团总裁助理何锡玉在论坛表示:“从2008年到2014年,全国棉花的长度平均下降了0.56mm,新疆下降更严重,达到了0.61mm;平均的整齐度,全国棉花下降了0.08%,新疆下降了0.18%。”新疆棉为何比全国平均水平下降如此之多?何锡玉表示:“主要是新疆推广了机采棉,加工机采棉势必会通过很多的清理环节,而中国的加工工艺跟国外机采棉的加工工艺有非常大的差异,这也是导致了新疆棉平均加工质量下降比全国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新疆棉的质量,何锡玉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开展:首先应该优化棉花生产区域的布局,用政策加市场的方式引导棉花向宜棉区发展,“这里面包括新疆,因为其实新疆有很多的地区并不适合种植棉花。” 何锡玉说。
第二是要规范品种结构,强化棉花种子的管理,切实做好品种质量的监管,建立区域的种子质量认证机制。何锡玉告诉记者:“在国外,包括美国的标准,不同的区域是有不同的品种,种植出来的纤维的使用性质,纤维的外观特色等都是不一样的。澳棉也是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土壤会使用不同的种子进行田间管理,这是需要我们国家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完善质量支撑体系建设,修订和完善老的标准,研究新标准。“比如我们生产环境的标准,机采棉的种植标准,田间管理标准,采摘标准,收购标准,等等一系列标准。” 何锡玉说。第四是循序渐进的深化流通企业的体制改革。
然而,棉花种植最终是要销售给棉纺织企业去使用,应该根据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进行对接,常山纺织副总经理薛建昌在论坛表示:“棉花加工企业必须要颠覆以前的概念,要跟纺企对接,针对纺企纱线要求进行棉花加工。”
新闻链接
中棉行协:一起走过20年
12月16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棉行协)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棉纺织行业发展论坛在江苏南通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徐文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兼人事部主任王久新,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轻纺处处长张春法、工信部消费品司主任纵瑞龙、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国平等相关领导及棉纺织企业,棉花加工贸易企业,棉纺织机械、配件企业代表等近四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员大会的召开正值纺织工业“十二五”结束,“十三五”开年的时间节点,中国棉纺织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时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在大会致辞表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成立已经20年,这20年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出现了一大批竞争力强、管理先进的龙头企业。面对‘新常态’,过去大规模的上纺纱、上纺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化纤产能过剩推动行业兼并重组、新一轮自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探索走出去的触角越来越广等。”最后徐会长提出棉纺织企业要坚定信心,共同度过困难时期。
本次会员大会是换届大会,会员代表通过选举产生了中棉行协新一届领导班子——朱北娜任新一届中棉行协会长,叶戬春、王克莉、王青翠、郑洁雯任副会长,叶戬春兼任秘书长。同时更新了新一届特邀副会长、顾问、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的名单。会议由王克莉副会长主持。
作为连任会长,朱北娜从事纺织工作已经30多年,其在大会发言表示:“我热爱纺织,对纺织有深深的情感,我觉得一辈子从事纺织工作很有意义,也很值得。今后的五年,我将继续和协会一起分析行业运行,深入调研企业,为行业的持续发展进行不懈的努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大会发言时指出:“对于棉纺行业来说,过去的五年,没有一年是消停的。棉纺行业日子过的很艰难,同时棉纺协会在这五年里面过的也很艰难。因为工作量非常大。”
高勇表示:“在从1998年以来的十几年期间,棉纺织行业协会在徐文英会长、朱北娜会长的领导下,为我们的行业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中纺联十几个专业协会里面,棉纺行业协会在调查研究、政策建议、政府报告等方面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因为棉花市场受到政策限制,进口棉、棉花价格、国储棉都是政府在调控。因此每年有大量的企业诉求,有大量的政府工作安排都是棉纺协会在做。希望棉纺企业能够理解并支持棉纺行业协会接下来的工作。”
朱北娜在会上讲到:“棉纺织企业是传承中国纺织的摇篮,员工是企业发展之本,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源泉。我相信,棉纺织行业依旧充满生机,发展的前途依然活力四射。前进道路上的原料、资金等问题也还会存在,但是我们对未来依然信心满满。未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将在企业、政府及社会的支持下,贯彻落实好‘十三五’规划,适应新常态,提高行业运行质量,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节能减排及市场开拓等方面,搭建稳定的服务平台,做好协会的组织建设,规范各项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推进行业发展而努力。”
近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棉行协)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棉纺织行业发展论坛”在江苏南通召开。会议总结和梳理了“十二五”期间行业的成绩和问题,并围绕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十二五”的喜与忧
在本次大会现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青翠代表协会对“十二五”期间棉纺织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大会汇报。她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棉纺织行业取得了诸多成绩:第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其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化纤短纤加工量占比提高;企业效益、投资状况“稳中向好”。第二是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其中粗细联、细络联等先进设备占有率提高;紧密纺、高速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应用面扩大;棉纺织领域纱、布产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纱、布生产节能降耗水平提升。第三是品牌建设,“十二五”期间协会共推荐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51个,设立棉纺织相关集群20个,行业已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1个,省级技术中心超过35个。第四是行业研发技术人才占比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训成果显著。第五是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主要是新疆投资及新开工项目数量增速紧追东部;海外转移加快;兼并、合资实施国际化战略企业增加。第六是棉花政策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其中包括“高征低扣”及“收储”向“目标价补贴”转变。
举步维艰的“十二五”令每一个棉纺企业都刻骨铭心。在取得诸多成绩之外,行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王青翠指出:“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创新能力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成本优势下降;外贸竞争激烈;棉花体制有待完善;融资环境还需改革等困难。”应该说这些困难有些是贯穿行业几十年发展的老问题,有些是“十二五”产生的新问题,新老问题交织,错综复杂。
为了更好地引导行业、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本次大会特设了“棉纺织行业发展论坛”,从技术升级、加工贸易、棉花质量、棉纱市场等方面针对行业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了高端、专业、全面、深入的讨论,嘉宾阵容强大,讨论热烈。记者感受到,尽管行业仍旧处于寒冬,但是行业从业者的心是热的。满腔热血的棉纺织人誓言要竭尽全力,熬过这段时期的艰难,充满信心的迎接下一个春天。
四大热点?引爆2016中国棉纺
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基石
进入“新常态”之后,产业整体需求下降,新产能增加速度放缓、空间愈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表示:“过去大规模的上纺纱、上纺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行业未来的重点应该突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等能够实现产业升级的工作。”与此同时,新技术、信息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给传统产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在本环节的讨论中表示:“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各种新技术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应用正不断加快,企业产品开发的力度和产品的多元化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智能制造的引入推动了制造业整体行业水平的提升。”俞建勇表示“十二五”行业技术升级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为行业在“十三五”继续推动技术进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俞建勇罗列了未来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主要应围绕的重点方向:“在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方面的同时制造技术要得到新的发展,企业加工效率要得到提升,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柔性化,持续推动智能制造并以此作为产业提升的路径,紧紧抓住绿色制造并且提升能源环境的效率,企业发展模式要从单一制造业转向制造服务业,行业发展要实现多领域的融合发展,比如和文化时尚产业的融合等。”
俞建勇表示未来行业发展应该在这样一条主线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展开,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发展的环境,把握发展的主题,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着力打造自身持续的竞争力以及核心能力,最终推动产业发展。
技术升级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有了技术装备的不断进步,行业的发展才得以实现一次次变革式的升级。经纬纺机作为中国棉纺织机械的领军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流程自动化成套设备的研发。近期,经纬纺机和江苏大生合作共建的“数字化工厂”成为了行业的样板工程,取得广泛关注和好评,而这正是技术升级促进产业发展的最佳典范。
论坛现场,经纬纺机销售部总经理助理王科介绍了“江苏大生·经纬纺机”国家棉纺数字车间项目。王科表示:“该4.5万锭生产线打造了包括数字化棉纺成套主机设备、车间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经纬e系统的样板。车间装备数控化率大于90%,万锭用工由普通车间的45人减少到20人,实现了民族纺织智能化示范生产线。”形象的解释就是:使用这条生产线,工人坐在自动导航的小车上,看着可以集成显示所有相关信息的平板电脑,轻松触控每一步操作流程,节能照明随接头需要及人行轨迹启闭,实现半自动甚至全自动接头,产能均衡自动受ERP控制,强调了设备之间的信息互联。
经纬纺机董事长叶茂新在论坛表示:“数字化工厂只是经纬目标的阶段性成果,未来经纬要实现的是‘无人工厂’。”叶茂新说:“现在的90后、00后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去做挡车工,企业未来发展必须要解决劳动力缺失的问题,而且目前全球2.5亿锭纱锭已经饱和,纺机市场未来靠绝对量的增长已无机会,但应棉纺企业减员增效、节能环保的要求,更新改造的需求很大。”因此叶茂新表示:“未来经纬纺机要加快研发的脚步,争取用十年的时间成功实现无人工厂。”
除了主机企业的技术创新,配件企业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辉也表示未来企业将更加注重研发和服务,以“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将金轮针布的产品线继续做大做强做全,并以4S店的深入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后顾之忧。记者了解金轮针布将联合经纬纺机在新疆成立技术研发基地,这不仅是一种强强联合,更是以技术促进行业提升的重大实践。 技术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纺织企业的转型发展,作为棉纺织企业的代表,华茂集团董事长詹灵芝和魏桥集团总经理魏家坤在大会均表示,在“十三五”期间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改投入,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机遇,加快产品及产业链的整体升级,加大力度研发培养技能人才。
加工贸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近年来,国内纺织品出口持续低迷,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商务部每年会根据当年情况下发加工贸易配额,获得纺织工业加工贸易配额的企业可以实现零关税进口配额棉花,而一般企业只有有了加工贸易订单后才能申请配额进口棉花。因此,加工贸易配额成为了满足国内棉纺织企业用棉需求的一个有力工具。
但是随着加工贸易配额的不断增发,企业对于加工贸易各个环节的认识和经验不够,近年来出现不少牵涉加工贸易的海关查处案件,甚至许多被定性为刑事走私。
数据显示,2014年1~9月,海关累计侦办棉花走私犯罪案件44起(其中加工贸易35起),案值17.73亿元,涉嫌偷逃税款4.76亿元,涉案棉花10.6万吨。由于涉及棉纺企业较多,多家企业高管人员被逮捕关押,有些处罚补缴税款过大,引发企业不解,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由于受棉花政策和市场行情影响,已经举步维艰的棉纺企业,因相关案件的查处使之受到进一步的挫伤,部分企业因此停产,甚至进入破产程序。
照理来说,海关、检察院、法院依法打击走私,规范棉花贸易的经营秩序,保护国家棉花种植,避免国家税款流失是责任也是义务,没有什么可异议的。但是问题出在双方对彼此相关政策和产业情况的不了解及信息缺失,因此引发了一些法律争议。
广东是加工贸易起步的地区,近两年查处了许多定性为棉花走私的案件,广东纺织协会监事长潘甘在论坛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广东有个企业全部把棉花加工之后,该交的棉纱进口税也全交了,唯一没有做的是,企业没有把所有的棉花和棉纱拉进监管区,而是用了三分之一在转,企业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省运费,而不是偷逃税款,但是这家企业已经被海关以走私货物进行了起诉。”
潘甘所说的案件只是去年以来被海关查处的诸多案件中的一个,很多熟悉该案件的人都认为这个案件只能算违规不能算违法。而诸如此类的许多案件,即使宣判了,行业内仍然有许多疑惑的问题。朱北娜会长在论坛表示:“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许多,有社会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应该说是企业对于海关政策、规范操作、沟通环节等缺少相应的经验和常识。
华芳纺织副总经理肖景尧在论坛上说道:“现在对企业来说,海关已经牵动所有的心。” 肖景尧做加工贸易已经做了十几年,他认为现在有些企业是为了做加工贸易而做加工贸易,不是真正的加工贸易,这样就容易出错。对此平棉纺织董事长张先顺也表示:“现在棉纱出口越来越少,大量出口的是成品,这时就需要做加工贸易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来专门从事加工贸易。”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应该是未来棉纺织企业做加工贸易要加强的部分,因为确实有些问题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沟通不当而引发的。张先顺说:“以行业广泛热议的串料问题为例,应该说现在作为纺织企业在做加工贸易过程中不串料是不可能的,但这个串料其实在海关规则里面是允许的,如果说你和海关及时沟通,按照规定的比例,及时申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问题出在串料的时候没有去和海关沟通,没有进行相关手续,这样海关就很容易把你的串料鉴定为走私。”
定性为走私之后,企业相关负责人就需要负刑事责任。而对于走私的界定在加工贸易案件中企业确实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孙国东律师是广东广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其业务涵盖外贸管制海关关税等很多方面,在国际贸易保护、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的诉讼与非诉讼事务中有丰富的经验,孙律师告诉记者:“在加工贸易环节的走私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飞料,第二是假出口,第三用别人的货顶替,企业应该仔细学习走私的实质,对比自身的做法,仔细思考如何在加工贸易的各个环节进行操作,而不是一味的喊冤。”
棉纱市场:进口纱2016年将“失宠”
无锡一棉周晔君厂长在此分论坛表示:“现在中国的棉纺在全球棉纺市场的地位应该仍然还是一个领军的地位,但是我们还是不能独立。因为近年来行业明显出现了一些情况,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比如市场份额的流失。”
正如周晔君所说,现在订单外移现象越演越烈,其中除了劳动力成本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棉花市场问题。由于棉花价格高于国际棉价,中国棉纱在国际市场几乎失去了竞争优势,尤其是中低支纱更是难以和印巴纱较量,因此进口纱近年来在国内的进口量正在逐年上升。据中棉行协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200万吨,同比增长22%。
进口纱已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培养了中低端的目标客户群,并且已经由最初冲击低质纱线市场开始逐步渗透国内中高端市场。但是也有行业人士指出:“印巴纱在配棉、纺纱工艺上与国产纱仍存在较大差距,且品质稳定性较差。”
无论如何,进口纱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棉纱市场中的一支重要组成。国投广州总公司总经理罗碚在论坛表示:“目前中国的棉纱界已经形成了三个基本的板块,一个是传统的纺纱基地,像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纺纱大省,一个是进口纱,第三个就是正在崛起的新疆纱。” 罗碚表示这三大组成各有各的优劣势,其中新疆纱近年来表现的势头很猛。“据我了解现新疆投资的企业折旧已经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完成的差不多了,现在可以轻装上阵了。”
罗培表示,目前巴基斯坦好的棉纱完税价格为17000元/吨,而在国内,用新疆棉与其他纤维混纺的纱线,价格大概在17000元/吨左右,质量还超过巴基斯坦棉纱,所以进口纱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了。罗培还说:“当棉价差低于两千块的时候,进口纱就会失去价格优势,而按照现在新疆的发展势头,很快就会将价差缩小到一千到两千元之间,届时进口纱将会迎来发展的分水岭。” 新野纺织公司董事长魏学柱在论坛表示:“明年公司在新疆将形成70万锭的产能,按照支持政策的测算,大概生产成本要比内地低3500元/吨,应该说就生产成本来说优势非常明显,在市场中会非常有竞争力。”对此天虹集团总裁助理陈夏驰也表示同样的观点,陈夏驰说:“2015年12月28日,公司于当年6月开始建设的新疆45万吨的纱厂即将开工,只要前期的政策能够兑现,价格竞争力是相当可观的,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对国内纱线市场或将形成比较大的冲击。”
新疆纱的崛起将成为改变国内棉纱格局走势的一股重要力量,然而罗培表示:“虽然按照目前来看这个进程还是很快的,但是到底能够形成多大,还一个未知数。”产能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格局的改变和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罗培说:“毕竟我们把国外的竞争对手培养起来了,他们不可能一下子死去,在死去之前也是很痛苦的挣扎,将来如果能维持我们现在的原价,我想很快可以重新恢复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希望。”
棉花质量:提高新疆棉质量是当务之急
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近年来饱受政策变化的影响,从植棉面积的不断减少,到质量水平的不断下降,目前棉花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棉纺织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2015年七月份新疆的持续高温和九月份的低温,使得今年的棉花质量又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加上进口配额的限制,纺织企业要找到理想的棉花资源实在是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作为重要原料之一,棉花质量问题也给中国纺织工业原料市场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棉花质量也是整个纺织上游产业链密切关注的话题。
由于棉花质量问题,现在许多棉纺织企业不得不开始转为更多的使用非棉纤维。长乐华源董事长陈宗立在论坛表示:“整个长乐地区2002年~2008年棉纺织企业使用非棉纤维的非常少。原来除了棉花之外,长乐就是涤纶。近年来粘胶的使用量在渐渐扩大,基本都是和棉混纺。”正如陈宗立所说,2007年中国整个粘胶的产量也就70万吨左右,而到了2015年产量已经增加到了310万吨,大量增加的粘胶产能基本是替代了棉花。
而且陈宗立说:“在现在的产业环境下,中小企业只有向非棉纤维方向转型的唯一出路了。”陈宗立告诉记者:“整个长乐地区一年棉花的配额也就不到八千吨。而现在我们纱的产量就已经超过了650万吨了,因此,除了使用非棉纤维我们别无选择。”记者了解到,目前长乐地区90%的企业都是做非棉纤维。
中华棉集团总裁助理何锡玉在论坛表示:“从2008年到2014年,全国棉花的长度平均下降了0.56mm,新疆下降更严重,达到了0.61mm;平均的整齐度,全国棉花下降了0.08%,新疆下降了0.18%。”新疆棉为何比全国平均水平下降如此之多?何锡玉表示:“主要是新疆推广了机采棉,加工机采棉势必会通过很多的清理环节,而中国的加工工艺跟国外机采棉的加工工艺有非常大的差异,这也是导致了新疆棉平均加工质量下降比全国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新疆棉的质量,何锡玉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开展:首先应该优化棉花生产区域的布局,用政策加市场的方式引导棉花向宜棉区发展,“这里面包括新疆,因为其实新疆有很多的地区并不适合种植棉花。” 何锡玉说。
第二是要规范品种结构,强化棉花种子的管理,切实做好品种质量的监管,建立区域的种子质量认证机制。何锡玉告诉记者:“在国外,包括美国的标准,不同的区域是有不同的品种,种植出来的纤维的使用性质,纤维的外观特色等都是不一样的。澳棉也是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土壤会使用不同的种子进行田间管理,这是需要我们国家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完善质量支撑体系建设,修订和完善老的标准,研究新标准。“比如我们生产环境的标准,机采棉的种植标准,田间管理标准,采摘标准,收购标准,等等一系列标准。” 何锡玉说。第四是循序渐进的深化流通企业的体制改革。
然而,棉花种植最终是要销售给棉纺织企业去使用,应该根据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进行对接,常山纺织副总经理薛建昌在论坛表示:“棉花加工企业必须要颠覆以前的概念,要跟纺企对接,针对纺企纱线要求进行棉花加工。”
新闻链接
中棉行协:一起走过20年
12月16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棉行协)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棉纺织行业发展论坛在江苏南通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徐文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兼人事部主任王久新,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轻纺处处长张春法、工信部消费品司主任纵瑞龙、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国平等相关领导及棉纺织企业,棉花加工贸易企业,棉纺织机械、配件企业代表等近四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员大会的召开正值纺织工业“十二五”结束,“十三五”开年的时间节点,中国棉纺织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时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在大会致辞表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成立已经20年,这20年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出现了一大批竞争力强、管理先进的龙头企业。面对‘新常态’,过去大规模的上纺纱、上纺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化纤产能过剩推动行业兼并重组、新一轮自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探索走出去的触角越来越广等。”最后徐会长提出棉纺织企业要坚定信心,共同度过困难时期。
本次会员大会是换届大会,会员代表通过选举产生了中棉行协新一届领导班子——朱北娜任新一届中棉行协会长,叶戬春、王克莉、王青翠、郑洁雯任副会长,叶戬春兼任秘书长。同时更新了新一届特邀副会长、顾问、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的名单。会议由王克莉副会长主持。
作为连任会长,朱北娜从事纺织工作已经30多年,其在大会发言表示:“我热爱纺织,对纺织有深深的情感,我觉得一辈子从事纺织工作很有意义,也很值得。今后的五年,我将继续和协会一起分析行业运行,深入调研企业,为行业的持续发展进行不懈的努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大会发言时指出:“对于棉纺行业来说,过去的五年,没有一年是消停的。棉纺行业日子过的很艰难,同时棉纺协会在这五年里面过的也很艰难。因为工作量非常大。”
高勇表示:“在从1998年以来的十几年期间,棉纺织行业协会在徐文英会长、朱北娜会长的领导下,为我们的行业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中纺联十几个专业协会里面,棉纺行业协会在调查研究、政策建议、政府报告等方面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因为棉花市场受到政策限制,进口棉、棉花价格、国储棉都是政府在调控。因此每年有大量的企业诉求,有大量的政府工作安排都是棉纺协会在做。希望棉纺企业能够理解并支持棉纺行业协会接下来的工作。”
朱北娜在会上讲到:“棉纺织企业是传承中国纺织的摇篮,员工是企业发展之本,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源泉。我相信,棉纺织行业依旧充满生机,发展的前途依然活力四射。前进道路上的原料、资金等问题也还会存在,但是我们对未来依然信心满满。未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将在企业、政府及社会的支持下,贯彻落实好‘十三五’规划,适应新常态,提高行业运行质量,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节能减排及市场开拓等方面,搭建稳定的服务平台,做好协会的组织建设,规范各项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推进行业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