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时代和民族的振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意义重大。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
第一,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来激发科学兴趣。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事物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针对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教学教学《太阳系》和《月球》等课文时,三球仪的演示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直观教具的使用,比起教师一味的讲解,效果不知要理想多少倍。
第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来激发科学兴趣。
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科学实验等,把动感、动画等同学们喜欢的现代技术引入课堂,使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这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更大的吸引与促进了。比如,在上《云的观测》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动画图片,很快的就能让学生观看到三类不同的云,以及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从而使学生清晰明了的认识到云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以及云形成的本质。
二、营造科学氛围,潜移默化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良好的氛围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学校要重视
校园环境的科技教育作用,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可以结合学校特色布置校园环境,突出科技内容,例如,在校园、走廊、教室设置科技百花园、科技信息窗、科技知识专栏等,优化校园环境布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科学氛围。
还要经常利用班会、朝会课、校园广播或升旗仪式上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宣传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同学们搞好小制作、小发明,写好小论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理论结合实际,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学生已理解了一定的科学概念,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例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了杠杆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更透彻地、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它,在进行课堂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搬一块大石头,再运用杠杆原理用棍撬石头,在事实面前学生对杠杆能省力的原理理解得更深了。在这样自主参与的实验中,学生不仅深刻地领会了杠杆的应用原理,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真正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小学科学老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所以,科学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要有浓厚的学习和探索科学的兴趣,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涉及的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及时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信息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总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我们必须从小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不断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
第一,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来激发科学兴趣。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事物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针对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教学教学《太阳系》和《月球》等课文时,三球仪的演示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直观教具的使用,比起教师一味的讲解,效果不知要理想多少倍。
第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来激发科学兴趣。
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科学实验等,把动感、动画等同学们喜欢的现代技术引入课堂,使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这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更大的吸引与促进了。比如,在上《云的观测》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动画图片,很快的就能让学生观看到三类不同的云,以及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从而使学生清晰明了的认识到云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以及云形成的本质。
二、营造科学氛围,潜移默化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良好的氛围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学校要重视
校园环境的科技教育作用,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可以结合学校特色布置校园环境,突出科技内容,例如,在校园、走廊、教室设置科技百花园、科技信息窗、科技知识专栏等,优化校园环境布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科学氛围。
还要经常利用班会、朝会课、校园广播或升旗仪式上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宣传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同学们搞好小制作、小发明,写好小论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理论结合实际,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学生已理解了一定的科学概念,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例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了杠杆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更透彻地、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它,在进行课堂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搬一块大石头,再运用杠杆原理用棍撬石头,在事实面前学生对杠杆能省力的原理理解得更深了。在这样自主参与的实验中,学生不仅深刻地领会了杠杆的应用原理,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真正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小学科学老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所以,科学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要有浓厚的学习和探索科学的兴趣,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涉及的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及时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信息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总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我们必须从小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不断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