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钙钛矿材料因其发光量子产率高,载流子迁移率高以及发光峰位可调控等特性而在发光二极管领域得以广泛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钙钛矿材料器件结构及发光机理,综述了其在发光二极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浅谈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机 构】
:
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学化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341010),湖南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6SK206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材料因其发光量子产率高,载流子迁移率高以及发光峰位可调控等特性而在发光二极管领域得以广泛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钙钛矿材料器件结构及发光机理,综述了其在发光二极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浅谈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为探究金属表面氧化膜的去除程度对其离子液体镀Al形貌的影响,利用欠电位沉积(UPD)表征了氧化膜的去除率,并利用线性伏安法(LSV)、恒电位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阳极电解侵蚀能有效去除316L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氧化膜对UPD有着重要影响,UPD电量与氧化膜去除面积成正比,可用这种比例关系来表征氧化膜去除程度。氧化膜的去除率显著影响Al镀层形貌,对于2μm的Al镀层,去除率小于40%时镀层不致密;随去除率增大,Al镀层中尺寸异常
针对钢筋混凝土传统恒电流加速腐蚀试验偏离自然腐蚀的问题,采用PS-3002D-a恒电流仪对盐渍土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进行恒电流加速试验,电流密度分别为182、364、546μA/cm2,并周期性地采用电化学试验、超声波试验、裂缝观测试验对钢筋混凝土中的裂缝扩展进行规律性研究,与自然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损伤规律进行对比,并通过建立腐蚀评价模型、相对动弹性模量评价模型对钢筋混凝土室内恒电流加速腐蚀寿命进行预测,通过X射线对钢筋腐蚀后的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土环境下恒电流加速与自然环境下
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DES)共同修饰伊蒙土(ISIC),制备了低片层数、高分散性的改性伊蒙土(M-ISIC),并将M-ISIC通过乳胶共混法填充天然乳胶(NRL)制备出不同添加量的伊蒙土/天然乳胶纳米复合材料(M-ISIC/NRL)。研究结果表明,DDES的硅氧烷基团与ISIC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在M-ISIC的表面形成DDES接枝改性层,DDES的利用率为53.08%,M-ISIC的表面接触角提升至141.37°。并且,修饰后的ISIC均匀地分散在天然乳胶中,形成稳定的填料-乳胶
研究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牛骨粉对溶液中Pb 2+的吸附性能,探讨牛骨粉煅烧温度、保温时间、pH值、吸附剂的剂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b 2+吸附的影响。牛骨粉吸附铅离子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分析了牛骨粉吸附废水溶液中铅离子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牛骨粉能有效地吸附废水溶液中的铅离子,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污染废水处理剂。
基于四铰链变形理论推导了中空纤维的压溃载荷,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结构参数对中空纤维压缩行为的影响,探究其结构稳定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空纤维的压溃不仅与压缩变形量有关,还与材料因子、结构因子有关;纤维内径相同时,麻纤维的屈服载荷最大(947.7 MPa),锦纶的则最小(28.237 MPa),羊毛、腈纶和醋酯纤维材料的较接近(100 MPa);中空度越大、纤维半径越小越容易被压溃;中空纤维的两向径向压缩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分别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圆形、内凹花生形和8字形变化;压溃屈服不集中在
以芳香基双炔和1,4-二(二甲基硅烷基)苯为原料,乙二醇二甲醚(DME)为溶剂,NaOH为催化剂,空气氛围下,一步反应制备得到含硅芳炔树脂(SPAR)。并进一步探讨了催化剂、反应溶剂、温度、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核磁分析确定产物的分子量和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20 mol%的NaOH为催化剂,单体比例为1∶1,在1 mol/L的DME溶剂中,80℃反应12 h得到最好的聚合效果。该聚合方法简单、价廉,无需复杂的后处理,且得到的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七月一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作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的重要标志,这一历史时刻必将彪炳史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经济上的小康,而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在经济发展领域,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以亚磷酸二甲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通过Atherton-Todd反应合成了双羟基氨基磷酸酯(DMHPA),并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对DMHPA的结构进行表征。以丁烷四羧酸(BTCA)为交联剂,采用轧烘焙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利用红外、电镜、能谱仪(EDS)对棉织物表面化学构成和形貌进行分析,利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性能测试(VFT)、热重(TG)对整理棉织物的阻燃性能、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阻燃剂成功整理至棉织物上,整理后棉织物增重22.3%,极限氧指数可达到30.5%,损毁长度从300 mm下降
为评价Terminal Blend胶粉纳米改性沥青的动态剪切流变特性,借助频率扫描试验测定了Terminal Blend胶粉纳米改性沥青60℃贮能模量、损耗模量、相位角及动态黏度随频率变化曲线,评价了纳米材料对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加纳米材料1(一种预先分散于聚合物基体的碳纳米材料)可显著增大低频域(ω≤10 rad/s)的贮能模量、降低相位角,有助于改善沥青弹性,但对损耗模量作用有限。在高频域(ω>10 rad/s),纳米改性剂对模量及相位角影响不明显。黏度数据表明,胶粉纳米改性沥青的动
研究了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的两种3D-Cf/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在25、350及400℃时的剪切性能并分析了剪切失效机制。结果表明,三维五向与三维正交Cf/Al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分别为97.8%和99.2%,两种复合材料都存在少量微孔缺陷,由于三维五向较三维正交结构而言,纤维束间的交织点数量多、纤维丝间的间隙小以及浸渗过程中铝液受到多个方向纤维束作用而导致的微孔缺陷要多;三维五向Cf/Al复合材料25、350和400℃的剪切强度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