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突触素P38广泛存在于机体所有神经终末,与神经生长、修复、再生和突触重塑密切相关。目的:实验假设细胞移植及电刺激治疗对突触素P38具有调节作用,拟验证这种作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及细胞观察,于2005-08/2007-02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8周龄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共移植体组、电刺激+共移植体组,24只/组。另取新生24h内Wistar鼠和1~7d龄Wistar鼠各2只,分别用于神经干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将传代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按3×107L-1密度接种在培养瓶中,贴壁后吸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涂一层层粘连蛋白后接种于神经干细胞上,密度为6×108L-1,待神经干细胞贴壁后吸出培养液,再涂以一层层粘连蛋白,接种3×107L-1密度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12~24h,将细胞从瓶壁上依次刮起,适力吹打成1~3个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5~18个神经干细胞相互包绕的细胞团,过滤后筛网上的细胞团即为神经干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共移植体。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其中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共移植体组大鼠于造模前1d行小脑顶核刺激,电流强度50μA,频率100Hz,时程0.5ms,连续刺激1h。造模后3d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调整浓度为2×1010L-1,各组均于右侧纹状体缺血半暗带区移植对应悬液10μL。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3,7,14,60d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区突触素P38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突触素P38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点状或颗粒状沉积,分布较密集,主要分布在神经毡内,部分围绕在神经元胞体周围。移植后各时间点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共移植体组、电刺激+共移植体组脑缺血区突触素P38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P<0.05);且电刺激+共移植体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前2组(P<0.05),并随移植时间的延长突触素P38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与共移植体整体干预有助于脑缺血区突触素P38的表达,作用优于单纯神经干细胞、单纯共移植体或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等移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