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是展开小学生美育教育天然的最好素材,对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独立的品格、美好的心灵都有着莫大助益,人教版小学语文收录较多的古诗词,它们是动听的乐曲,美的化身,值得教师深入探索挖掘其中蕴藏的无尽的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教版 古诗教学 美育探索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约三十首古诗,这些古诗有很高的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挖掘古诗中丰富的美育资源,让学生获得美育上的熏陶,品味古诗中形象精炼的语言,实现审美水平与写作能力之提高。
一、诵读美,让乐音激荡
自古诗乐舞是一体的,诗人作诗讲求押韵,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首是都像是一曲词清曲雅、如行云如流水的动听古曲,极具音韵美、节奏美。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节法度,最本真的方法就是反复有感情的朗诵,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老师泛读带领学生一遍一遍读,把握节奏还有语调;再比如分小组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依靠自己手中的电子工具,反反复复完善,最后评出优秀朗读小组以及个人。总之要将老师领读与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起来,相互配合,提高小朋友的语感,体验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之美,让乐音激荡。
二、开展朗诵教学,体验古诗之语言美
我国古代诗歌,字数非常有限,讲究文字精炼,一字一词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因此体现的是一种文字凝练美与精确美。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诗歌中,第一句用一个“断”字,来描写江旁对峙天门山的险要,用一个“开”字,表达长江水势的汹涌湍急;第二句中用“流”、“回”这两个动词,深刻并贴切表达长江水势的奔腾浩荡。第三第四句中用“出”和“来”字,把静态的静物画为动态,惟妙惟肖表达了这一带地形的险要,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动态美。
古诗中还有韵律美,这韵律美体现在节奏美和音韵美。古诗里的节奏美体现在语调的音乐性上。如在骆宾王的《咏鹅》中,这“鹅、鹅、鹅”字的节奏美,表达了儿童看到池塘中白鹅的欢喜之情。古诗中的音韵美,还体现在诗句中的声响美上。我国古代的诗人,常常以音乐家的视觉来捕捉大自然微妙的声音,这就使诗歌具备了一种音韵美。如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可以体会到猿声在诗歌中的音韵美。
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中,在让学生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断朗读,通过不断地读,去品味与感受诗句中的文字美;并且向学生说明,在第一句中为什么用“断”和“开”字,不用“隔”或者“流”字。这样使学生品味到诗人用词的妙处和锤炼文字的功力,从中使学生获得文字美的熏陶,得到了美的感染。
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品读诗的节奏,字的韵脚与音调,这样能从文字中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的诗歌音调是比较低沉和缓慢的,如陆游的《示儿》,在朗读的时候音调应该低沉缓慢,这样才能表达作者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诗歌朗读应该用热烈的音调,如李白的《望天门山》用激情的音调朗读,才能表达长江两岸地势之险。
三、美育的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利用教师的语言揭示艺术美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知识的广博性,认识的深刻性,感情的丰富性,思维的敏捷性。语言深奥,会使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语言单调,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语调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声音流利圆润。结合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最佳的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有条有理,富有逻辑性和吸引力,带给学生美的听觉享受。有时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做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春雨与学生交融,对学生产生美的教育效果。
2.尽力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教师如果 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进行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的受到美的感染。因此,老师可通过创设意境、表情范读、看图想象、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悦耳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花花便跃然纸上,学生随着音乐仿佛飞到荷花池旁,眼前出现了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叶子的光滑,花瓣的清香。
3.巧妙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对象的感知。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想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甚至可以让学生读文配图。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整体意境,来达到陶冶美感和培养高尚情操之目的。这种办法对学习写景的古诗和文章尤为有效,因为古诗一般文字都比较凝炼。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教版 古诗教学 美育探索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约三十首古诗,这些古诗有很高的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挖掘古诗中丰富的美育资源,让学生获得美育上的熏陶,品味古诗中形象精炼的语言,实现审美水平与写作能力之提高。
一、诵读美,让乐音激荡
自古诗乐舞是一体的,诗人作诗讲求押韵,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首是都像是一曲词清曲雅、如行云如流水的动听古曲,极具音韵美、节奏美。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节法度,最本真的方法就是反复有感情的朗诵,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老师泛读带领学生一遍一遍读,把握节奏还有语调;再比如分小组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依靠自己手中的电子工具,反反复复完善,最后评出优秀朗读小组以及个人。总之要将老师领读与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起来,相互配合,提高小朋友的语感,体验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之美,让乐音激荡。
二、开展朗诵教学,体验古诗之语言美
我国古代诗歌,字数非常有限,讲究文字精炼,一字一词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因此体现的是一种文字凝练美与精确美。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诗歌中,第一句用一个“断”字,来描写江旁对峙天门山的险要,用一个“开”字,表达长江水势的汹涌湍急;第二句中用“流”、“回”这两个动词,深刻并贴切表达长江水势的奔腾浩荡。第三第四句中用“出”和“来”字,把静态的静物画为动态,惟妙惟肖表达了这一带地形的险要,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动态美。
古诗中还有韵律美,这韵律美体现在节奏美和音韵美。古诗里的节奏美体现在语调的音乐性上。如在骆宾王的《咏鹅》中,这“鹅、鹅、鹅”字的节奏美,表达了儿童看到池塘中白鹅的欢喜之情。古诗中的音韵美,还体现在诗句中的声响美上。我国古代的诗人,常常以音乐家的视觉来捕捉大自然微妙的声音,这就使诗歌具备了一种音韵美。如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可以体会到猿声在诗歌中的音韵美。
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中,在让学生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断朗读,通过不断地读,去品味与感受诗句中的文字美;并且向学生说明,在第一句中为什么用“断”和“开”字,不用“隔”或者“流”字。这样使学生品味到诗人用词的妙处和锤炼文字的功力,从中使学生获得文字美的熏陶,得到了美的感染。
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品读诗的节奏,字的韵脚与音调,这样能从文字中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的诗歌音调是比较低沉和缓慢的,如陆游的《示儿》,在朗读的时候音调应该低沉缓慢,这样才能表达作者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诗歌朗读应该用热烈的音调,如李白的《望天门山》用激情的音调朗读,才能表达长江两岸地势之险。
三、美育的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利用教师的语言揭示艺术美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知识的广博性,认识的深刻性,感情的丰富性,思维的敏捷性。语言深奥,会使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语言单调,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语调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声音流利圆润。结合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最佳的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有条有理,富有逻辑性和吸引力,带给学生美的听觉享受。有时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做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春雨与学生交融,对学生产生美的教育效果。
2.尽力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教师如果 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进行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的受到美的感染。因此,老师可通过创设意境、表情范读、看图想象、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悦耳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花花便跃然纸上,学生随着音乐仿佛飞到荷花池旁,眼前出现了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叶子的光滑,花瓣的清香。
3.巧妙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对象的感知。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想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甚至可以让学生读文配图。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整体意境,来达到陶冶美感和培养高尚情操之目的。这种办法对学习写景的古诗和文章尤为有效,因为古诗一般文字都比较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