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与影响。然而,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导致小学科学教学的低质低效,严重影响了其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所以,将探究式教学这一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之中变得刻不容缓。本文将从问题探究、合作探究与生活探究三个方面出发,分析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教学;应用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改善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强调和倡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發展。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和不足,有效促使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当中,让小学科学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树立全新的观念和思想,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基本特点,积极地改进与革新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小学科学的探究式教学。
一、问题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问题是学生疑问的启发点,也是思维的活跃点,科学问题的巧妙提出可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便可以将问题探究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起点。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科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来精心设问,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探究意义,再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最终让学生主动对问题展开深入地分析与探究。
例如,在教授《磁铁有磁性》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磁铁的磁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笔者结合本节课程的内容,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些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们有目标的展开探究,问题如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特点?通过磁铁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磁铁做些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结合问题展开探究,在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再对学生们进行一些指导,帮助学生们更快速的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问题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肯定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学生一番自主探究之后,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再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先前探究的问题展开组内的讨论、互动、沟通与交流,实现思维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合作探究,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终收获理想的探究效果。
例如,在教授《地球表面的地形》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精神,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们划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如下:中国有哪些地形?盆地具有什么特点?中国大型盆地有哪些?中国地形有什么特征?任务下发后,各小组立即展开讨论,同时,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讨论过程中,有条不紊,经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各小组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合作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生活探究,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也是最终应用的归宿,简言之,学生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探究。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拓展教学思路,注意观察、挖掘并搜集各种生活案例、模型与素材,巧妙地与科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科学思维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和解决现实科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和认识科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授《物体在水中沉还是浮》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笔者以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首先,笔者让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一些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如将木块放入水中,木块是下沉还是漂浮?铁块放入水中是下沉还是漂浮?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生活探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仍然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入,教师改革、创新的脚步也不能停止。小学科学教师更应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以科学的观念和理念为指导,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合作探究与生活探究,从而实现小学科学的探究式教学,拓展科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深度,最终让小学科学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土星.探究式小学科学课堂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34.
[2]石密华.小学科学探究模式有效应用浅析[J].学周刊,2018(03):41-42.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教学;应用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改善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强调和倡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發展。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和不足,有效促使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当中,让小学科学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树立全新的观念和思想,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基本特点,积极地改进与革新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小学科学的探究式教学。
一、问题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问题是学生疑问的启发点,也是思维的活跃点,科学问题的巧妙提出可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便可以将问题探究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起点。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科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来精心设问,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探究意义,再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最终让学生主动对问题展开深入地分析与探究。
例如,在教授《磁铁有磁性》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磁铁的磁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笔者结合本节课程的内容,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些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们有目标的展开探究,问题如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特点?通过磁铁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磁铁做些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结合问题展开探究,在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再对学生们进行一些指导,帮助学生们更快速的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问题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肯定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学生一番自主探究之后,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再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先前探究的问题展开组内的讨论、互动、沟通与交流,实现思维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合作探究,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终收获理想的探究效果。
例如,在教授《地球表面的地形》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精神,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们划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如下:中国有哪些地形?盆地具有什么特点?中国大型盆地有哪些?中国地形有什么特征?任务下发后,各小组立即展开讨论,同时,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讨论过程中,有条不紊,经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各小组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合作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生活探究,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也是最终应用的归宿,简言之,学生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探究。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拓展教学思路,注意观察、挖掘并搜集各种生活案例、模型与素材,巧妙地与科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科学思维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和解决现实科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和认识科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授《物体在水中沉还是浮》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笔者以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首先,笔者让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一些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如将木块放入水中,木块是下沉还是漂浮?铁块放入水中是下沉还是漂浮?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样一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生活探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仍然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入,教师改革、创新的脚步也不能停止。小学科学教师更应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以科学的观念和理念为指导,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合作探究与生活探究,从而实现小学科学的探究式教学,拓展科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深度,最终让小学科学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土星.探究式小学科学课堂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34.
[2]石密华.小学科学探究模式有效应用浅析[J].学周刊,2018(0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