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长武县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山地大力发展枣树,枣树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又一骨干产业。但是,随着枣树面积的不断增大,枣树的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严重,造成枣树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严重影响农民的务枣积极性。为了使我县枣树生产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农民务果积极性,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的枣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病虫害防治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减轻农药对果品的污染。
1化学农药的选择
枣园病虫害防治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农药。但是化学农药选择不当,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一是会污染果品,增加农药残留量;二是增加病虫的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正确的做法是坚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致畸农药,有节制的使用中毒农药,优先使用植物源类农药、微生物源类农药、抗生菌类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性信息引诱剂类农药、矿物资源类农药。
2农药使用的原则
无公害果园农药使用的原则:一是无公害果品生产中,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及三致病农药,减少使用中毒农药,优先使用低毒、低残留或无污染农药。二是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农药,绝不随意加大用药量。三是保证农药喷施质量。一般情况,在清晨至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至傍晚用药,可在树体保留较长的农药作用时间,对人和作物较为安全,而在气温较高的中午时分用药,则易产生药害和人员中毒的现象,且农药挥发速度快,杀虫时间较短。喷药时要使树体各部位均匀着药,特别是叶片背面、果面等易受害虫危害的部位。四是提倡交替使用农药。同一生长季节单纯或多次使用同种或同类农药时,害虫的抗药性明显提高,既降低了防治效果,又增加枣果损失。必须及时交换新类型的农药交替使用,以延长农药使用寿命和提高防治效果,减轻污染。五是严格执行安全用药标准。无公害果品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个别易分解的农药如二溴磷、敌百虫等可慎在此期应用,防止农药残留超标。六是对喷施农药后的机械、空药瓶或剩余药液及作业防护用品要注意安全存放和处理,以防发生新的污染。
3病虫害防治方法
枣病虫害有多种防治方法,包括人工防治、物理防治、检疫防治、农业栽培措施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突出无公害防治这一重点来制定病虫害的综合应对措施。
3.1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包括人工捕捉、刮树皮、摘除病虫枝及病虫果、刨树盘、清扫果园枯枝烂叶、树干绑缚草绳诱虫、绑塑料布裙防治害虫上树等措施,多数情况下如做得细致周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防治往往在冬春闲季,可充分利用人工加强病虫害防治,且有利于树体和环境保护。
3.2检疫防治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限制进入、对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的病虫对象,这些病虫以特有的方式寄生在植物材料或产品中,并随之传播。因此,各地对当地没有发生或国际、国内重要检疫的对象实行检查检疫制度,防止引进病虫害在当地传播和危害,做到以防为主。
3.3物理防治
一是枣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悬挂粘虫板等物理措施防治害虫。二是性诱剂灭虫。早春挖蛹,专人饲养,将羽化后未交尾的雌蛾放在特制的小铁纱笼内,虫笼下放一水盆,盆中加入1/1 000洗衣粉,搅匀,挂在行间树冠1.5米处,以诱杀雄蛾,多者1夜可诱杀雄蛾200头左右。三是于4月中旬对树干及各大骨干枝涂抹宽1~2厘米的粘虫胶环,以阻止害虫上树及向越冬枝转移危害,并粘死部分害虫。
3.4农业防治
主要通过合理施肥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修剪保证树体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病虫害发生;通过冬秋季清理落叶、落果、落吊,杂草等集中烧毁,早春刮除粗老翘皮,减少害虫越冬基数;人工或化学除草,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场所;合理间作农作物,禁止混栽,避免害虫交叉危害等。
3.5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病虫害控制手段。要在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对其他方法难于控制,急需大范围内快速扑灭,发生病虫害危害较严重,并对生产构成重大威胁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对策。但仍要坚持保护天敌生物、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还要遵守农药使用规则及执行国家关于农药在果品中的有关残留有害物质标准。
3.6生物防治
主要是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等天敌,联合对植物性害虫进行捕杀的过程,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可有效降低农药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适用于鲜食果品的优质生产,有利于降低防治成本。如对介壳虫、红蜘蛛比较难防治的虫、螨类危害,可发挥生物防治的优势。黑缘红瓢虫是介壳虫类的天敌,每头瓢虫一生可捕食约2 000头介壳虫,其幼虫和成虫可捕食介壳虫的卵、若虫和成虫,即使介壳虫外壳坚硬时,瓢虫仍可在壳表咬出小洞,将头深入壳内取食其肉质部分;而深点食螨瓢虫从小到大均可消灭红蜘蛛的卵、若螨、成螨,其成虫平均日捕食成螨36~93头、若螨37~169头,一生可捕食数千头害螨。
1化学农药的选择
枣园病虫害防治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农药。但是化学农药选择不当,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一是会污染果品,增加农药残留量;二是增加病虫的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正确的做法是坚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致畸农药,有节制的使用中毒农药,优先使用植物源类农药、微生物源类农药、抗生菌类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性信息引诱剂类农药、矿物资源类农药。
2农药使用的原则
无公害果园农药使用的原则:一是无公害果品生产中,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及三致病农药,减少使用中毒农药,优先使用低毒、低残留或无污染农药。二是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农药,绝不随意加大用药量。三是保证农药喷施质量。一般情况,在清晨至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至傍晚用药,可在树体保留较长的农药作用时间,对人和作物较为安全,而在气温较高的中午时分用药,则易产生药害和人员中毒的现象,且农药挥发速度快,杀虫时间较短。喷药时要使树体各部位均匀着药,特别是叶片背面、果面等易受害虫危害的部位。四是提倡交替使用农药。同一生长季节单纯或多次使用同种或同类农药时,害虫的抗药性明显提高,既降低了防治效果,又增加枣果损失。必须及时交换新类型的农药交替使用,以延长农药使用寿命和提高防治效果,减轻污染。五是严格执行安全用药标准。无公害果品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个别易分解的农药如二溴磷、敌百虫等可慎在此期应用,防止农药残留超标。六是对喷施农药后的机械、空药瓶或剩余药液及作业防护用品要注意安全存放和处理,以防发生新的污染。
3病虫害防治方法
枣病虫害有多种防治方法,包括人工防治、物理防治、检疫防治、农业栽培措施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突出无公害防治这一重点来制定病虫害的综合应对措施。
3.1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包括人工捕捉、刮树皮、摘除病虫枝及病虫果、刨树盘、清扫果园枯枝烂叶、树干绑缚草绳诱虫、绑塑料布裙防治害虫上树等措施,多数情况下如做得细致周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防治往往在冬春闲季,可充分利用人工加强病虫害防治,且有利于树体和环境保护。
3.2检疫防治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限制进入、对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的病虫对象,这些病虫以特有的方式寄生在植物材料或产品中,并随之传播。因此,各地对当地没有发生或国际、国内重要检疫的对象实行检查检疫制度,防止引进病虫害在当地传播和危害,做到以防为主。
3.3物理防治
一是枣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悬挂粘虫板等物理措施防治害虫。二是性诱剂灭虫。早春挖蛹,专人饲养,将羽化后未交尾的雌蛾放在特制的小铁纱笼内,虫笼下放一水盆,盆中加入1/1 000洗衣粉,搅匀,挂在行间树冠1.5米处,以诱杀雄蛾,多者1夜可诱杀雄蛾200头左右。三是于4月中旬对树干及各大骨干枝涂抹宽1~2厘米的粘虫胶环,以阻止害虫上树及向越冬枝转移危害,并粘死部分害虫。
3.4农业防治
主要通过合理施肥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修剪保证树体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病虫害发生;通过冬秋季清理落叶、落果、落吊,杂草等集中烧毁,早春刮除粗老翘皮,减少害虫越冬基数;人工或化学除草,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场所;合理间作农作物,禁止混栽,避免害虫交叉危害等。
3.5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病虫害控制手段。要在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对其他方法难于控制,急需大范围内快速扑灭,发生病虫害危害较严重,并对生产构成重大威胁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对策。但仍要坚持保护天敌生物、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还要遵守农药使用规则及执行国家关于农药在果品中的有关残留有害物质标准。
3.6生物防治
主要是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等天敌,联合对植物性害虫进行捕杀的过程,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可有效降低农药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适用于鲜食果品的优质生产,有利于降低防治成本。如对介壳虫、红蜘蛛比较难防治的虫、螨类危害,可发挥生物防治的优势。黑缘红瓢虫是介壳虫类的天敌,每头瓢虫一生可捕食约2 000头介壳虫,其幼虫和成虫可捕食介壳虫的卵、若虫和成虫,即使介壳虫外壳坚硬时,瓢虫仍可在壳表咬出小洞,将头深入壳内取食其肉质部分;而深点食螨瓢虫从小到大均可消灭红蜘蛛的卵、若螨、成螨,其成虫平均日捕食成螨36~93头、若螨37~169头,一生可捕食数千头害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