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力游
1958年生于湖南湘潭;1984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从2005年至今,连年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年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国内外私人收藏。
草原文化悠久博大,是我国民族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都有优秀的艺术作品流传于世。而在当今的画坛上,龙力游的名字就像是草原艺术的一个鲜明符号,他几十年来用画笔勤劳地描摹着这片热土。观看他的作品,色彩动人处好似纵情驰骋的骏马,情感细腻处又如一杯回味悠长的奶茶。回望龙力游的创作历程,真像是一首草原牧歌,婉转动听而又触人心弦。
扎根生活的人民艺术
蒙古族千百年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在长生天的庇佑下水草丰美、波澜壮阔。草原儿女热情好客而又吃苦耐劳,传奇英雄成吉思汗就是这个马背民族的优秀代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牧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有的牧民骑上摩托车放牧,有的住进了红瓦砖房,开上了小汽车。物质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但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龙力游就深深地热爱牧民的日常生活。
党中央号召艺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龙力游对这八个字深有所感,只有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才能挖掘出最鲜活的创作素材,激发积极向上的艺术灵感。龙力游在写生中喜欢住进蒙古包,完全融入牧民的生活。谈到写生生活,龙力游说:“牧民日常生活中特有的气质在我的每一幅作品中都沁润出来。在去草原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但每次去了以后都有新的收获和灵感。每日的行程并没有固定目标,有时是追着牧民看挤奶,挤完了奶又追着看打草,或是跟在牧羊人的身边,随时随地把看到的记入心中。这些亲身的感受都像春雨润无声似的给我的创作带来鲜活的灵感。”
对于牧人生活的观察,正是龙力游潜意识的创作。在他的心中草原上的一切都非常美好:看牧民挤奶喂马中的那份采菊东篱的悠然,孩子们追逐嬉戏在茫茫的草原上那份无忧无虑的童趣……事事都觉得新鲜,件件皆有趣。鲜艳的场景色彩令他沉醉,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他着迷。不管是一座饱经风霜的敖包还是一个炊烟袅袅的毡房,一件手工缝制的蒙古服还是一架吱吱呀呀的勒勒车,在龙力游的眼中,一切都是一幅幅鲜活的艺术作品。
好力堡的牧人造像者
好力堡是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的一个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小村庄,但对于龙力游,却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他已经不记得去好力堡写生过多少次,也记不清和牧民们发生过多少有趣的故事。可有这么一件,却让龙力游时时想起都记忆犹新。
一次,龙力游在写生中给一个牧民画肖像速写,画到一半时,牧民想看看画成了什么样子,便起身走到画前,看了看画,看了看龙力游,仿佛想到了什么,突然冒出一句:“你有名吗?”龙力游风趣地回答:“我不但有名,我还有姓。你快坐下,我一会儿就画好了。”牧民重新回到座位上,眼睛里流露出几分失望,自顾自喃喃地说:“我还认识一个画家,他可比你有名!草原上好多人都认识他。”龙力游好奇地问:“哦?他叫什么名字?”牧民眼睛盯着前方陷入了回忆。“那是好多年前了,他总来草原上给我们画画,后来还听说考上了中央什么大学。最近没见过他,倒是老听到他的消息,还在报纸上看到他画的草原,电视台也都来拍他画草原。他画的是彩色的,好看……”听到这,龙力游仔细地看着这张脸,越看越熟悉。龙力游说:“你们家以前住在好力堡,奶站在好力堡靠北的地方,你还有个妹妹,比你小三岁。”牧民惊讶地走上前,拉着龙力游看了又看,怎么看都不像他当年认识的那个年轻人,不住地说:“你变得太大了,变得太大了……”
像这样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龙力游当年画过的小孩子,现在都长大成人。当年的年轻人,现在已经儿孙满堂。龙力游用他的画笔,记录下了不同年代牧民的成长,而草原也见证了龙力游的艺术前行。龙力游总是谦逊地说自己该学的还很多,该画的还很多。他把用油画表现牧人视为自己终生的责任。他干的是他最爱干的事,他喜欢把这份喜悦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
写实油画传入中国不过百年,中国油画人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龙力游用一种最“原生态”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他的作品无一不焕发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并不断接纳、包容、重塑。他的关注点从草原人的劳动用具到衣食住行、从生活方式到民俗文化,与草原有关的一切都交织在龙力游的脑海中。每当龙力游创作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回到写生的情境中,他习惯性地把这称为在大脑里的“第二次深入生活”,色彩与笔触也自然而然地随着情景流淌出来。
与龙力游交谈过的人都说他幽默中不乏思考,博学中洞悉万物。生活中的龙力游喜欢读老书,不管是哲理类的《论语》 《道德经》,还是传记类的《史记》《三国志》,他都读得津津有味。龙力游认为这些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华总能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启迪。就比如读《西游记》,龙力游感悟到艺术创作与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很相似,克服一个难题又遇到一个难题,最终才能收获正果,而作画的过程也是如此,不断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就是艺术上宝贵的历练。在读《道德经》的时候,龙力游联想到了艺术的辩证法,艺术中的黑白、冷暖、高低、方圆……本质就是道家所讲的“阴阳”。自然界中的对立,相生就如同艺术中的碰撞,融合。道家之“道”亦是艺术之“道”。
龙力游足迹遍布草原南北,始终不离一个“情”字。他用自己的真情去刻画草原的热性,把自己生命中最炽热的情感肆意地挥洒进每一方牧场。几十年的岁月悄然而逝,追马逐羊的孩童成长为了威武雄壮的汉子,活泼动人的挤奶姑娘也变成了慈祥和蔼的额吉。不变的是龙力游和牧人心中那份无法言说的情。龙力游作品中的草原故事终将像一首世代传唱的情歌那样,回响在草场湖畔,回响在白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