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构想是为实现军队政工人才培养机制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路线以及总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它解决军队政工人才建设长远发展和协调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对正确选择政工人才培养发展方向,优化全局性资源配置起着调控作用。
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政工人才培养机制的设计原则
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指导人们按照事物活动的规律去进行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方针或准则。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政工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既要遵循军事人才培养机制的一般原则,又要体现政工人才成长规律的特点,确保机制在体系作战条件下的适应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原则
党管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政治保障。研究政工人才培养机制,党管人才是必须坚持也是首先坚持的原则。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把政工人才培养工作抓得更加科学、扎实、有效。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指导思想层面,更要深入到政治工作者发展规律层面。坚持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着眼体系作战政工人才保障能力生成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和开发政治工作者的潜能,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政治工作者的全面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坚持需求牵引、分段推进原则
需求是机制建设的原动力。军事人才培养机制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最关键的是要搞清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政治工作者培养的需求是什么。坚持在政工人才发展战略总的规划和指导下,立足现实需求,研究近期需求,着眼远期需求,积极适应、主动适应,把近期需求与中远期需求结合起来,用近期需求衔接中远期需求,实现小步快走的滚动发展。坚持分段推进,必须在认清自身差距的同时,深入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结合政工人才建设的实际状况,提出合理目标,分步推进、稳妥实施,切不可贪大求全、脱离实际,要把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院校的培训水平、训练基地的承载能力,以及培养成本预算、家属支援等配套措施等都统筹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三)坚持信息主导、综合集成原则
政工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要遵循信息主导原则,就是要紧跟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步伐,适应信息化战争“信息主导、体系作戰”的特点,树立以“信息流”主导“人才流”的思想理念,着眼于把信息优势转变于决策优势,把决策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以信息数据的科学流程为依据,优化组织结构,制定法律规章、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等。坚持综合集成原则,就是指把现有的军队人才法律法规与需要制定的制度机制结合起来,把政治工作者培养机制的各个层面、各个部分、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人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保证机制能够以信息主导为核心加以融合贯通。
(四)坚持借鉴外军、保持特色原则
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特别是美军,紧紧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引导军队人才队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我们要吸收其合理成分,不仅在立法的程序上借鉴,许多人才培养层面的内容也要借鉴,从而建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内容协调、结构严谨的人事法规体系,使人才培养领域的方方面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政工人才建设的正规化和一体化。保持特色并不是固守传统,而是在变革中寻求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外军、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子。
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政工人才培养机制的模型架构
按照政工人才培养机制的含义,可以从培养要素这个维度进一步探讨培养机制的组成。政工人才培养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体系。在研究政工人才培养机制时,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工院校、部队、地方等诸多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从这一视角看,我们可以借鉴系统原理来探究政工人才培养机制构成的基本要素。从系统论原理出发,培养机制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等特点,是众多要素及其关系的综合,涵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环节。这些环节的整体运行,离不开培养主体与培养对象的相互作用、培养目标的统筹规划、培养工作的日常管理等;结构决定功能。培养机制系统各要素间的组合方式和整体布局是一个动态集合体,各要素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机制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因此,研究政工人才培养机制,既要考察其相互关联的各个要素,但更要注重选取其中主要要素进行研究。一是主体要素。培养主体主要是政工院校、部队单位、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培养主体是决定培养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性要素,也是培养要素中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特性的基础要素,通过与培养对象的交流互动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二是对象要素。政工人才是培养对象。它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纵向上分为各级各职,横向上分为各个岗位类别,但无论多么复杂,政工人才培养作用于培养对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到底在于选人、育人和用人,更加有效推动政工人才建设事业的发展。三是目标要素。培养目标是培养机制运行的方向。培养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以及评价作用,政工各级各类培养机构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培养目标,用培养目标来引导、规范和激励政工人才建设的健康发展。四是模式要素。培养模式是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培养政工人才的途径,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政工人才培养机制,必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强政工人才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降低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五是规范要素。政工人才培养的规范表现为军队人事工作的基本法规制度,党中央、中央军委、政工有关政治工作者的方针和政策等,所有这些是政工人才培养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依据和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它们又对政工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制约性,并藉此以管理为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效应要素。这一要素是政工人才培养机制作用于实际后,不断接近或实现培养目标的效果。主要表现为:政工各级党委对政治工作者培养的重视程度提高,政治工作者队伍逐步达到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进出平衡、相对稳定的要求。
作者简介:
朱志鑫(1982—),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
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政工人才培养机制的设计原则
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指导人们按照事物活动的规律去进行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方针或准则。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政工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既要遵循军事人才培养机制的一般原则,又要体现政工人才成长规律的特点,确保机制在体系作战条件下的适应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原则
党管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政治保障。研究政工人才培养机制,党管人才是必须坚持也是首先坚持的原则。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把政工人才培养工作抓得更加科学、扎实、有效。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指导思想层面,更要深入到政治工作者发展规律层面。坚持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着眼体系作战政工人才保障能力生成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和开发政治工作者的潜能,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政治工作者的全面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坚持需求牵引、分段推进原则
需求是机制建设的原动力。军事人才培养机制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最关键的是要搞清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政治工作者培养的需求是什么。坚持在政工人才发展战略总的规划和指导下,立足现实需求,研究近期需求,着眼远期需求,积极适应、主动适应,把近期需求与中远期需求结合起来,用近期需求衔接中远期需求,实现小步快走的滚动发展。坚持分段推进,必须在认清自身差距的同时,深入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结合政工人才建设的实际状况,提出合理目标,分步推进、稳妥实施,切不可贪大求全、脱离实际,要把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院校的培训水平、训练基地的承载能力,以及培养成本预算、家属支援等配套措施等都统筹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三)坚持信息主导、综合集成原则
政工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要遵循信息主导原则,就是要紧跟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步伐,适应信息化战争“信息主导、体系作戰”的特点,树立以“信息流”主导“人才流”的思想理念,着眼于把信息优势转变于决策优势,把决策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以信息数据的科学流程为依据,优化组织结构,制定法律规章、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等。坚持综合集成原则,就是指把现有的军队人才法律法规与需要制定的制度机制结合起来,把政治工作者培养机制的各个层面、各个部分、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人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保证机制能够以信息主导为核心加以融合贯通。
(四)坚持借鉴外军、保持特色原则
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特别是美军,紧紧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引导军队人才队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我们要吸收其合理成分,不仅在立法的程序上借鉴,许多人才培养层面的内容也要借鉴,从而建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内容协调、结构严谨的人事法规体系,使人才培养领域的方方面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政工人才建设的正规化和一体化。保持特色并不是固守传统,而是在变革中寻求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外军、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子。
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政工人才培养机制的模型架构
按照政工人才培养机制的含义,可以从培养要素这个维度进一步探讨培养机制的组成。政工人才培养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体系。在研究政工人才培养机制时,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工院校、部队、地方等诸多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从这一视角看,我们可以借鉴系统原理来探究政工人才培养机制构成的基本要素。从系统论原理出发,培养机制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等特点,是众多要素及其关系的综合,涵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环节。这些环节的整体运行,离不开培养主体与培养对象的相互作用、培养目标的统筹规划、培养工作的日常管理等;结构决定功能。培养机制系统各要素间的组合方式和整体布局是一个动态集合体,各要素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机制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因此,研究政工人才培养机制,既要考察其相互关联的各个要素,但更要注重选取其中主要要素进行研究。一是主体要素。培养主体主要是政工院校、部队单位、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培养主体是决定培养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性要素,也是培养要素中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特性的基础要素,通过与培养对象的交流互动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二是对象要素。政工人才是培养对象。它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纵向上分为各级各职,横向上分为各个岗位类别,但无论多么复杂,政工人才培养作用于培养对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到底在于选人、育人和用人,更加有效推动政工人才建设事业的发展。三是目标要素。培养目标是培养机制运行的方向。培养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以及评价作用,政工各级各类培养机构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培养目标,用培养目标来引导、规范和激励政工人才建设的健康发展。四是模式要素。培养模式是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培养政工人才的途径,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政工人才培养机制,必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强政工人才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降低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五是规范要素。政工人才培养的规范表现为军队人事工作的基本法规制度,党中央、中央军委、政工有关政治工作者的方针和政策等,所有这些是政工人才培养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依据和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它们又对政工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制约性,并藉此以管理为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效应要素。这一要素是政工人才培养机制作用于实际后,不断接近或实现培养目标的效果。主要表现为:政工各级党委对政治工作者培养的重视程度提高,政治工作者队伍逐步达到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进出平衡、相对稳定的要求。
作者简介:
朱志鑫(1982—),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