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记录其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满意度,同时将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未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时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手术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对照组。
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显著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值得在医院内部推广与实施。
关键词:安全 护理 手术室 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4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62-02
手术室是整个医院内部最为重要的治疗区域,承担着急诊、抢救、检查、治疗等多方面的职能 [1],且手术室内部一般流动人员比较大,相较其他科室而言,工作量比较大,且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复杂,极易导致意外事件产生 [2],因此,对手术室实施安全管理,对控制风险时间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整体安全水平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基于此,为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我院自2012年7月起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20例,女性260例;年龄在16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4.7)岁。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后手术室配置护理人员均为15名,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0到37岁之间,平均年龄(27.5±2.4)岁,其中中专2例,大专9例,本科4例。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方案。包括出入登记、手术器械的无菌管理、护理人员管理等。
观察组患者则在传统手术室管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①落实护理风险识别管理。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制定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风险防范培训,掌握护理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明确应急处理流程。②细分管理职能。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落实不同的护理管理责任,构建手术室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与管理,定期开展护理风险事件总结大会,整合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③制定有效的护理质量考核方案。确立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细化考核标准,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相关护理人员的绩效进行关联,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④规范手术安全审查方案。实施手术治疗前,必须核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手术相关器械进行核查,确保已完成常规消毒处理,手术过程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⑤制定护理安全记录规范与标准,严格记录手术室器械的清点情况、用药与无菌管理情况。⑥制定有效的风险应急处理方案,增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差错事故与患者满意度评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构成比(%)表示,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1年间共计发生安全风险事件3例,差错事故2例,整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对照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评价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一般手术室内部存在风险因素较大,病患数量比较多,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大,且技术要求严格,护理程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在安全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而护理安全机制的实施旨在通过对手术室管理方案进行改革与创新,尽可能降低手术室护理的安全与风险,进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获取患者的支持与信任 [4]。在本组研究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我院手术室安全风险事件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几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同时也证实,在手术室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显著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但同时还需重视对医院手术室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筛查,明确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强化对护理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安全管理意识。此外,还需严格落实医院内部的巡查工作,对手术室进行安全巡查,尽可能在及早的时间内发生安全问题,并制定应急预案,避免事故产生。
参考文献
[1] 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2] 吴锦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104-105
[3] 周丽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51-152
[4] 莫美英,陈小玲,郑清淼等.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19-19,21
[5] 唐小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2):69-70
方法:将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记录其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满意度,同时将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未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时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手术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对照组。
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显著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值得在医院内部推广与实施。
关键词:安全 护理 手术室 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4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62-02
手术室是整个医院内部最为重要的治疗区域,承担着急诊、抢救、检查、治疗等多方面的职能 [1],且手术室内部一般流动人员比较大,相较其他科室而言,工作量比较大,且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复杂,极易导致意外事件产生 [2],因此,对手术室实施安全管理,对控制风险时间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整体安全水平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基于此,为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我院自2012年7月起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20例,女性260例;年龄在16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4.7)岁。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后手术室配置护理人员均为15名,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0到37岁之间,平均年龄(27.5±2.4)岁,其中中专2例,大专9例,本科4例。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方案。包括出入登记、手术器械的无菌管理、护理人员管理等。
观察组患者则在传统手术室管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①落实护理风险识别管理。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制定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风险防范培训,掌握护理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明确应急处理流程。②细分管理职能。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落实不同的护理管理责任,构建手术室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与管理,定期开展护理风险事件总结大会,整合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③制定有效的护理质量考核方案。确立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细化考核标准,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相关护理人员的绩效进行关联,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④规范手术安全审查方案。实施手术治疗前,必须核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手术相关器械进行核查,确保已完成常规消毒处理,手术过程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⑤制定护理安全记录规范与标准,严格记录手术室器械的清点情况、用药与无菌管理情况。⑥制定有效的风险应急处理方案,增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差错事故与患者满意度评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构成比(%)表示,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1年间共计发生安全风险事件3例,差错事故2例,整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对照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评价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一般手术室内部存在风险因素较大,病患数量比较多,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大,且技术要求严格,护理程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在安全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而护理安全机制的实施旨在通过对手术室管理方案进行改革与创新,尽可能降低手术室护理的安全与风险,进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获取患者的支持与信任 [4]。在本组研究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我院手术室安全风险事件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几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同时也证实,在手术室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显著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但同时还需重视对医院手术室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筛查,明确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强化对护理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安全管理意识。此外,还需严格落实医院内部的巡查工作,对手术室进行安全巡查,尽可能在及早的时间内发生安全问题,并制定应急预案,避免事故产生。
参考文献
[1] 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2] 吴锦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104-105
[3] 周丽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51-152
[4] 莫美英,陈小玲,郑清淼等.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19-19,21
[5] 唐小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