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可以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业目标,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高职院校推行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有利于使学生集中精力,激发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帮助新生渡过适应期,增强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业生涯规划;探索;研究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概述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人才成长的全新理念,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全新观念,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体现。
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根据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由于人在每个阶段处于不同的职业状况,因而各阶段面临不同的职业发展任务。大学时期正处在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任务,理论界提出了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概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对与其事业(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具体而言,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与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定的学业发展计划。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特点(1)独特性。每个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业生涯规划也是如此,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人生理想,为了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而展开的一个独特的学习过程。即使某些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有相似之处,实质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2)发展性。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作为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些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3)综合性。学业生涯规划是以学生角色的发展为主轴,同时也包括了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角色的发展。
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1)可行性原则。学业所谓可行性,就是所制定的学业生涯规划应切实可行,具有现实性、可能性与可操作性,每个阶段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应是科学、合理的,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2)可调节原则。生涯规划具有发展性的特点,不是孤立、静止的,应该能够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与学生个体主观条件的变化随时修正。(3)最优化原则。应力求做到身心和谐,使个人的性格、兴趣、知识和能力等与目标和谐统一,实现最优组合。(4)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学业生涯规划既要反映学生的共性问题,也要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职院校推行学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大多数高职学生面对众多必须由自己决定的选择往往不知所措,一部分学生目标模糊,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目标多变,今天觉得“专接本”有出路,明天又想多学点技能找工作。因此,制定学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与关键是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学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努力的依据,也是对学生的鞭策,可给学生一个看得见的彼岸,使学生看清使命,产生动力。随着学业生涯规划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学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学生的思想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面转变。学业规划为学生提供了完成学业的清晰途径,可使学生对自己学业的实现过程有清晰透彻的认识,进而产生信心、勇气,达到自我完善。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使学生集中精力,激发求知欲没有学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处于荒废和散乱之中,很容易陷入与学业无关的琐事中,虚度美好光阴、浪费青春。而学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可让学生明白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关系到未来目标的实现。因而可让学生重视现在,把握现在,集中时间、精力和资源于自己选定的学业,进而使学生更热衷于自己的校园生活。学业生涯规划可使学生心中的理想具体化,使其对学业的顺利完成做到心里有数,热情高涨。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的差距,高职学生中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较多,各门学科成绩不平衡的也较多。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有较高的期望值,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不少人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学业生涯规划相当于一个约束与激励机制,可让学生清楚自己各个阶段的目标,阶段性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原理、实验技能,有针对性地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学生在达到阶段性目标的时候,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的获得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实现下一个阶段性目标。学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现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新生渡过适应期,增强学习主动性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多种多样,既有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也有年龄偏小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同时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自卑感,再加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必定使新生面临很大的困惑与挑战。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一份有效的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及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缩短适应时间,尽早认识清楚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开始有目标、有计划的大学生活,而不是到快毕业了才开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从而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局面。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使高职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习自觉性。
高职学生制定学业生涯规划的六个步骤
学业生涯规划选定首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认定自己想干什么。兴趣是理想产生的基础,兴趣与成功几率呈明显的正相关。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所在感到模糊,甚至缺乏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进行学习。其次,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确定自己能干什么。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的表现,是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左右与支配人生命运的一种主导性的积极力量。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条件,所以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认定自己想干什么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和应该培养的能力。再次,分析未来,确定社会的需求是什么,着眼将来,预测趋势,避免盲目跟风。最热门的并非是最好的,要选择社会需要、又最适合自己优势的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与社会要求干什么结合起来。
学业生涯规划测试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应该符合以下标准:是本人热切希望的;本人乐意全身心投入;本人能够想象实现目标的情形;不违背法纪,不违背道德,不损人利己,对其他相关者公平;与长远规划及其他相关的阶段性目标没有矛盾和冲突。
学业生涯规划强化当学业生涯规划确定以后,很多学生或者拖拉不动或者立即行动,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有了学业生涯规划却不能实施或实施后不能持久,最终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业。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在制定学业生涯规划时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对学业规划的强化。强化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学业规划的执行者在执行之前充分运用想象,详细地罗列出实现学业规划的好处,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心态,进而增强动力,产生更大的执行力,确保学业生涯规划的成功。
学业生涯规划分解学业总目标制定出来以后,要能自上而下地分解,即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总学习目标——年度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月学习目标——周学习目标——日学习目标,将学业生涯规划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天,确保学业规划的严格执行。
学业生涯规划评估在实施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应及时地对环境和条件做出评价和估计,对执行的情况做出评估。由于现实生活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学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及时反省和修正学业目标,变更实施措施与计划。要做到定期评估,每年、每学期、每月、每日都要进行检查评估,进而分析遇到的障碍与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激励与惩罚激励措施可将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惩罚可以防止惰性的产生。因此,要制定出在实现阶段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完成目标怎样奖励自己,完不成目标怎样惩罚自己。
高职院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基于独特的教学环境和雄厚的实训实力,高职院校应持续、分阶段地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参照项目化教学的思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素质拓展为着力点,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涯,确定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学习,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班级、热爱学院。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名师领航报告可定期邀请学院名师、社会知名学者、知名教授举行报告会,让学生深刻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大师的魅力。报告的主讲者应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奋斗历程,并应针对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素质要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为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参照项目化教学思路,开展专业导师、辅导员跟踪指导学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要求高职教师参照项目化教学的思路,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与爱好的不同、能力的高低而因材施教。教师要引导高职学生发挥动手能力强的长处,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在专业技能上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同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弥补其不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高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优化学业生涯规划。
组织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大赛积极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大赛,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更有方向与动力,生活更加充实;可让学生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
组建班级成长互评组应以班级为主体建立成长互评机制,定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交流活动。将在前一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规划实施不很理想的部分学生集中起来,与部分规划实施较为成功的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正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斗志。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业生涯规划实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清主客观因素,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较为长远的认识,逐渐认清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优点及劣势与不足,确定学业奋斗目标。
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等活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舆论激励机制、活动激励机制、榜样激励机制、兴趣激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实现大学生学业生涯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陈亮.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
[3]李强,刘晓文.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J].教书育人,2006,(20).
作者简介:
王秋夜(1981—),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业生涯规划;探索;研究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概述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人才成长的全新理念,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全新观念,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体现。
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根据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由于人在每个阶段处于不同的职业状况,因而各阶段面临不同的职业发展任务。大学时期正处在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任务,理论界提出了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概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对与其事业(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具体而言,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与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定的学业发展计划。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特点(1)独特性。每个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业生涯规划也是如此,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人生理想,为了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而展开的一个独特的学习过程。即使某些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有相似之处,实质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2)发展性。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作为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些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3)综合性。学业生涯规划是以学生角色的发展为主轴,同时也包括了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角色的发展。
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1)可行性原则。学业所谓可行性,就是所制定的学业生涯规划应切实可行,具有现实性、可能性与可操作性,每个阶段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应是科学、合理的,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2)可调节原则。生涯规划具有发展性的特点,不是孤立、静止的,应该能够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与学生个体主观条件的变化随时修正。(3)最优化原则。应力求做到身心和谐,使个人的性格、兴趣、知识和能力等与目标和谐统一,实现最优组合。(4)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学业生涯规划既要反映学生的共性问题,也要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职院校推行学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大多数高职学生面对众多必须由自己决定的选择往往不知所措,一部分学生目标模糊,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目标多变,今天觉得“专接本”有出路,明天又想多学点技能找工作。因此,制定学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与关键是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学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努力的依据,也是对学生的鞭策,可给学生一个看得见的彼岸,使学生看清使命,产生动力。随着学业生涯规划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学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学生的思想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面转变。学业规划为学生提供了完成学业的清晰途径,可使学生对自己学业的实现过程有清晰透彻的认识,进而产生信心、勇气,达到自我完善。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使学生集中精力,激发求知欲没有学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处于荒废和散乱之中,很容易陷入与学业无关的琐事中,虚度美好光阴、浪费青春。而学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可让学生明白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关系到未来目标的实现。因而可让学生重视现在,把握现在,集中时间、精力和资源于自己选定的学业,进而使学生更热衷于自己的校园生活。学业生涯规划可使学生心中的理想具体化,使其对学业的顺利完成做到心里有数,热情高涨。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的差距,高职学生中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较多,各门学科成绩不平衡的也较多。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有较高的期望值,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不少人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学业生涯规划相当于一个约束与激励机制,可让学生清楚自己各个阶段的目标,阶段性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原理、实验技能,有针对性地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学生在达到阶段性目标的时候,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的获得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实现下一个阶段性目标。学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现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新生渡过适应期,增强学习主动性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多种多样,既有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也有年龄偏小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同时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自卑感,再加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必定使新生面临很大的困惑与挑战。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一份有效的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及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缩短适应时间,尽早认识清楚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开始有目标、有计划的大学生活,而不是到快毕业了才开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从而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局面。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使高职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习自觉性。
高职学生制定学业生涯规划的六个步骤
学业生涯规划选定首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认定自己想干什么。兴趣是理想产生的基础,兴趣与成功几率呈明显的正相关。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所在感到模糊,甚至缺乏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进行学习。其次,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确定自己能干什么。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的表现,是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左右与支配人生命运的一种主导性的积极力量。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条件,所以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认定自己想干什么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和应该培养的能力。再次,分析未来,确定社会的需求是什么,着眼将来,预测趋势,避免盲目跟风。最热门的并非是最好的,要选择社会需要、又最适合自己优势的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与社会要求干什么结合起来。
学业生涯规划测试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应该符合以下标准:是本人热切希望的;本人乐意全身心投入;本人能够想象实现目标的情形;不违背法纪,不违背道德,不损人利己,对其他相关者公平;与长远规划及其他相关的阶段性目标没有矛盾和冲突。
学业生涯规划强化当学业生涯规划确定以后,很多学生或者拖拉不动或者立即行动,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有了学业生涯规划却不能实施或实施后不能持久,最终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业。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在制定学业生涯规划时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对学业规划的强化。强化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学业规划的执行者在执行之前充分运用想象,详细地罗列出实现学业规划的好处,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心态,进而增强动力,产生更大的执行力,确保学业生涯规划的成功。
学业生涯规划分解学业总目标制定出来以后,要能自上而下地分解,即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总学习目标——年度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月学习目标——周学习目标——日学习目标,将学业生涯规划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天,确保学业规划的严格执行。
学业生涯规划评估在实施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应及时地对环境和条件做出评价和估计,对执行的情况做出评估。由于现实生活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学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及时反省和修正学业目标,变更实施措施与计划。要做到定期评估,每年、每学期、每月、每日都要进行检查评估,进而分析遇到的障碍与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激励与惩罚激励措施可将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惩罚可以防止惰性的产生。因此,要制定出在实现阶段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完成目标怎样奖励自己,完不成目标怎样惩罚自己。
高职院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基于独特的教学环境和雄厚的实训实力,高职院校应持续、分阶段地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参照项目化教学的思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素质拓展为着力点,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涯,确定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学习,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班级、热爱学院。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名师领航报告可定期邀请学院名师、社会知名学者、知名教授举行报告会,让学生深刻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大师的魅力。报告的主讲者应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奋斗历程,并应针对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素质要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为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参照项目化教学思路,开展专业导师、辅导员跟踪指导学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要求高职教师参照项目化教学的思路,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与爱好的不同、能力的高低而因材施教。教师要引导高职学生发挥动手能力强的长处,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在专业技能上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同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弥补其不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高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优化学业生涯规划。
组织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大赛积极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大赛,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更有方向与动力,生活更加充实;可让学生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
组建班级成长互评组应以班级为主体建立成长互评机制,定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交流活动。将在前一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规划实施不很理想的部分学生集中起来,与部分规划实施较为成功的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正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斗志。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业生涯规划实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清主客观因素,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较为长远的认识,逐渐认清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优点及劣势与不足,确定学业奋斗目标。
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等活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舆论激励机制、活动激励机制、榜样激励机制、兴趣激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实现大学生学业生涯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陈亮.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
[3]李强,刘晓文.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J].教书育人,2006,(20).
作者简介:
王秋夜(1981—),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