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体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198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就如何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观察
  在生物实验中,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提出看法,进行讨论。
  二、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存在的问题
  1、观察目的不明确和兴趣指向偏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较明显,注意力往往与兴趣、好奇心联系在一起,若注意力不集中,分不清主次,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故而出现看热闹,最后用别人或课本的结论或凭空想象替代自己的观察。如有的学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甚至有的把自己的头发、指甲、餐巾纸都拿来观察。在观察永久装片时也主要去欣赏染色标本的色彩。
  2、观察的准确性和敏锐性较差。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操作,如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草履虫活体的生理活动,观察者要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锐性。但学生在观察细胞结构时,往往看到了气泡就以为是细胞,看到显微镜上的异物还说是变形虫,或看到了细胞就得意忘形,不再进一步的观察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了。
  3、观察仅停留在知觉水平上,缺乏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考性。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能力,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是复杂的,观察中应勤于思考,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许多学生常常把观察与思维割裂开来,不善于明辨主次是非。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时,看到了红细胞就完了,也不管它的分布多少看得清楚不更不用说区别比较一下,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围绕实验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的,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研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观察的定向性就是要强化有意注意,以消除无意注意的影响,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如在观察和血涂片时,要求学生要观察到红细胞及白细胞,强调注意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没细胞核,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看到血小板等。
  2、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观察的有序性是指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的编排首先必须注意到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只有依据前后顺序,顺理成章地进行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编排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反之,就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先要求学生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认识种子的形态,进而用放大镜观察胚的各部分的位置,分辨胚芽、胚轴、和胚根,在解剖观察时花的结构时,要求学生由外向内各个解剖。
  3、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观察只能起到接受信息的作用,人脑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中,既有本质的信息,也有大量非本质的信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选加工,抽取其本质的部分,这就要求观察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学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锻炼。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时已经区别了,但为了巩固知识还要用动植物挂图加以对比便于记牢。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各自的特征就容易掌握了。
  4、通过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实验室中做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学生学习的课堂决不单纯是实验室。所以常常让学生把实验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认识进行比较,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探索事物的本质。例如应用水培法研究缺少矿质元素对植物体的影响这一实验时,让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实验所需药品,通过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需要。由于植物的生理症状是逐渐产生的,为此实验需要延续一个多月,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做好观察记录。课内让参加实践的同学介绍实验整个过程。老师强调学生对各幼苗大小、叶形、叶色、叶片数目、根系大小等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此实验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耐心和观察能力,同时也深深地懂得植物在生長过程中需要各种元素。这样,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为今后能敏锐、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一切事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5、让生物实验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当学习细胞吸水一节时,让学生用一段红苕或萝卜,中间挖一个洞分别放入盐水、清水两小时后,有什么现象,学生能准确的答出细胞吸水的原理。又说了生活中的盐拌萝卜丝、糖拌番茄也是这个道理。当学习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知识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并能准确得出结论。在上蒸腾作用时,列举了农村里栽树、栽竹子为什么要剪去一部分枝条或叶的道理,同学们对这些非常有兴趣,这样把他们以前的感性知识上升到了理性知识。在上植物资源一节时,利用第二课堂给学生播放光盘后,让学生调查、收集、查找资料,然后写一篇增强环保意识方面的小论文。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开发了学生智能。
  总之,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是生物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
其他文献
会议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景;提出和发现问题;猜想结论,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六方面简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实验活动  【关键词】创设提出猜想设计分析展示  一、创设情景  在探究性活动中首先有要营造一个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的氛围,现在的许多学生常常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课,在老师的点拨下被动的去思考,按课本的要求或老师的布置一步一步地去做实验,缺乏主
会议
每次考试过后,安排一次试卷评讲课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已经独立答过卷,经过独立思考分析、印象深刻。试卷评讲课上教师如果从头到尾讲一遍,时间不够;学生认为答对的,不认真听,讲评到他错的地方,又不懂得听;不分轻重缓急,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共鸣。笔者在长期物理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统计好答卷情况,做好评讲课的准备  评讲课贵在有的放矢,为此要根据不同题型做不同的统
在物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容易听懂、看懂,而做题难的现状,因此,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习题课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工作不断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渠道。如何把习题训练的盲目变为目标明确,把杂乱变为目的有序,把过量变为适量,把单调变为形式多样,把简单重复变为针对性强,这是新课程背景下习题教学研究的一个极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课题。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习题教学,
教师应该充分的挖掘和研究教材,充分发挥它的美育功能,把其美的一面呈现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在物理中欣赏美、享受美和追求美,促进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和挑战。  一、物理之美,无处不在  物理教育中更多的美学因素存在与物理本身的知识体系里,物理学反映的是科学的真,科学的真又表现出科学的美。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因而物理知识首先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