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品用胶囊”进行了曝光。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早在今年1月就印发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医药企业落实药品安全责任,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药品安全风险。可是为何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仍然频繁曝光?为何国家三令五申下仍有不法商贩铤而走险?其中凸显的问题,值得社会各界人士深思。
■ 令人麻木的事件始末
药用胶囊作为药品辅料,主要是供应药厂生产各种胶囊类的药品。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如果没有这次央视的曝光,许多读者可能都不认识“岙”这个字。然而,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小镇,有着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可谓是名符其实的胶囊之乡。
就在这个名符其实的胶囊之乡,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这里胶囊的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药用胶囊的主要原料是明胶,因此胶囊价格差距悬殊应该和明胶原料有着很大的关系。深入了解后发现低价明胶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一种河北、江西产的价格非常低廉的“蓝皮”作为原料,用这种“蓝皮”加工的明胶,业内俗称其为“蓝皮胶”。
像所有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的那样,在某加工厂的空地上,堆放着各种各样,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碎皮,而这种碎皮正是“蓝皮”,其实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每吨只要几百元。食用明胶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生产食用明胶。然而在河北、江西两地,这种使用鞣制后的皮革废料“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采用白袋子包装作掩护,通过隐秘的销售链条,最后流入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部分胶囊加工厂,冒充食用明胶,生产加工药用胶囊。对白袋子明胶进行检测后发现,其铬含量为103.64 mg/kg,按照国家标准中铬含量不得超过2mg/kg的规定,这种明胶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50多倍。
按照企业全覆盖、品种全覆盖、产品批次随即抽样的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范围内对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117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抽验了941批药用胶囊,检出15家企业74批胶囊铬超标,不合格率为7.9%。其中,浙江9家,河南2家,四川2家,重庆2家。
■ “柠檬市场”遍布中国
为何食品、药品乃至其他商品中,存在着诸如毒胶囊、染色馒头这般的毒瘤,虽屡禁却仍不止,难以根除?在此,我们引入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模型——柠檬市场,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也称次品市场或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甚至消失,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到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柠檬市场的存在,是由于交易的一方并不知道商品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来判断平均质量,由于难以分清商品好坏,因此也只愿意付出平均价格。由于商品有优有劣,对于平均价格而言,提供优质商品自然就要吃亏,提供劣质商品便可从中获益。于是优质商品便会逐步退出市场,最后就只剩下劣质商品。在这个情况下,消费者便会认为市场上的商品都是次品,就算面对一件价格较高的优质商品时,都会持怀疑态度,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最后还是选择劣质商品,这就是柠檬市场的表现。
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柠檬市场效应,我们以二手车市场为例,假设市场中好车与坏车并存,每100辆二手车中有50辆质量较好的、50辆质量较差的,质量好的车价值为30万元,质量差的价值在10万元。二手车市场的特性是卖方知道自己的车是好是坏,但是买方在买卖交易时无法或难以分辨。当买方无法确定车子好坏时,聪明的卖方宣称自己的车是“好车”一定是最好的策略。但是买方真的会以好车的价格问卖方买车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买方知道存在一半的几率买到坏车,因此最高只愿出平均价20万。不幸的事情开始发生了,拥有好车的车主开始惜售,宁愿留下自用,也不愿意忍痛割爱,因此好车逐渐退出市场。
在我国,诸如就业歧视问题、塑料原料及回料市场、上文中提到的毒胶囊、最近发生的农药绿茶等等问题,都是柠檬市场的表现。当整个行业都在追逐低成本,从而不惜以劣充优的时候,任何企图打破僵局的企业,都有可能失去整个市场。柠檬市场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其凸出,送检时采用优质原料,量产时则采取各种偷工减料的方法,降低成本赢得市场,这几乎成为整个制造业的潜规则。当柠檬市场成为整个市场的大环境时,当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采用廉价次品原料进行生产销售时,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频现,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 信息对称,重拾诚信
要削减信息不对称,沟通是唯一的手段,由于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以取得信息。此外,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别人提供信息的真伪,只好借着“对方是否诚实”来间接地解读对方所提供的信息。因此,“诚信”这种人性中的道德,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工具”。所以,充分有效的沟通是削减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方式,一些机构甚至因沟通的需要而产生,如大众传播、公关中介公司等“信息经济产业”,都是在减轻信息不完整所造成的问题。
以股票市场为例,由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基础就是信息,投资者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如果不知道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产品的竞争力和公司管理层的变动等信息,投资者就很难确定自己购买的公司股票真正价值,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易。因此,《证券法》和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要充分披露信息,禁止内部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从而尽量使信息不对称减少到最低程度,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再次回归到本文的主题上来,食品药品安全是关乎性命的民生大事,由不得柠檬市场从中作祟。笔者认为,政府应当从法律、政策等多方面着手,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对从劣的不良商家予以严惩。此外,目前媒体将精力放在各种食品药品安全丑闻的曝光,从表面上看无可厚非。但是从长远来看,起到大众传播作用的媒体应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彰敢于挑战柠檬市场的优秀企业上,起到带头的模范作用,重拾消费者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引导人民群众购买安心放心的产品。这样,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药品安全,乃至提高整个制造业制造水平的民生大事。
■ 令人麻木的事件始末
药用胶囊作为药品辅料,主要是供应药厂生产各种胶囊类的药品。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如果没有这次央视的曝光,许多读者可能都不认识“岙”这个字。然而,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小镇,有着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可谓是名符其实的胶囊之乡。
就在这个名符其实的胶囊之乡,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这里胶囊的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药用胶囊的主要原料是明胶,因此胶囊价格差距悬殊应该和明胶原料有着很大的关系。深入了解后发现低价明胶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一种河北、江西产的价格非常低廉的“蓝皮”作为原料,用这种“蓝皮”加工的明胶,业内俗称其为“蓝皮胶”。
像所有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的那样,在某加工厂的空地上,堆放着各种各样,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碎皮,而这种碎皮正是“蓝皮”,其实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每吨只要几百元。食用明胶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生产食用明胶。然而在河北、江西两地,这种使用鞣制后的皮革废料“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采用白袋子包装作掩护,通过隐秘的销售链条,最后流入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部分胶囊加工厂,冒充食用明胶,生产加工药用胶囊。对白袋子明胶进行检测后发现,其铬含量为103.64 mg/kg,按照国家标准中铬含量不得超过2mg/kg的规定,这种明胶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50多倍。
按照企业全覆盖、品种全覆盖、产品批次随即抽样的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范围内对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117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抽验了941批药用胶囊,检出15家企业74批胶囊铬超标,不合格率为7.9%。其中,浙江9家,河南2家,四川2家,重庆2家。
■ “柠檬市场”遍布中国
为何食品、药品乃至其他商品中,存在着诸如毒胶囊、染色馒头这般的毒瘤,虽屡禁却仍不止,难以根除?在此,我们引入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模型——柠檬市场,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也称次品市场或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甚至消失,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到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柠檬市场的存在,是由于交易的一方并不知道商品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来判断平均质量,由于难以分清商品好坏,因此也只愿意付出平均价格。由于商品有优有劣,对于平均价格而言,提供优质商品自然就要吃亏,提供劣质商品便可从中获益。于是优质商品便会逐步退出市场,最后就只剩下劣质商品。在这个情况下,消费者便会认为市场上的商品都是次品,就算面对一件价格较高的优质商品时,都会持怀疑态度,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最后还是选择劣质商品,这就是柠檬市场的表现。
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柠檬市场效应,我们以二手车市场为例,假设市场中好车与坏车并存,每100辆二手车中有50辆质量较好的、50辆质量较差的,质量好的车价值为30万元,质量差的价值在10万元。二手车市场的特性是卖方知道自己的车是好是坏,但是买方在买卖交易时无法或难以分辨。当买方无法确定车子好坏时,聪明的卖方宣称自己的车是“好车”一定是最好的策略。但是买方真的会以好车的价格问卖方买车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买方知道存在一半的几率买到坏车,因此最高只愿出平均价20万。不幸的事情开始发生了,拥有好车的车主开始惜售,宁愿留下自用,也不愿意忍痛割爱,因此好车逐渐退出市场。
在我国,诸如就业歧视问题、塑料原料及回料市场、上文中提到的毒胶囊、最近发生的农药绿茶等等问题,都是柠檬市场的表现。当整个行业都在追逐低成本,从而不惜以劣充优的时候,任何企图打破僵局的企业,都有可能失去整个市场。柠檬市场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其凸出,送检时采用优质原料,量产时则采取各种偷工减料的方法,降低成本赢得市场,这几乎成为整个制造业的潜规则。当柠檬市场成为整个市场的大环境时,当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采用廉价次品原料进行生产销售时,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频现,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 信息对称,重拾诚信
要削减信息不对称,沟通是唯一的手段,由于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以取得信息。此外,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别人提供信息的真伪,只好借着“对方是否诚实”来间接地解读对方所提供的信息。因此,“诚信”这种人性中的道德,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工具”。所以,充分有效的沟通是削减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方式,一些机构甚至因沟通的需要而产生,如大众传播、公关中介公司等“信息经济产业”,都是在减轻信息不完整所造成的问题。
以股票市场为例,由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基础就是信息,投资者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如果不知道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产品的竞争力和公司管理层的变动等信息,投资者就很难确定自己购买的公司股票真正价值,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易。因此,《证券法》和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要充分披露信息,禁止内部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从而尽量使信息不对称减少到最低程度,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再次回归到本文的主题上来,食品药品安全是关乎性命的民生大事,由不得柠檬市场从中作祟。笔者认为,政府应当从法律、政策等多方面着手,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对从劣的不良商家予以严惩。此外,目前媒体将精力放在各种食品药品安全丑闻的曝光,从表面上看无可厚非。但是从长远来看,起到大众传播作用的媒体应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彰敢于挑战柠檬市场的优秀企业上,起到带头的模范作用,重拾消费者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引导人民群众购买安心放心的产品。这样,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药品安全,乃至提高整个制造业制造水平的民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