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职业农民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三类,即农户(包括普通农民和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企业。从实践来看,农户的优势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在于组织和服务农户,公司企业的优势在于资本、管理和农产品加工销售。应该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既能促进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又能确保农民平等参与进程和公平分享成果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必须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当前,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已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遇到严峻的现实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创造条件让职业农民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好“挑大梁”作用。
  1.职业农民培育的定位
  所谓职业农民,就是农民在阶层分化消亡的过程中,那些自愿把经营农业生产作为一种职业,并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农民。职业农民是观念新的农民,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职业农民是有目标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农民是有知识的农民,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农民是有道德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职业农民是有组织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民主法制素质。而现阶段,在农村作为生产关键要素之一的农业劳动力素质明显不适应这种形势变化。据调查,目前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超过55%,初中文化不足40%,高中文化不足5%,大专以上仅占0.2%,参加过专门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0%。务农劳动力素质不高,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投入过高、产出较低,农业竞争力不强。所以培育职业农民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定位职业农民呢?从以下几点分析:
  1.1 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尽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农民的职业属性。
  1.2 提升农业的吸引力 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尽快使农业生产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使传统农业变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农业,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1.3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培育现代农业“接班人”。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1.4加大对职业农民的政策支持 探索建立职业农民认证制度,发放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分级建立职业农民数据库。对经过认证的职业农民,定期开展农技、经营、管理等培训,着力提高科技素质、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财政补助和贷款支持。抓紧研究制定对职业农民专项扶持政策,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
  2.如何培育职业农民
  2.1确立土地流转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制度 只有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确立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营造职业农民存在和生存的法律环境。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农民土地流转机制对工商资本或承包大户的雇工农业不具备可持续性。主要原因:一是高地租难以保证粮食生产的正常进行;二是雇工的高成本增加了农业经营者的风险。因此,必须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使之有利于家庭农场的形成。
  2.2充分的社会尊重 农业如何增加对农民的吸引力,除了收入的原因,农民社会地位低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重要原因。因此给农民充分的社会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需要综合措施,首先是经济收入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要通过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政府的扶持得以实现;其次是生活环境的改善,要推动城乡一体化,把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使农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建设美丽乡村。
  2.3系统的学习条件 新型职业农民难以自然形成,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专门的教育培养,这是由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责任所决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要接受全面系统的农业教育,而不是片面的专题教育或零散的技术培训。需要专门的培训机构针对职业农民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为职业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有效的培训与教育服务。可以优先培育50岁左右的承包大户和专业户,他们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营经验,对农业、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他们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利于农业文化传承,也有利于农业后继者的培养。
  2.4城乡人才双向流动 新型职业农民来源可以是多元化的,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城市市民的同时,也要鼓励城镇人才到农村经营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真正实现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农村彻底融入城镇,可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提供空间;只有鼓励和支持致力于从事农业的人才到农村创业,农业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3.重点选择培养对象和普及培训相结合
  要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务农农民的结构变化和农村人口的整体状况,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意愿、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重点培养。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目前农村务农农民出现整体年龄偏大、素质结构性下降问题,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青年是当前接受并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引领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依靠,亟需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据调查,务农农民中,18~35岁的占25.3%,这部分人员文化程度较高、思想观念超前、务农意愿稳定,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创业扶持,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近几年,由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农产品价格上扬,务农效益提高,农民工返乡趋势明显,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返乡农民工利用打工增长的见识、本领和获得的资金、信息,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据调查,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在农业领域创业的占28.3%。牵头创立了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正成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推动力量。返乡农民工思想理念先进、创业欲望强烈、经济实力较强,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政策引导和创业扶持,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后备劳动力不想务农、不爱务农、不会务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要吸引他们留在农村,要通过免费培训、政策扶持,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一部分农村青年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未来农业发展储备、留住人才,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在培育重点对象的同时,按照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技能服务行业人员开展规范性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这是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中需要强化的培训方式。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将越来越明显。所以,必须要适应这种需求,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主要是面向种植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等农业生产经营大户,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加大普及性培训仍然是覆盖面最广、农民获取信息最多、培训成本最低、便于经常开展的有效培育方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要把普及性培训作为重要方式,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种简便易行管用的方式,组织专家教授、推广人员、培训教师结合农时季节,进行现场咨询、田间培训、入户指导。同时发挥好电视宣传、手机网络、科技书屋等现代传播方式,将新品种、新技术及时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寒门难出贵子”的言论充斥网络,不少人对通过教育实现寒门子弟的阶层跃升和命运改变产生了较大怀疑,但仍有很多寒门学子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社會适当的帮扶,也实现了和城镇学生一样的大学梦。  可是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只是寒门子弟改写命运的敲门砖,要实现从寒门学子到寒门贵子的华丽变身,我认为他们还要在以下三方面努力:心神笃定,不为时惑;专业立身,不随大流;反哺社会,不忘初心。寒门子弟志
教育部要求家长和学生观看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但节目延迟播出并播了13分钟培训辅导机构的广告,引起家长吐槽和不满,随后央视发出道歉声明。《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参与制作,发文指定全国中小学生和家长必须收看的公益节目,央视借着《开学第一课》的机会,让众多培训、辅导机构广告相继登场,实现流量商业变现,显而易见偏离了公益轨道,走上了捞金的道路,有失节目的初心,也与教育部的精神相悖,更误导广大学生和家长。
滴灌是将过滤后的低压水通过专门的管道及设备输送到灌溉地段,并缓慢而均匀地对作物进行滴注的一种农田灌溉方法,在各种灌溉方法中,滴灌是最节水的。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用水的日趋匮乏,农业生产受到严峻挑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滴灌带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滴灌技术在普通作物上的应用。本文着重分析滴灌技术在棉花栽培中的应用。  1.滴灌技术的优点 
钢结构基坑建设是我国建筑工程目前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为了提升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性,需要加强注浆治理方面的技术应用.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首先讲述了注浆治理
钢结构屋面渗漏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有效做好该部位防水施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金华站货场搬迁工程为例,针对屋面常见渗漏点进行原因分析,从物资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