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是人们饮食中常见的蔬菜种类之一。在食用中的口感十分爽脆,食用具有一定的美容瘦身功效,因此十分受大众的喜爱。当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黄瓜作为需求较大的蔬菜,在市场销售中对其质量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在黄瓜种植时的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对其在种植过程中所发生的病虫害展开研究,以此提出有效的防治技术应用,促进黄瓜质量的提升。
黄瓜属葫芦目葫芦科植物,作为市场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在销售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在种植中当果实成熟之后是以长圆形、圆柱形等形态为主,成熟之后表面为黄绿色,且表面粗糙。种植时的种子较小,为狭卵形,颜色为白色,没有边缘。在种植与生长中遍布我国各地区。随着社会发展下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大,市场中对黄瓜的需求也在增长,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促进产量提升的同时保证生产质量。
1黄瓜种植技术要点
1.1选种与育苗
为保证所种植出的黄瓜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在种子的选择环节十分重要。现阶段,我国在黄瓜的种植中,经过实践经验所得,有较好质量黄瓜为津春3号、新泰密刺等品种,这些品种在种植过程中经过了长期的检验,对温度的承受力较强,无论高低温下生存能力極强,对温度的抵抗程度与忍耐度较高,在当前环境下进行种植十分有利。在育种之前,需要温烫已结穗的种子,经过该方式的处理,对种子进行催芽播撒,之后将种子放置在营养土与锯末之间进行育苗。嫁接过程中,应该尽量以腹切方法为主,能够更好的保证黄瓜质量。
1.2处理幼苗
幼苗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借助化学药品的使用。黄瓜在嫁接苗中如果有2个叶片长出,应该适当喷洒乙烯溶液,以此激发雌花的增长数量,实现黄瓜种植时的高产目的。幼苗经过精心的培育会呈现更好的生长状态,当幼苗生长出现3个叶片,可以实施移苗。在移苗之后,要严格控制黄瓜苗的环境温度,生长期间要长期处于较高温度之下,当幼苗生长趋于稳定可以适当降温。
1.3整地与播种
在实施中的步骤较简单,主要是根据实际种植情况与种植经验相结合所展开。早春时期黄瓜的种植在3月中旬,晚秋黄瓜的种植在8月末、9月初,黄瓜在种植时对土壤的营养要求较高,为此需要在种植过程中适当进行施肥整地。在施肥后应该用地膜将种苗覆盖保护,确保土壤中的肥水不会蒸发。
1.4确定种植时间
黄瓜对种植时间十分重要,关系到幼苗在种植后的成活几率。每年3月份是最适合的种植时期,地表温度最为适宜,在该时间前一个月内应该及时将种植地松土、同时施肥与烤地等处理工作,当土地肥力与温度等多条件因素负荷种植要求可以展开定植。黄瓜定植过程中对苗间的距离要求为30厘米、行距离要求为60厘米。
1.5温度与肥水
黄瓜种植过程中要对种植环境、温度与肥水做到严格的把控。幼苗嫁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处于28~32℃,高于35℃,要及时解除环境的封闭性,使其逐渐降低至适宜温度。定植阶段之后,对地膜进行清除,能够保证黄瓜的生长处于适宜温度。黄瓜结果之后需要追肥,肥料是以尿素与钾肥为主。黄瓜生长中叶片达到12片时,则需要适当浇水,每天2次,保证黄瓜在生长中水分的充足。结果时期同样需要浇水,保证黄瓜茎叶部位具有一定的韧性。
2黄瓜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1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开花阶段,对幼瓜与茎叶进行侵染,花瓣枯萎掉落最为明显的发病特征。病发的过程中,雌花花瓣会出现溃烂情况,以水渍状作为常见,同时会有灰褐色的霉层存在;幼瓜感染之后生长状态会停止,最终出现变软等情况,逐渐发展至腐烂与萎缩,因此该病同样被称为烂果病。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受低温高湿所影响,对幼苗的光照不足所导致。在该病的处理中,首先需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将病体部位清除。收获期之后拔除病秧,同时对土地进行深翻,至少20厘米,之后将消毒剂喷洒在土壤上,消毒需要覆盖的新高脂膜,避免存在感染源。之后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保证通风的良好性,对温度、水量采取科学的控制,阴雨天严禁浇水,避免发生冻害。
2.2黄瓜黑斑病
黄瓜黑斑病的发病部位是以叶片的中下部分为起始,之后逐渐向上感染。叶片发生病斑的形状主要是以圆形或不规则形为主,发病部位呈现黄褐色,叶片背部所出现的病斑形状是水渍状,会呈现绿色晕圈。该病的发生原因是在生长过中,温度与湿度过高,且雨水浇灌等情况导致病情扩大。针对该问题,首先应该采取轮作制度,种子的选择应该以抗病性较高为主,适当对种植地进行施肥。
2.3黄瓜潜叶蝇病
潜叶蝇病作为常见的虫害,在染病之后,幼虫会将植株叶片啃食,痕迹多是以蜿蜒状为主,叶片呈现出的病斑具有不规则性。病情加深后叶脉会出现淡褐色的角形病斑。针对该病的防治可以通过在种植区域内放置寄生蜂,能够有效遏制潜叶蝇。严重情况下应该及时采取农药喷洒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黄瓜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较多,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通过对病虫害种类的确定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与科学的种植技术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实现黄瓜高产量的种植目的,同时确保生产质量。
(作者单位:150100
黄瓜属葫芦目葫芦科植物,作为市场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在销售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在种植中当果实成熟之后是以长圆形、圆柱形等形态为主,成熟之后表面为黄绿色,且表面粗糙。种植时的种子较小,为狭卵形,颜色为白色,没有边缘。在种植与生长中遍布我国各地区。随着社会发展下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大,市场中对黄瓜的需求也在增长,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促进产量提升的同时保证生产质量。
1黄瓜种植技术要点
1.1选种与育苗
为保证所种植出的黄瓜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在种子的选择环节十分重要。现阶段,我国在黄瓜的种植中,经过实践经验所得,有较好质量黄瓜为津春3号、新泰密刺等品种,这些品种在种植过程中经过了长期的检验,对温度的承受力较强,无论高低温下生存能力極强,对温度的抵抗程度与忍耐度较高,在当前环境下进行种植十分有利。在育种之前,需要温烫已结穗的种子,经过该方式的处理,对种子进行催芽播撒,之后将种子放置在营养土与锯末之间进行育苗。嫁接过程中,应该尽量以腹切方法为主,能够更好的保证黄瓜质量。
1.2处理幼苗
幼苗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借助化学药品的使用。黄瓜在嫁接苗中如果有2个叶片长出,应该适当喷洒乙烯溶液,以此激发雌花的增长数量,实现黄瓜种植时的高产目的。幼苗经过精心的培育会呈现更好的生长状态,当幼苗生长出现3个叶片,可以实施移苗。在移苗之后,要严格控制黄瓜苗的环境温度,生长期间要长期处于较高温度之下,当幼苗生长趋于稳定可以适当降温。
1.3整地与播种
在实施中的步骤较简单,主要是根据实际种植情况与种植经验相结合所展开。早春时期黄瓜的种植在3月中旬,晚秋黄瓜的种植在8月末、9月初,黄瓜在种植时对土壤的营养要求较高,为此需要在种植过程中适当进行施肥整地。在施肥后应该用地膜将种苗覆盖保护,确保土壤中的肥水不会蒸发。
1.4确定种植时间
黄瓜对种植时间十分重要,关系到幼苗在种植后的成活几率。每年3月份是最适合的种植时期,地表温度最为适宜,在该时间前一个月内应该及时将种植地松土、同时施肥与烤地等处理工作,当土地肥力与温度等多条件因素负荷种植要求可以展开定植。黄瓜定植过程中对苗间的距离要求为30厘米、行距离要求为60厘米。
1.5温度与肥水
黄瓜种植过程中要对种植环境、温度与肥水做到严格的把控。幼苗嫁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处于28~32℃,高于35℃,要及时解除环境的封闭性,使其逐渐降低至适宜温度。定植阶段之后,对地膜进行清除,能够保证黄瓜的生长处于适宜温度。黄瓜结果之后需要追肥,肥料是以尿素与钾肥为主。黄瓜生长中叶片达到12片时,则需要适当浇水,每天2次,保证黄瓜在生长中水分的充足。结果时期同样需要浇水,保证黄瓜茎叶部位具有一定的韧性。
2黄瓜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1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开花阶段,对幼瓜与茎叶进行侵染,花瓣枯萎掉落最为明显的发病特征。病发的过程中,雌花花瓣会出现溃烂情况,以水渍状作为常见,同时会有灰褐色的霉层存在;幼瓜感染之后生长状态会停止,最终出现变软等情况,逐渐发展至腐烂与萎缩,因此该病同样被称为烂果病。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受低温高湿所影响,对幼苗的光照不足所导致。在该病的处理中,首先需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将病体部位清除。收获期之后拔除病秧,同时对土地进行深翻,至少20厘米,之后将消毒剂喷洒在土壤上,消毒需要覆盖的新高脂膜,避免存在感染源。之后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保证通风的良好性,对温度、水量采取科学的控制,阴雨天严禁浇水,避免发生冻害。
2.2黄瓜黑斑病
黄瓜黑斑病的发病部位是以叶片的中下部分为起始,之后逐渐向上感染。叶片发生病斑的形状主要是以圆形或不规则形为主,发病部位呈现黄褐色,叶片背部所出现的病斑形状是水渍状,会呈现绿色晕圈。该病的发生原因是在生长过中,温度与湿度过高,且雨水浇灌等情况导致病情扩大。针对该问题,首先应该采取轮作制度,种子的选择应该以抗病性较高为主,适当对种植地进行施肥。
2.3黄瓜潜叶蝇病
潜叶蝇病作为常见的虫害,在染病之后,幼虫会将植株叶片啃食,痕迹多是以蜿蜒状为主,叶片呈现出的病斑具有不规则性。病情加深后叶脉会出现淡褐色的角形病斑。针对该病的防治可以通过在种植区域内放置寄生蜂,能够有效遏制潜叶蝇。严重情况下应该及时采取农药喷洒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黄瓜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较多,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通过对病虫害种类的确定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与科学的种植技术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实现黄瓜高产量的种植目的,同时确保生产质量。
(作者单位:1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