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性作为社会学中的一种文化属性,有着特殊的理论构建与思想体系,与各方面相互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在舞蹈的世界中,女性以肢体的表现与情感的表达更与舞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形象。本文以古典舞《庭院深深》和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为切入口,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同时,也将古典舞与现代舞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类比,旨在分析古典舞与现代舞对女性形象表现的不同之处,从而为今后更好地解读、编创女性题材作品提供一种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古典舞;现代舞;女子形象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72-2
女性作为社会学中的一种文化属性,有着特殊的理论构建与思想体系,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各方面相互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在舞蹈的世界里,女性作为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和表现者,更是与不同的舞种相依相生,塑造了一个个或喜、或悲、或勇、或怜的生动形象。但不同舞种又因文化语境与动作属性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表现含义,可谓“合”而“不同”,古典舞《庭院深深》与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即是其中之一。
一、古典舞与现代舞女性表现的“合和相生”
从宏观上看,无论是充满传统古典气息的古典舞,还是张扬个性、充满时代感的现代舞,它们在舞蹈的语境里可以说都无一例外地找到了共同的文化支点——女性,并穿越时空和文化的枷锁,找寻到它们共同的表现点——女性的内心。如果说古典舞《庭院深深》表现的是一个在封建时代中被男权社会压制着、潜在深闺中渴望挣脱、企盼自我飞翔的女性,那么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则塑造的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世俗、压力操纵下渴望自由、想要飞翔的女性。又如古典舞《胭脂扣》与现代舞《雷和雨》中繁漪的“不谋而合”:《胭脂扣》塑造了一个风尘女子对爱的真诚与渴望,《雷和雨》中的繁漪则表现了一个女人在一段“畸形恋”中对真爱的执著与渴望。这些形态不同、时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女性,却在舞蹈这种“无声的言说”中表达了她们相同的心声,展现了她们相同的愿望。古典舞和现代舞,都是通过女人这一形象来传达女性的一种状态,或忧愁、或悲伤、或伟大、或乖巧……进而通过对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的剖析来展现不同女性的相同心理,“合和相生”,使其共同达到关注女性、展现女性的思想目的。
二、古典舞与现代舞女性表现的“合而不同”
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古典舞与现代舞在女性形象的表现上可谓“合和相生”,但微观揣摩下,不难发现二者其实是“合而不同”。试以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选择对象不同
一般来说,古典舞既然谓之为“古典”,多少烙有历史文化色彩的印记:英勇无畏且女扮男装的《木兰归》,锁在深闺并无以挣脱的《庭院深深》,身置风尘却渴望真爱的《胭脂扣》,深陷礼教并完全同化了的《祥林嫂》,如此种种透着历史与时代符号的女性便相继成为古典舞舞台上的“女英雄”“怨妇”形象。反之,现代舞之所以称之为“现代”是因其具有现代生活的印记:世俗压力操控下渴望自由的《也许是要飞翔》,渴望用叛逆来打破世俗却又无可奈何的现代舞剧《睡美人》,反抗旧习俗最后得以胜利的《婚礼》,这些充满张力、表现当下时代的女性就逐渐被塑造成了现代舞舞台上的“堕落天使”“复仇女神”和“挑战者”的形象。
(二)舞蹈语汇不同
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不同的肢体动作,不但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还会形成不同的舞蹈风格,而不同的舞蹈风格也会影响到不同的肢体表现。舞蹈《庭院深深》就直接继承了古典舞的含蓄与委婉,在动作语汇中,“多选用脚步的蹬、撩、抻、缓步、慢伸腿、大跨越等变化来暗示心底的悸动,上身则配合倚身、靠椅、拧身按椅、挺身推椅等动作,来表现受禁锢的痛苦,透露出女子内心苦涩不堪却又不能言表的复杂心情”,展现了“庭院女子”内心的纠结和隐忍。而舞蹈《也许是要飞翔》则较多运用了现代舞中的紧张——放松,跌倒——复起以及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等舞蹈语汇,快速的抽搐、退步、跳跃,有着强烈的内省倾向,表现出都市女性内心的矛盾、质疑和挑战。
(三)表现强度不同
同样是表现女性渴望飞翔、向往自由的《庭院深深》和《也许是要飞翔》,彼此在表达思想强度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庭院深深》主要将女性这种想要挣脱、想要飞翔的内心,糅合在“现状——回忆——现状”的舞段中,把女性内心压抑的痛楚在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中隐现出来,表现较为含蓄、委婉,令人形成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愁思。相对而言,《也许是要飞翔》则通过较为直白的表现方式,开门见山地将女性的压抑、矛盾、质疑甚至挑战一层层剥露在观众面前,毫无保留地将内心世界敞开释放,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共鸣。
(四)女性主义鲜明度
客观来讲,由于古典舞与现代舞中女性思想情感表现的强度不同,其形成的女性主义思想鲜明度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庭院深深》,舞蹈虽然也剖析了女性渴望飞翔、向往自由的心理,却仍始终处于作为“女人”所应当被动接受的位置。钳制在庭院深处的痛,是痛;禁锢在男权社会下的苦,是苦;“庭院中的女人”也终究是封建男权下、世俗眼底下被压制、被驯服的女人。整个舞蹈,除了残酷冷冰的现状就是回忆美好的过去,“庭院里的女人”用“回忆”这种逃避现实的美好来映衬庭院的痛苦,来慰藉自己的伤痛。某种意义上说,《庭院深深》中的女人有女性主义的自然觉醒,却没有女性主义思想的完全形成。
与此同时,《也许是要飞翔》中女性主义的思想则要鲜明很多。舞蹈聚焦在一个都市女性的内心世界,将本应在世俗压力下被“驯服”的女性,塑造成关注自我、质疑世界甚至向世界、向男权发出挑战的一个新时代女性,柔弱中充满了力量,直白中蕴含着锋利,形成了一定的女性主义思想,已然进入了女权的范畴。此外,如莱茵希尔德·霍夫曼的现代舞《婚礼》,表现出女人对旧习俗的反抗,皮娜·包希的《与我共舞》,“在温文尔雅的表演与激情的交流中,揭示男女间紧张的关系及其变化,男子由傲慢到被摧毁统治地位,女人从取悦男人到反抗。”由此可见,相对于古典舞中所谓的“女性主义”来说,现代舞中的“女性主义”要更加鲜明、更加彻底。 (五)受众意识上的“个体”与“共体”
“康士坦茨学派”的理论家们认为,“作品的全过程应当由两个基本环节,以及三种要素组成,即创作活动和接受活动;作家、作品和接受者”。对于舞蹈而言,即为编导、作品和观众(受众)。他们彼此之间虽然各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相互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在对古典舞与现代舞女性形象表现的比较中,从接受美学角度去分析是必要的。由于古典舞与现代舞之间在女性表现上存有以上几点不同,所以受众也容易因彼此之间的差异,从而与舞蹈中的女性形成自我意识上的“个体”与“共体”。
对《庭院深深》而言,与其说是用舞蹈表现一个女人,倒不如说是舞蹈让我们在观看一个女人。由于时空的差异、文化的距离,整个舞蹈过程中,观众始终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在旁观这样一个置于深闺不得而出的女人,这个女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个体”,她以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也许是要飞翔》中,观众则更多地将这个想要飞翔的女人看作是自己的化身,并在舞蹈表现过程中,随着她的挣扎而挣扎,随着她的对抗而对抗,潜意识中将之形成“共体”,以此释怀。
三、结语
从《庭院深深》到《也许是要飞翔》,虽然一个是古典舞,一个为现代舞,但两个时空下渴望自由的女性却在舞蹈的世界里不期而遇,各自用不同的身体符号言说着男权社会下女性的身心状态。如上所述,古典舞与现代舞在选择对象、舞蹈语汇和表现强度等方面存有差异,但彼此通过各自独特的身体表达方式和文化属性特点都致力于表达女性的生存状态、解读女性的内心世界,既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女性形象,又展现出同一类女性的不同内心状态,共同丰富着我们舞蹈舞台上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 刘建,舞蹈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课堂讲授录[M],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教材,2005
2 刘建,无声的言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 刘青弋,西方芭蕾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 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 刘建,舞蹈身体修辞术的进化[J],舞蹈,2008,(07)
6 张素琴,舞蹈身体语言的本质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1)
7 李会子,女性主义视觉下的舞蹈艺术[J],音乐生活,2010,(04)
关键词:古典舞;现代舞;女子形象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72-2
女性作为社会学中的一种文化属性,有着特殊的理论构建与思想体系,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各方面相互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在舞蹈的世界里,女性作为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和表现者,更是与不同的舞种相依相生,塑造了一个个或喜、或悲、或勇、或怜的生动形象。但不同舞种又因文化语境与动作属性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表现含义,可谓“合”而“不同”,古典舞《庭院深深》与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即是其中之一。
一、古典舞与现代舞女性表现的“合和相生”
从宏观上看,无论是充满传统古典气息的古典舞,还是张扬个性、充满时代感的现代舞,它们在舞蹈的语境里可以说都无一例外地找到了共同的文化支点——女性,并穿越时空和文化的枷锁,找寻到它们共同的表现点——女性的内心。如果说古典舞《庭院深深》表现的是一个在封建时代中被男权社会压制着、潜在深闺中渴望挣脱、企盼自我飞翔的女性,那么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则塑造的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世俗、压力操纵下渴望自由、想要飞翔的女性。又如古典舞《胭脂扣》与现代舞《雷和雨》中繁漪的“不谋而合”:《胭脂扣》塑造了一个风尘女子对爱的真诚与渴望,《雷和雨》中的繁漪则表现了一个女人在一段“畸形恋”中对真爱的执著与渴望。这些形态不同、时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女性,却在舞蹈这种“无声的言说”中表达了她们相同的心声,展现了她们相同的愿望。古典舞和现代舞,都是通过女人这一形象来传达女性的一种状态,或忧愁、或悲伤、或伟大、或乖巧……进而通过对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的剖析来展现不同女性的相同心理,“合和相生”,使其共同达到关注女性、展现女性的思想目的。
二、古典舞与现代舞女性表现的“合而不同”
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古典舞与现代舞在女性形象的表现上可谓“合和相生”,但微观揣摩下,不难发现二者其实是“合而不同”。试以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选择对象不同
一般来说,古典舞既然谓之为“古典”,多少烙有历史文化色彩的印记:英勇无畏且女扮男装的《木兰归》,锁在深闺并无以挣脱的《庭院深深》,身置风尘却渴望真爱的《胭脂扣》,深陷礼教并完全同化了的《祥林嫂》,如此种种透着历史与时代符号的女性便相继成为古典舞舞台上的“女英雄”“怨妇”形象。反之,现代舞之所以称之为“现代”是因其具有现代生活的印记:世俗压力操控下渴望自由的《也许是要飞翔》,渴望用叛逆来打破世俗却又无可奈何的现代舞剧《睡美人》,反抗旧习俗最后得以胜利的《婚礼》,这些充满张力、表现当下时代的女性就逐渐被塑造成了现代舞舞台上的“堕落天使”“复仇女神”和“挑战者”的形象。
(二)舞蹈语汇不同
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不同的肢体动作,不但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还会形成不同的舞蹈风格,而不同的舞蹈风格也会影响到不同的肢体表现。舞蹈《庭院深深》就直接继承了古典舞的含蓄与委婉,在动作语汇中,“多选用脚步的蹬、撩、抻、缓步、慢伸腿、大跨越等变化来暗示心底的悸动,上身则配合倚身、靠椅、拧身按椅、挺身推椅等动作,来表现受禁锢的痛苦,透露出女子内心苦涩不堪却又不能言表的复杂心情”,展现了“庭院女子”内心的纠结和隐忍。而舞蹈《也许是要飞翔》则较多运用了现代舞中的紧张——放松,跌倒——复起以及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等舞蹈语汇,快速的抽搐、退步、跳跃,有着强烈的内省倾向,表现出都市女性内心的矛盾、质疑和挑战。
(三)表现强度不同
同样是表现女性渴望飞翔、向往自由的《庭院深深》和《也许是要飞翔》,彼此在表达思想强度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庭院深深》主要将女性这种想要挣脱、想要飞翔的内心,糅合在“现状——回忆——现状”的舞段中,把女性内心压抑的痛楚在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中隐现出来,表现较为含蓄、委婉,令人形成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愁思。相对而言,《也许是要飞翔》则通过较为直白的表现方式,开门见山地将女性的压抑、矛盾、质疑甚至挑战一层层剥露在观众面前,毫无保留地将内心世界敞开释放,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共鸣。
(四)女性主义鲜明度
客观来讲,由于古典舞与现代舞中女性思想情感表现的强度不同,其形成的女性主义思想鲜明度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庭院深深》,舞蹈虽然也剖析了女性渴望飞翔、向往自由的心理,却仍始终处于作为“女人”所应当被动接受的位置。钳制在庭院深处的痛,是痛;禁锢在男权社会下的苦,是苦;“庭院中的女人”也终究是封建男权下、世俗眼底下被压制、被驯服的女人。整个舞蹈,除了残酷冷冰的现状就是回忆美好的过去,“庭院里的女人”用“回忆”这种逃避现实的美好来映衬庭院的痛苦,来慰藉自己的伤痛。某种意义上说,《庭院深深》中的女人有女性主义的自然觉醒,却没有女性主义思想的完全形成。
与此同时,《也许是要飞翔》中女性主义的思想则要鲜明很多。舞蹈聚焦在一个都市女性的内心世界,将本应在世俗压力下被“驯服”的女性,塑造成关注自我、质疑世界甚至向世界、向男权发出挑战的一个新时代女性,柔弱中充满了力量,直白中蕴含着锋利,形成了一定的女性主义思想,已然进入了女权的范畴。此外,如莱茵希尔德·霍夫曼的现代舞《婚礼》,表现出女人对旧习俗的反抗,皮娜·包希的《与我共舞》,“在温文尔雅的表演与激情的交流中,揭示男女间紧张的关系及其变化,男子由傲慢到被摧毁统治地位,女人从取悦男人到反抗。”由此可见,相对于古典舞中所谓的“女性主义”来说,现代舞中的“女性主义”要更加鲜明、更加彻底。 (五)受众意识上的“个体”与“共体”
“康士坦茨学派”的理论家们认为,“作品的全过程应当由两个基本环节,以及三种要素组成,即创作活动和接受活动;作家、作品和接受者”。对于舞蹈而言,即为编导、作品和观众(受众)。他们彼此之间虽然各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相互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在对古典舞与现代舞女性形象表现的比较中,从接受美学角度去分析是必要的。由于古典舞与现代舞之间在女性表现上存有以上几点不同,所以受众也容易因彼此之间的差异,从而与舞蹈中的女性形成自我意识上的“个体”与“共体”。
对《庭院深深》而言,与其说是用舞蹈表现一个女人,倒不如说是舞蹈让我们在观看一个女人。由于时空的差异、文化的距离,整个舞蹈过程中,观众始终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在旁观这样一个置于深闺不得而出的女人,这个女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个体”,她以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也许是要飞翔》中,观众则更多地将这个想要飞翔的女人看作是自己的化身,并在舞蹈表现过程中,随着她的挣扎而挣扎,随着她的对抗而对抗,潜意识中将之形成“共体”,以此释怀。
三、结语
从《庭院深深》到《也许是要飞翔》,虽然一个是古典舞,一个为现代舞,但两个时空下渴望自由的女性却在舞蹈的世界里不期而遇,各自用不同的身体符号言说着男权社会下女性的身心状态。如上所述,古典舞与现代舞在选择对象、舞蹈语汇和表现强度等方面存有差异,但彼此通过各自独特的身体表达方式和文化属性特点都致力于表达女性的生存状态、解读女性的内心世界,既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女性形象,又展现出同一类女性的不同内心状态,共同丰富着我们舞蹈舞台上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 刘建,舞蹈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课堂讲授录[M],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教材,2005
2 刘建,无声的言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 刘青弋,西方芭蕾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 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 刘建,舞蹈身体修辞术的进化[J],舞蹈,2008,(07)
6 张素琴,舞蹈身体语言的本质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1)
7 李会子,女性主义视觉下的舞蹈艺术[J],音乐生活,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