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现代图式理论运用于阅读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自上而下信息加工模式、图式对阅读过程的监控作用、阅读图式建构的类型、途径等。这些研究使人们对阅读产生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透过这一理论,研究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新的审视,发现当下阅读教学普遍存在对儿童知识经验关注不够、阅读理解导向单一、阅读策略指导欠缺等问题,提出了增加背景知识、重视阅读预期、建构阅读图式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图式 阅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近年来,在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的共同探讨下,建立了现代图式理论,并很快应用于语言和阅读的研究。关于阅读,图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阅读并非读者仅仅通过识别文字达到理解的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读者经过预测、推理、验证,直至最后的肯定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利用储存在记忆中的各种知识,通过文字解码来理解语篇。在各种阅读理论的探索中,图式理论从认知心理学、语用学、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方面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而使人们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理解。
  一、图式理论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缺失
  1.对儿童知识经验关注不够
  现代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人工智能学家D.E.Rumelhart认为,图式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对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已有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能否实现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取决于阅读者储存于图式中的知识和经验。
  小学生的阅读,一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指引下的主动性阅读,二是在老师引导下的被动性阅读,即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说它是“被动性阅读”,一是因为阅读目标是由教师所规定,二是因为阅读过程是在教师的设计下进行。由于教师处于主导者甚至主体者地位,往往忽略学生阅读时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导致过多的指导,过密的提问,过度的解疑,从而成为一种新的灌输和强制。不少教师并不能认识到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必要性,喜欢告知、讲解,习惯于教,而忽略了学生依凭自己的知识主动学习、建构新知识的本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或不足。
  2.对儿童阅读理解导向单一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理解一件事要使用两种信息处理模式: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是指输入头脑中的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体图式,这些具体图式再合成较大的高层次图式,从而激活头脑中较大的图式发生作用。具体地说,读者理解文本是从理解最小的文字单位(语素或字词)开始,然后过渡到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自上而下模式是由上一级到下一级,即以读者先前经验和背景知识为先导,对文章进行预测,再从文章中提取必要信息证实或修正预测。按这个模式,读者是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他们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几乎均采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模式,学生习惯从学习生字词开始进入课文的阅读理解。这种教学实际是将词汇教学作为主要环节,对于语言训练固然扎实,但这种导向有两个显著弱点:一是不重视阅读者已有的知识,而依靠刚进入的信息,用新掌握的局部单位信息(如词语)来理解较大的单位信息(如句子),阅读者的记忆图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二是这种理解方式是以课文驱动为主,阅读者的主动参与性发挥不足,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的境况。这种阅读模式是传统的阅读方式,对文字理解上有较大疑难的文言文、古诗词的阅读比较适合,对现代白话文的阅读就显得过于单一和陈旧。
  3.对儿童阅读图式建构薄弱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要调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阅读就是阅读者头脑中各种图式与文本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者头脑中储存的图式越多越完善,可供调用的知识就越多,阅读者就越容易产生联想,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必然就更强,阅读效率就更高。可见,阅读者要理解文章,就必须具备相关图式基础。可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却在阅读图式的建构上显得十分薄弱,如,如何阅读记叙文,不再教“记叙文六要素”;如何理解句子,不再总结句子的类型;如何理解段落,不再学分段和概括段意;如何理解篇章,不再教学生篇章的基本结构,等等。阅读教学偏重于赏读而不重解读,重内容的个性化理解,而不重将文章作为客观对象,准确归纳其主旨,正确把握其结构和展开方式,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质量,也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图式理论作用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几条建议
  1.增加背景知识,积累背景图式
  图式理论认为,文字符号并不载有意义,它只是一种介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体。只有当读者将自己的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联系起来,语篇才会有意义。许多阅读理解障碍的根源不是在于语言技能的不足,而是在于背景知识的欠缺。在跨文化交际中,缺乏背景知识所形成的障碍绝不比语言隔阂小。有人做过研究,认为有三种主要因素影响读者形成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图式,即熟悉度(familiarity)、上下文(context)和词汇抽象度(transparency),其中熟悉度是影响阅读理解的最主要的因素,熟悉度是指对文章内容及其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如果读者缺乏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就缺乏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理解便会受到阻碍。
  如何增加背景知识?可以安排在课文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进行。阅读前,可以采取三种方式:教师直接讲解介绍、教师提供有关图像让学生观察、学生讨论交流相关知识。第一种方式,简便、省时,但有时会过于枯燥,学生缺乏兴趣,掌握效果差。第二、三种方式,比较受学生喜欢,能激发兴趣,打开思路,引发思考,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阅读中,一般是针对读到的某个词语或句子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思考。因为问题集中,又有语境,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进行补充讲解,效果会很好。閱读后,一般是在总结课文主题以后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如,苏教版五(下)课文《月光启蒙》,作者写了母亲在夏夜的月色里,用歌谣、神话、谜语为自己从小播下了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最后促使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在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之后,再介绍:本文实际是一篇回忆之作,因为作者写该文时,母亲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失去记忆,整天瘫坐在椅子上。这时,学生会更加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被作者的经历和情感深深地感染。   背景知识不限于指课文的写作背景,也可以指学生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一首写春天的新诗,可先让他们回忆曾经学过的写春天的诗或文;学生学习一个词的新义,可先让他们回顾曾经学过的这个词语的意思。背景知识还可以是学生已经建立的某个观点或认识,如学过《小猫钓鱼》,学生会懂得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一无所得的道理;再学《小猴子下山》,学生很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题:做事要持之以恒,否则就一无所得。这就是发挥了背景知识的作用。
  2.重视阅读预期,探寻作者思路
  传统的阅读模式主张采用“自下而上”的被动解码方式进行阅读,即读者只需逐字逐句读懂文字,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来明白全文的意思。但图式理论研究发现,阅读并不单纯是被动的解码过程,也是主动地“猜测——证实”的过程,一个上一级图式活动起来,使它的一个或几个下一级的图式也活动起来。这种上一级图式的活动就是一种预测,或称之为预期。预测的依据,或者是文章的标题,或者是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或者是文中的一个词语或句子等。预测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探寻作者思路的过程。证实的结果,或者是对语言进行辨认,或者是对文章的空白进行填补。有效的阅读预期,能促进读者与文本积极地双向互动,避免或淡化对文本的解剖式分析,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情感反应,会给阅读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新的探索。以下例说两种情况。
  (1)根据标题预期
  标题预期就是以标题为线索,预测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课文的标题可称为“路标”,沿“路标”寻思路,可谓是一条捷径。其实,每个读者看到题目时,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都会产生一种预测心理,这一训练可以将这种心理变成有效的预期行为。以下是苏教版四(下)《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的教学设计片断:
  ①将标题放大投影在屏幕上。
  ②学生齐读标题。
  ③教师提问:读了这一个标题,你们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④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后对以上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想。
  ⑤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猜想朗读课文,寻找确切的答案。
  ⑥讨论交流,对不准确的猜想进行补充或修改。
  ⑦连接猜想所得的答案,复述课文大意。
  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使学生很快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主题的概括也几乎水到渠成。学生这样的阅读理解,跳出了少数生字词所造成的阅读障碍,更着眼于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唤起了读懂文章内容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根据词语预期
  课文中有些词语有在内容上点明主题或在结构上牵动全篇的作用,抓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猜想,能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情境。如,人教版第九册《鸬鹚》一文的教学设计片断:
  ①这篇课文的结句是怎样写的?
  ②“恢复”这个词怎样理解?(变成原来的样子)
  ③“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这里的“恢复”一词表明了湖面上的景象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平静——不平静——平静)
  ④请同学们根据这三个词语猜想一下湖面的这三种景象是如何变化的?先仔细看一下课文的插图,再进行描述。
  ⑤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看猜想得对不对,跟课文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这样的阅读设计,巧妙地抓住了“恢复”这个牵动全文的词,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重要资源,让学生对全篇进行猜想。插图提供了课文很好的背景知识,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由图入文,降低了难度。猜想(预期)的使用,发散了思维,在猜测与证实的对比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易于引导学生从上一级图式(内容)出发考察下一级图式(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和效果。
  可供预期训练的阅读材料还有很多,如,有些课文的段落是总分结构,可抓住总起句让学生进行猜想;有的课文开头或结尾点明主题,可借其预想课文主要内容;有的课文使用了一些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可以让学生根据上句猜想下句,或根据下句猜想上句。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相应的图式尚未建立,预期训练还受到不少限制,但学生的记忆并非空白,只要合理挖掘文本材料,预想训练仍然可以有效展开。
  3.建构阅读图式,促进迁移拓展
  有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图式学习策略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它有利于知识结构化,结构化的知识可以被浓缩成框架,组成网络,容易记忆;另一方面,它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被优化的认知结构使所存储的知识都是“产生式”,知识节点间具有高度组织化,易于激活,便于迁移,就可以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建构良好的阅读图式是实现有效阅读的重要工具。
  从现有的阅读心理研究和阅读教学的实践看,建构阅读图式的途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从“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即要列举众多的文本实例及其变式,让学生在接触大量的阅读材料和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凭借语文积累,悟出其中规律或规则,建立起相应的阅读图式。“举一反三”即运用已经建立的图式去解决新的阅读材料的理解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图式的适应性和变通性,优化图式的结构和功能,使图式得到丰富和拓展。
  研究表明,学生在阅读中涉及到的图式可能有两类:一是文章内容所涉及的图式;二是文章段落、篇章结构方面的图式。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可
  以逐步建立以下基本图式(如表所示)。
  类 型 特 征
  内容图式 角色图式 是关于某一类人的知识。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一些稳定的特点。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塑造了大量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就是此种图式的再现。
  事件图式 是关于某一事件发生、发展及结果的知识。小语教材中的记叙文主要是以记事为主。   场景图式 是关于某一场景发生的地点和场面状况的知识。记叙文和说明文中有较多的场景描写。一般有静态、动态两种场景。
  状物图式 是关于某一物品的知识。小语教材中,有的单纯介绍或描述某一物品(多见于低年级),有的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多见于高年级)。
  结构图式 总分结构图式 小语教材中不少段落和文章都采用这种结构,主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结构。
  并列结构图式 写景、状物类文章有时采用这种结构,主要是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分类叙述。
  因果结构图式 有些记叙文或说明文,为了说清某一现象或某一事实的原委或道理会采用这种结构。主要有前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形式。
  承接结构图式 小语教材中大量的记事、写景的文章采用这种结构。主要有按时间顺序和按方位顺序两种。
  根据“举三反一”原理,以上图式的建构离不开对多篇同类型语言材料的阅读。尤其是对于理解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儿童来说,更需要通过具体多样的语言实例,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从中逐步领悟出句子、段落、篇章以及文本题材的基本特性,再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图式。现代学习心理学已经证明,要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把学习“镶嵌于情境之中”,“为了能在需要时提取,知识必须‘条件化’,否则它就是惰性的。”也就是说,学生要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图式,只有借助语文环境去接触生动、具体的语文教材,进入文章丰富的意义世界,从中领会其思想内涵、体验其情感倾向、感受其人文精神,才能真正把握文字的魅力、方法的精髓和知識的真义。
  为了检验学生对图式的掌握情况并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图式,图式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读写结合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在结构图式习得的最初阶段,通过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段式进行练笔,就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结构图式的建构情况,使学生头脑中的框架更为清晰,习得的结构图式得到巩固。在学生习得较多图式之后,可以让学生写“同题异构”作文,并让学生在完成习作之后自己进行讲评,总结出不同结构不同题材作文的优长和不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图式迁移、运用的策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向葵.小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策略与图式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5):426.
  [2]张向葵,关文信,孙树勇.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4):59.
  [3] 徐天中,林红,彭坚.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7):7.
  [4]约翰·D·布兰斯弗等.认识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8.
其他文献
从2018年1月1日起,台湾“限塑令”将扩大范围,新增饮料店等7类商家不得提供免费塑料袋.业者若违规,将会被最高罚款6000元(新台币,下同).新规定施行后,预计将影响8万家以上商店,
介绍广州市海珠区环保部门与检察部门共同办理涉及环保的民事侵权案件的工作机制。
<正> 由四川省吉峰农业工程公司机电厂生产的系列催芽机,适合农作物、林木、蔬菜、花卉、果类、药材、烟叶等种子催芽育苗和作发芽率试验。该系列机精度高,电压宽,最程大,具
就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合并归纳,将问题一一罗列,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同行引以为戒,提高流通工作中的服务质量。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作品,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和“宝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