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来源 :北方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非洲菊根腐病发病植株为试材,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引起非洲菊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分离物对非洲菊的致病性,并通过形态学结合rDNA-ITS和TEF-1α序列的分子系统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明确非洲菊根腐病的病原菌类型.结果 表明:从典型病根上共分离获得8株菌株,分别为FZJf 1-1、FZJf 1-2、FZJf 1-3、FZJf 2-1、FZJf 2-2、FZJf 2-3、FZJf 3-1和FZJf 3-2;8株菌株均能导致非洲菊幼苗出现典型的叶片枯萎和根腐症状,其中菌株FZJf 1-1和FZJf 1-3致病力最强,接种第3周植株开始发病,其次是菌株FZJf 2-1,接种第5周植株开始发病,其余菌株致病性较弱;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学特征鉴定出6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分别是FZJf 1-1、FZJf 1-2、FZJf 1-3、FZJf 2-1、FZJf 2-3和FZJf 3-2,1株为茄类镰刀菌(F.solani)FZJf 2-2,1株为层出镰刀菌(F.proli feratum) FZJf 3-1,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为优势病原菌,茄类镰刀菌(F.solani)和层出镰刀菌(F.proli.eratum)为弱势病原菌.
其他文献
以采自贵州省贵阳市和遵义市的辣椒炭疽病病样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照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研究引起贵州省
以汾河上游混交林系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林地有无结皮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5种酶活性,采用DGGE试验研究了藓结皮对土壤真菌和细菌的影响,测序比对确定了真菌细菌中的优
通过监测不同间伐强度桉树人工林的不同材种生长情况,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为桉树大径材培育经营提供参数。通过分析2008年设立于广西东门林场的桉树人工林7种间伐强度(200、300、400、500、600、700、800株·hm-2)和不间伐对照(1250株·hm-2)12年的生长数据,以及第12年566株样木伐倒后大径材(锯材,尾径>16 cm),中径材(旋切板材,尾径8~16 cm),小径材(纸浆材,尾径4~8 cm)三个径阶的段木长度
以籽用西葫芦“籽冠8号”“籽冠A11”“籽冠D5”“瑞丰9号”为试材,每个品种设置3个密度3.00万、3.75万、4.50万株·hm-2,分别对品种的干物质量、果实性状、籽粒性状、蒸腾速
本文首先分析明确了振动拌和技术特点,然后优选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相同配合比下,对混合料进行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和抗冲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拌和方式下的水泥
以从湖北宜昌、襄阳、荆州、广东东莞、安徽安庆5个地区采集得到的52份土样为试材,分别采用温度筛选法、镜检法、PCR-RFLP法和SDS-PAGE等方法,分离了土壤中的苏云金芽孢杆菌,
以草木炭、珍珠岩、化学松土剂3种土壤改良剂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改良剂不同施量条件下对土壤紧实度、土壤养分及作物株高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满足多重目标的土壤改良剂的最佳施配比例。结果表明:最优的株高试剂为6%化学松土剂,最优的紧实度试剂为2%珍珠岩,最优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分别为4%草木炭、10%化学松土剂、8%草木炭和2%化学松土剂。每种试剂在针对不同的检测
以白及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与内生真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该过程中白及愈伤组织、内生菌生长速率及4种主要次生代谢含量的变化,以期为白及内生菌在药用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疾病(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 PKAN),曾被称为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234200),该病在1992年首次被Hallervorden和Spatz 报道,发病率为1~3/10万,与铁离子代谢无关的基底神经节异常铁沉积疾病,大约占脑铁离子沉积病的50%。
宁夏老旧柴油货车存在数量多、更新慢、柴油货车淘汰标准不明确、基础数据缺乏等现象,极大的限制了宁夏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作。因此本研究基于2017-2019年宁夏全区交通数据,经过统计分析,深入研究宁夏货运的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定义适用于宁夏的主要货运通道和高货车强度路段筛选指标,以便实现宁夏柴油货车遥感监控布局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