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20Cr钢吊钩断裂的情况做了试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了检测,确定断口具有准解理断裂特征;使用洛氏硬度计对断裂吊钩外表面及心部做了力学性能测试,得到其硬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2.9、30.8HRC;使用直读光谱仪分别对吊钩外表面与心部做了化学成分检验;使用金相显微镜对断裂的起重吊钩的内部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材料内部存在铁素体与羽毛状上贝氏体共存的复相缺陷组织.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找到20Cr钢吊钩断裂的原因.
【机 构】
:
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0;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20Cr钢吊钩断裂的情况做了试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了检测,确定断口具有准解理断裂特征;使用洛氏硬度计对断裂吊钩外表面及心部做了力学性能测试,得到其硬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2.9、30.8HRC;使用直读光谱仪分别对吊钩外表面与心部做了化学成分检验;使用金相显微镜对断裂的起重吊钩的内部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材料内部存在铁素体与羽毛状上贝氏体共存的复相缺陷组织.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找到20Cr钢吊钩断裂的原因.
其他文献
采用超声波焊接方法对0.3mm厚的Cu、Al箔片进行焊接,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接头界面组织和成分进行了研究,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s)的生成演变进行了探讨,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剪切力测试.结果 表明:当焊接能量较小时,Cu、Al元素在界面处发生互扩散,逐步形成了扩散反应区,析出α-Cu和α-Al固溶体相,随着焊接能量的增大,Cu/Al界面处发生变形,形成高密度位错累积,同时高温停留时间增长,Cu、Al元素快速扩散,形成第二相的驱动力增加,逐渐析出CuA
采用BNi74CrSiB颗粒状钎料对不同钎焊间隙的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板进行了真空钎焊试验.结果 表明:钎焊间隙为0.05~0.10 mm时,钎焊接头致密完整,表面无宏观缺陷;钎缝与母材组织间无明显的界限;0.1~0.3 mm时,钎缝出现了局部未钎透缺陷,且钎缝与母材界面附近出现大量麻点状的Fe2B物相;0.30~0.45 mm时,钎缝出现严重未钎透和大气孔缺陷.钎缝基体组织均由γ-Ni基固溶体和Ni-Si共晶组织构成,在基体组织上均分布有一定量的CrB脆性相.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冷却速度对低合金高强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3.0℃/s低冷却速度条件下,低合金高强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变化为从铁素体/珠光体+下贝氏体到铁素体+下贝氏体,再到铁素体+针状铁素体,最后在3℃/s冷却冷却速度下,试验钢为单一的针状铁素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试验钢中铁素体体积分数逐渐降低.在10~60℃/s高冷却速度条件下,试验钢从状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逐渐转变为单一马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提高,针状铁素体含量逐渐减少,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加.
研究分析了相位匹配、恒频率、变频率三种情况对Tandem双丝引弧性能的影响.为保证前后丝能正常顺利的引弧,即弧长合适、不发生断弧等现象,焊接时,前丝应先于后丝或与后丝同时引弧.前丝采用变频率方式引弧顺畅,待进入稳定焊接后切换为恒频率方式;采用恒频率引弧,弧长调整慢,恢复到正常弧长所需时间长.后丝如果与前丝同时引弧,后丝采用与前丝同相位同频率的控制方法,引弧顺畅,飞溅小;采用不同相位同频率方式,后丝有产生断弧的风险.如果前丝已进入稳定焊接,后丝再引弧,此时后丝采用同相位模式,会发生频繁断弧,焊接效果很差;采
针对目前采用现有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在耐候钢MAG焊中出现的焊接飞溅大、焊丝熔敷效率低、电弧稳定性差、焊缝表面成形不良等问题,对比研究了自制超低碳耐候钢焊丝与商用CHW-55CNH耐候钢焊丝的飞溅率大小,并分析了两种焊丝熔敷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结果 表明,超低碳耐候钢焊丝的焊接飞溅率比CHW-55CNH焊丝降低了78.8%.超低碳焊丝熔敷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组织的数量明显增加,而先共析铁素体和侧板条铁素体数量减少,且熔敷金属的晶粒尺寸更加细小、均匀.超低碳焊丝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为640 MPa,室温下冲击吸收功
采用搅拌摩擦搭接焊工艺对AZ80镁合金与316L不锈钢进行了焊接,获得宏观表面良好、无表面和内部微观缺陷的搭接接头.利用金相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SEM)等仪器研究了接头的低倍和高倍显微组织,以及焊后物相组成,测试了接头的显微硬度,并对接头的抗剪切强度以及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 表明:焊核区出现细小的等轴晶,平均尺寸达到3.7 μm,同时在焊核区的中部和底部区域,出现了硬度值的高点,分别达到315.10 HV和275.13 HV,搭接接头的最大抗拉强度达到57
针对焊接培训耗材量大问题,根据多年从事焊接培训工作实践,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培训方法.本文主要探讨焊接技能培训的理论指导、操作经验和操作技巧传授、恰当的示范和替代材料训练以及错误动作防范等.突出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培养,注重技能培训的技巧和策略,从而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
针对人工焊接管材拼接不准,焊接质量不高等缺点,提出了一套以PLC S7-200 smart ST60为核心控制器的自动焊接专机系统.基于焊接电流随管材与焊枪之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对焊接跟踪控制关键点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焊接跟踪控制算法.对焊接专机系统的机械结构、电气结构和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该自动焊接专机系统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 表明,焊枪的波动范围在±2 mm内,电流波动范围控制在±5A内,系统运行平稳,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表征了15CrMo钢单层堆焊时后续焊道对前期焊道的热作用.模型基于实际焊件尺寸建立,相邻焊缝搭接度为50%.施加预处理温度为150℃,以Gauss热源形式加载.结果 表明,在预处理温度、焊接参数、材料相同的情况下,三个焊道在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基本相同.焊缝一侧有效回火区总宽度为3.6~4.6 mm,仅后续第一道焊缝的焊接过程对前道焊缝存在回火作用,覆盖区域约为前道焊缝宽度的25%.因此,单层堆焊时搭接度达75%时后期焊缝的热作用才能达到给前期焊道完全回火的效果.
应用热环轧技术制备出大尺寸的AZ80-Ag镁合金环轧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伸蠕变等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 T6热处理对环轧件拉伸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环轧后,环轧件内部大部分晶粒为动态再结晶晶粒,并在晶界上分布有少量析出相;经T6处理后,在晶界和晶粒内部析出β-Mg17Al12相,使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提高;合金的蠕变速率经T6处理后降低,变形态和T6态的应力指数n分别为4.1和5.5,对应的蠕变机制为位错滑移和攀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