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评教结果反馈作用于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和教学效能改善,一个优化的反馈机制基于畅通的信息流动回路、配套的评价应用和独立的监督机制。国家对教师的教学品质提出要求,而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师资结构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调查教师对评教结果反馈价值的评价等,基于发现、提出、改善评教反馈的建议,初步构建评教结果反馈机制,发挥反馈效益。
[关 键 词] 独立学院;评教结果;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106-02
一、前言
2019年5月,一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课间提问:“老师,上学期的评教结果有用吗?听说分数低的老师会被扣工资?”尽管回复学生评教结果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的学生评价指标,学生仍满脸狐疑表示:“上学期的评教结果,系统查询不到。评教结果从未公开,也无反馈。学院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参与评教,教务系统才会跳转至选课界面。”
每年6月、12月,教学周结束后的一周,Z学院都会组织学生在教务系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线上评价。学生评教指标占教学质量测评的30%,指标还包括35%的督导考评和35%的系部考评。另外,教学质量测评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占比20%。理论课程和体育课程采用同一套问卷,问题类型包括教学方法、辅导与作业、教书育人、板书情况等十项,并未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教学实际制定,指标体系有一定趋同性。
Z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学校运行模式不稳定,存在师资流失严重、青年教师比例高、教师接受師范训练少、教师教学能力帮扶机制不到位等独立学院通病,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整个教学环节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学生评教考核方式不完善,考核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学院是否要继续开展评教?不同类别的课程评教内容是否应该有显著区分,如何改善?是否增加期中评教的频次、地位和应用?学生关注的评教结果如何反馈?
二、Z学院评教反馈存在的问题
以Z学院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调查独立学院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情况。另选取18名不同年级学生,组织以评教反馈和学业改进为主题的线上沙龙。汇总教务部门学生评教数据、文本,作为一手学生评教资料,筛选有效课程意见和建议信息,以匿名和编号引用资料,剔除无意见、赞美、感谢等评语,剩余298份和教学相关度高,具体可分析评语,依次编号1-298。从问卷统计结果和评教原始资料来看,Z学院评教反馈存在以下问题。
(一)反馈主体和内容单一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末,被反馈对象:X老师;反馈内容:三门课程评教平均得分98.57分,排名85/256,高于学院评教平均分98.41。其中,金融学科**得分最低为98.43分。以上为每学期末Z学院教务处发给各任课教师的评教数据,另反馈给各系部一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包含评教分数和课程评语,教师不能查询各类别具体得分,只有简单的数据统计和等级评定,无建设性意见或客观评价。
(二)评教反馈功能认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2% 的教师认为反馈是不准确的,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评教结果出现偏差,引发教师内心冲突。在评教结果诊断化时期,学院对教师角色期望、对教学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结果应用单一的碰撞,导致差异更加明显。[1]了解评教的目的、作用、评价标准与价值判断依据的教师仅达42.21%。Z学院各群体间未达成共识和信任,学院领导与教师对话次数、时间少;教师间存在保守、含蓄,欠缺凝聚的反馈认知,未能形成利于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评教反馈文化。
(三)教师反馈满意度低
选择评教结果反馈不及时的教师达到调查总人数的69.23%,Z学院仅有期末评教,期末教师收到反馈,无法即时补救教学弱点。虽然86.71%教师希望从反馈中获取教学改进的咨询,得到教学过程中具体的优缺点,但仅35.22%的教师对反馈感到满意,评教反馈的时间、保密和方式认可度低。
(四)学生缺乏有效评教能力
学生对教师无价值、否定性模糊的评语占76.50%。学院没有给予学生系统评教指导、沟通评教结果的重要性,以及评教结果应用、反馈途径等,陷入有效反馈信息难获取的窘境。以下举例说明,298份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具体描述教学内容和方法(见表)。
(五)评教缺乏发展性导向
各系部以《Z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制定考核细则。如《J系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细则》第七条将考核结果排序并评出等级,作为实习教师转正、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另外,学院专兼职教师比3∶1,问卷调查时,有13名兼职教师本学期没有课程,上学期的教学反馈难以传达,侧面反映兼职教师标准规范欠缺、教学可控性差,获得教学反馈难度也较大。
三、Z学院评教反馈的改进建议
(一)宣传、引导、发挥评教发展性功能
1.加强教师发展引导
(1)指导教师正确对待评教,认识评教的发展性作用。将评教结果应用的重心由岗位聘任、薪酬待遇和绩效考核转移提升到教师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投入和激励教师职业成长的衡量指标上,以发展性功能为主,以奖惩性功能为辅。摒弃将全院教师评教分排序,发布在学院OA、工作群的反馈方式。 (2)帮助教师从评教中获取改进教学的能力。搭建学院教学资源平台,通过钉钉等平台协同省内其他院校,为青年教师配备相同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教师作为青年导师。拟定教师在职进修计划,提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评教能力
(1)熟悉评教工具。评教前与学生沟通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评教是匿名的,以及评价结果将如何使用。[2]
(2)组织评教培训。“会打”,学院将评教内容纳入新生始业教育课程,做好评教和反馈的基础指导;“会填”,分享教学改进案例,教导学生使用与教学相关度高、建设性的、有效的评语,提高反馈在教学沟通、课程进展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有限使用率。[3]
(二)增加教学信息反馈的其他渠道
采用期中焦点小组,将期中评教权限放至系部。每学期第八周,由系部收集学生对课程的预期和想法,汇总教师评价和教学发现;归纳、汇总学生反馈问题较多且集中的教师或课程意见、数据,交由教学管理部门列出主题清单。第九周由教师考核委员会与教师共同展开讨论。为确保访谈内容的准确性和伦理符合,反馈不挂钩期末考核,仅适用教师教学改进,讨论兼顾所有参与者的意见表达。
(三)加强对评教软、硬件建设
1.软件:教学领导的支持
教学领导层通过专业化、基于情境的领导力变革与发展,分阶段改善反馈环境。阶段一,环境评估:学院领导者对变革期变化保持敏感思维,变革环境来自学院转设和教学评估,教师对学院反馈的低满意度与高改善意愿间矛盾尖锐化。阶段二,愿景阐述:阶段规划适合校情、可实施的学生评教结果反馈机制。阶段三,个人魅力:作为决策层,表现出领导力,敢于承担机制重构的风险,发挥领导榜样、关怀、信任和尊重的作用,督促教职员工基于共同组织文化、价值观和理念做出回应。阶段四,执行过程:以校园文化为引导,满足教师自尊和教学的需求。缓解反馈对自尊的威胁,减轻外部潜在压力源,防止职业倦怠。营造教师间专业分享、参与、合作的氛围。[4]提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参与教师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
2.硬件:教务平台的升级
筹设教学资源分享和反馈模块。将教师教学改进情况实时反馈在评教平台中,方便教师关注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行动反思,分享教学心得和改进策略,拉近距离。关联选课模块,满足学生获取选课信息的需求。
四、结语
上层基于校園文化氛围渲染和领导力支持,基础得益畅通的信息流动渠道,评教有关人员之间持续的“对话”。各评教要素有机结合,顺应反馈—反馈反映—反馈评价运行,跨越评教结果反馈机制困境。
参考文献:
[1]熊德明.社会转型中大学教师的角色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3-110.
[2]麦可思研究.学生把评教当回事儿,芝加哥大学经验谈[Z],2016-6-6.
[3]李盼道,孟庆瑞.高校学生评教结果缘何失效:影响因素、逆向选择机制及治理路径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2):85-96.
[4]Daft R L ,Pirola-Merlo A. The leadership experience[M].South Melbourne: Cengage Learning,2009:35,85.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独立学院;评教结果;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106-02
一、前言
2019年5月,一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课间提问:“老师,上学期的评教结果有用吗?听说分数低的老师会被扣工资?”尽管回复学生评教结果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的学生评价指标,学生仍满脸狐疑表示:“上学期的评教结果,系统查询不到。评教结果从未公开,也无反馈。学院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参与评教,教务系统才会跳转至选课界面。”
每年6月、12月,教学周结束后的一周,Z学院都会组织学生在教务系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线上评价。学生评教指标占教学质量测评的30%,指标还包括35%的督导考评和35%的系部考评。另外,教学质量测评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占比20%。理论课程和体育课程采用同一套问卷,问题类型包括教学方法、辅导与作业、教书育人、板书情况等十项,并未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教学实际制定,指标体系有一定趋同性。
Z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学校运行模式不稳定,存在师资流失严重、青年教师比例高、教师接受師范训练少、教师教学能力帮扶机制不到位等独立学院通病,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整个教学环节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学生评教考核方式不完善,考核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学院是否要继续开展评教?不同类别的课程评教内容是否应该有显著区分,如何改善?是否增加期中评教的频次、地位和应用?学生关注的评教结果如何反馈?
二、Z学院评教反馈存在的问题
以Z学院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调查独立学院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情况。另选取18名不同年级学生,组织以评教反馈和学业改进为主题的线上沙龙。汇总教务部门学生评教数据、文本,作为一手学生评教资料,筛选有效课程意见和建议信息,以匿名和编号引用资料,剔除无意见、赞美、感谢等评语,剩余298份和教学相关度高,具体可分析评语,依次编号1-298。从问卷统计结果和评教原始资料来看,Z学院评教反馈存在以下问题。
(一)反馈主体和内容单一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末,被反馈对象:X老师;反馈内容:三门课程评教平均得分98.57分,排名85/256,高于学院评教平均分98.41。其中,金融学科**得分最低为98.43分。以上为每学期末Z学院教务处发给各任课教师的评教数据,另反馈给各系部一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包含评教分数和课程评语,教师不能查询各类别具体得分,只有简单的数据统计和等级评定,无建设性意见或客观评价。
(二)评教反馈功能认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2% 的教师认为反馈是不准确的,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评教结果出现偏差,引发教师内心冲突。在评教结果诊断化时期,学院对教师角色期望、对教学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结果应用单一的碰撞,导致差异更加明显。[1]了解评教的目的、作用、评价标准与价值判断依据的教师仅达42.21%。Z学院各群体间未达成共识和信任,学院领导与教师对话次数、时间少;教师间存在保守、含蓄,欠缺凝聚的反馈认知,未能形成利于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评教反馈文化。
(三)教师反馈满意度低
选择评教结果反馈不及时的教师达到调查总人数的69.23%,Z学院仅有期末评教,期末教师收到反馈,无法即时补救教学弱点。虽然86.71%教师希望从反馈中获取教学改进的咨询,得到教学过程中具体的优缺点,但仅35.22%的教师对反馈感到满意,评教反馈的时间、保密和方式认可度低。
(四)学生缺乏有效评教能力
学生对教师无价值、否定性模糊的评语占76.50%。学院没有给予学生系统评教指导、沟通评教结果的重要性,以及评教结果应用、反馈途径等,陷入有效反馈信息难获取的窘境。以下举例说明,298份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具体描述教学内容和方法(见表)。
(五)评教缺乏发展性导向
各系部以《Z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制定考核细则。如《J系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细则》第七条将考核结果排序并评出等级,作为实习教师转正、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另外,学院专兼职教师比3∶1,问卷调查时,有13名兼职教师本学期没有课程,上学期的教学反馈难以传达,侧面反映兼职教师标准规范欠缺、教学可控性差,获得教学反馈难度也较大。
三、Z学院评教反馈的改进建议
(一)宣传、引导、发挥评教发展性功能
1.加强教师发展引导
(1)指导教师正确对待评教,认识评教的发展性作用。将评教结果应用的重心由岗位聘任、薪酬待遇和绩效考核转移提升到教师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投入和激励教师职业成长的衡量指标上,以发展性功能为主,以奖惩性功能为辅。摒弃将全院教师评教分排序,发布在学院OA、工作群的反馈方式。 (2)帮助教师从评教中获取改进教学的能力。搭建学院教学资源平台,通过钉钉等平台协同省内其他院校,为青年教师配备相同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教师作为青年导师。拟定教师在职进修计划,提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评教能力
(1)熟悉评教工具。评教前与学生沟通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评教是匿名的,以及评价结果将如何使用。[2]
(2)组织评教培训。“会打”,学院将评教内容纳入新生始业教育课程,做好评教和反馈的基础指导;“会填”,分享教学改进案例,教导学生使用与教学相关度高、建设性的、有效的评语,提高反馈在教学沟通、课程进展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有限使用率。[3]
(二)增加教学信息反馈的其他渠道
采用期中焦点小组,将期中评教权限放至系部。每学期第八周,由系部收集学生对课程的预期和想法,汇总教师评价和教学发现;归纳、汇总学生反馈问题较多且集中的教师或课程意见、数据,交由教学管理部门列出主题清单。第九周由教师考核委员会与教师共同展开讨论。为确保访谈内容的准确性和伦理符合,反馈不挂钩期末考核,仅适用教师教学改进,讨论兼顾所有参与者的意见表达。
(三)加强对评教软、硬件建设
1.软件:教学领导的支持
教学领导层通过专业化、基于情境的领导力变革与发展,分阶段改善反馈环境。阶段一,环境评估:学院领导者对变革期变化保持敏感思维,变革环境来自学院转设和教学评估,教师对学院反馈的低满意度与高改善意愿间矛盾尖锐化。阶段二,愿景阐述:阶段规划适合校情、可实施的学生评教结果反馈机制。阶段三,个人魅力:作为决策层,表现出领导力,敢于承担机制重构的风险,发挥领导榜样、关怀、信任和尊重的作用,督促教职员工基于共同组织文化、价值观和理念做出回应。阶段四,执行过程:以校园文化为引导,满足教师自尊和教学的需求。缓解反馈对自尊的威胁,减轻外部潜在压力源,防止职业倦怠。营造教师间专业分享、参与、合作的氛围。[4]提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参与教师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
2.硬件:教务平台的升级
筹设教学资源分享和反馈模块。将教师教学改进情况实时反馈在评教平台中,方便教师关注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行动反思,分享教学心得和改进策略,拉近距离。关联选课模块,满足学生获取选课信息的需求。
四、结语
上层基于校園文化氛围渲染和领导力支持,基础得益畅通的信息流动渠道,评教有关人员之间持续的“对话”。各评教要素有机结合,顺应反馈—反馈反映—反馈评价运行,跨越评教结果反馈机制困境。
参考文献:
[1]熊德明.社会转型中大学教师的角色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3-110.
[2]麦可思研究.学生把评教当回事儿,芝加哥大学经验谈[Z],2016-6-6.
[3]李盼道,孟庆瑞.高校学生评教结果缘何失效:影响因素、逆向选择机制及治理路径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2):85-96.
[4]Daft R L ,Pirola-Merlo A. The leadership experience[M].South Melbourne: Cengage Learning,2009:35,85.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