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评教结果反馈机制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评教结果反馈作用于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和教学效能改善,一个优化的反馈机制基于畅通的信息流动回路、配套的评价应用和独立的监督机制。国家对教师的教学品质提出要求,而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师资结构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调查教师对评教结果反馈价值的评价等,基于发现、提出、改善评教反馈的建议,初步构建评教结果反馈机制,发挥反馈效益。
  [关    键   词]  独立学院;评教结果;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106-02
   一、前言
   2019年5月,一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课间提问:“老师,上学期的评教结果有用吗?听说分数低的老师会被扣工资?”尽管回复学生评教结果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的学生评价指标,学生仍满脸狐疑表示:“上学期的评教结果,系统查询不到。评教结果从未公开,也无反馈。学院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参与评教,教务系统才会跳转至选课界面。”
   每年6月、12月,教学周结束后的一周,Z学院都会组织学生在教务系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线上评价。学生评教指标占教学质量测评的30%,指标还包括35%的督导考评和35%的系部考评。另外,教学质量测评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占比20%。理论课程和体育课程采用同一套问卷,问题类型包括教学方法、辅导与作业、教书育人、板书情况等十项,并未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教学实际制定,指标体系有一定趋同性。
   Z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学校运行模式不稳定,存在师资流失严重、青年教师比例高、教师接受師范训练少、教师教学能力帮扶机制不到位等独立学院通病,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整个教学环节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学生评教考核方式不完善,考核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学院是否要继续开展评教?不同类别的课程评教内容是否应该有显著区分,如何改善?是否增加期中评教的频次、地位和应用?学生关注的评教结果如何反馈?
   二、Z学院评教反馈存在的问题
   以Z学院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调查独立学院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情况。另选取18名不同年级学生,组织以评教反馈和学业改进为主题的线上沙龙。汇总教务部门学生评教数据、文本,作为一手学生评教资料,筛选有效课程意见和建议信息,以匿名和编号引用资料,剔除无意见、赞美、感谢等评语,剩余298份和教学相关度高,具体可分析评语,依次编号1-298。从问卷统计结果和评教原始资料来看,Z学院评教反馈存在以下问题。
   (一)反馈主体和内容单一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末,被反馈对象:X老师;反馈内容:三门课程评教平均得分98.57分,排名85/256,高于学院评教平均分98.41。其中,金融学科**得分最低为98.43分。以上为每学期末Z学院教务处发给各任课教师的评教数据,另反馈给各系部一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包含评教分数和课程评语,教师不能查询各类别具体得分,只有简单的数据统计和等级评定,无建设性意见或客观评价。
   (二)评教反馈功能认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2% 的教师认为反馈是不准确的,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评教结果出现偏差,引发教师内心冲突。在评教结果诊断化时期,学院对教师角色期望、对教学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结果应用单一的碰撞,导致差异更加明显。[1]了解评教的目的、作用、评价标准与价值判断依据的教师仅达42.21%。Z学院各群体间未达成共识和信任,学院领导与教师对话次数、时间少;教师间存在保守、含蓄,欠缺凝聚的反馈认知,未能形成利于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评教反馈文化。
   (三)教师反馈满意度低
   选择评教结果反馈不及时的教师达到调查总人数的69.23%,Z学院仅有期末评教,期末教师收到反馈,无法即时补救教学弱点。虽然86.71%教师希望从反馈中获取教学改进的咨询,得到教学过程中具体的优缺点,但仅35.22%的教师对反馈感到满意,评教反馈的时间、保密和方式认可度低。
   (四)学生缺乏有效评教能力
   学生对教师无价值、否定性模糊的评语占76.50%。学院没有给予学生系统评教指导、沟通评教结果的重要性,以及评教结果应用、反馈途径等,陷入有效反馈信息难获取的窘境。以下举例说明,298份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具体描述教学内容和方法(见表)。
   (五)评教缺乏发展性导向
   各系部以《Z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制定考核细则。如《J系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细则》第七条将考核结果排序并评出等级,作为实习教师转正、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另外,学院专兼职教师比3∶1,问卷调查时,有13名兼职教师本学期没有课程,上学期的教学反馈难以传达,侧面反映兼职教师标准规范欠缺、教学可控性差,获得教学反馈难度也较大。
   三、Z学院评教反馈的改进建议
   (一)宣传、引导、发挥评教发展性功能
   1.加强教师发展引导
   (1)指导教师正确对待评教,认识评教的发展性作用。将评教结果应用的重心由岗位聘任、薪酬待遇和绩效考核转移提升到教师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投入和激励教师职业成长的衡量指标上,以发展性功能为主,以奖惩性功能为辅。摒弃将全院教师评教分排序,发布在学院OA、工作群的反馈方式。    (2)帮助教师从评教中获取改进教学的能力。搭建学院教学资源平台,通过钉钉等平台协同省内其他院校,为青年教师配备相同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教师作为青年导师。拟定教师在职进修计划,提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评教能力
   (1)熟悉评教工具。评教前与学生沟通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评教是匿名的,以及评价结果将如何使用。[2]
   (2)组织评教培训。“会打”,学院将评教内容纳入新生始业教育课程,做好评教和反馈的基础指导;“会填”,分享教学改进案例,教导学生使用与教学相关度高、建设性的、有效的评语,提高反馈在教学沟通、课程进展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有限使用率。[3]
   (二)增加教学信息反馈的其他渠道
   采用期中焦点小组,将期中评教权限放至系部。每学期第八周,由系部收集学生对课程的预期和想法,汇总教师评价和教学发现;归纳、汇总学生反馈问题较多且集中的教师或课程意见、数据,交由教学管理部门列出主题清单。第九周由教师考核委员会与教师共同展开讨论。为确保访谈内容的准确性和伦理符合,反馈不挂钩期末考核,仅适用教师教学改进,讨论兼顾所有参与者的意见表达。
   (三)加强对评教软、硬件建设
   1.软件:教学领导的支持
   教学领导层通过专业化、基于情境的领导力变革与发展,分阶段改善反馈环境。阶段一,环境评估:学院领导者对变革期变化保持敏感思维,变革环境来自学院转设和教学评估,教师对学院反馈的低满意度与高改善意愿间矛盾尖锐化。阶段二,愿景阐述:阶段规划适合校情、可实施的学生评教结果反馈机制。阶段三,个人魅力:作为决策层,表现出领导力,敢于承担机制重构的风险,发挥领导榜样、关怀、信任和尊重的作用,督促教职员工基于共同组织文化、价值观和理念做出回应。阶段四,执行过程:以校园文化为引导,满足教师自尊和教学的需求。缓解反馈对自尊的威胁,减轻外部潜在压力源,防止职业倦怠。营造教师间专业分享、参与、合作的氛围。[4]提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参与教师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
   2.硬件:教务平台的升级
   筹设教学资源分享和反馈模块。将教师教学改进情况实时反馈在评教平台中,方便教师关注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行动反思,分享教学心得和改进策略,拉近距离。关联选课模块,满足学生获取选课信息的需求。
   四、结语
   上层基于校園文化氛围渲染和领导力支持,基础得益畅通的信息流动渠道,评教有关人员之间持续的“对话”。各评教要素有机结合,顺应反馈—反馈反映—反馈评价运行,跨越评教结果反馈机制困境。
   参考文献:
   [1]熊德明.社会转型中大学教师的角色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3-110.
   [2]麦可思研究.学生把评教当回事儿,芝加哥大学经验谈[Z],2016-6-6.
   [3]李盼道,孟庆瑞.高校学生评教结果缘何失效:影响因素、逆向选择机制及治理路径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2):85-96.
   [4]Daft R L ,Pirola-Merlo A. The leadership experience[M].South Melbourne: Cengage Learning,2009:35,85.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宗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将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就业前景清晰化、明朗化、职业化。采用见习、实习与课堂学习实训相交替的模式,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工作岗位到底需要哪些知识以及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关 键 词] 护
期刊
[摘 要]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经历差异较大,在同一个班级对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授课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消”,英语课堂很难对他们产生“可理解性输入”。意识到英语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一问题,学院按照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将未分层的大二学生作为参照组,大一学生作为实验组,用问卷调查对英语分层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分层教学在可理解性输入和英语学
期刊
[摘 要] 详细阐述了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涵和框架。基于高职教育的特性,以创新的视角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建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设计“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之上,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细致展示了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建构过程。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研学旅行的背景下,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教育优势,探索产教融合、校政行企多维合作的新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研学人才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學评价体系;依托校内外的优质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研学旅行项目,拓展实践教学环节。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 要]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已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同时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但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认知具有一定片面性,易偏激,故陈旧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效果不佳。贵州民族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各专业课程进行创新设计,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以材料导论双语课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这门“桥梁性”课程与思政内容结合的必要性,设计具体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期刊
[摘 要] 高校课程评定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单一目标导向型,以期末考核结果作为唯一评定标准;第二类则结合过程评分与期末考核形成综合评分。前者主要依靠学生自我管理,后者则通过课程控制设计引导自主性较弱的学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以管理学课程为例,基于学情与课程特性设计过程评分方案,并收集312名学生的数据作为样本评估方案实施成效,得出以下结论:在此方案下,过程评分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真实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植物学实习是植物学课程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而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同时也可以为相应课程的授课教师提供丰富的案例。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植物学
期刊
[摘 要]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如何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教导向、突出持续改进等长期困扰高等教育教学深层次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烹饪专业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打造雙师型教师队伍,旨在为专业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师资力量,提高高校人才职业能力。基于此,以烹饪专业为例,深入探究高校在产学研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高校;双
期刊
[摘 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科研工作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如何更好地融合,仍是一些高校教育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Z学校J学院的案例,在科研育人的视角下,探析研究生党小组与教工党小组的联动机制,旨在为加强党小组协同建设,提升育人成效提供一个新
期刊
[摘 要] 提升组织力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通过调研南京市J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现状,实证分析目前南京市J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存在的现实问题,着力在强化政治功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树先进典型、突出服务功能、探索学习创新等方面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实践指向  [中图分类号] D267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