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教与学方式必须呈现于教师职能的改变,与学生学习角色的根本转变。教与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同轨而行,应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是如何实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呢?下面我就以小学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的第一课时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主持人: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生答:国庆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也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2.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放幻灯片。)
3.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生答:人们很热爱毛主席,人们的心情很高兴、激动、自豪)
4.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吧。(指黑板上的课题)请大家一起读(生读)
5.老师补充:“典”是什么意思?“典”字前面有个“大”字,说明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典礼?(生答:隆重、盛大。师相机板书。)“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呢?(生答:建立新的国家时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
(设计意图:在开课时通过播放《开国大典》录像,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老师通过提出问题解题,使学生对开国大典有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二、明确目标
主持人: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会写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主持人:请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主持人:明白来这节课的目标后,现在请大家按下面的提示自学课文。
(一)自主学习
要求:1.朗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流利。2.对子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提醒易错字音、多音字、易错的字形,交流积累的词语,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对子帮忙解决。3.对子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体会。
(1)学生自读课文。
(2)对子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提醒易错字音、多音字、易错的字形,交流积累的词语,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对子帮忙解决。
(3)对子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体会。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怎么做。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二)展示汇报
主持人:(口令)1.这些生字你们都会读了吗?请每组5号同学来读。(每组5号同学读3个生字。)
2.请大家一起来读。(生齐读)
3.谁还有补充?(第一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认为容易读错的字,第二小组汇报课文里出现的多音字,第三小组汇报本组用课文的形近字组的词。其他同学补充。)
4.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由第四小组汇报同学们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如“诞”的右边容易写成“廷”,并范写“诞”,给同学们在写字本里临写。其他同学补充。)
5.(口令)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按小组顺序读)
5.请大家一起来读。谁还有补充?(第五小组汇报本组收集的课文里的好词,如四字词语。其他同学补充。)
6.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吗?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其他同学质疑,第六小组解答,或其他同学、老师解答。)
7.你们觉得文中哪个句子难读?哪个小组来汇报?(小组齐读或邀请全班同学齐读本组认为难读的句子或段落。)
8.课文都读好了,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发言。——课文主要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
老师补充: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详细的开国大典的盛况的?(生答:5-14自然段)这部分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大典中。那1-4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学生自然回答:大典前。)第15自然段写什么呢?(大典后)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时间顺序)。
(设计意图;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主持人:理解课文的内容后,现在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要求:)
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众多场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场面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后再回味回味: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学生动笔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
3.对子交流自己的看法。
4.分配任务:
第一小组:第1——3自然段
第二小组:第4自然段
第三小组:第5——7自然段
第四小组:第8——10自然段
第五小组:第11——13自然段
第六小组:第14——15自然段
5.小组共学,组长分配任务,接到任务的同学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补充。
6.负责上展板的同学去写展板,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读书,为下节课大展示做准备。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以这个问题为突破点,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思考、写旁、交流、品读,体会人们当时激动、自豪的心情。)
五、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统计评分表上的分数,评出先进小组。
在这节课中,教师做到了: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教师少讲、精讲,只在关键的地方进行补充,点拨,转变传统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③课堂上,教师将学习的时间、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力学习交流,使问题的答案明朗化。同时,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④教师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⑤整个教学环节,教师交给学生去组织,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教师只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努力创建一种平等交流、双向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由“讲授者”向“传授者”转变,由“指导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上,组织教学的主持人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轮流担当,让他们充当小老师,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以小组分开探讨的形式进行,由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互相促进。这种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学习的气氛比较自由,可以消除因害怕教师的权威而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与同伴进行自由的探讨,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如今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力图理解他人想法,重视接纳他人意见;学会质疑,善于肯定别人优点,敢于质疑,这样取长补短,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学会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观点作总结性发言。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双边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除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外,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落实,才能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教师除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手段,能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转变角色,创建一种平等交流、双向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由“讲授者”向“传授者”转变,由“指导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可以以小组分开探讨的形式进行,由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互相促进,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是如何实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呢?下面我就以小学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的第一课时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主持人: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生答:国庆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也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2.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放幻灯片。)
3.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生答:人们很热爱毛主席,人们的心情很高兴、激动、自豪)
4.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吧。(指黑板上的课题)请大家一起读(生读)
5.老师补充:“典”是什么意思?“典”字前面有个“大”字,说明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典礼?(生答:隆重、盛大。师相机板书。)“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呢?(生答:建立新的国家时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
(设计意图:在开课时通过播放《开国大典》录像,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老师通过提出问题解题,使学生对开国大典有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二、明确目标
主持人: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会写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主持人:请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主持人:明白来这节课的目标后,现在请大家按下面的提示自学课文。
(一)自主学习
要求:1.朗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流利。2.对子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提醒易错字音、多音字、易错的字形,交流积累的词语,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对子帮忙解决。3.对子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体会。
(1)学生自读课文。
(2)对子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提醒易错字音、多音字、易错的字形,交流积累的词语,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对子帮忙解决。
(3)对子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体会。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怎么做。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二)展示汇报
主持人:(口令)1.这些生字你们都会读了吗?请每组5号同学来读。(每组5号同学读3个生字。)
2.请大家一起来读。(生齐读)
3.谁还有补充?(第一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认为容易读错的字,第二小组汇报课文里出现的多音字,第三小组汇报本组用课文的形近字组的词。其他同学补充。)
4.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由第四小组汇报同学们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如“诞”的右边容易写成“廷”,并范写“诞”,给同学们在写字本里临写。其他同学补充。)
5.(口令)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按小组顺序读)
5.请大家一起来读。谁还有补充?(第五小组汇报本组收集的课文里的好词,如四字词语。其他同学补充。)
6.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吗?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其他同学质疑,第六小组解答,或其他同学、老师解答。)
7.你们觉得文中哪个句子难读?哪个小组来汇报?(小组齐读或邀请全班同学齐读本组认为难读的句子或段落。)
8.课文都读好了,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发言。——课文主要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
老师补充: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详细的开国大典的盛况的?(生答:5-14自然段)这部分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大典中。那1-4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学生自然回答:大典前。)第15自然段写什么呢?(大典后)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时间顺序)。
(设计意图;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主持人:理解课文的内容后,现在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要求:)
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众多场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场面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后再回味回味: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学生动笔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
3.对子交流自己的看法。
4.分配任务:
第一小组:第1——3自然段
第二小组:第4自然段
第三小组:第5——7自然段
第四小组:第8——10自然段
第五小组:第11——13自然段
第六小组:第14——15自然段
5.小组共学,组长分配任务,接到任务的同学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补充。
6.负责上展板的同学去写展板,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读书,为下节课大展示做准备。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以这个问题为突破点,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思考、写旁、交流、品读,体会人们当时激动、自豪的心情。)
五、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统计评分表上的分数,评出先进小组。
在这节课中,教师做到了: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教师少讲、精讲,只在关键的地方进行补充,点拨,转变传统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③课堂上,教师将学习的时间、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力学习交流,使问题的答案明朗化。同时,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④教师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⑤整个教学环节,教师交给学生去组织,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教师只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努力创建一种平等交流、双向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由“讲授者”向“传授者”转变,由“指导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上,组织教学的主持人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轮流担当,让他们充当小老师,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以小组分开探讨的形式进行,由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互相促进。这种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学习的气氛比较自由,可以消除因害怕教师的权威而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与同伴进行自由的探讨,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如今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力图理解他人想法,重视接纳他人意见;学会质疑,善于肯定别人优点,敢于质疑,这样取长补短,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学会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观点作总结性发言。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双边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除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外,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落实,才能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教师除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手段,能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转变角色,创建一种平等交流、双向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由“讲授者”向“传授者”转变,由“指导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可以以小组分开探讨的形式进行,由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互相促进,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